-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论藏
- 中观部
- 大乘广百论释论
大乘广百论释论
岂不于无常 妄分别为我
论曰。若随自觉执有我者。岂不但缘无常身等。虚妄分别执为实我。所以者何。现见世间但缘身等。前后随缘分位差别。虚妄计度。我肥我瘦。我胜我劣。我明我闇。我苦我乐。身等无常可有是事。常住实我无此差别。由此比知。一切我见。皆无实我以为境界。唯缘虚妄身等为境。随自妄想觉慧生故。如缘闇绳颠倒蛇执。又如世间虚妄分别。执有空华第二月等。必由先见世间少事。然后方执有如是事。我见执我亦复如是。先缘生灭五取蕴事。后方决定执有实我。又如梦中虚妄境界。随先所见和合计度。我见境界亦复如是。先缘诸蕴。然后和合虚妄计度。又诸我见略有二种。一者俱生。二者分别。俱生我见。由无始来。内因力故恒与身俱。不待邪教及邪分别。任运而起。故名俱生。此复二种。一常相续。在第七识缘第八识。起自心相。即执为我。名为我见。二有间断。在第六识缘五取蕴。或总或别起自心相。即执为我。名为我见。
如是二种。俱生我见微细难断。数数修习胜无我观。方能除灭分别我见。由现在世外缘力故。非与身俱。要待邪教及邪分别。然后方起。故名分别。此亦二种。一缘邪教所说蕴相。起自心相。分别为我。名为我见。二缘邪教所说我相。起自心相。分别为我。名为我见如是二种分别我见。粗重易断圣谛现观。初现行时即便除灭。如是所说一切我见。心外蕴境或有或无。心内蕴境一切皆有。是故我见皆缘无常。诸蕴行相妄执为我。诸蕴行相从缘生故。是虚幻有妄所执我。非缘生故决定非有。故契经说。苾刍当知。世间沙门婆罗门等。所有我见。一切皆缘五取蕴起。
复次今应审问。诸翳盲徒空无我理。有何所失。而强分别固执我耶。若一切法空无我者。生死涅槃二事俱失。所以者何。由有我故。诸无智者乐著生死。先造能招善不善业。后受所感爱非爱果。诸有智者欣乐涅槃。先观生死苦火煎逼。发心厌离。后方舍恶勤修诸善。得正解脱。如是一切皆由我成。我为作者。我为受者。我为苦逼发心厌离。舍恶修善证得涅槃。若尔颂曰。
我即同于身 生生有变易
故离身有我 常住理不然
论曰。若我先造种种行业。后方领受种种果报。是则此我体应转变。因必有转变。果有差别故。无有道理。因不转变而果众多。及非恒有。谓所执我那落迦等。诸趣诸界生差别中。若能造受种种业果。则应同身生生变易。非天授等。身无变易。先能造作善恶二业。后能领受苦乐两果。是故我体同所依身。能造受故。生生变易。有变易故。则有生灭。生灭相应。岂得常住。又所执我不离身等。有情数摄。体非常故。如所依身。是故执我常住离身。能为作者。及为受者。生死轮回。皆不应理。以离身等无别用故。
复次云何此我能造诸业。若谓与身合故能造。由此内我有勤勇德。因此德故。与身和合起诸作业。此德作业虽待依身。而属于我。如以金石投于树枝。重德相应故有摇动。是德作用虽待树枝。而属金石。此亦不然。有触对物。可有如是动摇作用。汝我不尔。云何身合能造诸业。所以者何。颂曰。
若法无触对 则无有动摇
是故身作业 非命者能造
论曰。一切能起动摇作业。决定不离有触对物。我无触对。虽与身合。云何能作摇动业因。如所执时无有触对。虽与身合不能作业。心及心法唯能生风。风与身合方能造业。故所立因无不定过。此说近因。非展转故。又可合者必有方分。两物相触无间名合。所执我等既无方分。云何与身合故造业。不可假说我有方分。即有实起作业功能。勿以假名说水为火。即有实火焚烧作用。由能说人假说诸法。非能说人有差别故。令所说法其性转变。法性决定前已具论。于本颂中。无触对者。显无方分。无动摇者。显无合义。又自有动方能动他。如金石等要自有动。方能为因令树枝动。我既无动无形碍故。何能为因令所依动。如金石等不动转位。无触对者显无形碍。无形碍故自无有动。无动摇者显非动因。如是所执无动神我。尚无能动一毫之力。况能造业得名作者。既不造业即无有果。若不受果何名受者。
复次如汝所言。我为苦逼发心厌离舍恶修善得解脱者。此亦不然。何以故。颂曰。
我常非所害 岂烦修护因
谁恐食金刚 执仗防众蠹
论曰。汝所计我既无变易。如太虚空其体常住。一切灾苦皆不能害。岂烦精进修防护因。有变坏身。苦所逼害罪所涂染。理须防护。谁有智者。了知金刚物无能坏。而恐侵食。率侣执仗防诸蠹虫。唯有愚人。或为是事。可变坏物应加守卫。若汝意谓。命可害故。我亦随害。此亦不然。我既是常。不应随害。又汝计命三事和合。谓身我意前已遮破。我与身合无方分故。如汝所计。色等诸德无和合义。又和合者无别有性。唯有方分无间而生。既无别体。复何所害。此设可害必随所依。所依既常。云何可害。设复害命。于我何恼。以汝所计我常无碍。如太虚空寒暑风雨霜雹无损。如是我性苦何所恼。又所执我其性凝然。前后无变。设离众恶。复何所增而名解脱。岂不此位善法增耶。我性既常。善增何益。所执我体常无改变。余法虽生亦无增损。如是解脱。于我无用。是故执我常住无变。生死涅槃二事俱失。若空无我二事俱成。
大乘广百论释论卷第二
大乘广百论释论卷第三
圣天菩萨本 护法菩萨释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破我品第二之余
复次有作是言。若无我者。心等生已无间即灭。宿生念智忆昔某名。即是今我此不应有。所以者何。今昔异故。世间不见忆昔他身。谓为今我。是故定有常住句义。缘之生念。言彼即我。此亦不然。我先已说。因果虽殊相续假一。缘此假一言昔是今。又说颂曰。
若有宿生念 便谓我为常
既见昔时痕 身亦应常住
论曰。若宿生念依相似相。见昔似今谓今为昔。便谓有我是一是常。既见今身依相似相。疮痕似昔谓昔为今。身亦应许是常是一。此显共知有差别物。依相续假亦谓无异。故不可以谓无异相。比知有我是一是常。又忆昔身苦乐等事。谓今是昔而是无常。亦应比知。虽谓今昔我无有异。而非常住。又虽今昔其体有异。然由昔智了受所缘。有胜功能熏在宅识。随缘觉发念力相应。似昔所缘境界相现。如是名为忆宿生事。虽无有我是一是常。而有忆念宿生事智。世间现见服仙药等。服之经久。药体虽无。然有所引胜功能在。后时成熟除疾益寿。然无有我。此亦如是。若唯有念。谁为念者。亦不可言念为念者。以有二种俱无过故。设复有我谁为念者。亦不可言我为念者。以所执我非智相故。若言我体虽非智相。与思合故能有思念。是则此我与思合时。于自他相应有取舍。若有取舍便是无常。若无取舍不异前故。与思合时亦无思念。是则此我。亦非念者。又说颂曰。
若我与思合 转成思念者
思亦应非思 故我非常住
论曰。若所执我本性非思。与思合故转成思念。如颇胝迦体非青等。青等合故变成青等。是则此思与非思我。而共合故应成非思。若思虽与非思我合。不舍本性不成非思。我亦应尔。虽与思合。不舍本性不成思念。颇胝迦宝青等合时。举体别生故见异色。非即本性变成余相。以颇胝迦其体清润。余色合故举体别生。形相同前谓为本质。实非本性变成余色。又颇胝迦前后异体。相差别故。如青黄等。我亦应尔。云何是常。又应同此非实我性。由此即破彼论异说。谓有说言。颇胝迦宝。其性清净不障眼目。余色合时各别处住。不舍本相不取余相。若有作意或不作意。还见本相及近彼色。复有说言。颇胝迦宝其性明彻。犹如明镜。余色合时影现其内。见者目乱。谓成余色。而实此宝不变如前。此皆非理。违比量故。为眼所见。如电如灯。云何前后体相无变又所执我思生前后。其相有无不决定故。则应同思念念生灭。又我思合转成思者。与苦乐合应成苦乐。若不尔者。虽苦乐合不舍前位。犹如虚空雨火无变。应非受者。故说颂曰。
我与乐等合 种种如乐等
我如乐等故 非一亦非常
论曰。乐等性相更互相违。故有种种我与彼合。应如乐等成种种相。故此我性应如乐等。身身各别非一非常。亦如乐等非真我性。是故离思别有我体。与思合故同于思相。名为念者。不应道理。即念自性似所念境。相状生时虽无主宰。似有作用假名念者。记别分明。说名为念。一法义分无无二过。
复次数论外道作如是言。思即是我其性常住。如是思我离心心法。别有体相难可了知。所以者何。思我体相非现量境。以其自相非诸世间所共知故。非比量境。以其思相唯在于我不共余故。夫比量者。比知共相。以果等总相比因等总有所立思我由不共故。无同法喻。同法喻既无。异法亦非有。无待对故。由是思我理实为无。设许有我以思为性。应当征问。如是我性为由他力得成思耶。为由自力得成思耶。若由他力得成思者。应是无常如眼识等。若由自力得成思者。应不待缘如虚空等。为显此义又说颂曰。
若谓我思常 缘助成邪执
如言火常住 则不缘薪等
论曰。如法已生自相安住。终不更藉因及众缘。不可生已复更生故。我亦应尔。思体既常。自相安住。不依他立。云何复待转变众缘资助思我。令其转变受用种种所受用具。若不依他而转变者。则无缘助有所受用。若可转变。应是无常。如世间火其性无常。若以酥油灌薪草。等投其火中便增炽盛。若不尔者。火势衰微薪等若无。火则非有。既缘薪等。火岂是常。我既藉缘。宁容常住。若汝复言。我论中说。如是思我其体虽常。然藉根尘和合显了。如瓶瓫等。由光明显。所以者何。思我不能自然观察。要待转变因果相应。方得显了。故虽藉缘而我常住。如是救义其过弥增。所以者何。不见瓶等为缘所显而体是常。真如涅槃虽可显了。然依世俗。非据胜义。非胜义中有常无常了不了等分别戏论。所执思我缘所显故。应如瓶等其性非常。若汝复谓隐时思我虽无思虑而有功能。如是功能不异思虑。既无思虑。何有功能。又思功能必依思体。体既非有。能何所依。又隐时我以思为性。思既非有。我则是无。云何而言隐时思我虽无思虑而有功能。设言隐时我非思者。汝今应说。我相如何。若不说相而我成者。则应一切妄执皆成。如是推征前已具说。又汝所执。诸有功能与功能者其性为一。是则能者。非能所依。性是一故。又于此位。无能者故。不可说言能即依能。自于自用。理相违故。亦不可说能无所依。勿有最胜。亦无过失。所以者何。若思功能无所依止而自立者。转变功能亦应自立。何须最胜。又汝所执。思我功能随所受用有无量种。既许能多。如何体一。汝宗定执体能一故。世间未有一法体上不同一时能生多果。不同时者。显于一时。一法体上能生多果。时若不同。其体必异。云何汝执一我前后有多功能起多思虑。又此思我云何一时不起一切受果思虑。若言思虑必待转变方得起者。此亦不然。云何最胜具诸功能。而不顿起一切转变最胜功能无障碍故。设许最胜于一时间顿起一切转变作用。是即最胜。体应断灭。举体皆变。失本性故。如最胜体。我亦应然。其性皆常。具诸能故。如是汝执隐时思我具诸功能而无思虑。有多过失。终不能免。
复次有余方便救此义言。我是思者。思为我用。非用灭时。用者随灭现见眼等。虽无能照色等作用。而有其体。是故隐时虽无思用而有思者。我体非无。此亦不然。隐时我相应与思别。还同前过。岂不作用与作用者。体不异故无别相耶。汝言正似痴象沐浴。意避轻咎翻招重秽。思用我体既无别异。思用灭时我体应灭。是则思我皆定无常。便害自宗。何名救义。又汝所言。现见眼等虽无能照色等作用而有其体。我亦尔者。此亦不然。故次颂曰。
如至灭动物 作用彼无有
论曰。如能照了色等作用。乃至灭来恒随了别自境界识。由此作用即是识体。作用若灭识体则无。眼等诸根至相续断。常无此用。自性异故。所以者何。眼等自性非能照等。故彼灭时此不随灭。眼等所造净色为性。汝我离思无别有体不可用灭而体独存。岂不说我思者为相。云何乃言离思无体。汝前虽说。然不应理。所以者何。思者。思用既不同灭。应有别体我体非思。过如前说用无别体。先难复来。又思思者相待而立。俱有方成。阙一不可。思与思者。若一若异。定触如前所说两过。如是释已。复有别释。如他眼等乃至灭来。常有作用能生别物。非汝所执我思作用。许为如此别物所依照色等用。即是眼等各于自境生识功能。眼等诸根随所生识。种种自相差别显现。虽离因识无别有体。而离果识别有自相。汝执有我能生于思。不许离思别有自相。是故不可引为同喻。故说颂曰。
故有我无思 其理不成就
论曰。有别相者。不同体故。可得说言一灭一在。思用思者既无别相。思若灭时思者亦灭。是故汝执有我无思所立道理。定不成就。复次有执离思别有实我。其体周遍一分生思。谓我一分先与智合。引起能生殊胜思行。后时一分意合生思。故无如前所说过失。此不应理。故说颂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