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分门记

  第二门明王不忍等十二种五法分十二 一明五不忍过失及忍果利。初文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明五种过失分五。一多怀怨心。二于他乐多分离。三于他乐多忧苦。四自忧悔命终。五死堕恶趣。二明感等流及异熟果分二。一标。二释分三。一明□生等流过。二明现法等流过。三明后法异熟过。二明能忍果利 二明五种遗五种无遗分二。一明五种遗分二。一标。二释分五。一明眷属遗。二明财遗。三明无病遗。四明净戒遗。五明正身遗 二明五无遗 三明阿罗汉五种功德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明三邪追求。二明二邪受用 四明五种断支分二。一标。二释分五。一明阿罗汉于佛净信而住。二明无谄质直苾刍于自所犯如实发露。三明少恼苾刍非冷非热□ 五明五种圆满解脱厌所对治法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明三愚三颠倒分二。一总标。二别释分二。一明三愚分三。一不知无常。二不知苦。三不知无我。二明三颠倒分三同前。二明对治分二。一标。二释分五。一知无常。二了苦。三知无我。四具恶逆相。五超中夭相 六明五种解脱处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明定胜行分四。一明正解法义处。二明读诵处。三明开阐义处。四明思惟法义处。二明修贪对治处 七明五根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明意乐具足。二明方便具足分四。谓信念定慧 八明五受根分二。一标。二释分五如论 九明五力 十明五种不还生分二。一标。二释分五。一明中般。二明生般。三明无行般。四明有行般。五明上流般 十一明五净居处分二。一标。二释分五。一明无烦生处。二明无热生处。三明善现生处。四明善□生处。五色究竟生处 十二明五种出离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明从欲寻思出离。二例四法分四。一明从恚寻思出离。二明从害寻思出离。三明色无色等至出离。四明涅槃出离。
  第六明六增分二。一明生起。二解释分二 初门明六根境识等五种六法分五 一明六种根境识等八种六法分二。一总标。二解释分三。一列名。二别释分八。一明六根。二六境。三六识。四六触。五六受。六明六想。七六思。八六爱。三明胜利 二明六种轻退法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明黑品分二。一列名。二明退失因分二。一明恶友因。二明恶性因。三明退失。二明白品 三明六无忧六忧六等舍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明六无忧。二例余分二。一明六忧。二明六等舍 四明六种安乐住法分二。一标。二释分六。一明色中安乐住。二声。三香。四味。五触。六法中得安乐住 五明六界分三。一标。二列名。三解释分三。一明引导。二明安养。三明自在转。
  第二门明六种出离界所治法等九种六法分九 一明六种出离界所治法分三。一标。二列名。三明对治法分四。一标。二明能治分三如论。三明能治成就及胜利。四解断我慢功利 二明六种诤根分二。一标。二释分六。一明嗔恨。二明覆忿。三明悭姤无惭愧。四明谄诳。五明执自见。六明不应理 三明六种超过法分二。一标。二释分四。一断作不如意及覆诸恶二诤根。二断执为己有及欺诳。二诤根。三断违学处诤根。四断颠倒执著诤根 四明六神通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明摄威德。二明摄究意 五明六种明分所治法分四。一标。二列名。三明差别分二。一明障差别。二明人差别。四明对治分二。一标。二释 六明六随念分三。一标。二列名。三解释分二。一明归依随念。二明证随念分三。一证涅槃。二证时。三证生天 七明六无上分二。一标。二释分六。一明见无上。二闻无上。三得无上。四学无上。五随念无上。六承事无上 八明六种所观法分二。一标。二释分六。谓观色乃至法 九明六种生法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依下姓立二生法。一黑生之人生于黑处。二黑生之人生于白处。三黑生之人无有黑白得般涅槃。二依贵姓立三生法。一白生之人生于黑处。二白生之人生于白处。三白生之人无有黑白得般涅槃。
  第七明七增分二。一明生起。二解释分十一 一明七觉分二。一标。二释分三。一明观品分二。一标。二释分三。一自性分。二处□分。三胜利分二明止品分二。一标。二释分三。一胜利分。二自性分。三于所治得胜分三明俱品 第二明七种人分二。一标。二释分三。一依向道立二人。二依果道立二人。三依解脱分三。一依定解脱非烦恼障解脱立一人。二依烦恼解脱非定障解脱立一人。三依俱解脱立一人 第三明七种等持具道支分三。一标。二列名。三解释分三。一依趣入分二。一正见。二正思惟。二依安住分三。一正语。二正业。三正命。三依摄受分二。一正进。二正念 第四明七种圣财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明七圣财乐分七。一明信圣财。二明戒圣财。三明惭圣财。四明愧圣财。五明闻圣财。六明舍圣财。七明慧圣财。二明非世财能得 第五明七种力所治法分三。一标。二释分七。一明无信所治法。二明无戒。三明无惭。四明无愧。五明无闻。六明无舍。七明无慧所治法。三明七种力功德 第六明七种妙法所治法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明黑品分四。一标。二列名。三解释分三。一依无惭无愧二法明受用衰损。二依无信一法明增上意乐衰损。二依懈怠失念心乱恶慧四法明方便衰损。四配三法分二。一配受用。二配意乐方便。二明白品如论。谓有惭愧信念定慧 第七明七种第一义法分三。一标。二列名。三解释分七。一明知法。二明知义。三明知时。四明知量。五明知自。六明知众。七明知胜非胜之人 第八明七种识住处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明非识住处分二。一标。二释分三。一明恶趣。二明无想。三明非想非非想。二依识住处明身想异不异等分二。一略明身想异不异义。二广释身想异不异等义分三。一依初静虑已下明身想俱异。二明身异想一。三依第二静虑已上明身一想异 第九明七随眠分二。一标。二释分三。一依劣界立一随眠。二依中界妙界立一随眠。三依劣中妙界立四随眠 第十明七过失分三。一标。二列名。三解释分二。一明有过失分七。一明解过失。二明行过失。三明依止过失。四明思惟过失。五明功用过失。六明增上心过失。七明增上慧过失。二明无过失。如论应知 第十一明七种息诤法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标。二释分七。一现前。二忆念。三不痴。四觅罪。五多人语。六自言治。七如草覆地。
  第八明八增分二。一明生起。二解释分十 一明八支圣道分三。一标。二列名。三解释分三。一明修戒。二明修定。三明修慧 第二明八种人分二。一标。二列名分二。一依加行。二依根本 第三明八种施分三。一标。二略释。三广释分二。一明有过失分七。一明无简施二怖故施。三报恩故施。四希望故施。五先人施我故施。六希生天故施。七望名闻故施。二明无过失施分四。一依心庄严。二依心资具。三依瑜伽资粮。四依第一义 第四明八种懈怠处分三。一标。二列名。三释分三。一总标。二别释分四。一依食处立二懈怠。二依作处立二懈怠。三依行处立二懈怠。四依界不平等立二懈怠。三明懈怠过失 第五明八种精进处分三。一明精进相。二明精进人德。三结 第六明八种作福处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依人中界恶明修施戒福。二例余七种人天明修施戒 第七明八众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依人分二。一明正义分四。一王。二婆罗门。三居士。四沙门。二结。二依天分二。一明正义分三。一四大王众及三十三天。二他化自在天。三梵众天。二结 第八明世八法分三。一标。二列名。三解释分三。一依乐欲处立二世法。二依功用处立四世法。三依众缘处立二世法 第九明八解脱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不共分二。一明定相分三。一明内有色观外色。二明内无色观外色。三净解脱。二明不共义。二共分二。一明定相分五。一空处。二识处。三无所有处。四非想非非想。五灭想受。二明共义 第十明八胜处分二。一标。二释分五。一明所缘。二明胜义。三明知。四明见。五明外非定所行之色。
  第九明九增分二。一明生起。二解释分二 一明九结分二。一标。二指事 第二明九种生处分二。一标。二释。
  第十明十增分二。一明生起。二解释分二 一明十遍处等三法分二。一略标释十遍处。二指三法广文 第二明十无学支分二。一标。二释分五如论 三明总结十增第三总结内明前四广义。
  闻所成地广释中第二释医方明处分四。一问。二略答。三解释分四如论。四指经。
  闻所成地广释中第三释因明处分二。一略释。二广解 初文分二。一总问总答。二别问别答 二广解分三。一略标。二列名。三广解释分七。一释论体。二释论处所。三释论所依。四释论庄严。五释论堕负。六释论出离。七释论多所作法。
  初释论体分五。一问。二略答。三列名。四解释分六 一明言论分三。一标。二释。三结 二明尚论分二。一标。二释 三明诤论分二。一标。二释分三。一明因欲起诤分二。一标。二释分三。一明诤根分三。一为自。二为所爱有情。三为无摄受诸欲分四如论。二明能诤之人。三结。二明因诸恶行起诤分二。一标。二释分三。一明诤根分二。一为己。二为他。二明能诤之人。三结。三因诸见起诤分二。一标。二释分三。一明诤根分二。一为己。二为他。二明能诤之人。三结 四明毁谤论分三。一略释。二广解分四。一依粗恶言。二依不愻言。三依绮言。四依恶说法律。三结 五明顺正论分三。一略释。二广解分四。一依断疑。二依了深义。三依净智。四依正行解脱。三结 六明教导论分三。一略释。二广解分二。一依心学。二依慧学。三结 五明决择分二。一问。二答。
  第二释论处所分三。一问。二略答。三列名分六如论。
  第三释论所依分六。一总问。二略答。三广解分二。
  一明所成立义分三。一标。二列名。三解释分二 一明自性分二。一标。二释 二明差别所成立分三。一标。二释分二。一明有上等四义。二列余有色等十句。三结。
  二明能成立八法分三。一标。二列名。三解释分八。
  第一明立宗分二。一标。二释分十。一依摄受。二依自辨。三依轻他。四依他闻。五依觉真。六依成自宗。七依破他。八依伏他。九依摧他。十依悲心立宗。
  第二明辩因分三。一标。二释分六如论。
  第三明引喻分二。一标。二释。
  第四明同类分四。一略释。二列名。三广解分五 一明相状相似分二。一标。二释 二明自体相似分二。一标。二释 三明业因相似分二。一标。二释 四明法门相似分三。一标。二明正义。三引喻分二。一依无常等六法五喻。二例有色等十法引喻 五明因果相似分二。一标。二释 四总结。
  第五明异类分二。一略释。二广解。
  第六明现量分四。一总标。二列名。三解释分三 一明非不现见现量分四。一标。二列名。三解释分四 一明相似生分三。一标。二释分二。一依下界。二依上界。三结 二明超越生分三。一标。二释。三结 三明无障碍生分四。一标。二列名。三释分四。一明覆障。二明隐障。三明映障。四明惑障。四总结 四明非极远分二。一标。二列释分三如论 四总结 二明非已思应思现量分四。一总标。二列名。三解释分二 一明才取便成取所依境分五。一标。二明正义。三引喻。四法合分三。一明药体。二明药能分二。一明现量。二明非量分二。一明应思。二明已思。五结 二明取所依境分六。一标。二明正义。三引喻。四法合分二。一依地大。二例余三大。五结。六明非已思惟等二义差别分二。一明现量。二明非量分二。一明应思。二明已思。第四明总结 三明非错乱境界现量分四。一总标。二列名分二。一列五名分三。一标。二问。三答。二列七名分三。一标。二问。三答分二。一总答。二别问答。三解释分七如论。四明总结 四决择分二。一问。二答分三。一略答。二列名。三广解释分四。一明色根。二明意受。三明世间。四明清净现量分三。一标。二明正义。三答难。
  第七明比量分三。一总标。二列名。三解释分五 一明相比量分三。一总标。二释分十五。一依车。二依火。三依国。四依妻。五依牛。六依少年。七依老。八依道俗。九依信。十依聪睿十一依菩萨。十二依未离欲。十三依离欲。十四佛。十五依彼明比量。三结 二明体比量分三。一总标。二别释如论。三结 三明业比量分二。一总标。二别释分二。一明鸟居等十九业。二例余六业等 四法比量分三。一总标。二别释分九。一依无常。二依苦。三依生。四依老。五依有色等。六依有漏。七依无漏。八依有为。九依无为。三结 五明因果比量分三。一总标。二别释分八。一依行。二依位。三依善业。四依善恶行。五依丰饮食。六依食不平等。七依静虑。八依修道。三总结。
  第八明正教量分四。一总标。二列名。三解释分三 一依不违圣言明正教量分二。一标。二释 二依能治杂染明正教量分二。一标。二释 三依不违法相明正教量分三。一总标。二问。三答分二。一明违法相分六 一依增益明相违分二。一标。二释 二依损减明相违分二。一标。二释 三依不可记法明相违分二。一标。二释分五如论 四依差别无差别明相违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依有为无为明相违。二例余八法明相违 五依因果相明相违分二。一标。二释分四。一依善行。二依恶行。三依恶说。四依善说 六依不实相明相违分三。一标。二释。三结 二明不违法相 第四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