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分门记

  初持瑜伽处分十八中第十六明供养亲近无量品分三。一总问分三如论。二颂略答分三如论。三长行广解分三。一广明供养义。二广明亲近。三广明修无量义 初广明供养义分七。一总问。二略答。三列名分十如论。四别释分十。
  一明设利罗供养分三。一立能供人。二立所供处。三结。
  第二明制多供养分三。一立能供人。二立所供处分五如论。三结。
  第三明现前供养分二 一略释分四。一立能供人。二立所供处。三明供养法。四结。
  第二明广大意乐分三。一总标二性分二。一标如来性。二标制多性。二别释供养分二。一明供养一切如来义分二。一供现。二供不现。二明供养一切制多义分二。一供现。二供不现。三总结。
  第四明不现前供养分二 一明供养体分四。一立能供人。二明所供处分二如论。三明供养分二如论。四结 第二分别福果差别相分二。一明造立形像及窣堵波等福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分三。一明得大梵福果。二明得不堕恶趣果。三明得圆满资粮果。第二明三种供养福差别相分三。一明现前供养福差别相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二明不现前供养福差别相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三明现前不现前俱供养福差别相分二。一立因。二显果。
  第五明自作供养分四。一立能供人。二立所供处分二如论。三明自作义。四结。
  第六明教他供养分三 一明自他作供养分四。一立能供人。二立所供处分二如论。三明他作人分三十如论。四结 二明唯他供养分三。一立因。二显果分四。一明他相。二明广愿。三他作供养。四明身不作义。三结 三明三种供养福差别相分三。一明唯自作福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二明教他作福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三明二俱作福分二。一立因。二显果。
  第七明财敬供养分四。一立能供人。二所供处分二如论。三明财敬体相分二异门 初门依衣服等明财敬供养分二。一立财供养分五如论。二立敬供养分十五如论 第二异门依奉施无尽财等明财敬供养分二。一立财供养分十四如论。二立敬供养分七如论 四总结。
  第八明广大供养分四。一立能供人。二立所供处分二如论。三明广大义分二。一明供具广大分二。一标。二释分七如论。二明回向广大。四总结。
  第九明无染供养分三 一依六无染明无染供养分四。一立能供人。二立所供处分二如论。三明六无染分六如论。四总结 第二依自力所集等三法明无染供养分二。一总标分三。一立能供人。二立所供处。三明无供具分三如论。二别释于众具得自在供养分三。一明自在众具供养法则分四。一依化多身明自在供养法。二依化多手明自在供养法。三依化多语业明自在供养法。四依化多杂供具明自在供养法。二明总结。第三明更不须希求如来出世义分三。一明正义。二征。三答所以 第三依净信随喜明无染供养分五。一明能供人无供具相分三如论。二明所缘之境分六如论。三明能缘之心。四明胜利功德。五明劝结。
  第十明正行供养分六。一立能供人。二立时分。三明广大心。四明正行体分八。一依四无量明正行供养相分四如论。二依四共相明正行供养相分四如论。三依四随念明正行供养相分四如论。四依三品忍明正行供养相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五依净戒律仪明正行供养相。六依止观菩提分法明正行供养相分三如论。七依六度明正行供养相。八依四摄事明正行供养相。五明总结。六分别胜利差别分二。一立因。二显果。
  初广明供养义分七中第五明总结 初广明供养义分七中第六例明供养余二宝义 初广明供养义分七中第七明增上意乐相分三。一总标。二列名分六如论。三明胜利功德第三长行广解分三中第 广明亲近善友义分二。一总问分七如论。二广答分七。
  一答初问善友相分二。一总标。二别释分八 一依安住净戒律仪德明善友相分二。一标。二释 二依多闻德明善友相分二。一标。二释 三依具证德明善友相分二。一标。二释 四依慈悲德明善友相分二。一标。二释 五依无畏德明善友相分二。一标。二释 六依堪忍德明善友相分二。一标。二释分五如论 七依无倦德明善友明分二。一标。二释 八依善词德明善友相分二。一标。二释。
  分七中二答第二问云何善友所作不虚德相分二。一总标。二别释分五。一依于他无欲求作利益德明善友所作不虚。二依于彼利益无颠倒觉德明善友所作不虚。三依于彼善护方便有能有力德明善友所作不虚。四依心无厌倦德明善友所作不虚。五依平等大悲德明善友所作不虚。
  分七中三答第三问云何善友作信依处德分二。一总标。二别释分五 一依胜妙威仪德明善友作信依处分二。一标。二释 二依业敦肃德明善友作信依处分二。一标。二释 三依无矫诳德明善友作信依处分二。一标。二释 四依无嫉心德明善友作信依处分二。一标。二释分三如论 五依俭约德明善友作信依处分二。一标。二释。
  分七中四答第四问云何于所化生善友作事分三。一总标。二别释分五。一依谏举明善友作事。二依念忆明善友作事。三依能教授明善友作事。四依能教诫明善友作事。五依能说法明善友作事。三指前二广文。
  分七中五答第五问云何亲近善友相分二。一总标。二别释分四。一依看病供侍等明亲近善友义分四如论。二依敬问等明亲近善友义分五如论。三依施如法衣服等明亲近善友义分六如论。四依止等明亲近善友义分七如论。
  分七中六答第六问云何从善友所听闻正法相分二。一总标。二别释分五 一依宝想明听法义分二。一标。二释 二依眼想明听法义分二。一标。二释 三依明想明听法义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立因。二显果 四依大果胜功德想明听法义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立小果因。二立大果因 五依无罪大适悦想明听法义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立小果因。二显大果因。
  分七中七答第七问云何于善友所听法时于说法师不作异相意相分四。一总标。二别释分五 一依坏戒明不作异意分二。一标。二释 二依坏族明不作异意分二。一标。二释 三依坏色明不作异意分二。一标。二释 四依坏文明不作异意分三。一标。二释。三结 五依坏美明不作异意分二。一标。二释 第三明结劝 第四明过失。
  第三长行广解分三中第三明广修无量义分十二。一广分别四无量体相。二明共不共义。三明四无量二种意乐所摄义。四明哀愍义。五明广分别一百一十苦义。六明依十九种苦发起大悲义。七明大悲义。八明依一百一十种苦于诸有情修悲胜利。九明下乘不能入义。十明修悲之人能行六度义。十一明修四无量者皆能摄受无量爱果义。十二明修四无量胜利功德。
  初广分别四无量体相分四。一总问。二略答。三列名分三如论。四别释分三 一明三种慈观体相分三。一明缘有情慈观分三。一立所缘分三如论。二立能缘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三结。二明缘法慈观相分三。一立所缘。二立能缘。三结。三明无缘慈观相分三。一立所缘。二立能缘。三结 第二例明悲等三观差别之相 第三明悲等三法体相分三。一明悲体分三。一立因。二显果。三结。二明喜体分三。一立因。二显果。三结。三明舍体分三。一立因。二显果。三结。
  分十二中第二明共不共义分三。一明与外道共义。二明与二乘共与外道不共义。三明不与二乘及外道共义。
  分十二中第三明四无量二意乐所摄义分二 一明安乐意乐摄慈等三观义分二。一标。二释分三如论 二明利益意乐摄舍一观义分二。一标。二释。
  分十二中第四哀愍义分三。一标。二释。三结。
  分十二中第五广分别一百一十苦义分四。一总标。二征问。三别释。四总结 别释分二。一依增十门分别五十五苦义。二依九苦分别五十五苦义 第一依增十门分别五十五苦义分十 一明一种苦分二。一标。二释 第二明二种苦分三。一总标。二别释分二。一明欲为根本苦分二。一标。二释。二明痴异就生苦分二。一标。二释。三显过分二。一标。二释分二如论 第三明三种苦分二。一总标。二别释分三如论 第四明四种苦分二。一总标。二别释分四。一明别离苦分二。一标。二释。二明断坏苦分二。一标。二释。三明相续苦分二。一标。二释。四明毕竟苦分二。一标。二释 第五明五种苦分二。一总标。二别释分五如论 第六明六种苦分三。一总标。二别释分六如论。三结 第七明七种苦分二。一总标。二别释分七如论 第八明八种苦分二。一总标分八如论。二别释 第九明九种苦分二。一总标。二别释分九如论 第十明十种苦分二。一总标。二别释分十如论 第二依九种苦分别五十五苦义分三。一总标。二列名分九如论。三别释九苦之相分九 一明一切苦分二。一总标。二别释分二如论 第二明广大苦分二。一总标。二别释分四如论 第三明一切门苦分二。一总标。二别释分四如论 第四明邪行苦分二。一总标。二别释分五如论 第五明流转苦分三。一总标。二列名分六如论。三别释分三。一明自身不定义分二。一标。二释。二明父母等四法不定义分二。一总标。二别释。三明财位不定义分二。一标。二释 第六明不随欲苦分二。一总标。二别释分七如论 第七明违害苦分二。一总标。二别释分八如论 第八明随逐苦分三。一总标。二别释分九如论。三结 第九明一切种苦分三。一总标。二别释分二。一依五乐所治立五种苦分三。一总标。二别释分五如论。三结。二依逼迫等立五种苦分三。一总标。二别释分五如论。三结。三明总结 大门分四中第四明总结及胜利功德分二。一立因。二显果。
  分十二中第六明依十九种苦义发起大悲义分三。一总标。二征问。三列释分十九如论 分十二中第七明大悲义分二。一总标。二别释分四 一依微细难了苦明大悲义分二。一立因。二显果 二依长时积智明大悲义分二。一标。二释 三依于所缘境猛利作意明大悲义分二。一标。二释分二。一立因。二显果 四依极清净明大悲义分二。一标。二释。
  分十二中第八明依一百一十种苦于诸有情修悲胜利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分三。一依得胜解行地菩萨遍修一切悲心明胜利。二依得净意乐地菩萨净悲意乐明胜利。三依得二地已上菩萨极亲厚等六心明胜利。
  分十二中第九明下乘不能入义分二。一立下乘德。二明不能入义。
  分十二中第十明修悲之人能行六度义分二。一明正义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分六如论 二引证分二。一立问词。二立答词。
  分十二中第十一明修四无量者皆能摄受无量圆德爱果等义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分三如论。
  分十二中第十二明修四无量胜利功德分二。一总标。二别释分四。一依现法乐住明胜利分二。一立因。二显果。二依摄受胜福资粮明胜利。三依意乐坚固明胜利。四依堪能忍受一切大苦明胜利。
  初持瑜伽处分十八中第十七明菩提品分三。一总问。二颂略答分十六如论。三长行广解分十六如下所明。
  一依惭愧明菩提分法分四。一总问。二略答。三列名分二如论。四别释分二 一明惭愧自性分四。一总标。二释分二。一明惭自性。二明愧自性。三释自性义。四总结 第二明惭愧处分三。一总标。二别释。三总结 别释分四。一依所应作事立处分三。一立因。二显果。三结 二依不应作事立处分三。一立因。二显果。三结 三依覆恶立处分三。一立因。二显果。三结 四依所生恶作立处分三。一立因。二显果。三结三总结。
  第三长行广解分十六中第二依坚力持性明菩提分法分四。一总问。二略答。三列名分二如论。四别释分二 一明自性相分三。一总标。二释分五如论。三总结 第二明依处相分三。一总标。二别释。三总结 别释分五。一依大苦邪行有情明处。二依长时受生死苦明处。三依宣扬法义明处。四依受学明处。五依听闻深法明处 三总结。
  第三长行广解分十六中第三依心无厌倦明菩提分法分三。一总问。二略答。三别释分五 一依性自有力明无厌倦分二。一立因。二显果 二依数数串习明无厌倦分二。一立因。二显果 三依能正随观前后所得展转殊胜明无厌倦分三。一立因。二显果。三结 四依正思择力明无厌倦分二。一立因。二显果 五依悲心哀心恒常现前明无厌倦分二。一立因。二显果。
  第三长行广解分十六中第四依善知诸论明菩提分法分三。一总问。二广答。三总结 广答分五。一依从他善受五明处所有名句文身相应诸法明善知论。二依从他听闻五明处所有名句文身相应诸法明善知论。三依自专精勤善择善思五明处所有名句文身相应诸法明善知论。四依恒常精勤不舍加行明善知论。五依了知所余新新法义明善知论 第三总结。
  第三长行广解分十六中第五依善知世间明菩提分法分三。一总问。二广答。三总结 广答分二异门。
  初门依依二世间明善知世间义分二 一依有情世间明善知世间义分二。一依善知生老死三法明善知世间义分二。一总标。二别释。二依善知五浊明善知世间义分四。一总标。二列名分五如论。三别释分五。一依寿浊明善知世间。二依有情浊明善知世间分十一如论。三依烦恼浊明善知世间分十如论。四依见浊明善知世间分三。一立因。二显果。三结。五依劫浊明善知世间分三如论。四明总结 第二依器世间明善世间义分二。一明正义分四。一依如实了知诸器世间流转差别明善知世间相分二如论。二依如实了知有情世间流转差别明善知世间义分二。一明四谛相分四。一明集谛。二明道谛。三明苦谛。四明灭谛。二明如实了知流转过患及出离功德分二如论。三依如实了知第一义谛明善知世间义分二。一立因。二显果分三。一依假名人性显果。二依有情性显果。三依自号言说显果。四依八种相明善知世间义分三。一总标。二别释分八如论。三总结。第二明总分四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