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续藏
- 古逸部
- 摄大乘讲疏
摄大乘讲疏
释论曰此福及慧有二种功用一能助道二能成道体者。道有转成胜品义则成道体。劣品有转灭义。由带相而是善故能资助成道。道成劣相即灭故不成道。
释论曰由定后心观察诸法是故于法心得决定者。在定中已证见法义。出观后此心从定心生。以达法本故观察诸法心犹决定。
释论曰又菩萨备修五明于度量方便具足自能故于思惟心得决定者。一因明亦为内明。以善解外道所明一切身内诸法精识立破相名明。以立义破义皆有因故也。二者声明者。若善毗伽罗论好识音声差别之相名声明。三者外明者。善识达身外事一切六尘世间事相为外明。四医方明者。善识业病疲病及治病时等等故也。
五者工巧明者。一切诸方道述国计治生田园等悉属工巧明也。菩萨既具故思惟中心得决定也。
释论曰菩萨能化能证故名能了者。是所证自分现前为证。未达之处将现证处比度得解为比。
释论曰知此义类但以分别为因者。为化分别众生故说真俗二谛皆由分别故起。故以分别为因也。
释论曰已于义类及分别心决定故者。由加行道已得无相性分证见真于二谛义类无所有心决定。由五明于思惟分别识法心决定 释论曰离颠倒及变异二虚妄故名真者。内心是颠倒。外尘有为法为变异。由心至故著变异成生死。真如理无内外法。故离颠倒及变异等相也。
释论曰是诸法第一性故名法界者。约诸法辩自体法为法性。废法辨自体是第一并真无伪。是生道因之性故名为法界。具含三身故。三身是法界自他二用也。
释论曰同见一味无有差别者。见如来大小乘教虽显多种法门。皆为成就真如一味无差别之理。一即法界之法身也。
释论曰一切染污法熏习种子是过聚性体者。惑业果报三品不净法种子并是过失法故言过也。有无量种子并在本识中故名聚体。是生死不净品之根本生因故名为性。离如来大乘正教不能令解。离无分别智不能灭者。此是一切染污法微细种子。一切染法依止此作因缘生故言染法。此依止中无量种子聚在中故言稠。悉与本识体无异相不可分别故名密。
释论曰如阿伽陀药者。此无药翻之。此药能治一切病。亦如如意宝能除一切。此亦能除一切病也。可得名无贾良药。亦为无比良药也。
释论曰所说理胜及所得果胜者。一乘道理无性非安立谛等理。果即大涅槃为胜也。又明大乘通三乘中菩萨为大。又待小得大。一乘者无二三乘唯是一故。无相待之乘为真实胜乘也。无分别智以法界为根。体为知根。从知未知根生故。又名有根。有未知欲知根从如实智生。又论缘因解性生亦名有根。能生后智及进后加行智故。亦名有根。有当体名有根。何以然。得此智故余智灭。智依此智故更生上地功德智慧故是根也。余可见。
摄大乘论义记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