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续藏
- 古逸部
- 律戒本疏
律戒本疏
第六非亲理居士居士妇得衣 跋难陀多知辨说。强乞取衣。居士悔惜。嗔恚大唤贼向佛。佛即结戒。非亲理勿乞。缕缘突。乞衣舍堕。若王若贼怨家所夺。若火曰所烧。若自失。若风水所标。以是因缘失衣听求所。则父母亲中俱取。七世上取。二祖及父下取。儿及二孙中取。自身为七世也。姨姑兄弟姊妹伯叔伯祖等。七世以内是亲故也。小母伯叔母嫂等非亲亲也。赤麻胡麻衣也。翅姨罗者渚沙。染衣也。刍麻即缚麻衣也。无泥洹僧竭支得乞。
第七非亲理居士居士妇自恣与衣乃至上下衣应受 前以结戒非亲理向乞。好施之人哉。有怨恨。若唯亲是福。非亲何熟。又诸比丘因缘失衣。无有亲理。求之无所。于是世尊复为开。三衣有上中下。有三衣为上。余为下。若比丘失衣。施者恣与听。取所少不得过受六肘十八肘。是三衣段为割截故各长一肘也。
第八不得自住非亲理所求好衣 跋难陀积财巨亿。又大出息有居士。多负其责。无以归偿欲为难陀作衣。求减息利。所欲作衣。或如是中贾。或如是下贾。又先无慧言恣难陀所求。而难陀既闻便逆往语之。当作如是。如是上贾之衣。得衣便去。不为减利。居士两失。极大嗔恨。世尊闻已因是结戒。好恶贵贱应任施主。不得自住强求好作。若贾若色。若量求而不得突。得衣已舍堕。索此得彼突。因制出息突。若亲理则量其贫富求之。以理求者不过。施者不怨。故制非亲理也。白衣上下衣还者以用处多故。又令生上苦。于乞者易故。比丘少不更索者。以不多畜财故。长不还者以是彼长。既无多用而心已舍故。
第九非亲理各各辨衣贾 此亦大负跋难陀出息之物欲为作衣。求咸息利。难陀闻之即念一家求衣。佛所不许。二家合作。不犯所制。便作因缘。诣二居士。强令合作所乐之衣。彼于难陀不随所欲。又今所作染色贾量。以有所在而难陀释子强令合作。于三种中悉过本。言当如是如是。如我所欲又得衣便去。不为减利。二俱两失。极大嗔恨。因是结戒。亦应任彼。
第十有四种人遣使送衣贾乃至比丘法不应受 跋难陀博闻辨说。又多财宝二事因缘致供非一。恐物不达四种人。皆称名遣使也。衣贾金银等也。非净物不应受。又无同心净人故不受也。受而不捉突。受提舍堕。沙弥不得捉不得畜。守僧房人僧守园人。凡受三归五戒。若人若奴通名优婆塞也。此等僧同意。能为执事受名净物。其作净使者。应先住劝喻。劝喻已还报。若比丘。比丘然后共守物而语。后须净物得住从索。索而过三彼则嗔恼故。后三默然。令其知意。亦难陀寄商人物住。既非时求之过。其令失利。极大嗔恼。默然之制因斯而起。
十一缟絁耶作敷具 缟絁耶绵也。数具房中敷地缛也。俱舍毗国比丘取绵作缛。一以绵贵。二以多害虫。四辈讥嫌。因是结戒。将以害生无慈故。难治妨业故。奢贵非法故。若人为作。若是币故得受用。
十二纯黑羊毛作敷具 因六群比丘制也。以极好极贵。难得难治故也。
十三应用二分纯黑羚羊毛 既不听纯。开其杂也。杂既易得。入贪著心薄故听也。异色二分。白色半之下。下者半之腹脚边毛为下也。上黑色长一两舍堕。下色少一两堕。白色少一两突吉也。
十四敷具满六年 前纯杂及此三种。皆房中地敷具及绵缛也。六群贪积未听便作。或谦薄作厚。或谦厚作薄。轻重大小悉嫌。更作趣作方便欲得多畜。因是结戒。以六年为限。限满而作不须白众。若示满欲作。要白众。众听为作白二羯磨然后得作。众为筹量故。故坏听易。截长续短减大益小。又观老少亦业力强弱。堪自随身尔乃令作。云不持行亦无然持之益善也。
十五尼师檀 是坐具也。诸比丘多畜地敷及坐具。新故相积盈满。移枷众僧受请。世尊往后开一房行。视见之人谦曰。受而不用无益于施主。又多欲妨学非沙门法。因是结戒。令用故缘之。施者得福。受者无罪。若有故缛纯新作者舍堕。若无故缛纯新无罪。
十六行道得羚羊毛 商人远行。多戴羊毛。车坏牛病无由。致去道路多贼伴车悉重。欲以与之复不肯受。会有比丘。从后而来。商人大喜即以施之。于是比丘负重。随去至前聚落。商伴嫌恨。语比丘言。汝为商也。行至于此。因是结戒。不复听取。后诸居士欲施羊毛。比丘不受。居士甚恨。因是复开。开而限不过。三由旬自担舍堕。若与他共彼亦三由旬。若不共亦如是。令他担过三由旬突吉罗。绵同羊毛。其余悉异。凡比丘持担悉不得迳村。迳村突吉罗也。
十七非亲里尼浣染擗羊毛 迦留陀夷众中分得羊毛。令尼浣染。既废道业。又年色变坏。后诸比丘尼众共往佛所。佛问。何故。具以实答。因是结戒。犯者舍堕。将以亲必无恶缘。风尘讥嫌。亦无由而起。故制非亲。而许其亲理也。
十八自手取金银教他取 举银则七宝钱等一切宝物皆悉摄也。如是等物物之珍也。有识之类莫不爱重。亡身失道。靡不由之。而六群比丘之徒。手取金银。长者居士减共呵责。沙门释子盍舍。珍玩受持。四衣如何捉金。与贵人无异。因是结戒。不得捉宝。自捉教他比丘捉皆犯舍堕。沙弥得捉不得畜。捉宝之罪要众中悔过也。
十九银买种种物 言种种物则是一切所须之物也。大比丘用舍堕。金银随意所买。若法非法无不备有。因是结戒。悉不听也。凡舍堕物之所买。尽是舍堕物也。唯可食物贪欲得突吉罗。无可舍故。无渐故。其过甚重。要僧中忏悔然后乃除耳。
二十种种贩买 有一梵志。著赤色衣来诣跋难陀。跋难陀见之贪心内发。巧说方便以故衣易之。后忏悔还索。难陀不还。彼大愁恼。怨叹盈路。将以难陀贸易。彼衣本为贩买。不为自畜故。因是结戒。不得贩贩之人。于一切人非人。尽生恶心。所得财物以供三宝。三宝不受。令知惭愧。一切贩卖所得之物悉皆舍堕。应众中悔过。为利故买。买已不卖。卖不买皆突吉罗。若以同易异。以同易同。展转求一一舍堕。贸易衣七日听还悔过也。
二十一长钵 钵以盛食得一便足。六群比丘多畜无节。因是结戒。不得长畜。取时突。过十日舍堕。有三种上钵。他饭一钵他羹果等可食物半羹。中者求上。下者下中。大过上小过下非钵。不应受持也。
二十二未满五缀更求新钵 跋难陀与商人共往至市。市见奸钵。难陀赞善。商人知意即买与之。因是结戒。不满五缀不得更求人施得受。受已净施贪著之人。或坏恶求好。故令五缀。以妨贪著。为缀处木枝渗豆等用意三洗。但令意尽惟不净无罪。若先无钵而一时得二钵得受。受一持一净舍。若先有更求时突。受时舍堕。若舍时应舍新施众中舍。众中舍者令深起惭愧。舍心决定。盛满中水。次第行之。恶者易之无还。与之所贸之钵。又盛水行之。盛水行之者不欲令看好故也。亦欲明知满而人不知名满。凡与易者其钵必下。故言与众中最下钵者。彼最下钵与长钵。比丘以其无足。故以此耻之。若都无人取还与本主。若重勋增色不更受。已勋故油者更受不持。钵行不失不犯。异国则失也。
二十三自乞缕使非亲理识师识 六群比丘诸非亲理居士令织师织。彼局居士散不从命。虚作废业。怨声外出。因是结戒。犯者舍堕。自倩使人俦同犯此戒。若自求倩织师。若愿彼空心为作无罪。
二十四非亲理居士妇使织师织作衣 居士欲为跋难陀作衣。而先不自恣。随其所欲。又令作衣缕贾以定。而难陀私化织师求作上衣。既广且致。用缕过部。又得衣已不雇织师居士失缕。极大嗔恨。织师空作心亦怀忿。虽求一衣二处得罪。居士边舍堕。织师边得二种。若先决定许与物。而后不与犯重。若先心而口言与犯堕。
二十五与他比丘衣后嗔故自夺教人夺 往昔一时佛欲游行。跋难陀作是念言。佛从大众衣食难供。若我随行不得随意。今当在先无求不足。先施弟子衣与而无。要后欲将行。弟子不从便夺弟子。弟子不还。遂强逼夺令其怨恨。因是结戒。不听悔夺。若先与意了后夺犯重。未了而夺师舍堕。弟子不还犯重。戒文后言。是比丘应比丘前舍。谓弟子应舍还师。律师云。所诵戒无诸比丘前四字。未详有者意。然依文亦以有义也。
二十六十日未至自恣得急施衣 有二因缘。有一商人。为安居故施一处僧物。竟不安居分物而去。商人后还甚大怪恨。二波斯匿王有一大将。受命将征。急事宜施。以此二缘有听有遮。合而成戒。急施人有八种。若王夫人太子大臣大将病人女将出门。若畏怨贼。若十日未至自恣。八种人以急事施衣。手自分与得受。以十日竟便入功德衣。中时摄故。若通施不别众共受。以自恣竟分。又十日前凡施物一切不分。以妨乱故。恐众散故。十日前施主自分施受已净施。又得急施衣而无功德衣得一月畜。一月畜已应净舍。若无急舍一月后。又得十日。若有急施功德衣竟。长衣不得十日畜。以前得十日故。若前九日得急施衣。后得一日。如是前得八日能至二日。计后前取之。若前无急施衣。后令得十日也。
二十七夏三月末过后坐未满八月 先因毗阿比丘留衣安陀林中。著上下衣入城。还觅不得。因是叹与衣钵。俱后因一国。比丘后坐未满八月。所坐国法八月十四日十五日取八祀鬼。因此难故听六日。未至息恣寄衣村内避去不失阿练。若法在阿练若处。要依聚落以所资物易得。有难则衣故。南方地平北方地险。地险难行。地平易行。易行故限去村十里。乃听寄衣。险地难行故。限去五里。乃听寄衣。若二处俱减。不听寄衣。去以村近有救授故。从是后一切比丘自恣前六日。若有缘事悉用此法无犯也。余一切时八难事起。而寄衣去。经宿失衣。而不犯舍堕。后但更受之也。
二十八春一月残求而衣半月应畜 往昔一时八月有功德雨。能消众病。听诸比丘露地而浴。有见谛女人。名鹿子母。遣人请佛及僧。过见露浴。使即舍还。以所见白母。母更遣使。佛即受请。供饭以讫白佛求愿。愿听七事。佛即许之。雨浴即其所愿之一也。前坐人应三月十六日求。入四月受畜。安居日得用。七月半应舍。后坐人四月十六日求。入五月应受畜。后安居日得用。过一月求悉突。过半月畜舍堕。自恣竟不舍亦堕舍。天竺法观天文而立闰也。若夏节未应便润四月。冬节未应便闰八月。若一国中润四月。比丘随国法而结安居。因四月十六日结坐。七月半自恣。润处七月半。于无润处则是八月半。若无润处比丘待彼有润处比丘自恣。则是八月半自恣。待彼故未舍雨浴衣。是故过不在后而返在前。故言从求作来犯突。受待未舍舍堕。三月十六日求。四月初畜。虽于润月十六日安居者。则长得一月。长得一月故求畜皆长也。又云。凡自恣竟余夏分一月。未过得一月。时衣不犯长财。今润比丘来自恣。未得时衣。无润比丘待有润比丘自恣。则与彼俱得。得时于无润者已入冬分。冬分得时衣无救于先犯。夏后一月犯长财舍堕。坐前时犯过一月求突。过半月畜舍堕也。
二十九知檀越施僧物自回向已 信向居士欲供施僧。六群比丘贪餐。自求向已。因是结戒。犯者舍堕。物应还僧中。悔过知物。向三二一比丘回向已突。若回此僧物与彼僧及尼。僧回尼僧物与尼僧及比丘僧。如是五众人及畜生回多与少。回少与多。一一突。
三十服四种合消药 凡药有四种。一者时药。时药有十五种。五助食。根茎枝叶果也五正食。饼麨糒异肉。如五似食。床粟[麩-夫+黃]麦。弟子加师。小麦捣令碎热食之。加师二者夜分药。谓八种果酱。一名周利。二名牟利。三名拘利。四名舍利。五名舍都。六名类楼。七名利。八名蒲桃。除蓏余一切果悉得作酱。八种果酱未济。漉澄清名时药。已漉澄清名一夜分药。油未澄漉。苏未揃练名时药。澄清揃练七日药。蜜及石蜜亦七日药。如牛脂猪脂等一切脂。未揃练澄清名时药。揃练澄清无肉气无骨气亦七日药。余一切姜佳等终身药。又诸果合滓是时药。果果木汁夜分药。生姜等七日药。一切树脂未揃等亦七日药。药过七日服不能治病故。因以为限。防其贪嗜也。众生骨角折毛时药。烧作发为终身药。昔八月中诸比丘时行病 后食时药饥虚不足羸瘦。佛复听。听食四种药。所谓苏油蜜石蜜。星宿比丘多畜诸药。停积迳宿。因是还开。若病听服四种合消药。病差则止。若无净人可付。有贪不能得。听手受口受。七日服之。时药夜分药七日终身。此四种药未口受手受。净施净人得。终身日日净人边受服。时药时受服。夜分药若自手受不口受。移时应更受。若已口受一受得夜服之。七日药若口受手受。七日中自取服。若不口受手受。应日日净人边受。终身药手受口受。终身自取。若手受口不受。故日日净人边受。若不口受手受。净舍已。终身就净人受服。为防盗心故。一切饮食物悉从净人受。七日药无病人不得口受服。若病人口受手受。药未迳宿。无病人得服。已迳宿不得服。
半月说戒 半月不说戒突。说则清净。亦能净众俱意犯得悔除故。又三默然。令犯者思愆。众无疑悔故也。
九十波夜提 或言。烧热地狱中烧热也。或言。堕恶堕恶趣。或言。障障圣道也。无物可舍故。但言堕也。高床铁筒大坐具等。应用而异事在后也。
第一妄语 有呵提比丘。聪明好论。有梵志来欲与亢辨。呵提畏之。诳言。乞食遂云不还。恶名流布。因是结戒。不得妄语。妄语摄四篇五种戒。妄语得过人法犯重。言而不辩。辩而还隐犯偷。以无根谤人四重犯僧残。僧残诬人犯堕。堕事诬人突。凡见闻知识疑妄言。不见闻知识。不见闻知识疑妄妄见闻知识疑妄。尽名知而妄语犯堕。以贪悉痴。故知而妄语。爪语与知异。悉是知而妄语犯波逸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