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缘心释论开决记

  次下大门第二明十二支法递互相生无有始终门释论也 言问曰此义己知彼烦恼业苦云何相生请为解说者。十二支法三道摄者。师作分明典功之语。于中所有尽所有性如所有性。我今无倒皆悉了知彼十二法。何者是因。何者是果。云何相生。所有因果。今欲乐闻请为解说。此显自能及生起也 言从三烦恼生于二业者。谓从无明而生于行。从于爱取生有故也 言谓上所说苦法者。即至前门文中所谓识名色六入触受生老死故。谓从于行从识至受五法生故。从有而生生老死故。言所谓诸烦恼者。即无明爱取也。所谓从识至受生于爱取。从生老死生无明。故十二支法递互相生者。于四缘中各具几缘而作缘耶。各除因缘缘具余三缘。无明若生身语行法有色之者。以增上缘而作缘也。若生非色意行法者。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而作缘也。如是余支若生有色以增上缘而作其缘。若生非色以所缘缘等无间缘增上之缘而为缘也。如是非色而于有色亦增上缘而为其缘。而于非色亦以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而为其缘随。所应知。十二支法何故互相而不作其因缘缘耶。因缘缘者各各自种而显现故。余有广义文繁不述。如瑜伽论 言言有者有其三种所谓欲色无色者。此显三界有也。欲界者未离欲爱欲名为欲界。色界者已离欲爱欲未离色爱名为色界。无色界者已离欲爱欲及离色爱欲未离无色欲名无色界。欲界有者。所谓十种。一欲界无始时有。二业有。三死有。四中有。五生有。六捺落迦有。七傍生有。八鬼趣有。九人趣有。十天趣有。此名欲有。于中第一第三第五名自性有。业者具引其果义立有义也。中有者而于其果得后有义故名为有也。五趣者而于其果有受用义故名有也。色界有者除三恶道及以人趣余六是也。无色有者除三恶道人及中有余五果也。言于中不息而作流轮者。所谓于三有中无时暂住无有始终。烦恼业因增上力故。三界五趣受苦果故。取轮喻者显不住义也 言彼诸异生世间而自流浪者。谓三有中于中不息。虽作流轮无有作者。唯有异因异果。无有义利自流浪故 言言此者。显不定义。非如轮转次第生于诸有。此即不定者。为诸有情三界五趣随业受生。无次第故。
  次下大门第三明十二支法空故无我门释论也 言问曰何者。是身之自在众生耶。彼之作用其事。何者。即是下论生起问也。谓师先说三摄十二及以递互相生之门。唯言十二更无别物。若如是者诸趣有情各各身中皆有自在名为众生。而即于彼起众生想。众共称侍为彼本无何不宣说。若是有者相性业用其事如何。愿师解释。言自在者谓见闻等也 言诸趣唯因果唯除假名此中无众生者。谓三界四生及以五趣名为诸趣。即彼诸趣唯从烦恼业因而生苦果。于因果上假立众生。随彼假立起众生想。除彼因果更别无有众生故也。论文略故。虽言无众生亦摄受者补特伽罗士夫作者等诸横计名。故喻伽等论云。离有情义是缘起义。于离有情复无常义。若是无常复暂住义。若是暂住复依他义。若依他义即离作用义。是缘起义等广如论说 言此是真实义非假立有者。所谓即此无众生等缘起缘性甚深之义。诸佛出现若不出现性相如是。非同外道妄计。我等假立亦有故。故言真实。言假立之境不成实物者。为有难 言若彼假立众生有者。假立众生即是有。故何故汝言此中无众生耶。为答此难故此言也。
  此下大门第四明十二支法离二边故不转移门释论也。辞此文分二。初法。后喻。此分法也 言论曰若如是者。所谓如前诸趣唯因果此中无众生。若如是故也 言谁从此世至于他世者。若无我人众生寿者。谁从此世造善恶业移至他世受善恶报。又若无我至他世者。外道亦言无有他世立断见论。此何差别 言答曰无有极微等法者。所谓于五蕴中无有少许至他世故也 言虽然者。虽五蕴中无有少法而至他世。唯从于空法还生于空法故也 言唯从于空法还生于空法者。此颂意明因中无有极微等法而至于果故转有。经云。业者作已灭坏。灭已不住方所。虽然临终之时各各近住心意中现。如是大王后识灭时。生分之识最初生于人天等趣。无有一法从于此世移至他世。虽然亦现舍寿及初生法也。最后灭识名为舍寿。初生之识名为生法。最后灭者无有至处。初生法者无所从来。何以故。自性寂故。后识后空舍寿。舍寿空业。业自空。初识初空。生者生空。虽然而业不失。是故此论与经义同。余释论辞自明不说。
  次下后明喻也 言此中问曰等请辞者。从空生空。微细难知故请喻也。言此答曰等立八喻者。虽诠一义为诸有情根机不等建多喻也 言言蕴者。即色受想行识蕴也。此五蕴相所有广义。如五蕴等余论所明。今略辩相。言色蕴者。谓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诸色 言受蕴者。谓三领纳。一苦。二乐。三不苦不乐。乐谓灭时有和合欲。苦谓生时有乖离欲。不苦不乐谓无二欲。言想蕴者。谓于境界取种种相。此复有三。谓小想大想及无量想。言行蕴者。谓除受想诸余心法及心不不相应行 言识蕴者。谓于所缘境了别为性。此复有三。一六转识。二末那识。三阿赖耶识 言相续结者。灭已从彼因所生余者是也。若因果各别不相杂故因灭果生。如秤高下同一刹那无时隔也。言是故流轮。后虚不妄分别习气而十法流轮。即是十法苦果虚妄分别习气。即烦恼业五因法也。
  次下大门第五明还灭门释论也 言后言应者。即是逆观。义当知反。彼等释论辞者。与上论颂智应察相合故。后言应者。当知反彼杂染因果三道法也 此中有问。云何反彼杂染因果三道法耶。为欲显示真圣之道故。故言应观诸法无常苦空无我等也 言应观诸法者。谓观明流十二法也 言无常者。无明等法灭坏性故 言苦者。无明等□□□□□□□□□□苦性故。言空者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