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名经集解关中疏

  演法无畏犹师子吼。其所讲说乃如雷震 此下二明破恶益文二。初举二喻。二总结。又前喻破见。后喻破爱见。以迷理爱以滞事固其见则众惑无由丧。絷其爱则善牙莫能发。故什曰。上明一切时无畏。此明说法无畏。上师子吼德音远振。此明能说实法众咸敬顺犹师子吼威慑群兽也。又肇曰。法音远震开导萌牙。犹春雷之动百草。
  无有量已过量 此二结叹。然智依理发。德与智冥理。智无边德何可量。肇曰。既得法身入无为境。心不可以智求。形不可以像取。故曰。无量六住已下名有量也。
  集众法宝如海导师 此下三明获果益文二。初标导师得宝喻也。六师邪导不获真果。八正利物必至涅槃故借喻焉。肇曰。导众生入大乘海。采众法宝使必获无难。犹海师善导商人必获夜光。
  了达诸法深妙之义。善知众生往来所趣及心所行 此下二释能导所以以具权智故也。智达深义能住菩提。权悟众生往来如幻。所以悲利有情而物不能累大士之德。其在兹焉。故楞伽经云。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近无等等佛自在慧十方无畏十八不共 此三明近果叹德也。文三。此初明自证也。肇曰。佛道超绝无与等者。唯佛自等故言无等等。所以辩其等者明一大道理无不极。平若虚空。岂升降之有也。自在慧者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即其事也。大士虽未全具佛惠且以近矣 关闭一切诸恶趣门。而生五道以现其身 此二明化益文二。初明不生而生。后明应生利物。此初证无相故诸趣自闭不舍大悲而现生五道五道者三趣人天也。肇曰。法身无生而无不生。无生故恶趣门闭无不生。故现生五道。
  为大医王善疗众病。应病与药令得服行 二明所以应生非己业系。但为利他作医王耳。肇曰。法药善疗喻医王也。
  无量功德皆成就 此三总结叹也。文四。此初句正报满也。肇曰。无德不备。
  无量佛土皆严净 二依报满也。肇曰。群生无量所好不同。故修无量净土以应彼殊好也。
  其见闻者无不蒙益 三利物德满。肇曰。法身无形声应物故形声耳。岂有见闻而无益哉。睿曰。法身无身。无身故感而后应。感而后应则无应而不会。故使其见闻者无不蒙益。
  诸有所作亦不唐捐 四自行德满。肇曰。功不虚设。睿曰。法身无为。为不由己为不由己则动无非时。动无非时故能诸有所作亦不唐捐。
  如是一切功德皆悉具足 此三总结也。
  其名曰等观菩萨 此下四列名。睿曰。此诸菩萨或以功行为名。亦有因相得称非唯一途。亦如今人字耳。宜为可望文。消息无定义也。什曰。等观四等观众生也。
  不等观菩萨 智惠分别诸法也。
  等不等观菩萨 兼此二也。
  定自在王菩萨 什曰。于诸定中自在。
  法自在王菩萨 什曰。说法中在。
  法相菩萨 什曰。功德法相现于身也。
  光相菩萨 什曰。光明之相现于身也。
  光严菩萨 什曰。光明庄严身也。
  大严菩萨 什曰。明其身相大庄严也。
  宝积菩萨 什曰。积聚智惠宝也。
  辩积菩萨 什曰。积聚四辩也。
  宝手菩萨 什曰。手中出无量宝也。
  宝印手菩萨 什曰。印者相也。手有出宝之相。亦云有宝印也。
  常举手菩萨 什曰。现已大慈之手抚慰众生令不恐畏。是以常举手向人唱言勿怖。
  常下手菩萨 什曰。现常垂下其手现慈心。屈下无伤物之像。
  常惨菩萨 什曰。悲念众生也。
  喜根菩萨 什曰。喜根喜等也。亦于实相法中生喜及随喜也。
  喜王菩萨 什曰。喜有二种。一不净喜受也。二清净法喜故言王也。
  辩音菩萨 什曰。辞辩也。
  虚空藏菩萨 什曰。实相惠藏如虚空也。
  执宝炬菩萨 什曰。执惠宝炬除众冥也。
  宝勇菩萨 什曰。勇于德宝亦得宝故能勇。
  宝见菩萨 什曰。以惠宝见诸法。
  帝网菩萨 什曰。幻术经名帝网也。此大士神变自在犹如幻化。故借帝网以名之。又曰。大士施化如帝王法网也。
  明网菩萨 什曰。明网自说手有网缦放光明也。
  无缘观菩萨 什曰。观时不取相故无缘亦深入观莫见其所缘。
  慧积菩萨 什曰。积聚惠也。
  宝胜菩萨 什曰。功德宝超于世也。
  天王菩萨 什曰。一假名天人王名天也。二生天诸天也。三贤圣天大士皆现生也。
  坏魔菩萨 什曰。行坏魔道。
  电得菩萨 什曰。因事为名。
  自在王菩萨 什曰。于诸法自在如王之于人。
  功德相严菩萨 什曰。功德之相庄严身也。
  师子吼菩萨 什曰。以大法音令众生伏也。
  雷音菩萨 什曰。所说法能令天人欢喜。群邪振悚犹若雷音闻者喜惧也。
  山相击音菩萨 什曰。以大法音消伏刚强音声振击若两山相搏。
  香象菩萨 什曰。青香象也。身出香风。菩萨身香亦如此也。
  白香象菩萨 什曰。其香最胜。大士身香亦如是。
  常精进菩萨 什曰。始终不退。
  不休息菩萨 什曰。求善不止。
  妙生菩萨 什曰。生时有妙瑞也。又曰从法化生为妙。
  华严菩萨 什曰。以三昧力现众花。遍满虚空大庄严也。
  观世音菩萨 什曰。世有危难称名自归菩萨。观其音声即解脱也。亦名观世念。亦名观世自在。
  得大势菩萨 什曰。有大势力也。以大神力飞到十方。所至之国六返振动恶趣休息。
  梵网菩萨 什曰。梵四梵行慈悲喜拾。网言其多。
  宝杖菩萨 什曰。或物宝。或法宝以为杖。
  无胜菩萨 功德超胜也。
  严土菩萨 什曰。净国土。
  金髻菩萨 什曰。金在髻。
  珠髻菩萨 什曰。如意宝珠在其髻中。悉见十方世界及众生行业果报因缘。
  弥勒菩萨 什曰。姓也。此曰慈氏。阿逸多字也。此云无胜。南天竺婆罗门子也。
  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 什曰。秦言妙德。以法身游方莫知其所生。又来补佛处故言法王子也。
  如是等三万二千人 此五结众数。肇曰。叹德列名。所存名以证经也。
  复有万梵天王尸弃等。从余四天下来诣佛所而听法 此下三列杂众。此梵王众。肇曰。尸弃梵王名。秦言顶髻。
  复有万二千天帝亦从余四天下来在会坐 此帝释众忉利天主也。肇曰。一佛土百亿四天下。一四天下各有梵释。故言余亦或从他佛土来。
  并余大威力诸天 此诸天众。肇曰。除上梵释余大天也。
  龙 此下八部众也。肇曰。龙有二种。地龙虚空龙。种有四生也。
  神 肇曰。神受善恶杂报其形胜。人劣天身轻微难见也。
  夜叉 肇曰。秦言轻捷有三种。一在地。二在虚空。三天夜叉。居下二天守天城门合。
  乾闼婆 此云香荫。肇曰。天乐神也。居地上宝山中天须乐时。此神体上有异相现。然后上也。
  阿修罗 肇曰。秦言不饮酒。此神类男丑女端正。有大威力能与天共斗也。
  迦楼罗 肇曰。金翅鸟神也。
  紧那罗 肇曰。秦言人非人。其形似人而头上有一角。遂称为人非人。亦天乐神小不如乾闼婆。
  摩睺罗伽等悉来会坐 肇曰。蟒神也。此八神皆有大神力。能自变形在坐听法。
  诸比丘比丘尼 此下四众也。肇曰。比丘义同上尼女名也。上八千比丘别称得道者。
  优婆塞 肇曰。义名信士。又曰。五戒为近事男。八戒为近住男。
  优婆夷俱来会坐 夷者女也。准上可知。
  彼时佛与无量百千之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 此二明佛现神变骇物令信投人夜光勘不按剑。况乎深妙。未信而传。凡物易以相从。难以理悟。故神化无方使受行也。文有二别。初明佛现胜身后明宝积献盖前文三法喻合也。此即初现胜身也。昔说小乘法微而相劣。今将说大乘法胜而相胜。法华云。著弊垢衣执除粪器。此表昔说小乘现劣相也。又云。于其门内踞师子床罗列宝物。此表说大乘现胜相也。故下偈文目净修广等叹胜相说法。不有不无等叹胜法。始在佛树等叹劣相。三转法轮等叹权法也。
  譬如须弥山王显于大海。安处众宝师子之座。蔽于一切诸来大众 须弥山等喻也。安处众宝等合也。肇曰。须弥秦言妙高山。处大海之中水上方三百三十六万里。如来处四部之中威相超绝。光蔽大众犹金山之显溟海也。
  尔时毗耶离城有长者子。名曰宝积。与五百长者子俱。持七宝盖来诣佛所。头面礼足。各以其盖共供养佛 此二明献盖现瑞表说净土之相也。文三。初献盖。次合盖。后归信。此初献盖。表大慈荫物。净土化生即大慈之事也。肇曰。宝积亦法身大士也。常与净名俱诣如来共弘道教。而今独与里人诣佛者。将生问疾之由启兹典之门也。
  佛之威神令诸宝盖合成一盖。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此二合盖文二。初合盖。表内慈无缘绝于彼我二。外现净土表应物差别净秽不同。此初也。彼我未亡宝积等盖殊而慈局执。亡性一诸佛所以盖合而慈覆三千。什曰。现此神变其旨有二。一者现神变无量显智慧必深。二者宝积献其所珍必获可珍之果。来世所成必若此之妙明因小而果大。
  而此世界广长之相悉于中现。又此三千大千世界.诸须弥山.雪山.目真邻陀山摩诃目真邻陀山香山宝山金山黑山铁围山大铁围山.大海江河川流泉原及日月星晨天宫龙宫诸尊神宫悉现于宝盖中 二外现差别。前合盖既表法身平等慈覆不殊。此差别者亦表应身随缘国土不一文二。初现此界。二现十方。此中文三。初十山表陆居众生住处。二大海表水族居处。三日月等表空居住处。然此三类等以慈覆故俱现盖中。肇曰。盖亦不广而弥。八极土亦不狭而现盖中。
  又十方诸佛诸佛说法亦现于宝盖中 二现十方。吴本云。十方诸佛佛国严净及十方佛所在说法皆现宝盖中。此即现相明宗旨可见矣。肇曰。将显佛土殊好不同。故通现十方也。诸长者子皆久发道心而未修净土。欲悦其来供之情启净土之志。故因其盖而现焉。
  尔时一切大众睹佛神力叹未曾有。合掌礼佛瞻仰尊颜目不暂舍 此三睹瑞三业归信也。什曰。信乐发中现相于外也。
  长者子宝积。即于佛前以偈颂曰 此下三明问经者。称扬佛德使物归信为启问之由。肇曰。形敬不足。以写心故复赞之咏之。三十六行偈。述叹文四。初叹大乘胜应。二叹小乘劣应。三叹现瑞表发。四叹佛三密功德。前文又三。初两行总叹内德。二两行明神通。三五行叹说法。此初也。
  目净修广如青莲 此初四句此句叹形。肇曰。五情百体目最为长瞻颜而作故先叹目也。天竺有青莲花。其叶修而广。青白分明。有大人目相故以为喻也。
  心净已度诸禅定 此句叹心。肇曰。形长者。目主德者。心叹目则摄众相。叹心则摄万德。故作者标二为颂首。禅定之海深广无际。自非如来清净真心无能度者。
  久积净业称无量 此句叹因。肇曰。于无数劫积三净业故名称无量。
  导众以寂故稽首 此句叹果。言与众同游八正至寂灭涅槃。故敬礼也。肇曰。寂谓无为寂灭之道也。
  既见大圣以神变普现十方无量土。其中诸佛演说法。于是一切悉见闻 此二叹神通也。以见盖中国土净秽不同。为下致问之由也。肇曰。既见合盖之神变已不可测。方于中现十方国土及诸佛演法。于是忍界一切众会悉遥见闻为希有也。
  法王法力超群生。常以法财施一切 此三叹说法文三。此初标法施也。肇曰。俗王以俗力胜民故能泽。及一国法王以法力超众故能导济无疆也。
  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此二两行叹法王义。肇曰。第一义为诸法一相义。虽分别殊相而不乖一相。此美法王莫易之道动为乖矣。
  已于诸法得自在。是故稽首此法王 肇曰。世王自在于民。法王自在于法。法无定相。随应而辩为好。异者辩异而不乖同为好。同者辩同而不乖异。同异殊辩而俱适法相故得自在。
  说法不有亦不无 此三释叹所说大乘二空法也。此初明因缘有故即有非有为法空也。不同小乘舍有证空。此即不亡于空故名法执也。肇曰。欲言其有有不自生。欲言其无缘会则形。会形非谓无。非自非谓有。具有有故有无。无有何有无。有无故有有。无无何有有。然则自有则不有。自无则不无。此法王之正说也。
  以因缘故诸法生 此句释也。肇曰。有亦不由缘。无亦不由缘。以法非有无故由因缘生。论曰。法从缘故不有。缘起故不无也。
  无我无造无受者 此下偈明我本不有。即无无我入不二门。不同二乘舍我住无我也。又我造受三计我之别名。此明由业迁形。岂有常我主其异形哉。肇曰。诸法皆从缘生耳。无别有真宰主之者故无我也。夫以有我故能造善恶受祸福法。既无我故无造无受者。
  善恶之业亦不亡 此句释也。肇曰。若无造无受者则不应有为。善获福而为恶致殃。然众生心识相传美恶。由起报应之道连锁相袭其犹声和响顺形直影端。此自然之理。无差毫分。复何假常我而主之哉。
  始在佛树力降魔得甘露灭觉道成 此二八偈叹昔说小乘权现劣身益物也。文四。初两行明得道。二两行明转法轮。三两行明得益。四两行怨亲平等。此初光明降魔证灭。谓如来应迹王宫割爱逾城历试邪道。舍邪坐树。誓取菩提。魔宫振动先权色贪。次伏怨敌。外魔既散方证涅槃。甘露择灭。结习内魔于兹永尽。佛树者菩提也。始言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