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经藏
- 阿含部
- 增一阿含经
增一阿含经
尔时。诸贤各各闻其所说。欢喜奉行。
(七)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此四果。云何为四。或有果生而似熟。或有果熟而似生。或有果熟而似熟。或有果生而似生。是谓。比丘。世间有此四果。世间有此四人。亦复如是。云何为四。或有人熟而像生。或有人生而像熟。或有人生而似生。或有人熟而似熟。
何等人生而似熟。或有人往来行步不行卒暴。眼目视瞻恒随法教。著衣持钵亦复随法行步。视地不左右顾望。然复犯戒不随正行。实非沙门而似沙门。不行梵行而自言行梵行。尽坏败正法。根败之种。是谓此人生而像熟。
彼人云何熟而像生。或有比丘性行似疏。视瞻不端。亦不随法行。喜左右顾视。然复精进多闻。修行善法。恒持戒律。不失威仪。见少非法。便怀恐惧。是谓此人熟而像生。
彼云何人生而像生。或有比丘不持禁戒。不知行步礼节。亦复不知出入行来。亦复不知著衣持钵。诸根错乱。心著色.声.香.味.细滑之法。彼犯禁戒。不行正法。不是沙门而似沙门。不行梵行而似梵行。根败之人。不可修饰。是谓此人生而似生。
彼云何有人熟而似熟。或有比丘持戒禁限。出入行步不失时节。看视不失威仪。然极精进。修行善法。威仪礼节皆悉成就。见小非法。便怀恐怖。况复大者。是谓此人熟而似熟。
是谓。比丘。世间有此四果之人。当学熟果之人。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今日空中有随岚风。设复有飞鸟至彼者。若鸟.鹊.鸿.鹄值彼风者。头脑.羽翼各在一处。此间一比丘亦复如是。舍禁戒已。作白衣行。是时三衣.钵器.针筒六物之属各在一处。犹随岚之风吹杀彼鸟。是故。诸比丘。当修行梵行。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比丘当知。有此四鸟。云何为四。或有鸟声好而形丑。或有鸟形好而声丑。或有鸟声丑形亦丑。或有鸟形好声亦好。
彼云何鸟声好而形丑。拘翅罗鸟是也。是谓此鸟声好而形丑。彼云何鸟形好而声丑。所谓鸷鸟是也。是谓此鸟形好而声丑。彼云何鸟声丑形亦丑。所谓兔枭是也。是谓此鸟声丑形亦丑。复有何鸟声好形亦好。所谓孔雀鸟是也。是谓此鸟声好形亦好。是谓。比丘。有此四鸟。当共觉知。
此亦如是。世间亦有四人似鸟。当共觉知。云何为四。于是。或有比丘颜貌端政。出入行来。著衣持钵。屈申俯仰。威仪成就。亦复不能有所讽诵诸所有法。初善.中善.竟善。不能承法之教。亦复不能善讽诵读。是谓此人形好而声不好。
复有何等人声好而形丑。或有一比丘出入行来。屈申俯仰。著衣持钵。威仪不成就。恒好广说。然复彼人精进持戒。闻法能知所学。多闻诸所有法。初善.中善.竟善。义理深邃。具足修梵行。然复彼法善持善诵。是谓此人声好而形丑。
彼复有何等人声丑形亦丑。或有一人犯戒.不精进.不多闻。所闻便失。彼于此法。应具足行梵行。然不肯承受。是谓此人声亦丑形亦丑。
彼何等人声亦好形亦好。或有比丘颜貌端政。出入行来。著衣持钵。不左右顾视。然复精进修行善法。然戒律具足。见小非法。尚怀恐惧。何况大者。亦复多闻。所受不忘。诸所有法。初善.中善.竟善。修其善行。如此之法。善讽诵读。是谓此人声好形亦好。
是谓世间有此四人。在世间者。当共觉知。是故。诸比丘。当学声好形亦好。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种云。云何为四。或有云雷而不雨。或有云雨而不雷。或有云亦雨亦雷。或有云亦不雨亦不雷。是谓四种云。世间四种人而像云。何等四人。或有比丘雷而不雨。或有比丘雨而不雷。或有比丘亦不雨亦不雷。或有比丘亦雨亦雷。
彼云何比丘雷而不雨。或有比丘高声诵习。所谓契经.祇夜.受决.偈.本末.因缘.已说.生经.颂.方等.未曾有法.譬喻。如是诸法。善讽诵读。不失其义。不广与人说法。是谓此人雷而不雨。
彼云何人雨而不雷。或比丘有颜色端政。出入行来。进止之宜。皆悉具知。修诸善法。无毫厘之失。然不多闻。亦不高声诵习。复不修行契经.本末.授决.偈.因缘.譬喻.生经.方等.未曾有法。然从他承受。亦不忘失。好与善知识相随。亦好与他说法。是谓此人雨而不雷。
彼何等人亦不雨亦复不雷。或有一人颜色不端政。出入行来。进止之宜。皆悉不具。不修诸善法。然不多闻。亦不高声诵习读。复不修行契经至方等。亦复不与他说法。是谓此人亦不雨亦不雷。
复有何等人亦雨亦雷。或有一人颜色端政。出入行来。进止之宜。亦悉具知。好喜学问。所受不失。亦好与他说法。劝进他人。令使承受。是谓此人亦雷亦雨。是谓。比丘。世间有此四人。是故。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谛.饶益.阿难 重担.四生.结
四果.随岚风 四鸟.雷在后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七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八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四意断品第二十六之一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犹如山河.石壁.百草.五谷。皆依于地而得长大。然复此地最尊.最上。此亦如是。诸善道品之法。住不放逸之地。使诸善法而得长大。
无放逸比丘修四意断。多修四意断。云何为四。于是。比丘未生弊恶法。求方便令不生。心不远离。恒欲令灭。已生弊恶法。求方便令不生。心不远离。恒欲令灭。未生善法。求方便令生。已生善法。求方便令增多。不忘失。具足修行。心意不忘。如是。比丘修四意断。是故。诸比丘。当求方便。修四意断。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比丘当知。诸有粟散国王及诸大王皆来附近于转轮王。转轮王于彼最尊.最上。此亦如是。诸善三十七道品之法。无放逸之法最为第一。
无放逸比丘修四意断。于是。比丘未生弊恶法。求方便令不生。心不远离。恒欲令灭。已生弊恶法。求方便令不生。心不远离。恒欲令灭。未生善法。求方便令生。已生善法。重令增多。终不忘失。具足修行。心意不忘。如是。诸比丘修四意断。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诸有星宿之光。月光最为第一。此亦如是。诸善功德三十七品之法。无放逸行最为第一。最尊.最贵。
无放逸比丘修四意断。云何为四。于是。比丘若未生弊恶法。求方便令不生。若已生弊恶法。求方便令灭。若未生善法。求方便令生。若已生善法。求方便重令增多。终不忘失。具足修行。心意不忘。如是。比丘修四意断。是故。诸比丘。当求方便。修四意断。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诸有华之属。瞻卜之华.须摩那华。天上.人中。婆师华最为第一。此亦如是。诸善功德三十七道品之法。无放逸行为第一。
若无放逸比丘修四意断。云何为四。于是。比丘若未生弊恶法。求方便令不生。已生弊恶法。求方便令灭。若未生善法。求方便令生。已生善法。求方便令增多。终不忘失。具足修行。心意不忘。如是。比丘修四意断。是故。诸比丘。当求方便。修四意断。是故。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王波斯匿乘宝羽之车。出舍卫城。至祇洹精舍。欲觐世尊。诸王常法有五威容。舍著一面。前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尔时。世尊告大王曰。大王当知。世间有四种人出现于世。云何为四。或有一人。先闇而后明。或有一人。先明而后闇。或有一人。先闇而后闇。或有一人。先明而后明。
彼人云何先闇而后明。于是。或有一人生卑贱家。或旃陀罗种.或啖人种.或工师种.或淫泆家生。或无目.或无手足.或时裸跣.或诸根错乱。然复身.口行善法。意念善法。彼若见沙门.婆罗门诸尊长者。恒念礼拜。不失时节。迎来起送。先笑后语。随时供给。若复有时见乞儿者。若沙门.婆罗门。若路行者。若贫匮者。若有钱财。便持施与。设无财货者。便往至长者家。乞求施与。若复见彼施者。便还欢喜踊跃。不能自胜。身行善法。口修善法。意念善法。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上。犹如有人。从地至床。从床乘马。从马乘象。从象乘讲堂。由是故我今说。此人先闇而后明。如是。大王。此人名曰先闇而后明。
彼人云何先明而后闇。于是。或有一人在大家生。若刹利种.若长者种.若婆罗门种。饶财多宝。金.银.珍宝.车磲.马瑙.水精.琉璃。仆从.奴婢不可称计。象.马.猪.羊皆悉具足。然复此人颜貌端政。如桃华色。彼人恒怀邪见。边见相应。彼便有此见。无施.无受。亦无前人何所施物。亦无善恶之行。亦无今世.后世。亦无得道者。世无阿罗汉可承敬者。于今世.后世可作证者。彼若见沙门.婆罗门。便起嗔恚。无恭敬心。若见人惠施者。心不喜乐。身.口.意所作行而不平均。以行非法之行。身坏命终。生地狱中。犹如有人从讲堂至象。从象至马。从马至床。从床至地。由是故。我今说此人。如是。大王。所谓此人先明而后闇。
彼云何有人从闇至闇。若复有人生卑贱家。或旃陀罗家.或啖人家.或极下穷家。此人必生此中。或复有时。诸根不具。颜色粗恶。然复彼人恒怀邪见。彼便有此见。无今世.后世。无沙门.婆罗门。亦无得道者。亦无阿罗汉可承敬者。亦无今世.后世可作证者。彼若见沙门.婆罗门。便起嗔恚。无恭敬心。若见人来惠施者。心不喜乐。身.口.意所作行而不平等。诽谤圣人。毁辱三尊。彼既自不施。又见他施。甚怀嗔恚。以行嗔恚。身坏命终。生地狱中。犹如有人从闇至闇。从火焰至火焰。舍智就愚。由是而言。此人可谓先闇而后闇。大王当知。故名此人从闇至闇。
彼名何等人从明至明。或有一人生豪族家。或刹利种.或国王家.或大臣家。饶财多宝。不可称计。然复彼人颜色端政。如桃华色。彼人恒有正见。心无错乱。彼有此正见。有施.有福.有受者。有善.恶之报。有今世.后世。有沙门.婆罗门。设复彼人若见沙门.婆罗门。起恭敬心。和颜悦色。己身恒喜布施。亦复劝人使行布施之。设布施之日。心怀踊跃。不能自胜。彼身行善。口行善。意行善。身坏命终生善处。犹如有人从讲堂至讲堂。从宫至宫。由是而言。我今说此人从明至明。
是为。大王。世间有此四人。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王当知贫人 有信好布施
见沙门婆罗 及诸可施者
能复起迎逆 而教于正见
施时极欢喜 所求不逆人
彼人是良友 终不为恶行
恒喜行正见 常念求善法
大王如彼人 死时有所适
必生兜术天 先闇而后明
如人极为富 不信好喜恚
悭贪心怯弱 邪见而不改
见沙门梵志 及诸乞求者
恒喜呵骂詈 邪见言无有
见施起嗔恚 不令有施人
彼人行极弊 造诸恶元本
如是彼人者 临欲命终时
当生地狱中 先明而后闇
如有贫贱人 无信好嗔恚
造诸不善行 邪见不信正
设见沙门士 及诸可事者
而取轻毁之 悭贪无有信
施时而不喜 见他施亦然
彼人所造行 所适无安处
如此彼之人 必当取命终
当生地狱中 先闇而后闇
如人极有财 有信好布施
正见不他念 恒喜求善法
设见诸道士 及诸可施者
起恭迎敬之 而学于正见
与时极和悦 常念于平均
惠施无吝惜 不逆于人心
彼人受命决 不造诸非法
当知彼之人 临欲命终时
必生好善处 先明而后明
是故。大王。当学先明而后明。莫学先明而后闇。如是。大王。当作是学。
尔时。波斯匿王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阿难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住。斯须。复以两手摩如来足已。复以口鸣如来足上。而作是说。天尊之体。何故乃尔。身极缓尔。如来之身不如本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