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一阿含经

  云何比丘饮食知节。于是。比丘思惟饮食所从来处。不求肥白。趣欲支形。得全四大。我今当除故痛。使新者不生。令身有力。得修行道。使梵行不绝。犹如男女身生恶疮。或用脂膏涂疮。所以涂疮者。欲使时愈故。此亦如是。诸比丘。饮食知节。于是。比丘思惟饭食所从来处。不求肥白。趣欲支形。得全四大。我今当除故痛。使新者不生。令身有力。得修行道。使梵行不绝。犹如重载之车所以膏毂者。欲致重有所至。比丘亦如是。饮食知节。思惟所从来处。不求肥白。趣欲支形。得全四大。我今当除故痛。使新者不生。令身有力。得修行道。使梵行不绝。如是。比丘饮食知节。
  云何比丘不失经行。于是。比丘前夜.后夜。恒念经行。不失时节。常念系意在道品之中。若在昼日。若行.若坐。思惟妙法。除去阴盖。复于初夜。若行.若坐。思惟妙法。除去阴盖。复于中夜。右胁卧。思惟系意在明。彼复于后夜起。行思惟深法。除去阴盖。如是。比丘不失经行。
  若有比丘诸根寂静。饮食知节。不失经行。常念系意在道品之中。此比丘便成二果。于现法中得阿那含。犹如善御之士。在平正道中。御四马之车。无有凝滞。所欲到处。必果不疑。此比丘亦复如是。若诸根寂静。饮食知节。不失经行。常念系意在道品之中。此比丘便成二果。于现法中漏尽。得阿那含。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大患。云何为三。所谓风为大患。痰为大患。冷为大患。是谓。比丘。有此三大患。然复此三大患有三良药。云何为三。若风患者酥为良药。及酥所作饭食。若痰患者蜜为良药。及蜜所作饭食。若冷患者油为良药。及油所作饭食。是谓。比丘。此三大患有此三药。
  如是。比丘亦有此三大患。云何为三。所谓贪欲.嗔恚。愚痴。是谓。比丘。有此三大患。然复此三大患有三良药。云何为三。若贪欲起时。以不净往治。及思惟不净道。嗔恚大患者。以慈心往治。及思惟慈心道。愚痴大患者。以智慧往治。及因缘所起道。是谓。比丘。此三患有此三药。是故。比丘。当求方便。索此三药。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恶行。云何为三。所谓身恶行.口恶行.意恶行。是谓。比丘。有三恶行。当求方便。修三善行。云何为三。身恶行者。当修身善行。口恶行者。当修口善行。意恶行者。当修意善行。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当护身恶行  修习身善行
  念舍身恶行  当学身善行
  当护口恶行  修习口善行
  念舍口恶行  当学口善行
  当护意恶行  修习意善行
  念舍意恶行  当学意善行
  身行为善哉  口行亦复然
  意行为善哉  一切亦如是
  护口意清净  身不为恶行
  净此三行迹  至仙无为处

  如是。诸比丘。当舍三恶行。修三善行。如是。比丘。当作如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众多比丘到时。著衣持钵。入城乞食。是时。众多比丘便生此念。我等入城乞食。日时犹早。今可相率至外道梵志所。
  尔时。众多比丘便往至异学梵志所。到已。共相问讯。在一面坐。是时。梵志问沙门曰。瞿昙道士恒说欲论.色论.痛论.想论。如此诸论有何差别。我等所论亦是沙门所说。沙门所说亦是我等所论。说法同我说法。教诲同我教诲。
  是时。众多比丘闻彼语已。亦不言善。复非言恶。即从坐起而去。并作是念。我等当以此义往问世尊。
  尔时。众多比丘食后便至世尊所。到已。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是时。众多比丘从梵志所。问事因缘本末尽白世尊。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设彼梵志作是问者。汝等当以此义。酬彼来问。欲有何味。复有何过。当舍离欲。色有何味。复有何过。当舍离色。痛有何味。复有何过。当舍离痛。汝等设以此语酬彼来问者。彼诸梵志默然不对。设有所说者。亦不能解此深义。遂增愚惑。堕于边际。所以然者。非彼境界。然复。比丘。魔及魔天.释.梵.四天王.沙门.婆罗门.人及非人能解此深义者。除如来.等正觉及如来圣众。受吾教者。此即不论。
  欲有何味。所谓五欲者是。云何为五。眼见色。为起眼识。甚爱敬念。世人所喜。若耳闻声.鼻嗅香.舌知味.身知细滑。甚爱敬念。世人所喜。若复于此五欲之中。起苦.乐心。是谓欲味。
  云何欲有何过者。若有一族姓子。学诸伎术。而自营己。或学田作。或学书疏。或学佣作。或学算数。或学权诈。或学克镂。或学通信。至彼来此。或学承事王身。不避寒暑。记累勤苦。不自由己。作此辛苦而获财业。是为欲为大过。
  现世苦恼。由此恩爱。皆由贪欲。然复彼族姓子。作此勤劳。不获财宝。彼便怀愁忧。苦恼不可称记。便自思惟。我作此功劳。施诸方计。不得财货。如此之比者。当念舍离。是为当舍离欲。
  复次。彼族姓子或时作此方计而获财货。以获财货。广施方宜。恒自拥护。恐王敕夺。为贼偷窃。为水所漂。为火所烧。复作是念。正欲藏窖。恐后亡失。正欲出利。复恐不克。或家生恶子。费散吾财。是为欲为大患。皆缘欲本。致此灾变。
  复次。族姓子恒生此心。欲拥护财货。后犹复为国王所夺。为贼所劫。为水所漂。为火所烧。所藏窖者亦复不克。正使出利亦复不获。居家生恶子。费散财货。万不获一。便怀愁忧苦恼。椎胸唤呼。我本所得财货。今尽忘失。遂成愚惑。心意错乱。是谓欲为大患。缘此欲本。不至无为。
  复次。缘此欲本。著铠执仗。共相攻伐。以相攻伐。或在象众前.或在马众前.或在步兵前.或在车众前。见马共马斗.见象共象斗.见车共车斗.见步兵共步兵斗。或相斫射。以槊相斫刺。如此之比。欲为大患。缘欲为本。致此灾变。
  复次。缘此欲本。著铠执仗。或在城门.或在城上。共相斫射。或以槊刺.或以铁轮而轹其头。或消铁相洒。受此苦恼。死者众多。
  复次。欲者亦无有常。皆代谢变易。不停不解。此欲变易无常者。此谓欲为大患。
  云何当舍离欲。若能修行除贪欲者。是谓舍欲。谓诸有沙门.婆罗门不知欲之大患。亦复不知舍欲之原。如实不知沙门.沙门威仪。不知婆罗门.婆罗门威仪。此非沙门.婆罗门。亦复不能举身作证而自游戏。谓诸沙门.婆罗门审知欲为大患。能舍离欲。如实不虚。知沙门有沙门威仪。知婆罗门有婆罗门威仪。已身作证而自游戏。是为舍离于欲。
  云何色味。设有见刹利女种.婆罗门女种.长者女种。年十四.十五.十六。不长不短。不肥不瘦。不白不黑。端政无双。世之希有。彼最初见彼颜色。起喜乐想。是谓色味。
  云何为色大患。复次。若后见彼女人。年八十.九十。乃至百岁。颜色变异。年过少壮。牙齿缺落。头发皓白。身体垢界。皮缓面皱。脊偻呻吟。身如故车。形体战掉。扶杖而行。云何。比丘。初见妙色。后复变易。岂非是大患乎。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
  世尊告诸比丘。是谓色为大患。
  复次。此若见彼女人。身抱重患。卧于床褥。失大小便。不能起止。云何。比丘。本见妙色。今致此患。岂非大患乎。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
  世尊告曰。诸比丘。是谓色为大患。
  复次。比丘。若见彼女人身坏命终。将诣塳间。云何。比丘。本见妙色。今以变改。于中见起苦乐想。岂非大患乎。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
  世尊告曰。是谓色为大患。
  复次。若见彼女人。死经一日.二日.三日.四日.五日。乃至七日。身体膀胀烂臭。散落一处。云何。比丘。本有妙色。今致此变。岂非大患乎。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
  世尊告曰。是谓色为大患。
  复次。若见彼女人。乌.鹊.鸱.鹫竞来食啖。或为狐.狗.狼.虎所见食啖。或为蜎飞蠢动.极细蠕虫而见食啖。云何。比丘。彼本有妙色。今致此变。于中起苦.乐想。岂非大患乎。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
  世尊告曰。是谓色为大患。
  复次。若见彼女人身。虫鸟以食其半。肠胃肉血污秽不净。云何。比丘。彼本有妙色。今致此变。于中起苦.乐想。此非大患乎。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
  世尊告曰。是谓色为大患。
  复次。若见彼女人身。血肉以尽。骸骨相连。云何。比丘。彼本有妙色。今致此变。于中起苦.乐想。此岂非大患乎。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
  世尊告曰。是谓色为大患。
  复次。若见彼女人身。血肉以尽。唯有筋缠束薪。云何。比丘。本有妙色。今致此变。于中起苦.乐想。此非大患乎。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
  世尊告曰。是谓色为大患。
  复次。若复见彼女人身。骸骨散落。各在一处。或脚骨一处。或膊骨一处。或[月*坒]骨一处。或臗骨一处。或胁肋一处。或肩臂骨一处。或颈骨一处。或髑髅一处。云何。诸比丘。本有妙色。今致此变。于中起苦.乐想。此岂非大患乎。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
  世尊告曰。是谓色为大患。
  复次。若见彼女人身。骨皓白色。或似鸽色。云何。比丘。本有妙色。今致此变。于中起苦.乐想。岂非大患乎。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
  世尊告曰。是谓色为大患。
  复次。若见彼女人。骸骨经无数岁。或有腐烂坏败。与土同色。云何。比丘。彼本有妙色。今致此变。于中起苦.乐想。岂非大患乎。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
  世尊告曰。是谓色为大患。
  复次。此色无常.变易。不得久停。无有老幼。是谓色为大患。
  云何色为出要。若能舍离于色。除诸乱想。是谓舍离于色。谓诸沙门.婆罗门。于色著色。不知大患。亦不舍离。如实而不知。此非沙门.婆罗门。于沙门不知沙门威仪。于婆罗门不知婆罗门威仪。不能己身作证而自游戏。谓诸有沙门.婆罗门。于色不著色。深知为大患。能知舍离。是谓于沙门知沙门威仪。于婆罗门知婆罗门威仪。己身作证而自游戏。是谓舍离于色。
  云何为名痛味。于是。比丘。得乐痛时。便知我得乐痛。得苦痛时。便知我得苦痛。若得不苦不乐痛时。便知我得不苦不乐痛。若得食乐痛时。便知我得食乐痛。若得食苦痛时。便知我得食苦痛。若得食不苦不乐痛时。便知我得不苦不乐痛。不食苦痛时。便自知我不食苦痛。若不食乐痛时。便自知我不食乐痛。若不食不苦不乐痛时。便自知我不食不苦不乐痛。
  复次。比丘。若得乐痛。尔时不得苦痛。亦复无不苦不乐痛。尔时我唯有乐痛。若得苦痛时。尔时无有乐痛。亦无不苦不乐痛。唯有苦痛。若复。比丘。得不苦不乐痛时。尔时无有乐痛.苦痛。唯有不苦不乐痛。复次。痛者无常.变易之法以知痛无常.变易法者。是谓痛为大患。
  云何痛为出要。若能于痛舍离于痛。除诸乱想。是谓舍离于痛。诸有沙门.婆罗门于痛著痛。不知大患。亦不舍离。如实而不知。此非沙门.婆罗门。于沙门不知沙门威仪。于婆罗门不知婆罗门威仪。不能以身作证而自游戏。诸有沙门.婆罗门于痛不著痛。深知为大患。能知舍离。是谓于沙门知沙门威仪。于婆罗门知婆罗门威仪。以身作证而自游戏。是谓舍离于痛。
  复次。比丘。若有沙门.婆罗门不知苦痛.乐痛.不苦不乐痛。如实而不知。复教化人使行者。此非其宜。若有沙门.婆罗门能舍离痛。如实而知。复劝教人使远离之。此正其宜。是谓舍离于痛。
  我今。比丘。以说著欲.味欲。欲为大患。复能舍者。亦说著色.味色。色为大患。能舍离色。以说著痛.味痛。痛为大患。能舍离痛。诸如来所应行者。所谓施设者。我今周讫。常当念在树下空闲之处。坐禅思惟。莫有懈怠。是谓我之教敕。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不牢要。云何为三。身不牢要.命不牢要.财不牢要。是谓。比丘。有此三不牢要。于此。比丘。三不牢要中。当求方便。成三牢要。云何为三。不牢要身。求于牢要。不牢要命。求于牢要。不牢要财。求于牢要。
  云何不牢要身。求于牢要。所谓谦敬礼拜。随时问讯。是谓不牢要身。求于牢要。
  云何不牢要命。求于牢要。于是。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尽形寿不杀生。不加刀杖。常知惭愧。有慈悲心。普念一切众生。尽形寿不盗。恒念惠施。心无吝相。尽形寿不淫。亦不他淫。尽形寿不妄语。常念至诚。不欺世人。尽形寿不饮酒。意不错乱。持佛禁戒。是谓命不牢要。求于牢要。
  云何财不牢要。求于牢要。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常念惠施。与沙门.婆罗门.诸贫匮者。须食者与食。须浆与浆。衣被.饮食.床敷卧具.病瘦医药.舍宅.城郭。所须之具悉皆与之。如是。财不牢要。求于牢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