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译杂阿含经

  纵逸著事业  荒迷嗜五欲
  不知有恶果  如鱼入密网
  此业已成就  极受大苦恼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八)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波斯匿王。于闲静处。作是思惟。世界之中。少有于人。得胜封禄。而不憍恣。不嗜五欲。不恼众生。世界之中。多有众人。得胜基业。憍慢自恣。贪嗜五欲。加恼众生。思惟是已。从坐处起。即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我今静处。作是思惟。世界之中。少有众人。得胜基业。不憍恣。不贪五欲。不恼众生。多有众人。得胜基业。贪嗜五欲。加恼众生。佛言大王。如是如是。实如汝语。譬如猎师。凿阱捕鹿。驱入阱中。随意而取。世界之中。多有众人。得胜基业。憍逸自恣。贪嗜五欲。苦楚众生。亦复如是。如斯愚人。入于魔阱。从魔所为。当入地狱长夜受苦。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纵逸著事业  荒迷嗜五欲
  不知后恶果  如鹿入深阱
  极受诸苦恼  行此恶业者
  悲苦更苦报  悔恨何所及
  修于善业者  后获妙果报
  临终情欢豫  后则无悔恨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九)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波斯匿王。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即白佛言。世尊。有一长者。名摩诃南。其家巨富。多饶财宝。佛问王曰。云何大富。王白佛言。彼长者家。金银珍宝。数千万亿。不可称量。况复余财。虽有财富。不能饮食。所可食者。杂糠粗涩。若作羹时。浑煮姜罢煮已。还取卖为财用。所可衣者。唯著粗布。五总疏弊。以为内衣。乘朽故车。连缀树叶。以为伞盖。未曾见其施沙门婆罗门贫穷乞儿。若欲食时。要先闭门。恐诸沙门婆罗门等来从其乞。佛言大王。如此之人。非善丈夫。何以故。得斯财富不能开意正直受乐。又复不能孝养供给妻子。亦不赐与奴婢仆使。又不时时施诸沙门婆罗门。亦复不求上业生天之报。譬如卤地。有少汪水。以咸苦故。无能饮者。乃至竭尽。世间愚夫。亦复如是。大得财业。不能施用。身自受乐。亦复末能供养父母及与妻子。并其眷属。奴婢仆使。亲友知识。悉不惠与。虽丰财宝。都无利益。佛言大王。善丈夫者。得于财业。能自施用。正直受乐。亦能供养师长父母。及与妻子。并其眷属。奴婢仆使。亲友知识。乃至供养沙门婆罗门贫穷乞丐。悉能惠施。如斯善人。所得财宝。名为上业。作快乐因生天之缘。此人聚财。成就大善。譬如近城村邑聚落。有清冷池。流出好水。四边平正。多饶林树。种种华果。有柔软草。遍布其地。一切众人。皆得洗浴。并获好饮。飞禽走兽。翱翔嬉乐。善健丈夫。亦复如是。乃至生天。成就大善。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譬如碱卤土  中有冷汪水
  咸苦不可饮  后自煎涸尽
  儜夫亦复尔  虽有多财宝
  不能自衣食  亦不施他人
  是名为儜者  有财能布施
  譬如平博地  有好清流池
  林亦甚蔚茂  人兽同快乐
  是名为智者  如似大牛王
  生则受快乐  死则生天上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城中有大长者。名摩诃男。无有子胤。遇患命终。尔时国法。若不生男。命终之后。家财入官。以是之故。摩诃南所有财产。应入国主。时波斯匿王。身体坌尘。往诣佛所。既顶礼已。却坐一面。佛告王曰。今日何故。身体坌尘。颜容改常。而来至此。波斯匿王。白佛言。世尊。舍卫城中。有大长者。名摩诃南。昨日命终。以无子故。所有财宝。税入于宫。视其财宝。冒涉风尘。是以坌身。佛问王曰。摩诃南。实巨富耶。王即答言。实尔世尊。云何大富。金银珍宝。数千亿万。不可称计。况复余财。虽有珍宝。多诸储积。以悭贪故。惜不啖食。所可食者。秕稗杂糠。极为粗涩。若作羹时。煮姜一罢。煮已还取卖为财用。所可著者。唯衣粗布。五总粗弊。以为内衣。乘朽故车。连缀树叶。以为伞盖。未曾见其修少布施沙门婆罗门贫穷乞儿。佛言。如此愚人。非善丈夫。何以故。虽有财宝。不能开意正直受乐。又复不能供养父母及与妻子。亦不赐与奴婢仆使。不时时施与沙门及婆罗门。亦复不求生天善报。佛告王曰。此摩诃南。乃往昔时。已曾于多伽罗瑟辟支佛所。种少善根。尔时布施饮食。不至心施。不信心施。不手自施。不恭敬施。撩掷而与。布施已讫。后复生悔。作是念言。我之饮食。云何与此剃头沙门。不如自与家中仆使。于其舍身。得生舍卫城第一巨富大长者家。虽复生彼富长者家。由先施食有悔心故。自然不喜著好衣裳。亦复不喜食于美食。鞍马车乘严饰之具。悉不喜乐。大王当知。摩诃南。于昔往日。其家豪富。为钱财故。杀异母弟。以是因缘。入于地狱。无量年岁受诸苦恼。由是之故。钱财七返常没于官。摩诃南。于多伽罗瑟辟支佛所。施食因缘。受福已尽。如大罪人。舍身之后。入于地狱。摩诃南舍身。亦复如是。入大叫唤地狱。时波斯匿王。复白佛言。世尊。彼摩诃南。舍身实入大叫唤地狱耶。佛言。实入。时王闻已。悲泣流泪。王整衣服。偏袒右肩。合掌说偈。
  钱财谷帛并珍宝  奴婢仆使及眷属
  一切无随无随者  亦不能取其少分
  为死所侵舍故尸  一切财宝虽罗列
  都无一物是储有  亦复不能持少去
  为有何物随逐人  譬如有影随其形
  善恶受报必不失  唯此随人犹如影

  尔时世尊以偈答言。
  善恶随逐人  譬如影随形
  随其所趣向  未曾相舍离
  譬如少资粮  越险增苦恼
  行恶亦如是  不能至善径
  譬如丰资粮  安乐越险道
  修福者亦尔  安隐至善处
  譬如久别离  至于旷远处
  安隐得还家  其心甚悦豫
  妻子及眷属  欢喜极快乐
  修善者亦尔  善业来迎接
  亦如离眷属  会合得欢喜
  是以应积善  当为后世故
  欲得后世福  应修行正行
  今不被讥呵  后受于快乐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当于尔时。波斯匿王。欲设大祀。养千牛王皆系于柱。并及牦牛水牛乳牛犊及小牛。尽各数千。牂羖羊等。亦复数千。种种畜生皆系祀场。时余国中。诸婆罗门。闻王大祀。自远而至。进集舍卫城。时众多比丘。于其晨朝。著衣持钵。入城乞食。闻波斯匿王。欲设大祀。养千牛王。并及牦牛水牛乳牛小牛及犊。尽各数千。牂羖羊等。亦复数千。如是种种。诸畜生等。皆悉系著于彼祀场。又闻余国诸婆罗门。斯波斯匿王。施设大祀。一切云集。在舍卫城。诸比丘。乞食已讫。摄于衣钵。洗足已去。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我等今日入城乞食。闻如是事。尔时世尊。闻是语已。即说偈言。
  月月百千祀  修此以求福
  不如一信佛  十六分中一
  月月百千祀  修此以求福
  不如一信法  十六分中一
  月月百千祀  修此以求福
  不如一信僧  十六分中一
  月月百千祀  修此以求福
  不如一慈心  十六分中一
  月月百千祀  修此以求福
  不如怜众生  十六分中一
  月月百千祀  修此以求福
  不如怜鬼神  十六分中一
  月月百千祀  不如一善心
  怜愍畜生类  十六分中一
  月月百千祀  不如于佛说
  生信而爱乐  十六分中一
  假使修诸祀  及与事火法
  修此欲求福  行此诸祠祀
  满足一年中  不如正身立
  一礼敬向佛  四分中之一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二)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波斯匿王。收摄刹利毗舍首陀罗沙门婆罗门。持戒破戒出家。乃至伎儿旃陀罗等。悉皆系闭。时诸比丘。入城乞食。闻如是上事。食已洗足。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我等。入城乞食。闻波斯匿王。收摄刹利毗舍首陀罗沙门婆罗门出家。持戒破戒。及伎儿旃陀罗等。悉皆系闭。尔时世尊。闻斯语已。即说偈言。
  王者系缚人  以铁木及绳
  贤圣观斯事  深知非牢缚
  若恋于妻子  钱财及珍宝
  如是系缚人  坚牢过于彼
  妻子及财宝  愚人生系著
  其实如瀑流  漂没诸凡夫
  是以宜速逝  趣向于解脱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菩提及母  爱己及护己
  捕鱼并鹿阱  悭并及命终
  祠祀及系缚

    别译杂阿含经卷第三



    别译杂阿含经卷第四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

  初诵第四


  (六三)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摩竭提国阿阇世王。将领四兵来。共波斯匿王。交阵大战。时阿阇世王韦提希子。破波斯匿王所将军众。波斯匿王。单乘一车。独得入城。时诸比丘。入城乞食。见是事已。乞食讫洗足。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立。白佛言。世尊。我等晨朝入城乞食。见阿阇世王。及波斯匿王。各严四兵。极大斗战。波斯匿王。所将四兵。为彼所破。唯王一身。单乘一车。独得入城。尔时世尊。闻斯事已。即说偈言。
  胜则多怨疾  负则恼不眠
  若无胜负者  寂灭安睡眠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四)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摩竭提阿阇世王。及波斯匿王。各严四兵。交兵大战。波斯匿王。大破阿阇世王所将兵众。并复擒得阿阇世王身。波斯匿王。既得胜已。与阿阇世王。同载一车。来诣佛所。顶礼佛足。时波斯匿王。白佛言。世尊。此摩竭提阿阇世王韦提希子。我于彼所。初无怨嫌。彼于我所。恒怀憎嫉。然其是我亲友之子。以是之故。我今欲放令得还国。佛言大王。可放令去。若能放彼王。于长夜有大利益。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力能破他军  还为他所坏
  力能侵掠人  还为他所掠
  愚谓为无报  必受于大苦
  若当命终时  乃知实有报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五)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波斯匿王。于闲静处。作是思惟。佛所教法。极有义利。能得现报。无有热恼。不待时节。能将于人到于善处。语诸人言。汝等来善示汝妙法。夫为智者。自身取证。深得解达。须善友须善同伴。恒应亲友。如是善友。不向恶友。并恶知识。远离恶伴。思惟是已。从坐处起。往诣佛所。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我于闲处。作是思惟。佛所教法。有大义利。能招现报。无诸热恼。不待时节。乃至不与恶友交游。佛告王曰。实尔实尔。佛所教法。有大义利。能招现报。乃至不与恶伴交游。我于往时。在王舍城耆梨跋提林。尔时阿难比丘。独在静处。作是思惟。善知识者。梵行半体。阿难起已。来至我所。顶礼我已。而作是言。善知识者。梵行半体。非恶知识恶伴恶友。我告阿难。止止。莫作是语。所以者何。夫善知识善友善伴。乃是梵行全体。又善友伴者。不与恶知识恶友恶伴。而为徒党。何以故。我以善知识故。脱于生死。是故当知。善知识者。梵行全体。如是之事。应分别知。佛所说法。有大义利。能招现报。乃至不与恶友恶伴恶知识等。而为伴党。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于诸善法中  不放逸最胜
  若当放逸者  贤圣所讥嫌
  若不放逸者  获于天帝位
  于诸天中胜  于作无作中
  不放逸最胜  若不放逸者
  坐禅尽诸漏  逮得于胜果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六)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波斯匿王。于闲静处。作是思惟。颇有一法。能得现利。及后世利。作是念已。往诣佛所。顶礼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颇有一法。能得现利。后世利不。佛告王曰。我有一法。修行增广。现在未来。多所饶益。所谓修行。不放逸法。现得利益。来世亦利。譬如大地。能生百谷。一切草木一切善法。亦因不放逸生。不放逸增长。不放逸广大。大王犹如大地。一切种子。因地而生。因地增广。一切众生。因不放逸。亦复如是。一切根香中。黑坚实香。最为第一。此事亦尔。一切善法。因不放逸。坚实香中。赤栴檀。为第一。此事亦尔。一切善法。因不放逸为本。不放逸者。是实法因。不放逸者。善法生处。一切华鬘中。乾陀婆梨琴华鬘。最为第一。一切善法中。不放逸第一。余如上说。
  一切水生华中。青莲华第一。一切善法中。不放逸第一。余如上说。
  一切畜生迹中。象迹最大。一切善法中。不放逸第一。余如上说。
  如与贼战。能先出斗。名为第一。一切善法。不放逸第一。余如上说。
  一切兽中。师子第一。善法之中。不放逸第一。余如上说。
  一切楼观。高波那写。最为第一。善法之中。不放逸第一。余如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