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经藏
- 般若部
-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时迦噜啰王才说是真言已,一切恶龙毒气皆悉摧灭,国土安宁。
尔时大自在天王,为欲拥护受持经者,说真言曰:
“怛地(你也反)他(一) 唵(二) 怛吒耶(三) 莎诃(四) 悉怛吒耶(五) 莎诃(六) 嚩吒耶(七) 莎诃(八) 勿吒耶(九) 莎诃(十) 舍咄噜(二合)你屹辇(二合)怛曩耶(十一) 莎诃(十二) 南谟迦吒(十三) 尾迦吒(十四) 羯胒(平声、引)迦(去)啰(十五) 播吒罗(上)耶耨多啰(十六) 你瑟吒(二合)简你瑟吒(二合)(十七) 简你瑜惹难(上)羝(十八) 誐罗(十九) 你尾(二合)誐罗(二十) 尾舍拨啰(二合)尾舍(二十一) 阿尾舍(二十二) 噜捺啰(二合)(二十三) 唠捺嚟(二合)那(二十四) 汗囊汗囊(二十五) 诺贺诺贺(二十六) 跛者跛者(二十七) 莽他莽他(二十八) 尾特问(二合)娑也(二十九) 尾特问(二合)娑也(三十) 瑜倪始嚩(二合)啰(三十一) 摩醯始缚(二合)啰(三十二) 南谟悉谛窣睹(三十三) 播摩醯(三十四) 讶(颜忧反)慈(三十五) 南谟始战(二合)拏耶(三十六) 莎诃(三十七) 拨啰(二合)战拏耶(三十八) 莎诃(三十九) 沃屹啰(二合、引)耶(四十) 莎诃(四十一) 沃屹啰(二合)谛惹耶(四十二) 莎诃(四十三) 戍罗耶(短声,下准此)(四十四) 莎诃(四十五) 戍罗匿(乃职反)贺嚩(二合)耶(四十六) 莎诃(四十七) 冰(并孕反)誐(上)耶(四十八) 莎诃(四十九) 冰誐佶洒(二合、去声)耶(五十) 莎诃(五十一) [卄/(阿-可+辛)/子]啰耶(五十二) 莎诃(五十三) [卄/(阿-可+辛)/子]啰噜播耶(五十四) 莎诃(五十五) 佉(上声)啰耶(五十六) 莎诃(五十七) 佉啰噜播耶(五十八) 莎诃(五十九) 祢怛多啰耶(六十) 莎诃(六十一) 嗢特缚(去声、二合)耶(六十二) 莎诃(六十三) 嗢特嚩(二合)系舍耶(六十四) 莎诃(六十五) 诺贺那(去)耶(六十六) 莎诃(六十七) 拨者那(去)耶(六十八) 莎诃(六十九) 阿目佉(去)耶(七十) 莎诃(七十一) 阿宁(上声)袜多迦耶(七十二) 莎诃(七十三) 乌刍谶摩耶(七十四) 莎诃(七十五) 乌刍谶摩噜涅啰(二合)耶(七十六) 莎诃(七十七) 瑜(上声)满(七十八) 你尾(二合)瑟底(七十九) 也失者迦失质(八十) 阿寐捺啰(二合)袜底(八十一) [卄/(阿-可+辛)/子]底末底(八十二) 播那(八十三) 壤誐(平)(八十四) 迂嚧(八十五) 茗拏啰(八十六) 谷乞史(二合)(八十七) 纥[口*栗]奈监(八十八) 摩呼(八十九) 塞建(二合)那(九十) 屹哩(二合)嚩(平声)(九十一) 贺努(九十二) 邬瑟侘(二合)(九十三) 匿(乃职反)贺嚩(二合)(九十四) 娜娑(九十五) 室噜(二合)怛啰(二合九十六) 罗逻(上)吒(九十七) 室哩山(九十八) 诺贺弥(九十九) 莎诃(一百) 癹吒(二合)(一百一)”
尔时毗沙门天王及诸天等,各说如是陀罗尼已,俱白佛言:“大圣世尊!我等若见如是法师,受持读诵乃至一颂一句,常作拥护,涤除一切灾难苦厄及诸毒气呵骂捶打,种种疾患魑魅魍魉不吉祥事皆悉消灭。”
佛告诸大士及毗沙门天王:“汝等善能守护如是持经法师,此经名字尚不可闻,何况尽能受持读诵,恭敬供养尊重赞叹,以种种涂香、末香、烧香、华鬘、衣服及妙宝盖、缯彩、幢幡、香油、酥灯,以如是等百千万种供养法师,应先发愿:‘闻此经已,如说修行。’我今以此持经法师付嘱汝等,应当拥护,乃至亲属亦当守护,令无衰患,使得安乐。”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发菩提心品第三
尔时薄伽梵作师子吼,显明秘密总持门已,时慈氏菩萨摩诃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一心合掌而白佛言:“善哉,善哉!大圣世尊!能以大悲赞说如是秘密甘露胜陀罗尼守护法师。唯愿世尊哀愍众生,宣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令诸有情,未发心者云何发心?已发心者云何修行?复何因缘于大乘心得不退转?”
尔时薄伽梵告慈氏菩萨摩诃萨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为有情修大乘行,欲度有情置大涅槃,应当先发五种胜心。云何为五?一者于诸有情普发平等大慈悲心;二者于一切种智心不退转;三者于诸有情起亲友想,于险难中誓当救护;四者常于有情起负债想;五者恒怀惭愧何时偿毕。能发如是五种心者,速能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慈氏菩萨摩诃萨!云何于大乘中一心修行得不退转?如往昔时有一商人,聪慧明达常行仁孝,恒见父母宗亲贫苦,常怀忧恼逼切身心,以何方便而能给济?作是思惟:‘无过入海采如意宝而供给之,得离贫苦。’以是因缘发勇猛心,不惜躯命从家而出,种种方便求觅资粮,及诸善伴船及船师。于其中路遇一异人从海而还,乃问此人:‘如是匆遽,欲何所之?’商人具答如上因缘:‘为救贫穷,今欲入海求如意宝,以相资给。’彼异人言:‘我昔离家亦复如是,为济亲族贫穷诸苦。既发家已路经旷野,度大砂碛绝无水草,多有野象虎豹豺狼毒蛇师子,或遇劫贼大山大河,饥渴寒热惊惧怖畏种种危难,与彼船师方至大海。又遇恶风大鱼恶龙,雷电雹雨鼓浪洄澓,多有留难不可具说。虽受如是种种诸苦,尚不能获如意宝珠,但得资身粗自供足,犹未能济贫乏之亲。今劝仁者,勿强艰苦徒自疲劳。吾欲与仁别为经理。所以者何?然彼大海有种种难——黑风、黑山、药叉、罗刹、摩竭蛟龙——众难非一。但曾闻有如意珠名,往者千万获无一二。以是因缘,劝于仁者宜速回还。’尔时商主闻是语已,倍复增进,发三胜心入海不退。云何为三?一者父母兄弟宗亲贫苦若斯,如何空归不相救济?二者我之亲属昔时富有,惠我衣食怜愍于我,今者贫穷命不全济,如何放舍而欲退还?三者我在家时处理家务,策役驱使大小僮仆种种呵责,如何贫苦不相赈恤,令彼欢喜而欲退还?以是因缘念酬恩德,发大勇猛决定前进,要当入海求如意宝,得已还家济于亲属,恣其所用永离艰穷。
“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发菩提心,观于十方六趣四生,皆是我之宿世父母,怜愍我故造诸恶业,堕于地狱、饿鬼、畜生受诸苦恼。以是因缘而自思惟:‘以何方便济斯苦难?’作是念已,唯有入于六波罗蜜多大法海中,求佛种智,拯济有情生死之苦。如是思已,发大勇猛无退屈心,精进勤求无有懈倦,种种方便求觅资粮、菩提善伴法及法师。行至中路遇一魔王领诸眷属,或现天身,或显人身、婆罗门身,或作商主、苾刍、苾刍尼身,或余种种异类之身。而彼魔王问菩萨言:‘汝今匆忙,欲诣何所?’菩萨答言:‘我为一切苦恼众生,今欲入于六度大海,求佛种智如意宝珠,以救一切贫乏众生。’魔王复云:‘我初发心亦复如是,为度一切苦恼众生,出生死家,度大流转,旷野砂碛备受饥渴,盗贼恐怖众难非一,方至六度大法海中。或遇乞头,或逢乞眼耳鼻舌身手足支节,心肺肠胃肝胆脾肾,国城妻子、奴婢仆使。如是种种随乞而施,不生悭吝勤求智宝。经无量劫,生死流转在于苦海,虽受种种诸苦难事,犹不能获无上菩提,而但回求阿罗汉果,出离三界寂灭涅槃。我今劝汝勿强劳苦,应自修持,吾欲与汝共阶此果。所以者何?我念三涂常受饥苦,心思吞啖仰面向空,谁来入口充我一饱。种种苦难逼切身心,人命无常过于山水,善知识者难遭难遇,若不信受后悔何追。生死海中流转不定,心如水月何有实耶?恶知识者易见易逢,恒乐劝人行菩萨道,舍财舍命望趣菩提。况诸佛出兴时乃一显,求者千万得无一二。以是劝仁不须劳苦,应求解脱自取涅槃。又三无数劫受诸勤苦,方能获得佛果菩提。此生三生证阿罗汉,一种无学何用苦为。无智愚人心希佛果,备历艰苦经无量劫,尚未闻证阿罗汉果,何况能得无上菩提。譬如有人获一小鸟,更见有一迦噜啰王,即放手中已所执鸟,便前捕捉迦噜啰王。大者飞翔,小者复失。愚求佛果亦复如是,弃此求余二果俱失。既知是已愿早回心,于此生中必证罗汉。’尔时菩萨闻是语已,转增勇猛发三种心。云何为三?一者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生死已来,皆我所亲或为朋友,现受苦恼未得免离,如何退还?二者一切众生从无始已来,给我衣食怜愍我深,今受轮回苦难非一,云何未报乃生退心?三者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皆我眷属,策役驱使转相呵责,未曾少分酬报彼恩。以是因缘不应退屈,更增勇猛求证菩提。若证菩提一切智宝,用济生死苦难众生。是名菩萨摩诃萨于大乘中,一心修行得不退转。
“复次,慈氏!当知即是菩萨摩诃萨修大乘行发五种心。此五心中,一者于诸有情起大悲心;二者为诸有情求一切智——心无退转此二心者,于大乘法精进修行;三者一切有情皆我亲友;四者一切有情于我有恩,未有毫厘用相酬报;五者一切有情皆我眷属,我曾于彼起不善业,种种呵骂非理责罚,深心惭愧何时偿毕——此之三心令诸菩萨勇猛不退,乃至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第三
罽宾国三藏般若奉 诏译
不退转品第四
尔时慈氏菩萨摩诃萨,头面著地礼佛双足,而白佛言:“大圣世尊已说菩萨五种发心,修行大乘得不退转。然大悲心云何发起?云何修行?唯愿如来哀愍有情广为宣说,利益安乐诸众生故。”
尔时薄伽梵告慈氏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快问斯义。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断汝疑网。所言五种心者,第一大悲心。当持此心坚固不舍,念彼恶趣地狱众生,复思其苦如契经说。汝应知之,今于此经重为汝说。观诸有情,皆是宿世父母宗亲所尊重境,今在地狱现受众苦,为十三火之所缠绕——有二火焰从足而入彻顶而出,复有二焰从顶而入通足而出,复有二焰自背而入从胸而出,复有二焰从胸而入自背而出,复有二焰从左胁入穿右胁出,复有二焰从右胁入穿左胁出,复有一焰从首而缠下至于足——然此地狱诸众生身,其形软弱犹如熟酥,为彼众火交络焚热。其地狱火烧人间火,如烧[疊*毛]花无复余烬。或有众生为火所烧,东西驰走以求救护,莫知所为;复有众生,逃形无地却来赴火;复有众生,忽被掷置粪秽深坑,坑中有虫其觜铦利,纯是铜铁长十六指,啄啖众生皮骨髓脑;复有众生,处煻煨中而被烧煮;或有众生,在醎水中而被漂溺。是时狱卒以大铁网,从中漉出犹若捕鱼,置彼众生热铁地上偃卧烧炙。次以铁钳镊取其舌,复以洋铜灌注其口,闷绝而死良久乃稣。即欲奔驰意求免离,终无得脱。复有铁狗寻即逐之,铁乌铁觜随飞而啄,骨肉分裂而啖食之。遥见园林,即欲攀上望得免脱,其林树上皆生铁刺,其一一刺长十六指,其刺炎热。众生欲上,刺锋垂下,从胸而入彻背而出,受苦无量求脱无由。乌鹫飞来啄取双眼,复劈其脑取髓食之。从此欲下,刺锋向上,眼耳鼻舌身肉手足及十指节悉皆分散,随挂树上免脱无由。狱卒收取盛铁囊中,以热铁棒反覆捶打。复有众生手足头髻,五处磔裂以锯解之。复有众生内铁臼中,以其铁杵从头而捣。复有众生在于镬汤,铁杈翻转煮之糜烂,唯有骨在其命犹存。复有众生处于地狱,而以紫矿将为屋舍,纵火焚燎其焰洞然,紫矿镕流滴如热箭。复有地狱四面铁山,众生处中二山相拶,或时南北或复东西,二山合时,其中众生脓血流出。复有地狱而有铁蛇缠众生身,从足至首而衔其头,尽力缚束髓血集顶,吸而食之唯残皮骨。复有地狱诸众生等,而被狱卒三股铁叉而叉其身,从两足入至顶及肩三处通出,其火随叉猛焰俱发,眼耳鼻口火出亦然。复有地狱以诸众生,卧热铁地或偃仆侧,次黑铁绳随身而拼,复以斤斧而[(尸@禹)*斤]斫之,如工匠师治诸湿木。复有众生,被诸狱卒从足至头[利-禾+皮]取其皮,[利-禾+皮]已作绳用充缰辔,衔勒众生上高山顶,其山热铁驱迫令登,鞭挞万般苦不可说。此等众生从无始来,皆我父母内外宗亲,今者流转在于地狱,经无量劫,常受苦恼如已舍宅,恶业尽故暂生人天,于此造罪还堕地狱。菩萨摩诃萨观此众生受诸苦已,起大悲心。次观鬼趣,复起悲心。见诸众生处饿鬼中,一日一夜如人一月,以日计月十二为年,于鬼趣中寿五百岁,同于人间万五千岁,常受饥渴,耳初不闻浆水之名,何况眼见。然彼饿鬼身如大山,头如穹庐,咽细如针,其发皮下垂覆两肩,犹如利刀割切形体,变为猛焰烧烂其身,如火燎薪苦痛难忍,其两腋毛下覆腰腹,次隐处毛下垂膝踝,刀割火烧亦复如是,经无量岁受如斯苦。或遥见水奔赴求之,及到其傍面仆而倒,以恶业力其水变为脓血粪秽或作热砂。其水两岸复有狱卒,执持弓箭刀棒钺斧枪槊斫刺种种捶楚,饥火所烧热渴迷乱,寻返驰走猛火焚热莫知所之。狱卒随逐挝打斫截,手足支节悉皆损折。复有饿鬼,朝产五子随产食之,夜生五子随生随食,由怀饥饿未曾暂饱。或遇天雨仰口承之,由业力故一滴入口,流入腹中变成猛火直过而出。或遇夏月热风起时,吹诸饿鬼堕砂碛中,下热砂烧上为日炙,饥渴热逼望见树林,欲取荫凉奔走至彼,荫避饿鬼随至皆移。何以故?昔于人间或设施会,见有乞人悭惜不与,非理打骂而遣之,以是业缘今受斯报。复有饿鬼于夜月时,净无云翳流光照触,毒热烁身如盛夏时日炙无异。复有饿鬼,于盛冬时有大风起,由业力故吹诸饿鬼犹若飞尘,置冰山中受诸寒苦。从是受苦经无量时,于此命终还堕地狱,如是往来经无量岁,恶业尽已希得人身,生贫贱家悭吝不施,以乞自活转增贪惜。以贫穷故造十不善种种诸罪,从此命终复堕地狱受种种苦。其苦毕已生饿鬼中,如是往返经无数劫,受如斯苦。此等众生亦于过去无量无边生死劫中,恒为父母六亲眷属,常为我故造不善业,今在饿鬼受斯苦报。菩萨摩诃萨观是苦已,起大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