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如日与光不相离。  如来功德即涅槃,
  真我与佛无差别,  一切有情所归趣。
  生死涅槃等无二,  其性不坏无造作,
  垢净如如性不异,  唯佛世尊独能了,
  众生悉有如来藏,  三宝于是现世间,
  一切有情入佛智,  以性清净无别故。
  佛与众生性不异,  凡夫见异圣无差,
  一切众生本清净,  三世如来同演说。
  其性垢净本无二,  众生与佛无差别,
  空遍十方无分别,  心性平等亦复然。
  譬如一切众生界,  遍在虚空受生灭,
  诸根生灭亦如是,  处在无为界亦然。
  譬如虚空火不烧,  生死不坏无为性,
  地水风轮转相依,  虚空无有所依相。
  蕴处界三亦复然,  恒住业种烦恼性,
  彼业烦恼住何处?  常居妄想无明源。
  妄想之心何所居?  恒在无为净心性。
  蕴处界三假施设,  一切法性本无住。
  业惑相持如地水,  妄想转动犹如风,
  心性本净如虚空,  妄想依空无所有。
  烦恼业苦从妄起,  业苦还为烦恼因,
  惑业循环无定居,  无因无缘无所会。
  无生无灭性空寂,  本体光明智清净,
  自性无生无变异,  烦恼无明垢所覆。
  亦如翳眼见二月,  众生二执亦复然,
  烦恼犹如众蜜蜂,  其蜜即喻如来藏。
  此蜜众蜂共围绕,  智者护身能取蜜,
  无相六度为方便,  而能证彼法界身。
  譬如五谷[禾*會]未除,  不堪与人充美膳,
  菩萨烦恼糠未遣,  不能施人甘露饭。
  行人遗宝落秽处,  设经万岁无损污,
  天眼见宝知所在,  收取洗拭随意用。
  佛见众生性无二,  为欲涤除烦恼秽,
  大乘甘露而为水,  涤尽尘劳佛性现,
  譬如新生五谷芽,  说米有无未决定,
  佛性不离有无中,  唯佛自证方明了。
  法宝自性恒清净,  诸佛世尊如是说。
  客尘烦恼之所覆,  如云能翳日光明,
  无垢法宝众德备,  常乐我净悉圆满。
  法性清净云何求?  无分别智而能证。
  譬如池水净无垢,  其中莲花妙无染,
  如月蚀已重光明,  亦如皎日出云翳,
  无垢功德遍庄严,  涤除烦恼光明现。”

  佛告慈氏:“当知第一法宝即是摩诃般若解脱法身。
  “复次,慈氏!应知第二法宝者,谓即戒、定、智慧诸妙功德,所谓三十七菩提分法:谓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此三十七法与前清净法宝而为方便。云何方便?以修此法而能证彼清净法身。当知此即第二法宝。
  “复次,慈氏!云何名为第三法宝?所谓过去无量殑伽沙诸佛世尊所说正法,我今亦当作如是说,所谓八万四千诸妙法蕴,调伏纯熟有缘众生,而令阿难陀等诸大弟子,一闻于耳皆悉忆持,摄为五分:一素呾缆、二毗奈耶、三阿毗达磨、四般若波罗蜜多、五陀罗尼门。此五种藏教化有情,随所应度而为说之。若彼有情乐处山林,常居闲寂修静虑者,而为彼说素呾缆藏。若彼有情乐习威仪护持正法,一味和合令得久住,而为彼说毗奈耶藏。若彼有情乐说正法分别性相,循环研核究竟甚深,而为彼说阿毗达磨藏。若彼有情乐习大乘真实智慧,离于我法执著分别,而为彼说般若波罗蜜多藏。若彼有情不能受持契经调伏对法般若,或复有情造诸恶业——四重、八重、五无间罪、谤方等经、一阐提等种种重罪——使得销灭速疾解脱顿悟涅槃,而为彼说诸陀罗尼藏。此五法藏,譬如乳、酪、生酥、熟酥、及妙醍醐——契经如乳,调伏如酪,对法教者如彼生酥,大乘般若犹如熟酥,总持门者譬如醍醐——醍醐之味,乳、酪、酥中微妙第一,能除诸病,令诸有情身心安乐。总持门者,契经等中最为第一,能除重罪,令诸众生解脱生死,速证涅槃安乐法身。
  “复次,慈氏!我灭度后,令阿难陀受持所说素呾缆藏,其邬波离受持所说毗奈耶藏,迦多衍那受持所说阿毗达磨藏,曼殊室利菩萨受持所说大乘般若波罗蜜多,其金刚手菩萨受持所说甚深微妙诸总持门。如是教门,能除有情生死烦恼长夜黑闇,速能出离证解脱果。譬如明灯能除暗暝使得见道,佛亦如是,然智慧炬能照有情十不善闇使见善道。设彼有情悭吝财宝,闻此法已便能惠施一切贫穷;若有恶业众生,闻此法已舍恶修善;若嗔恚者便能忍辱;懈惰有情闻已精进;散乱众生闻已寂静;愚痴有情闻是法已便发智慧,得智慧已悉能回心修种种善;又诸有情闻此法已,闭恶趣门开涅槃路,犹如甘露证解脱果。当知此即第三法宝。是三法宝,一切众生应当归依无为法宝,一切法中最尊最胜莫过无为。何以故?以于生死大苦海中能为船筏,能作有情甘露良药,又是殑伽沙等诸佛菩萨三无数劫六度万行所证之果。如是妙法功德圆满,以是归依无为法宝。若有众生受持经者当发是愿:‘愿我归依如是法宝。’归是法已,愿令五道一切众生,亦发是愿:‘我今归依。’亦令有情安住于此功德法中,引至涅槃真实宝所。慈氏!当知此即名为第三法宝。
  “复次,慈氏!云何名为真实僧宝?言僧宝者亦有三种:一者第一义僧:所谓诸佛圣僧如法而住:不可睹见、不可捉持、不可破坏、无能烧害、不可思议一切众生良祐福田。虽为福田,无所受取,诸功德法常不变易。如是名为第一义僧。
  “第二圣僧者,谓须陀洹向、须陀洹果,斯陀含向、斯陀含果,阿那含向、阿那含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辟支佛向、辟支佛果,八大人觉三贤十圣。如是名为第二僧宝。
  “第三福田僧者,所谓苾刍、苾刍尼等。受持禁戒多闻智慧,犹天意树能荫众生。又如旷野碛中渴乏须水,遇天甘雨霈然洪霔应时充足。又如大海,一切众宝皆出其中。福田僧宝亦复如是,能与有情安隐快乐。又此僧宝清净无染,能灭众生贪嗔痴闇,如十五日夜满月光明,一切有情无不瞻仰;亦如摩尼宝珠,能满有情一切善愿。如是名为第三僧宝。
  “是三僧宝,一切有情云何归依?应作是说:‘当令归依第一义谛无为僧宝。所以者何?以是无为常住僧故,而此僧宝无漏无为不变不异自证之法,归依如是无漏僧宝,能灭有情一切苦故。复愿有情,当获如是无漏功德,得此法已,演三乘法度脱有情。我所归依佛法僧宝,不为怖畏三恶道苦,亦不愿乐生于人天,誓救有情出生死苦。是则名为归依僧宝。’
  “复次,慈氏!若有众生归依三宝,应发是心:‘我今此身已生人趣,得离八难,难得能得,以善方便,当习一切胜妙之法。若我违于如是上愿,不求善法则为自欺。亦如有人乘船入海,至于宝所空手而归。如是归依佛法僧宝脱苦方便,若不归依后悔何及。’既知是已,当须勉励精勤修习速愿成就。善法既成,过去罪愆应当忏悔使令除灭。复作是说:‘我从无始生死已来,身口意业所作众罪无量无边,皆从虚妄颠倒心起,而于父母、和上、师长、佛法僧宝尊重之境,所作诸罪,今皆忏悔。复为二事造作诸罪,极重恶业如妙高山。云何为二?一者亲爱,二者怨嫌。若于生死急难之中,而彼二类怨亲有情,而于我身不能利益,应作如是遍观察之,彼与我身悉归磨灭,而我云何乃作斯罪。又于十方世界一切有情造诸善业,及学无学独觉、声闻,佛及弟子一切贤圣,我皆随喜。复次于无始际生死轮转,受五趣身,无量怨亲于我未曾获得毫厘利益之事,现在未来亦不可得,我于无始为彼怨亲,所作诸罪我愿自受,誓不扰他一切众生。若我重患之时求亲爱人,慈心瞻省扶侍我身,摩抆沐浴供给饮食,病瘦医药种种相资,虽则如斯,而于我身病苦之中无相代者,况于未来而能救我生死大苦。而我此身于现世中无依无怙,何况未来。我身既然,有情亦尔,自我及他皆无恃怙,是故归依真实三宝。何以故?以常住故。譬如有智之人于险难中,求有力者以为救护。众生亦尔,生死险难,归依三宝以为其主,方能越渡生死大河。我若得已亦为其主,覆护一切苦难众生。’能发如是大誓愿者,得大信心,而于佛前长跪合掌偏露右肩,作是归依佛法僧宝。譬如世间贫贱之人,一切有情见皆轻蔑策役驱使,种种呵骂陵辱其身。既被轻贱,遂求尊贵有力之人以为其主,便能免离种种欺辱。有情亦尔,或生恶趣及在人中,恒被诸苦逼迫其身,为求免离归依三宝,如是诸苦悉得解脱。归依三宝已,复发是愿:‘愿我救护一切众生,渡生死海到涅槃岸,如大商主导诸商人。度大旷野沙碛险路至无畏处,三宝导师亦复如是,导引有情度空旷处生死长夜,至大涅槃得无所畏。’慈氏!当知发心修行大乘行者,应作如是归依三宝。”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罽宾国三藏般若奉 诏译

  陀罗尼护持国界品第二

  尔时世尊欲说甚深理趣决定了义菩萨摩诃萨六波罗蜜多时,即于东方有大光明,金色晃耀照王舍大城迦兰多竹林精舍,乃至三千大千世界皆作金色。而此世界所有诸天——护世四王、释提桓因,乃至他化自在天王、大梵天王——及日月星辰末尼灯烛,所有光明皆不能及,除佛世尊及彼灌顶受职菩萨二种光已,余一切光皆悉映弊无复显现。又此三千大千世界日月威光所不照处,如是日月有大威德、有大光明,不能照彼幽瞑众生。由佛光明,令彼有情各得相见。此诸世界所有宫殿、屋舍、墙壁、山林、草木、种种诸物,亦不能障如是光明。所有诸山——香山、宝山、黑山、雪山及妙高山、铁围山、大铁围山、目真邻陀山、摩诃目真邻陀山,如是等山——遇斯光已,影透内外无所障碍。下至阿鼻地狱,上至非想非非想天,悉亦蒙光靡不照耀。如是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诸光,合成一光而无二相。其中众生遇斯光者,罪垢烦恼皆得销除,身心安乐各作是念:“我等蒙光得是安乐。”
  尔时会中忽然而有六十俱胝七宝莲华,犹如车轮,从地涌出,香气芬馥,其色美妙,种种杂色令人乐见。其一一华,复有无量无边百千万叶。其众会上虚空之中,自然而有微妙宝盖、珠网交络遍覆大众,如迦遮邻底迦柔软妙服触之悦意。其莲华中所出香气,周遍三千大千世界,诸世界中所有天香、龙神等香及余草木种种诸香,此香及处无复香气。又此三千大千世界,种种有情蒙香所熏,喜不自胜,皆悉发心,烦恼罪垢一切消灭。
  尔时,阿难陀见是光明希有之相,奇特殊妙得未曾有,即从座起整理衣服,偏袒右肩长跪合掌而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现此光明奇特之相?此之光明及宝花香,昔未闻见,从何所来而现斯瑞?唯愿世尊分别解说,令此众会咸悉闻知。”
  尔时世尊告阿难陀:“汝今当知,从此东方有世界名曰不眴,彼有菩萨摩诃萨名无尽藏,与六十俱胝大菩萨众恭敬围绕,发意欲来,故现斯瑞。”
  尔时世尊说是语时
  而此大地六种震动
  彼无尽藏菩萨放大光明、现大神变,威德自在雨妙香花,无量诸天以种种音乐迎彼菩萨而为供养。彼无尽藏菩萨与六十俱胝菩萨摩诃萨众,而来至此迦兰多迦竹林精舍,住虚空中高七多罗树,皆悉恭敬合掌向佛,异口同音声遍三千大千世界,赞叹如来无量功德,以微妙音而说颂曰:
  “大哉大悟无染著,  无碍妙智清净眼,
  断除三毒无明习,  我礼无等大悲尊!
  远离怖畏诸疑网,  十力辩才无所畏,
  异道邪徒皆战栗,  自在犹如师子王。
  如来慧日大光明,  普照十方无挂碍,
  无明闇障惑已尽,  如日舒光照世间,
  无恃无依苦厄者,  生老病死久漂流,
  真实悲愍大慈尊,  能拔轮回苦海难。
  无明颠倒生死源,  种种妄想为波浪,
  二障已除智自在,  游行不染如莲花。
  诸法无我本空寂,  犹如谷响性皆虚,
  无造无受如幻化,  救世大悲恒演说。
  佛了诸法如浮云,  亦如瀑水速流注,
  世法不坚愚所集,  圣智能观永断除。
  佛眼犹若青莲花,  超过日月百千倍,
  三世人天共称赞,  我礼调御难思议。
  佛具如是无边德,  广度群品若恒沙,
  无漏功德妙庄严,  是故我今头面礼。”

  尔时无尽藏菩萨与六十俱胝菩萨摩诃萨众,以是微妙伽他赞如来已,从空而下,头面礼足右绕七匝,承佛圣旨,各就莲花跏趺而坐。
  尔时阿难陀以佛神力,从座而起偏袒右肩,长跪合掌而白佛言:“此无尽藏菩萨从何所来?彼世界中佛号何等?去此几何?唯愿世尊分别解说。”
  尔时世尊告阿难陀:“汝自问之。彼无尽藏菩萨当为汝说。”
  时阿难陀即问无尽藏菩萨摩诃萨言:“族姓子!从何所来?彼世界中佛号何等?去此远近?唯愿分别。”
  时无尽藏菩萨言:“汝今犹有去来之相而未除耶?”
  阿难陀言:“我已久知此义。”
  无尽藏菩萨言:“汝若已知,云何更问?乃生二种分别之心。若言来者是缘起义,若言去者是缘灭义。何处无此生灭相耶?然我国土无有去来生灭之相,若无去来,即是圣智所行之处;若有去来,即是世间生灭之相。若有音声文字,亦是世间生灭起尽之相。然我国土本无文字,亦无言说起尽之相。若无起尽,即是自觉圣智所行之境。离文字相是则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