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经藏
- 经集部
- 达摩多罗禅经
达摩多罗禅经
复次更有余分因缘。今当说。从迦罗逻疱肉段坚厚肢节婴儿童子壮年衰分老死分。于是十种分观察缘起。复次于起住起缘入出方便分乃至余一切分悉观缘起。复次是事起故是事起。谓彼眼色能起眼识。三事和合触生受想思。是名修行异种观缘起。复次修行方便观诸入缘起。以明净境界。自向观诸入门。如是见已各观自相处。破诸入山无量积聚熟相现已。流注十方极智境界。到彼观察明智升进者。修住巧便。尔时闻思修慧。熟相坏相次第而起。诸余升进义如前入处说。复次是事有故是事有。是事起故是事起。谓修行者先坏内身次观外色。犹如照镜因物像现。如是所依相起外相亦起也。
复次修行于诸不净观。其缘起先于方便处。系念令坚固。然后于肢节分解观其缘起。起明相已无明相坏。依脚骨有[蹲-酋+(十/田/ㄙ)]骨髀骨跨骨肩骨颈骨头骨充满十方。有漏业相普现。于下诸杂不净相阶级次第起。复次修行观四因能生众苦。展转因邻近因周普因不共因。复次修行观果从生因生从有因有从取因。如是乃至行从无明因。行是果亦是因。从因推果。还至老死亦如是。若于无明求因必大恐怖而起断见。无智闇冥余明甚微犹如萤火。如是犹复求因不已。自见唯与大黑闇俱。世尊说言。由不正思惟众生。若与是俱则轮转生死。无明缚故有轮常转。无明为本余支所作各有相现。一切有支轮无明最自在。自在力所转如奴属其主。是无故是不作。是灭故是不转。当知余枝皆如是说。死有四种。渐渐死顿死。行尽死刹那死。又说三种无常。一刹那无常。二分段无常。三种类无常。修行了此无常则远离四魔破坏无明。明相显现如明净灯能消众冥。乃至老死灭。诸明相起亦复如是。破坏无明诸积聚已。成就一相净妙境界。行者身体柔软光泽。光泽已身极明净如明镜像。如是相现明净观己。身内众物各各自相一切显现。如是观成就名曰于界得度。何以故。有五种痴五种对治相。一界二入三阴四卑贱五垢污。是名五种痴。或观界得度。或复观阴观入观彼增功德。观第一义而得度者。是名五种对治也。
复次修行者入快净琉璃三昧。于明净境界观缘起支。观缘起枝时。便生易见想。如说。阿难白佛言。缘起易见。佛告阿难。十二缘起甚深无底难见难知。汝欲毁坏我三阿僧祇劫甚深微妙难得之果。云何欣悦而说是言。是深妙观。我今当度。汝当随我观佛境界。佛境界海浮漂。外道无智闇冥。二边愚痴离尔炎境界所不能入。声闻辟支佛虽能少入不得其底。尔时世尊说是语已。即入甚深微妙尔炎住三昧自在正受。正受境界有三师子王。师子王上各有七宝池。七宝池中各有七宝莲华。七宝莲花上皆有坐佛。放大光明极声闻境界。然后乃住是诸声闻。从初发心至最后身。所种善根及诸缘起一切悉现。从是复起三师子王。师子王上各有七宝池。七宝池中各有七宝莲花。七宝莲花上皆有坐佛。放大光明极辟支佛境界。然后乃住诸辟支佛。从初发心乃至究竟。所种善根及诸缘起一切悉现。从是复起无量师子王。师子王上各有七宝池。七宝池中各有七宝莲花。一一花上皆有坐佛。普放光明极菩萨境界。然后乃住是诸菩萨。从初发心至金刚座。所修善根一切功德。若业若果及诸缘起一切悉现从是复起无量师子。王师子王上各有七宝池。七宝池中各有七宝莲花。一一花上皆有坐。佛放大光明普照佛法甚深缘起一切悉现。尔时佛以神力示阿难佛之境界已。语阿难言尔炎中更有无量无边诸佛境界佛智所行如是甚深微妙境界。云何欣悦而言易见。汝智浅不及谓为易见耳。如上尔炎境界无量诸法现在前已。然后乃坏一切皆空清净寂灭。寂灭已复观胜妙。尔炎起佛法。身渐渐广大周满十方。无量法宝充满法身。法身光明无有边际。不共智慧所行境界。一切佛法甚深缘起悉现在前。然后乃坏一切皆空清净寂灭无有处所。犹如虚空无所依止。如宝入手名为得宝。修果如是名决定相。阿难如来境界不可思议。我今为汝示少少耳。阿难见佛境界欢喜踊跃。白佛言甚深世尊。世尊尔炎境界难得其底。若我先知如来境界如是深妙者。宁使我身碎如胡麻。要当究竟佛法彼岸。如是一切名修行观缘起。分假刹那者。三世一刹那。一刹那三世。法未起名未来。起时名现在。已起名过去。一刹那生即一刹那。苦与无常俱故。当知众行刹那顷不住。亦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虽转亦无所去。去亦无积聚。一刹那起一刹那灭。刹那如一念。一念如刹那。前刹那聚已灭。灭时与后起。随顺四缘具足。后刹那起修行境界。观一刹那间。有无量微尘无量微尘。一一刹那次第相续犹如连珠。譬如四善射人俱放四箭。有一人健行箭未至地。能就空中接取四箭不令落地。地神迅疾复过于是。虚空神疾过于地神。日月天疾过虚空天。如是健行天疾倍过日月。当知诸行无常迅过于是不可譬喻。如修行观迦罗逻七日住分有无量刹那。当知余一切分亦如是。如是观已离诸愚痴增益明慧。如是无量名修行观缘起刹那。
复次修行初入正受名为连缚境界。增长名为流注方便境界。安住名为分段境界。渐灭名为刹那。
复次已说四种别相观缘起。佛说总缘起。今当说二支种二支熟二支起二支牵。所种二支生长二支成就二支受二支。作人二支田二支寄者二支所寄二支。受寄者是说名有支。修行观缘起。或五阴或四阴。五阴欲色界。四阴无色界无常空等诸行。于阴决定真实。决定真实已。决定相现在前。是事有故是事有。是事起故是事起。是事无故是事无。是灭故是不作。譬如有钻有燧。有人方便烟火。乃出因薪炽然。亦如因树有荫因日有光因灯有焰皆从缘起。无明不言我能生行。行亦不言我从无明生。当知一切有支皆如是。是空法寂灭法无所有法。作者不可得。但有无明诸行和合有漏法生。受为轴转有支轮生诸结缚。诸结中爱支增。诸缚中取支增。诸使中识支增。诸缠中无明增。向生结增。受生缚增。诸识漂利使增。于境界愚痴烦恼增。如是烦恼业缚能转生。果有轮常转漂。无智众生随义增故。说有差别。当知诸分皆有结缚使缠。
复次修行六种观十二缘起。于十二支随顺义说。谓安般念观业支有支。以出息入息是身行。觉观是口行。想思是意行。是故安般念是彼对治。界方便观。观识支生支。识增上故处胎。识于诸界增上说七识界。是故界方便观是彼对治。阴方便观观名色支老死支。是故阴方便观是彼对治。破诸入出方便观。观六入支触支。是故入方便观是彼对治。缘起方便观。观无明支受支。是故缘起方便观。是彼对治。何以故受及无明。是诸烦恼根本。是故智慧是彼对治。爱取二支染著净故不净是对治。
复次修行观十二缘。或时从因度或时从果度。或从无明行乃至老死。或观识乃至老死。或三事和合生触。触生受受生爱爱生取乃至老死。或从爱取有生老死。或从老死乃至无明。或观老死乃至识。如佛城喻经说。
复次修行于四念处观十二支各增上。身念处观六入支。受念处观受支。心念处观识名色支。法念处总观余支。说此义已而说赞偈曰。
方便治地行 乃至究竟处
无上法施主 说是传至今
我从彼胜闻 撰说深妙义
章句庄严集 欲令法久住
佛法深无底 修行亦无边
以我少智力 宣扬无量法
是深非所测 如蚊尝大海
唯彼已度者 然后乃究竟
六十二界六种六情六尘六识六界六觉。谓贪恚痴三不净觉反是三净觉也。苦乐不苦不乐忧喜舍六。
三欲色无色界。又色无色灭界三世法。软中上法。善不善无记法。学无学非学非无学四。二者食非食漏无漏。依欲依出要有为无为。三十六不净。次第发毛爪齿薄皮厚皮筋肉骨髓脾肾心肝肺小肠大肠胃胞屎尿垢污泪涕唾脓血黄白痰癊肪[月*冊]脑膜。
刹那数。百二十刹那名一怛刹那。六十怛刹那名一罗婆。三十罗婆名一摩睺路妒。三十摩睺路妒名一日一夜。一岁中唯二时二日。三十摩睺路妒昼夜等。谓羯提月白分八日八月名羯提。后半月名为白分。陛舍佉月白分八日二月名陛舍佉。后半月名白分。此二时二日昼夜。各十五摩睺路妒。从是后罗婆流或昼减夜增。或夜减昼增。名为流昼夜等。各三十摩睺路妒。
(谓羯提月白分八日。陛舍佉月白分八日。羯提月者。谓七月十六日。至八月十五日。是八月名后半月名白分。陛舍佉月者。正月十六日。至二月十五日。是二月名后半月。名白分此二时二日。昼夜各三十摩睺路妒。从是后罗婆流或昼减夜增。或夜减昼增。名为流)。
达摩多罗禅经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