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经藏
- 经集部
- 诸法集要经
诸法集要经
诸天共游戏 皆由持戒故
天中妙园林 众华悉开发
游止诸宝山 皆由持戒故
由具彼净戒 生三十三天
如人入己宅 即无诸忧患
若人护彼戒 得最上寿命
破戒命终时 受无量极苦
于持戒功德 知已常爱乐
善护于戒者 则不生毁犯
由能护彼戒 善住于忍辱
以寂静因缘 众人咸乐睹
若依止净戒 如乘于舡筏
能运载自佗 得渡三有海
由戒水清凉 能涤于心智
阎浮檀金花 诸天来奉献
若人意寂静 以戒常庄严
自在生诸天 受乐而无极
由广修胜行 受最上妙乐
游戏于诸天 皆由持戒故
若持彼净戒 如升于阶陛
智力常相扶 得生尊胜处
若人纯净心 于戒无缺漏
由戒法清净 常生安隐处
善护于戒者 常思惟观察
离微细毁犯 得至寂灭处
戒能生彼乐 弃背诸罪垢
是故常守护 毕竟除忧怖
由持彼戒故 命终无怖畏
于三恶道中 为第一救护
若人不护戒 如盲翳眼目
于戒不清净 常生下劣处
求人天快乐 唯戒为其本
于戒不清净 后则生悔恼
无戒愚痴人 不得生天界
是故具智者 于戒常奉持
天中妙五欲 第一殊胜乐
由戒清净故 而获于多果
弥卢山金光 戒光复过彼
柝为十六分 亦不及其一
戒光常照明 逾真金严莹
皆由自善业 得生于忉利
持戒有三品 谓彼上中下
皆如所作因 受报亦如是
由持彼戒故 则不生放逸
安住于正法 常获诸妙乐
戒能离诸垢 常发净光明
设百千日光 类此无能及
若上品持戒 获七种功德
随意而受用 善逝之所说
由依止净戒 正见常现前
从人世生天 斯不为难得
戒为清凉触 于身不舍离
愚夫不亲近 常受诸热恼
若人清净心 善护于禁戒
具彼七种财 决定无能坏
若人清净心 修持于梵行
如禽有二翼 飞空而不堕
由持彼戒故 而得清净果
为胜中最胜 则更无过上
若心善修作 依止施戒宝
于天上人间 长生殊胜处
身不持净戒 心不乐正法
内外无所蕴 何由免恶道
若乐寂静法 为人所恭敬
彼内外坚固 如金刚无异
旃檀沉水香 怛计薝卜花
人天咸所重 不及彼戒香
若人修施戒 唯意乐生天
此为垢浊因 如毒和美膳
是故于彼戒 坚持求出离
远离破戒人 如毒如刀杖
如是善护戒 往趣人天中
无戒众所嫌 求乐不可得
了知是功德 专心无暂舍
为第一救护 无与戒相似
忍辱品第二十四
善安住于忍 为第一庄严
此为最胜财 非世宝所及
若人修忍行 为世所恭敬
是故常一心 坚固而修习
若人修忍行 离忿怒过失
于此世佗世 善人常称赞
忍财与戒财 及彼胜慧财
如是诸功德 超过于世间
是故具智者 乐行于忍辱
常于诸众生 心不生厌舍
忍如妙良药 能疗治忿毒
由彼忍力故 展转无令起
愚夫无明慧 如盲无所睹
以忍辱灯明 引之登正道
由无正法财 于五趣旋转
善修忍行者 我说为富饶
忿怒深过咎 如险恶旷野
若人具忍行 于彼善超越
若不修忍行 迷失于正道
欲离恶趣苦 非忍何由免
若人行忍辱 昼夜获安隐
永离诸忧戚 后世常端正
忍为功德藏 善人常守护
于意善调伏 无烦恼所娆
忍为生天梯 出轮回怖畏
若能善修习 解脱地狱苦
忍为功德水 清净常充满
能救饿鬼渴 涤傍生罪垢
若专修忍行 获吉祥安乐
等视诸有情 如世之慈母
精进品第二十五
为长养正法 观彼时及方
起勇猛精进 而求彼彼果
若离于正法 及时方作用
由无彼精进 多增懒堕事
智者多勇捍 乐解脱正法
速趣于天中 如箭顷相似
由彼精进力 善营种种事
于彼彼所作 皆悉得成就
若出世正法 及世间义利
皆由彼精进 舍此则无有
若人远精进 则舍诸善法
为世所轻嫌 如兔影昏月
舍离八圣道 净智不增长
唯彼精进力 得至安隐处
若人具精进 如王力自在
罗汉无精进 不能成菩提
了知是功德 诸根不散乱
发起精进心 为第一最胜
得净智现前 常生于正念
远离彼老死 得证真常果
禅定品第二十六
若人修诸定 于慧而不著
应当常一心 生清净意乐
善住心一境 无相违过失
解脱诸怖畏 此说为安乐
若心住一境 则离诸疑惑
清净如真金 此说为安乐
若人心寂静 诸根不散乱
决定趣菩提 此说为安乐
由心住一境 乐修习诸定
是人常获得 三摩地快乐
乐独处空闲 常修彼胜定
了知彼妙乐 出过于世间
如是清净心 常安住一境
解脱过失网 到最上寂静
若心专一境 善制于五根
以智水灭除 爱火所烧害
常现前安住 清净殊妙乐
由解脱彼爱 受用而无尽
心邪曲思惟 处处而生起
善住持定者 常一境相应
此最上禅定 能趣涅盘城
破坏诸魔怨 是故应修习
善坚固诸定 则能调意马
永离诸忧染 得最上安住
善修于定者 离贪而止足
所招殊胜报 此无能尽说
如是善修习 住心一境性
能超生死流 得至不灭处
胜慧品第二十七
由慧力为先 乐勤求正法
与定常相应 如母爱于子
又世间父母 不能偏随逐
彼于五趣中 一切皆救护
慧山极高峻 戒水常清净
于三有过患 一切皆明见
若真实了知 眼根所缘境
以智为所依 能渡三有海
善修施戒定 说彼智为先
由智乐持戒 则能免恶趣
若眼所观境 由慧而离染
故如来所说 善住八圣道
于苦等四谛 最初而开示
由增上慧力 破愚夫常见
智如彼利剑 断贪爱藤蔓
离生等缠缚 及彼过失聚
智为胜甘露 是出世法财
最上善知识 为第一宝藏
修智戒耆旧 离贪爱疑惑
常依止寂静 开示真实道
慧如彼金刚 力能极坚利
摧坏诸烦恼 令乘大智车
诸法集要经卷第八
诸法集要经卷第九
观无畏尊者集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寂静品第二十八
若尽诸烦恼 则得最上乐
此为寂静通 智者如实说
又彼诸如来 常赞寂静法
得至不灭处 诸苦则不生
若人离放逸 无贪欲过患
乐修寂静行 去菩提不远
若能离贪爱 于境心不乱
及舍恶知识 去菩提不远
若能善观察 不著善不善
离轮回怖畏 去菩提不远
若能断诸惑 除懈怠垢秽
了自他无我 去菩提不远
离三毒过患 令诸根寂静
明了于四谛 去菩提不远
于精粗饮食 而不生贪厌
智境两相如 去菩提不远
于苦乐二种 亦不生执著
得离诸怖畏 去菩提不远
若人怖诸罪 当离诸放逸
善求趣菩提 得最上寂静
圣道品第二十九
若人于四谛 以智善观察
解脱诸轮回 趣无为彼岸
若无正思惟 愚痴著诸欲
不厌离生死 为轮回所缚
不畏广大苦 无出离方便
为欲箭所中 当堕于恶道
愚人著诸欲 如蛾爱灯光
不知大怖畏 毕竟无少乐
佛说真实道 谓苦空无常
及无我作者 能免脱轮回
智境本平等 一切皆心造
于此证解已 故不说三种
离饮食过患 不依邪活命
起无分别智 证出世间法
善住真实智 作十六行相
然后能了知 达诸法次第
永离三毒垢 出三有逼迫
趣越三恶趣 是名须陀洹
不善法为因 定堕于恶道
由依解脱法 得须陀洹果
善修习诸定 引生于轻安
纯净业相应 得超三有海
永断诸疑惑 离贪及不害
乘白业船舫 能到于彼岸
谓有为诸法 从因缘生起
知彼四圣谛 为染净因果
若了达四谛 决定得解脱
愚夫著欲境 随三有旋转
若能离贪欲 则住寂静道
此道无过上 智者所游履
若人于诸佛 常净心恭敬
生生获快乐 离佛无解脱
若人于正法 常净心爱乐
生生获快乐 离法无解脱
若人于众僧 常净心供养
生生获快乐 离僧无解脱
若人于四谛 常净心信解
生生获快乐 离此无解脱
若人于圣道 常净心修习
生生获快乐 离此无解脱
若求证真如 当安住净慧
不乐著游戏 此为天中天
若乐著嬉戏 心不生暂舍
增长诸病恼 斯则实非乐
善解四谛法 及修施等行
当知如是人 作最上安隐
教诫比丘品第三十
常乐行慈忍 不害诸有情
得一切众生 敬之如其父
身业常清净 诸根善相应
心不生悭贪 远离不与取
于彩绘女人 亦不应观视
断坚固欲想 为世解脱者
乐习诸禅定 得离诸忧畏
不触烦恼蛇 视金如瓦砾
于苦乐安危 及盛衰等事
其心不倾动 此名为比丘
善降伏诸根 不为境所娆
以智如实知 于冤亲平等
若具足明智 了欲境如毒
我记如是人 当得菩提道
具真实正见 悟刹那生灭
安住如须弥 超出轮回海
于草及旃檀 等视无差别
珍膳及名衣 皆不生爱乐
于利养名闻 观之如炽火
心常生止足 依草而坐卧
于过现所作 种种诸事业
离颠倒思惟 则不生染著
乐闻于正法 不随流转因
以慧善拣择 常修殊胜行
欲境虽炽然 由彼心寂静
驱策如僮仆 则无诸苦恼
若诸根调顺 则不生流荡
离欲缠缚者 与牟尼无异
善人如金宝 见者咸贵重
乐修寂静行 令他生喜心
栖止阿兰若 不乐居楼观
知足持毳衣 常行于乞食
善修身语心 不生苦乐想
离分别执著 得最上安隐
由习诸禅定 能破彼魔怨
常以真实言 引导于群品
善乘智慧车 摧六根贪使
当知如是人 得近菩提道
乐住阿兰若 则永离诸过
如风于空中 吹云无障碍
以清净三业 勤修诸胜行
具真实正见 破坏诸魔教
于彼贪等行 本性而不染
常起慈悲心 是比丘所作
了知色等境 为彼缠缚因
是人无忧恼 得至寂灭处
知诸因缘法 善恶皆决定
乐闻解脱法 于贪则不著
于未修善业 而常生爱乐
是人如月光 本性净无垢
焚烧罪恶法 如火投干薪
弃背诸苦因 于三有称胜
志求于解脱 不著世间法
超出诸轮回 如鸟随空往
如实知其因 决定而受果
彼于三有中 是名真解脱
于苦乐精粗 皆无有所著
此最上比丘 观世间如焰
心不生散乱 乐求于正法
勤修本白业 彼如阿罗汉
乐近善知识 远离于亲属
捐在家垢染 彼如阿罗汉
由慧寂诸根 不著于境界
行视二足指 彼如阿罗汉
不诣王履道 城邑四衢巷
贩卖为讥呵 彼如阿罗汉
不观于歌舞 不乐相斗诤
住旷野空闲 彼如阿罗汉
一日唯一食 未得不希求
知分量止足 彼如阿罗汉
常持粪扫衣 不乐上妙服
与食行相应 彼如阿罗汉
由不造诸业 离一切虚妄
不起亦不乐 彼如阿罗汉
不起恚怒相 离贪欲愚痴
解脱诸恶法 彼如阿罗汉
离一切嗔恼 超越诸结使
住正念思惟 彼如阿罗汉
修习八圣道 善住于寂静
破诸烦恼怨 彼如阿罗汉
寂静根坚固 超贪欲淤泥
住心一境性 彼如阿罗汉
于自经行所 及他游止处
知已如实说 彼如阿罗汉
知漏无漏法 皆从因缘生
决定无有疑 彼如阿罗汉
离惛沉睡眠 无懈依时起
勤修诸梵行 彼如阿罗汉
喜住阿兰若 修毗钵舍那
奢摩他诸定 彼如阿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