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经藏
- 经集部
-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
迦叶。彼普光自在王如来。不以文字说法。但放光明照诸菩萨。即得无生法忍。复照十方通达无碍。令诸众生得离烦恼。又其光明常出三十二种净妙法音。何等三十二。谓一切法空。以离诸见清净故。一切法无相。以离一切分别所分别故。一切法无愿。以出三界故。一切法离欲。以自性寂灭故。一切法离嗔。以无有碍相故。一切法离痴。以无闇冥故。一切法无所从来。以本不生故。一切法无去。以无所至故。一切法无住。以无所依住故。一切法过三世。以去来现在无所有故。一切法无异。以其性一故。一切法不生。以离于业报故。一切法无业报。以不见因故。一切法非作。以非可作故。一切法无名。以不可得立名故。一切法无起。以不生不灭故。一切法不实。以本不起故。一切法实。以一道门平等故。一切法无众生。以不见众生故。一切法无我。以第一义摄故。一切法钝。以无所知故。一切法舍。以离憎爱故。一切法离烦恼。以无有取故。一切法无烦恼。以自性不染故。一切法一相。以实际平等故。一切法离相。以常寂定故。一切法住实际。以性不坏故。一切法如相住。以本不坏故。一切法入法性。以遍入故。一切法无缘。以诸缘不合故。一切法诸缘生。以满足平等故。一切法是菩提。以如实见故。一切法是涅槃。以不成就故。迦叶。彼普光自在王如来光明。常出如是三十二种净妙法音。迦叶。若有众生生彼国者。当知是人能作佛事。迦叶。彼佛世尊寿命无量。迦叶。彼佛国土。无有魔事能与诸菩萨而作留难。长老大迦叶白佛言。世尊。若其有人欲得清净佛国土者。应取如彼网明菩萨所修善根功德庄严清净佛土。佛言迦叶。是网明童子菩萨。乃于无量百千万亿那由他诸如来所。发清净愿修行功德庄严具足故。得如是清净佛土。是故迦叶。若善男子若善女人。欲取如是净佛国土。应学网明童子菩萨所修愿行。
尔时胜思惟梵天谓网明童子菩萨言。仁者已得从佛受记。网明童子菩萨言。梵天。一切众生皆如来授记。曰于何事中而得授记。曰随业受报而得受记。曰汝作何业而得受记。问言梵天。若业非身作。非口作。非意作。是业可得示不。梵天答言。不可示也。问言梵天。仁以何故而作是说。梵天。颇有菩萨行可作相耶。答言不也。以菩提非诸行相故。问言梵天。菩提是起作相耶。答言非也。以菩提是无为非起作相。问言梵天。可以起作相得无为菩提不。答言不也。网明菩萨言。梵天。是故当知依此义意何等处。无业无业果不作不行。是菩提。如菩提说亦如是。如说受记亦如是。不可以起作法而得受记。
梵天问言。善男子。汝不行六波罗蜜。然后得受记耶。答言梵天。如汝所说。菩萨行六波罗蜜。而得受记。梵天。若菩萨舍一切烦恼名为檀波罗蜜。于诸法无所起名为尸波罗蜜。于诸法无所伤名为羼提波罗蜜。于诸法离相名为毗梨耶波罗蜜。于诸法无所住名为禅波罗蜜。于诸法无戏论名为般若波罗蜜。梵天。菩萨如是行六波罗蜜。于何处行。梵天言。善男子无处行也。何以故。凡有所行皆是不行。若行即是不行。若不行即是行。网明菩萨言。梵天。以是义故。当知无所行是菩提。如汝所问。汝得受菩提记者。如真如法性得受记。我亦如是受记。梵天。依此法应知无行是菩萨行。梵天。如汝所言汝得受记。如真如及法界受记。如是我受记。梵天言。善男子无有真如法界受记。网明菩萨言。梵天。如是相记如真如法界。
尔时胜思惟梵天白佛言。世尊。菩萨以何行故。得为诸佛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佛言梵天。若菩萨不行生法不行灭法。不行善法。不行不善法。不行世间法。不行出世间法。不行有漏法。不行无漏法。不行有罪法。不行无罪法。不行有为法。不行无为法。不行修道。不行断除。不行世间。不行涅槃。不行见法。不行闻法。不行觉法。不行知法。不行施。不行舍。不行戒。不行覆。不行忍。不行善。不行发。不行精进。不行禅。不行三昧。不行慧。不行行。不行知。不行得。梵天。若菩萨如是行者。诸佛则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何以故。梵天。诸有所行皆有所是。无所是是菩提。诸有所行皆是分别。无分别是菩提。诸有所行皆是起作。无起作是菩提。诸有所行皆是戏论。无戏论是菩提。梵天。依此义故。是以当知。若菩萨过诸所行则得受记。
尔时胜思惟梵天白佛言。世尊。世尊言受记。受记者。以何等法名为受记。佛言梵天。离诸法二相名为受记。不分别生灭名为受记。离身口意业相名为受记。梵天。我念过去。尔时有劫名曰善见。我于彼劫供养七十二那由他佛。是诸如来不授我记。又过是劫劫名善化。我于彼劫供养七十二亿佛。是诸如来亦不授我记。又过是劫劫名梵叹。我于彼劫供养八万八千佛。是诸如来亦不授我记。又过是劫劫名无咎。我于彼劫供养三万二千佛。是诸如来亦不授我记。又过是劫劫名庄严。我于彼劫供养四千八万佛。皆以一切供养之具而供养之。是诸如来亦不授我记。梵天。我于往昔已曾一劫及余残劫。供养诸佛。尽心恭敬尊重赞叹。净修梵行。一切布施。一切持戒及行头陀。离于嗔恚。忍辱慈心。如所说行勤修精进。一切所闻皆能受持。独处远离入诸禅定。随所闻慧读诵思问。是诸如来亦不授我记。何以故。以依止文字问于诸佛。是以诸佛不授我记。何以故。以依止所行故。是以当知。若诸菩萨出过诸行则得受记。梵天。我于是后见然灯佛。即得无生法忍。时然灯佛授我记言。善男子。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如来应正遍知。我于尔时。出过诸行满足六波罗蜜。何以故。若菩萨能舍诸相名为檀波罗蜜。能灭诸所受持名为尸波罗蜜。不为境界所伤名为羼提波罗蜜。离诸所行名为毗梨耶波罗蜜。不忆念一切法名为禅波罗蜜。能忍诸法无生性故。名为般若波罗蜜。梵天。我于然灯佛所。满足如是六波罗蜜。
梵天。我从初发菩提心已来所作布施。于此舍相布施。百分不及一。百千分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梵天。我从初发心已来持戒行头陀。于此常灭戒。百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梵天。我从初发心已来柔和忍辱。于此毕竟忍法。百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梵天。我从初发心已来发勤精进。于此不取不舍精进。百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梵天。我从初发心已来禅定独处。于此无住禅定。百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梵天。我从初发心已来思惟筹量智慧。于此无戏论智慧。百分不及一百千分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梵天。是故当知。我于尔时已得满足六波罗蜜。梵天言。世尊。世尊云何名为满足六波罗蜜。佛言梵天。若不念施。不依止戒。不分别忍。不取精进。不住禅定。不二于慧梵天。是名满足六波罗蜜。
梵天言。世尊。满足六波罗蜜已。能满足何法。佛言梵天。满足六波罗蜜已。能满足萨婆若。梵天言。世尊。云何满足六波罗蜜已。能满足萨婆若。佛言梵天。布施平等即是萨婆若平等。持戒平等即是萨婆若平等。忍辱平等即是萨婆若平等。精进平等即是萨婆若平等。禅定平等即是萨婆若平等。智慧平等即是萨婆若平等。以是平等一切法。名为萨婆若。
复次梵天。满足布施相持戒相忍辱相精进相禅定相智慧相。是名萨婆若。梵天。如是满足六波罗蜜。能满足萨婆若。梵天言。世尊。何者是萨婆若满足。佛言梵天。若眼不见色。乃至意不知法。梵天。若如是观察内外六入。是名满足萨婆若。梵天。如是满足萨婆若。所谓不著眼。乃至不著意。以是义故。名为如来无障无阂萨婆若智。梵天。萨婆若于法无所受。何以故。以萨婆若非受法器故。梵天。言非器者此名无物。能受盛故。言无物者则名为空。空同虚空是名萨婆若。以是义故。不能受法。梵天。譬如一切所作皆依虚空。而彼虚空无所依也。如是萨婆若智。皆从萨婆若出。而萨婆若无所依也。
胜思惟梵天白佛言。世尊。所说萨婆若。萨婆若者为何谓耶。以何义故名萨婆若。佛言梵天。一切诸行彼萨婆若智知所谓声闻辟支佛及一切世间。以是义故名萨婆若。诸有所行平等智。知诸心。知诸行。知诸慈悲。知诸学。知诸发起修行故。名萨婆若。能离一切诸相。能破一切诸觉故。名萨婆若。如实知说不说。如实知一切众生心行故。名萨婆若。如实知一切证智故。名萨婆若。如实知无学智声闻辟支佛智。如实知一切种智。皆是萨婆若中出。以是义故名萨婆若。如实知正行皆从萨婆若出故。名萨婆若。如实知一切药故。名萨婆若。能令一切病灭故。名萨婆若。能离一切缚故。名萨婆若。能除一切烦恼习气故。名萨婆若。常在一切定故。名萨婆若。一切法中无疑故。名萨婆若。从彼萨婆若。出一切世间出世间智慧故。名萨婆若。知一切智慧方便相故。名萨婆若。梵天。一切诸法方便从此法出故。名萨婆若。尔时胜思惟梵天白佛言。希有世尊。诸佛如来智慧甚深心无所缘。而知一切众生心心所行。世尊。彼萨婆若有如是等无量功德。其谁智慧。善男子善女人。闻萨婆若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卷第三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卷第四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尔时网明童子菩萨白佛言。世尊。若有菩萨。悕望功德利而发菩提心者。不得名为发大乘也。何以故。一切诸法无功德利。以无对治处故。世尊。菩萨摩诃萨不应为功德利故发菩提心。但为大悲故。为灭众生诸苦恼故。生诸善法故。解脱诸邪见故。灭除诸病故。舍我所贪著故。不观憎爱故。不没世法故。厌患有为故。安住涅槃故。发菩提心。世尊。菩萨不应于诸众生求其恩报。亦不应观作与不作。又于苦乐心不倾动。
世尊。何谓菩萨摩诃萨诸善根清净。佛言。善男子。菩萨善根若生转轮圣王位处。不得名为善根清净。若生帝释王中若生梵天王中。亦不得名善根清净。在所生处乃至畜生自不失善根。亦令众生生诸善根。是名菩萨善根清净。复次网明。云何菩萨善根清净。善男子。布施善根清净。以舍一切资生故。持戒善根清净。以除热恼得清凉故。忍辱善根清净。以心不分别故。精进善根清净。以离懈怠故。禅定善根清净。以不念余乘故。智慧善根清净。以离诸见故。慈善根清净。以平等见故。悲善根清净。以直心清净故。喜善根清净。以乐诸法不生爱故。舍善根清净。以离诸过故。不舍菩提心善根清净。以不贪声闻辟支佛地故。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在于大会。默然而住无所论说。尔时胜思惟梵天白佛言。世尊。世尊此文殊师利法王子在大会坐。云何于此所说法中。默然而住无所论说。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法王子言。文殊师利。汝今于此所说法中。可少说之。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佛所证法为何等相。佛言。文殊师利。佛所证法无有相貌。文殊师利言。世尊。彼法可说可演可论不。佛言。文殊师利。彼法不可说不可演不可论也。文殊师利言。世尊。若彼法不可说不可演不可论者。则不可示。
尔时胜思惟梵天谓文殊师利法王子言。文殊师利。汝不为众生演说法耶。文殊师利问言。梵天。于法性中颇有二相耶。答言无也。文殊师利问言。梵天。一切诸法不入法性中耶。答言如是。文殊师利言。若彼法性是不二相。一切诸法入法性中。云何当为众生说法。梵天。问言。颇有说法亦无二耶。答言梵天。若决定得说者听者。可有说法而无有二。梵天问言。如来岂可不说法耶。答言梵天。佛虽说法不以二相。何以故。如来说法无二说故。虽有所说而无二也。梵天问言。若一切法无二。云何诸凡夫无二作二。答言梵天。凡夫之人贪著我故分别为二。若不二者终不为二。虽复种种分别为二。然其实际无有二相。梵天问言。云何而识无二法耶。答言梵天。若无二可识则非无二。何以故。梵天。无二相者不可识也。梵天。而如来不说二法。彼法如说无如是也。何以故。以彼法无名字章句故。梵天问言。如来说法取何法耶。答言梵天。如来说法无所取也。梵天问言。佛所说法可不取涅槃耶。问言梵天。于涅槃中涅槃有取舍耶。答言。涅槃不去不来。文殊师利言。如是梵天。佛所说法不去不来。梵天问言。是法云何听。答言。如所说。梵天问言。云何如所说。答言梵天。如不识不闻。如不识不闻如是说。梵天问言。谁能听如来如是法。答言梵天。不著不漏诸境界者。梵天问言。谁能知是法。答言梵天。以何等人不诤讼无识不随喜者。
梵天问言。云何比丘名多诤讼。答言梵天。若比丘是好是恶。是相应是不相应。此名诤讼。是理是非理此名诤讼是垢是净此名诤讼。是善是不善此名诤讼。是法可呵是法不可呵。是法有漏是法无漏。是法世间是法出世间。是法有为是法无为。是持戒是破戒。是可作是不可作。是可得是不可得。梵天。此名诤讼。梵天。若于法中有高下心贪著取受。皆是诤讼。佛所说法无有诤讼。梵天。乐戏论者无不诤讼。乐诤讼者无沙门法。乐沙门法者无有妄想。梵天问言。云何比丘随佛语随佛教。答言梵天。若比丘称赞毁辱其心不动。是名随佛教。不随文字语言。是名随佛语。又若比丘灭一切法相。是名随佛教。不违于义。是名随佛语。又若比丘守护于法。是名随佛教。不违佛语。是名随佛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