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念处经

  云何轮王得彼第五殿相似宝。彼第五宝有何功德。谓转轮王在彼殿中夜偃卧时。欲见月者。则有星月于殿中现。见已眼乐。谓之是珠。天女咏歌。闻则无忧。乐眠安睡。睡已善梦。见妙乐事。寒时则有温风所吹。热时则有凉冷触乐。夜有三分。二分则睡。第三分时。离睡而起。受行法乐。如是第五功德殿宝。彼转轮王报得受用。
  何者衣宝。有何功德。缕成致密。第一柔软。垢所不污。王既著已。则无寒热饥渴痟瘦疲倦之极。火不能烧。刀不能割。如是第六衣宝功德。
  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转轮圣王云何得彼第七功德履相似宝。彼第七宝有何功德。彼见闻知。或天眼见。履相似宝。王若著之。水行若陆。若游行时。则详徐。涉若百由旬。亦能行去。不损威仪而身不乏。如是轮王具足七宝。复有如是相似七宝。随心食用。四天下处。及二天处。是王所食满足千子。皆悉勇健。能破他军。彼转轮王。是一切人所应敬重。离嗔善业。得如是乐。十善业道之余势也。
  又行修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云何如是一切世间无始以来幽冥黑闇邪见为种。一切结使皆亦如是。又复云何。舍离邪见。修行正见。而得解脱。世间生死。彼见闻知。或天眼见。彼修行者。随顺正法。观察法行。若舍邪见。修习正见。一切结使不饶益法皆悉断灭。则得涅槃。远离生死。离邪见人。五根不障。如是善人。喜乐正法。如是最初闻佛功德观于生死五道之中。种种苦恼。观彼五处极大怖畏。天中则有放逸之苦。后退时苦。人中则有农作等苦。地狱之中。他恼害苦。于饿鬼中。饥渴恼苦。于畜生中。相啖食苦。如是五处。一一散说。则无量种。如是观已。则于生死起厌离心。犹如光明。通达正法。生出家心。生此心故。善法流出。若人和合。既生是心。彼地夜叉。欢喜赞叹。身毛皆竖。生如是心。此善男子。如是名字。如是种姓。发心欲断无始世来贪嗔痴等。为欲破坏魔之境界。不乐烦恼染欲境界。心不喜乐欲染心爱。
  又离邪见。彼善男子有出家心。恒常如是。乐修多作。近善知识。乐闻正法。常清净心。礼拜佛法。善净寂静。身业口意业。彼人如是寂静口意。是善行人。彼地夜叉。知已欢喜。生如是心。此善男子善心净心。不乐在家所有舍宅。如罩如笼。心不喜乐。无始贪欲。嗔恚愚痴。于魔境界不生喜乐。不乐欲爱。欲共魔战。欲断烦恼。
  又复如是。彼善男子。如是观察生死苦已。出家之心。转转增上。远离杀生偷盗邪淫饮酒妄语。具足受持优婆塞戒。彼地夜叉见如是已。转复欢喜。次第上闻虚空夜叉。作如是言。某国某村某聚落中。某善男子。如是种姓。如是名字。正信如是。堪能出家。欲剃须发。欲被法衣。正信出家。减损魔分。长正法朋。断魔系缚。断贪嗔痴。一切使结邪见为本。出世涅槃正见为本。随顺正法观一切法。而修行者。最初如是。赞叹正见。不嫌不毁。不贱不恶。亦教他人令住正见。不赞邪见。嫌贱毁恶。常说邪见正见相对二业果报。不令众生住于邪见。一切世间愚痴凡夫根本系缚。所谓邪见。一切众生。以邪见故。堕于地狱饿鬼畜生。彼善男子。舍离邪见。具足当得无量善法。又复如是。彼善男子。观察居家无量苦恼逼迫系缚。既观察已。生厌离心。乐欲出家。欲共魔战。如是正士。彼地夜叉。知已欢喜。转复上闻虚空夜叉。虚空夜叉向四天王。欢喜心说。某国某村某聚落中。某善男子。如是种姓。如是名字。如是正信。堪能出家。欲剃须发。欲被法衣。正信出家。减损魔分。长正法朋。四大天王如是闻已。心生欢喜。
  如是正士闻正法已。厌离欲垢。彼善男子恭敬和上圣声闻已。剃除须发。被服袈裟。受波罗提木叉戒已。彼地夜叉虚空夜叉。知已欢喜。向四天王说如是言。阎浮提中某国某村某聚落中某善男子。如是种姓。如是名字。舍离邪见修正见业。如法正行。剃除须发被服法衣。受波罗提木叉戒已。一切世间不饶益处。居家隘迮。妻子爱毒皆已舍离。正信出家。在家心业一切舍离。欲共魔战。欲断无明。时四大王闻已欢喜。既欢喜已。向四天王如是说言。阎浮提中某国某村某聚落中某善男子。如是种姓如是名字。舍离邪见修行正见。剃除须发被服法衣。正信出家。某甲比丘。受为弟子。彼天闻已。心欢喜曰。魔分损减正法朋长。彼四大王既如是说。四天王闻如是欢喜。
  又复如是。彼善男子。乃至尘许恶不善法。见则深畏。能忍不作。心行正直。不乐多语不修礼家。不共往返。不近恶友。多人聚集愦闹之处。无心欲见。不往恶众。不往多人集戏之处。不贪美味大器多食。亲友善知识。不数往见。于境界中。常正念行。常勤精进。如法饮食。如法处行。勤断魔缚。勤修正见。如是善人。利益一切世间众生。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不杀众生  慈心常行忍
  于众生如父  彼能观世间
  舍离于偷盗  黠慧常摄根
  身业常行善  能度诸有恶
  乃至画妇女  眼尚不欲观
  破欲坚明慧  故名得解脱
  观金土平等  离愁忧正行
  烦恼蛇不啮  彼得无量乐
  利衰心平等  得失意亦然
  苦乐心不异  故名为比丘
  不见怨亲异  摄根不放逸
  不为境界伤  故名婆罗门
  见境界如毒  勇离如避怨
  彼涅槃不远  正遍知所说
  如实见生灭  正见心不贪
  心不动如山  彼解脱生死
  栴檀余草等  美恶食心平
  袈裟绢布等  彼爱不能缚
  不贪著利养  知足草为敷
  见利养如火  如是乃名见
  外境界爱河  之所不能漂
  谛知自业果  佛说是比丘
  已过事不忧  不希望未来
  现得依法行  彼不污心意
  若不坏法意  常于法中住
  则不行生死  彼白法具足
  若人以智火  烧心中烦恼
  境界如僮仆  彼人则无苦
  若人根寂静  根不得自在
  心不著色等  离烦恼如佛
  若人能制根  五根不自在
  色等不能劫  离烦恼寂灭
  若人心爱念  有忍者亦然
  见者心惺悟  彼如月牟尼
  若乐住空闲  不乐重楼观
  乐树下露地  得名乞比丘
  勇寂调善智  如实知苦乐
  必到无上处  永离诸忧愁
  怜愍淳直心  一切时修禅
  胜负心平等  如是修得谛

  离邪见故。得如是法。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云何彼人舍离邪见。修行正见。离疑惑心。如是次第。修无漏禅。彼地夜叉。虚空夜叉。至四大王。见闻欢喜。彼见闻知。或天眼见。彼四大王。彼四天王到帝释所。如是说言。阎浮提中。某国某村某聚落中某善男子。如是种姓。如是名字。剃除须发。被服法衣。正信出家。善戒正行。无碍乐说辩才相应。常正忆念。乃至少罪。深生怖畏。减损魔分。长正法朋。彼四王等向帝释王如是说已。帝释天王如是闻已。心大欢喜。三十三天。帝释王众。皆共欢喜。

    正法念处经卷第二



    正法念处经卷第三

    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生死品第二

  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云何比丘次第舍漏。初舍不善法。次修行善法。正观思惟。修心正住。彼见闻知。或天眼见。彼比丘。初如是观。根尘相对。迭相因缘。一切世界。无始以来。生死轮转。彼如是观。此生因缘。境界大海。皆悉无我。唯有内心境界因缘。世间流转。如是最初修远离行。离愦闹处。乐空闲处。阿兰若处。山野林中。稻穰[卄/積]等。树下露地。冢间处住。则能系缚心之猿猴。以修习故。心则寂静。不乐聚落歌舞戏笑愦闹之处。亦不乐见长幼妇女。不乐多语。有二犍尼皆坏梵行。一是淫女。二多言说。皆悉舍离。既舍离已。心一寂静。彼人之心。能如是住。云何正观。初观何法。彼人初心。如是观察十八意行。能起善根。起不善根。起无记根。何等十八。所谓比丘正观察意。眼见色已。若喜意染。得不善报。若起忧意。离染欲意。则得善报。若起舍意得无记报。又复如是。耳闻声已。若喜意染。得不善报。若起忧意。离染欲意。则得善报。若起舍意。得无记报。又复如是。鼻闻香已。若喜意染。得不善报。若起忧意。离染欲意。则得善报。若起舍意。得无记报。又复如是。舌知味已。若喜意染。得不善报。若起忧意离染欲意。则得善报。若起舍意。得无记报。又复如是。身觉触已。若喜意染。得不善报。若起忧意。离染欲意。则得善报。若起舍意。得无记报。又复如是。意知法已。若喜意染。得不善报。若起忧意。离染欲意。则得善报。若起舍意。得无记报。以如是等十八意行三报因缘。世间生退。若彼比丘如是观察十八意行。得上初地。彼地夜叉见如是已。转复欢喜。次第传闻虚空夜叉。彼地夜叉虚空夜叉。彼二夜叉向四大王欢喜心说。彼四大王向四天王。欢喜说言。阎浮提中。某国某村某聚落中。某善男子。如是种姓。如是名字。剃除须发。被服法衣。正信出家。既出家已离愦闹处。在寂静处。今复观察十八意行。已证彼法。彼四大王如是说已。四天王闻。转复增上欢喜心曰。魔分损减。正法朋长。彼四天王如是复向三十三天帝释天王欢喜说言。阎浮提中。次第乃至某善男子。某甲种姓。名字某甲。剃除须发。被服法衣。正信出家。离愦闹处。乃至冢间。如法观察十八意行。已证彼法。如法正住。彼四天王向帝释王如是说已。彼憍尸迦。三十三天帝释王闻心大欢喜。又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如是比丘已如法观十八意行。得初地已。后复更证何者异地。彼见闻知。或天眼见。彼复次第观察四家。四者所谓慧家谛家舍家出家。云何比丘住于慧家。谓彼比丘如是观察自身正法。如是如实分分善知。此身中有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何者地界。地界二种。一内二外。何者为内。身中所有诸分名内。是内有觉。彼何者觉。与皮肉等和合则觉。所谓发毛爪齿等根。坚涩所摄。入内名觉。彼复何者。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脉骨髓。脾肾心肺。涕唾等处。生藏熟藏。小肠大肠肚胃头脑。如是身中。一切内分。坚涩有觉。名内地界。何者名为外地界耶。所有外地。坚涩不觉。名外地界。若内地界。若外地界。彼一和合。此界唯界。观此地界。无有作者。无有受者。非无因缘。无常无乐。无我无净。比丘如是观察慧家则得解脱。一切非我。亦无我所。亦无所我。如是地界如实正知。如实见已。心得离欲。如是比丘。则于慧家而得解脱。何者水界。水界二种。一内二外。何者为内。所有水数。皆水界相。所谓烂相。体中津润。涕泪涎唾脑血脂汁。凝脂髓胆。小便汗等。如是身中。有内水数。觉分所摄。名内水界。何者名为外水界耶。诸外水数湿润所摄。所谓不觉。不觉所摄。以不觉故。名外水界。若外水界。若内水界。彼一和合。此界唯界。观此水界。一切非我。亦非我所。亦非所我。如是水界。如实正知。如实见已。心得离欲。如是比丘住于慧家。何者火界。火界二种。一内二外。何者为内。身内所有种种分分。若火火摄。是内有觉。所谓身暖而不烧燃。所谓能消。何者能消。谓啖饮食。得味正乐。回转消化。如是身中。内及内分。若火火摄。是内有觉。名内火界。何者名为外火界耶。所有一切外火火数。若暖暖摄。不觉所摄。以不觉故。名外火界。若内火界。若外火界。彼一和合。此界唯界。观此火界。一切非我。亦非我所。亦非所我。如是火界。如实正知。如实见已。心得离欲。如是火界。非有作者。非有受者。何者风界。风界二种。一内二外。何者为内。身中所有若内内分。风数所摄。若轻轻动。觉分所摄。彼复何者。谓上行风。若下行风。若傍行风。若产等风。若如针刺。如刀所斫。邪分别风。有旋转风。如是等风。有八十种。动如虫行。如是等风。如是八十。于八十处分分行风。如是身内。分分处处。风数所摄。轻动成熟。有觉所摄。名内风界。何者名为外风界耶。所有外风。轻动数摄。和合无觉。名外风界。若内风界。若外风界。彼一和合。此界唯界。观此风界。一切非我。亦非我所。亦非所我。如是风界。无有作者。无有受者。如是如是。如实正知。如实见已。心得离欲。如是比丘证于慧家。
  何者名为虚空界耶。虚空界者。亦有二种。一内二外。何者为内。谓此身中所有内分。内分虚空。虚空所摄。有觉知处。不普不遍。色动转处。饮食众味。转下消化。开张之处。又咽喉中。耳中眼中。鼻中虚空。舌处虚空。口内等空。口中舌动行处虚空。此等名为内虚空界。何者名为外虚空界。所有虚空。觉处不摄。不一切满。不一切遍。所谓树枝条叶间空。一切窟中诸所有空。山谷河涧。如是等中所有虚空。若外孔穴。如是名为外虚空界。若内色中摄虚空界。若外色中摄虚空界。彼一和合。此界唯界。观此空界。一切非我。亦非我所。亦非所我。如是如是。观虚空界。如实正知。如实见已。心得离欲。如是观已。则不放逸。此虚空界。一切非我。亦非我所。亦非所我。无有作者。无有受者。如是知已。心得离欲。
  何者识界。谓十二入。内外和合。眼识见物。意识了别。如是耳鼻舌身意识。如是识界。意是根本。皆意识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