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事经

  难调躁动心  远行无第二
  能正勤取相  是谓世聪明
  善取心相已  复作意观察
  正念住其心  勤修同四界
  如是正安住  能弃舍诸欲
  于世八法中  名善巧无染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有二种法。虽共乖违未尝和合。然于其中。无缺无间。云何为二。谓生与死。譬如世间光明影闇。虽共乖违未尝和合。然于其中。无缺无间。光明发时影闇便没。影闇起时光明便谢。生死亦尔。恒共乖违未尝和合。然于其中。无缺无间。生法有时死法便没。死法有时生法便谢。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如光明影闇  虽恒共乖违
  然于二法中  未曾有间缺
  生死亦如是  虽恒共乖违
  然于二法中  未曾有间缺
  无明根所生  爱水所滋润
  才死生便续  中无间缺时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死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不调伏死。二者调伏死。云何名为不调伏死。谓诸愚夫。无闻异生。未能亲觐正见善士。未能了知善士之法。于善士法未自调顺彼随观见。色即是我。色属于我。色在我中。我在色中。彼随观见。受即是我。受属于我。受在我中。我在受中。彼随观见。想即是我。想属于我。想在我中。我在想中。彼随观见。行即是我。行属于我。行在我中。我在行中。彼随观见。识即是我。识属于我。识在我中。我在识中。眼见色已。执取其相。执取随好。由是因缘。于其眼根。不能正念防守而住发起贪忧。便有无量恶不善法。随心流漏不可堰塞。于其眼根。不能防守。纵荡眼根。行诸境界。贪著色味。缠扰其心。缘此贪故。受长夜苦。受猛利苦。受匮乏苦。增血镬身。增空旷路。无量往返生那落迦傍生鬼界及阿素洛人天趣中。受诸剧苦。皆由眼根不调伏故。如是或时。耳闻声已。鼻嗅香已。舌尝味已。身觉触已。意了法已。执取其相。执取随好。由是因缘。于其意根。不能正念防守而住。发生贪忧。便有无量恶不善法。随心流漏不可堰塞。于其意根不能防守。纵荡意根。行诸境界。贪著法味。缠扰其心。缘此贪故。受长夜苦。受猛利苦。受匮乏苦。增血镬身。增空旷路。无量往返生那落迦傍生鬼界及阿素洛人天趣中。受诸剧苦。皆由意根不调伏故。如是名为不调伏死。云何名为调伏而死。谓诸贤圣多闻弟子。已能亲觐正见善士。已能了知善士之法。于善士法。已自调顺不随观见。色即是我。色属于我。色在我中。我在色中。不随观见。受即是我。受属于我。受在我中。我在受中。不随观见。想即是我。想属于我。想在我中。我在想中。不随观见。行即是我。行属于我。行在我中。我在行中。不随观见。识即是我。识属于我。识在我中。我在识中。眼见色已。不执其相。不执随好。由是因缘。于其眼根。善能正念。防守而住不起贪忧。所有无量恶不善法。随心流漏。皆能堰塞。于其眼根。善能防守。不纵眼根。行诸境界。不贪色味缠扰其心。不缘此贪。受长夜苦。受猛利苦。受匮乏苦。增血镬身。增空旷路。不复往返生那落迦傍生鬼界及阿素洛人天趣中受诸剧苦。皆由眼根善调伏故。如是或时。耳闻声已。鼻嗅香已。舌尝味已。身觉触已。意了法已。不执其相。不执随好。由是因缘。于其意根。善能正念防守而住。不起贪忧所有无量恶不善法。随心流漏。皆能堰塞。于其意根。善能防守。不纵意根。行诸境界。不贪法味。缠扰其心。不缘此贪。受长夜苦。受猛利苦。受匮乏苦。增血镬身。增空旷路。不复往返生那落迦傍生鬼界及阿素洛人天趣中受诸剧苦。皆由意根善调伏故。如是名为调伏而死。苾刍当知。不调伏死。沉没无量生死苦海。调伏而死。超度无量生死苦海。是名二死。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略说诸有情  死法有二种
  调伏不调伏  更无有第三
  若不调伏死  定于诸趣中
  受诸苦轮回  经无量往返
  调伏而死者  终不堕恶趣
  于人天趣中  能永尽众苦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一切诸法。略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杂染。二者清净。应正观察由一法生。所以者何。若于一法。能正守护。则于一切。能正守护。若于一法。不能守护。则于一切。不能守护。云何一法。谓众生心。若有于心不能守护。则不能护身语意业。若不能护身语意业。是人即为身语意业皆悉败坏。身语意业。皆败坏故。其心即有扰浊垢秽。心有扰浊及垢秽者。能正了知自利乐事他利乐事俱利乐事。无有是处。能正了知善言说义恶言说义。无有是处。能证一切胜上人法真圣智见。亦无是处。所以者何。心有扰浊及垢秽故。譬如世间所有台观。若一中心。不善覆蔽则椽梁壁。皆被淋漏。以椽梁壁被淋漏故。皆悉败坏。又如世间邻近村邑聚落池沼。扰浊垢秽。有明眼人。住其岸上。作意观察。其中所有。螺蛤龟鱼。砾石等类。行住普侧。极难可见。所以者何。水有扰浊及垢秽故。如是众生。若有于心不能守护。则不能护身语意业。若不能护身语意业。是人即为身语意业皆悉败坏。身语意业皆败坏故。其心即有扰浊垢秽。心有扰浊及垢秽者。能正了知自利乐事他利乐事俱利乐事。无有是处。能正了知善言说义恶言说义。无有是处。能证一切胜上人法真圣智见。亦无是处。所以者何。心有扰浊及垢秽故。若有于心能善守护。则能善护身语意业。若能善护身语意业。是人即为身语意业皆不败坏。身语意业不败坏故。其心即无扰浊垢秽。心无扰浊及垢秽者。能正了知自利乐事他利乐事俱利乐事。期有是处。能正了知善言说义恶言说义。斯有是处。能证一切胜上人法真圣智见。斯有是处。所以者何。心无扰浊及垢秽故。譬如世间所有台观。若一中心。极善覆蔽则椽梁壁。皆无淋漏。以椽梁壁无淋漏故。皆不败坏。又如世间远离村邑聚落池沼。无有扰浊及诸垢秽。有明眼人。住其岸上。作意观察。其中所有。螺蛤龟鱼。砾石等类。行住普侧。极易可见。所以者何。水无扰浊及垢秽故。如是众生。若有于心能善守护。则能善护身语意业。若能善护身语意业。是人即为身语意业皆不败坏。身语意业不败坏故。其心即无扰浊垢秽。心无扰浊及垢秽者。能正了知自利乐事他利乐事俱利乐事。斯有是处。能正了知善言说义恶言说义。斯有是处。能证一切胜上人法真圣智见。斯有是处。所以者何。心无扰浊及垢秽故。苾刍当知。心杂染故。有情杂染。心清净故。有情清净。是故杂染清净二法。皆依止心。从心所起。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若不护于心  随顺于诸欲
  恒驰散放逸  一切无不为
  若善护于心  不随顺诸欲
  无驰散放逸  一切皆防护
  世间聪慧人  能防身语意
  令不造诸恶  名真健丈夫

  复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有二种见。令诸有情展转相违互为怨害。云何为二。所谓有见。及无有见。诸有沙门或婆罗门。摄受有见。习行有见。耽著有见。与诸爱乐。无有见者。展转相违互为怨害。称赞有见。最为第一。诸有沙门或婆罗门。摄无有见。习无有见。著无有见。与其爱乐。诸有见者。展转相违互为怨害。赞无有见。最为第一。若有沙门或婆罗门。于此二见。诸集灭味。过患出离。不以正慧。如实了知。我说彼人。名无智见。有贪嗔痴。有违有害。无慧无明。不能解脱生老病死愁叹忧苦热恼等法。不能解脱生死众苦。若有沙门。或婆罗门。于此二见。诸集灭味。过患出离。能以正慧。如实了知。我说彼人名有智见。无贪嗔痴。无违无害。有慧有明。定能解脱生老病死愁叹忧苦热恼等法。定能解脱生死大苦。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世间由二见  展转互相违
  彼此作怨仇  谓见有无有
  诸有于此见  爱乐不能舍
  是谓愚痴人  恒毁他自赞
  若不知此见  集灭味患出
  见毒箭所伤  无明闇所覆
  具足贪嗔痴  无智见明慧
  定不能解脱  生老病死等
  若能知此见  集灭味患出
  见毒箭不伤  破无明黑闇
  远离贪嗔痴  具智见明慧
  决定能解脱  生老病死等

  复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有二正见。应谛寻思称量观察。若谛寻思称量观察。能得未得。能触未触。能证未证。能超愁叹。能灭忧苦。能得如理。能触甘露。能证涅槃。云何为二。所谓一切世间正见。出世正见。云何名为世间正见。谓有一类。起如是见。立如是论。决定有施。有受有祠。有善恶业。有异熟果。有此世间。有彼世间。有父有母。有诸有情化生种类。于其世间。有诸沙门婆罗门等。正至正行于此世间及彼世间。自然通达。作证领受。如是名为世间正见。诸圣弟子。于此所说世间正见。应谛寻思称量观察。依此所说世间正见。能令众生毕竟解脱生老病死愁叹忧苦热恼等法。不谛观察已。便正了知。依此所说世间正见。不令众生毕竟解脱生老病死愁叹忧苦热恼等法。所以者何。如是所说世间正见。非真圣见。非出离见。非能究竟证涅槃见。非厌非离。非灭非静。不证通慧。非成等觉。非得涅槃。而能感得生老病死愁叹忧苦热恼等法。如是知已。于世间法生怖畏想。于出世法生安静想。以于世间生怖畏故。都无执受。无执受故。无所希求。无希求故。于内证得究竟涅槃。如是证已。便自了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如是汝等。于此所说世间正见。应谛寻思称量观察。云何名为出世正见。谓知苦智。知苦集智。知苦灭智。知能趣向苦灭道智。如是名为出世正见。诸圣弟子。于此所说出世正见。应谛寻思称量观察。依此所说出世正见。能令众生毕竟解脱生老病死愁叹忧苦热恼等法。不谛观察已。便正了知。依此所说出世正见。能令众生毕竟解脱生老病死愁叹忧苦热恼等法。所以者何。如是所说出世正见。是真圣见。是出离见。是能究竟证涅槃见。能厌能离。能灭能静。能证通慧。能成等觉。能得涅槃。能超一切生老病死愁叹忧苦热恼等法。如是知已。于出世法生珍宝想。于世间法生下贱想。于出世法生珍宝想故。便生欢喜。生欢喜故。其心安适。心安适故。身得轻安。身轻安故。便受悦乐。受悦乐故。心得寂定。心寂定故。能实知见。实知见故。能深厌背。深厌背故。能正离欲。正离欲故。能得解脱。得解脱已。便自了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如是汝等。于此所说出世正见。应谛寻思称量观察。如是名为二种正见。应谛寻思称量观察。能得未得。能触未触。能证未证。能超愁叹能灭忧苦。能得如理。能触甘露。能证涅槃。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正见有二种  世间出世间
  智者谛寻思  能正尽众苦
  谛思于世间  便生怖畏想
  由无执受等  究竟证涅槃
  谛思出世间  便生珍宝想
  欢喜心安适  从此获轻安
  轻安故受乐  乐故心寂定
  心定生觉支  知见四如实
  见实断诸疑  疑除无所取
  解脱一切苦  证无上涅槃

  重摄前经嗢拖南曰。
  施祠与集会  如不如学终
  行相相违死  染净及二见

    本事经卷第五



    本事经卷第六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三法品第三之一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诸有情界。互相亲近。不相乖违。诸劣胜解种类有情。与劣胜解种类有情。更相亲近。参染承事。诸妙胜解种类有情。与妙胜解种类有情。更相亲近。参染承事。在过去世诸有情界。已相亲爱。不相乖违。诸劣胜解种类有情。与劣胜解种类有情。已相亲近。参染承事。诸妙胜解种类有情。与妙胜解种类有情。已相亲近。参染承事。在未来世诸有情界。当相亲爱。不相乖违。诸劣胜解种类有情。与劣胜解种类有情。当相亲近参染承事。诸妙胜解种类有情。与妙胜解种类有情。当相亲近。参染承事。在现在世诸有情界。现相亲爱。不相乖违。诸劣胜解种类有情。与劣胜解种类有情。现相亲近。参染承事。诸妙胜解种类有情。与妙胜解种类有情。现相亲近。参染承事。是故尊者解憍陈如。与其同类。有六十人。恒集同修阿练若行。摩诃迦叶。与其同类。有无量人。恒集同修杜多妙行。其舍利子。与其同类。有无量人。恒集同修大智慧行。大目乾连与其同类。有无量人。恒集同修大神通行。拘瑟祉罗。与其同类。有无量人。恒集同修无碍解行。其满慈子。与其同类。有无量人。恒集同修说正法行。迦多衍那。与其同类。有无量人。恒集同修辩释经行。尊者善现。与其同类。有无量人。恒集同修无诤住行。缬丽伐多。与其同类。有无量人。恒集同修诸静虑行。其优波离。与其同类。有无量人。恒集同修持律之行。物力士子。与其同类。有无量人。恒集同修为僧敷设卧具等行。尊者不灭。与其同类。有无量人。恒同修集净天眼行。尊者阿难。与其同类。有无量人。恒集同集乐多闻行。其罗怙罗。与其同类。有无量人。恒集同修乐持戒行。童子迦叶。与其同类。有无量人。恒集同修巧辩说行。其劫比拏。与其同类。有无量人。恒集同修教诫教授大苾刍行。尊者难陀。与其同类。有无量人。恒集同修教诫教授苾刍尼行。优波西那与其同类。有无量人。恒集同修具威仪行。妍美难陀。与其同类。有六十人。恒集同修端严之行。愚人天授。与其同类。有六十人。恒集同修勃逆恶行。是故当知。诸有情界。互相亲近。不相乖违。诸劣胜解种类有情。与劣胜解种类有情。更相亲近。参染承事。诸妙胜解种类有情。与妙胜解种类有情。更相亲近。参染承事。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