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经藏
- 经集部
- 本事经
本事经
随学因势力 常精进炽然
下中上品修 随得果差别
谓下精进修 还成下品果
中修得中果 上修亦复然
既知三品修 所得果差别
故应舍中下 宜遵上品修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若诸苾刍。具调善戒。具调善法。具调善慧。彼于我法毗柰耶中。已具修行。名最上士。云何苾刍。具调善戒。谓诸苾刍。具净尸罗。安住守护别解脱戒。轨范所行无不圆满。于微小罪见大怖畏。具能受学。所应学处。成就清净身语二业。成就净命。成就净见。是名苾刍具调善戒。既具如是调善戒已。云何苾刍。具调善法。谓诸苾刍。勤修七种菩提分法。具足安住。是名苾刍具调善法。既具如是调善尸罗调善法已。云何苾刍具调善慧。谓诸苾刍。永尽诸漏。得真无漏。心善解脱。慧善解脱。于现法中。具足安住。自证通慧。能自了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是名苾刍具调善慧。如是名为若有苾刍具调善戒。具调善法。具调善慧。彼于我法毗柰耶中。已具修行。名最上士。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若身语意思 离诸恶不善
名具调善戒 有惭愧苾刍
若能善修行 七菩提分法
名具调善法 有妙定苾刍
若能正了知 自永尽诸漏
名具调善慧 真无漏苾刍
若具三调善 威德世难思
若已具修行 最上聪明士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诸有苾刍。成就三分。应知是人于净尸罗。已得圆满。于究竟位已得圆满。于修梵行已得圆满。已能穷至梵行后边。云何为三。谓有苾刍。成就无学戒定慧蕴。是名苾刍成就三分。应知是人于净尸罗已得圆满。于究竟位已得圆满。于修梵行已得圆满。已能穷至梵行后边。若诸苾刍。于净尸罗。已得圆满。于究竟位已得圆满。于修梵行已得圆满。已能穷至梵行后边。应知是人。必不乐居村城聚落房舍卧具。亦不乐与诸苾刍众。苾刍尼众。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勤策男等。同一园林。喧杂而住。应知是人成就第一寂静心法。独守空闲。依四依住。离诸垢秽。内守真实。弃舍所求。无染分别。不为世法之所涂染。譬如世间嗢钵罗花。拘牟陀花。钵特摩花。奔陀利花。依水而生。依水而长。虽从水出。而不为水之所染著。是人亦尔。依世间生。依世间长。虽现世间而不为诸世法所染。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无学三分成 尸罗究竟位
修梵行圆满 至梵行后边
如是苾刍众 得最上瑜伽
永尽诸苦边 证无上安乐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若有希求三种乐事。应于净戒不缺不穿不秽不杂。于净尸罗。应起上品。欲勤精进。终无懈废。云何为三。一者希求名誉乐事。应于净戒不缺不穿不秽不杂。于净尸罗。应起上品。欲勤精进。终无懈废。二者希求利养乐事。应于净戒不缺不穿不秽不杂。于净尸罗。应起上品。欲勤精进。终无懈废。三者希求生天乐事。应于净戒不缺不穿不秽不杂。于净尸罗。应起上品。欲勤精进。终无懈废。是名希求三种乐事。应于净戒不缺不穿不秽不杂。于净尸罗。应起上品。欲勤精进终无懈废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为求三种乐 智者护尸罗
谓世尚名誉 利养生天乐
观如是胜乐 智者护尸罗
当远恶亲知 如避险恶道
虽不造众恶 而亲近恶人
如以吉祥茅 裹臭烂鱼肉
亲所不应亲 狎所不应狎
如持鲜净物 投粪秽深坑
世间乐净人 常惧秽涂染
有智者亦尔 深怖恶亲知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有三种香。唯顺风熏。不能逆风。云何为三。一者根香。二者茎香。三者花香。如是三种。唯顺风熏。不能逆风。汝等苾刍。勿作是念。更无余香。或顺风熏。或逆风熏。或复顺逆。皆悉能熏。所以者何。我佛法中。有一妙香。能顺风熏。能逆风熏。能顺逆熏。天上人中。皆闻芬馥。世间贤圣。无不珍爱何等名为我佛法中。有一妙香。能顺风熏。能逆风熏。能顺逆熏。天上人中。皆闻芬馥。世间贤圣。无不珍爱。所谓戒香。由此戒香。能顺风熏。能逆风熏。能顺逆熏。天上人中。皆闻芬馥。世间贤圣。无不珍爱。如是名为我佛法中。有一妙香。能顺风熏。能逆风熏。能顺逆熏。天上人中。皆闻芬馥。世间贤圣。无不珍爱。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世间诸所有 根茎花等香
皆不逆风熏 以势力微故
唯我佛法中 有一妙香类
顺风逆风等 无不普皆熏
天上及人中 诸世间贤圣
一切皆珍爱 所谓净戒香
若能于此香 无放逸而住
生无倒定慧 永尽众苦边
重摄前经嗢拖南曰。
同界感后有 求利及欲生
恶说似驴鸣 四学与四戒
本事经卷第六
本事经卷第七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三法品第三之二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于此世间。子有三种。云何为三。一者等子。二者胜子。三者劣子。云何等子。谓有一类父母。具戒成调善法。能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饮诸酒生放逸处。子亦具戒。成调善法。能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饮诸酒生放逸处。是名等子。云何胜子。谓有一类父母。犯戒成诸恶法。乐行杀生。行不与取。行欲邪行。行虚诳语。行饮诸酒生放逸处。子能持戒。成调善法。能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饮诸酒生放逸处。是名胜子。云何劣子。谓有一类父母。具戒成调善法。能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饮诸酒生放逸处。其子犯戒。成诸恶法。乐行杀生。行不与取。行欲邪行。行虚诳语。行饮诸酒生放逸处。是名劣子。如是名为于此世间子有三种。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世间聪慧人 欣乐等胜子
不欣乐劣子 勿损坏家门
应知三子中 一劣二为胜
佛正觉而说 诸贤圣亦然
二俱信尸罗 聪慧无悭吝
如晴夜满月 处众曜威光
应亲近供养 诸佛所称扬
远离诸垢尘 所行无怖畏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若有苾刍。尊重正法爱乐正法。欣正法乐。精进修行。爱乐法行。如是苾刍。随念正法。常乐永断贪不善根。无贪善根。修令圆满。常乐永断嗔不善根。无嗔善根。修令圆满。常乐永断痴不善根。无痴善根。修令圆满。修三善根。得圆满已。修四念住。亦令圆满。修四念住。得圆满已。修四正断。亦令圆满。修四正断。得圆满已。修四神足。亦令圆满。修四神足。得圆满已。修习五根。亦令圆满。修习五根。得圆满已。修习五力。亦令圆满。修习五力。得圆满已。修七觉支。亦令圆满。修七觉支。得圆满已。修八圣道支。亦令圆满。修八圣道支。得圆满已。明及解脱。皆得圆满。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尊重法乐法 欣法乐法行
于法常随念 能不退正法
法念修善业 不念行恶行
行法定能招 此世他世乐
法护行法人 如雨时大伞
行法获法利 定不坠三涂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世间略有三种寻思。有学苾刍。未得心者欣求无上安乐法时。能令退失。云何为三。一者亲里相应寻思。二者利养相应寻思。三者妒胜相应寻思。如是略说三种寻思。有学苾刍未得心者。欣求无上安乐法时。能令退失。是故汝等。应如是学。我当云何不起亲里相应寻思。不起利养相应寻思。不起妒胜相应寻思。汝等苾刍。应如是学。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依耽嗜寻思 略说有三种
学求无上乐 为障必无疑
依亲里相应 利养及妒胜
去大乐大净 结尽甚为遥
舍亲属利养 及妒胜寻思
摄止观勤修 速能尽众苦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略有三法。有学苾刍未得心者。欣求无上安乐法时。能令退失。云何为三。一者苾刍喜乐事业。贪爱事业。耽著事业。二者苾刍喜乐谈话。贪爱谈话。耽著谈话。三者苾刍喜乐睡眠。贪爱睡眠。耽著睡眠。如是三法。有学苾刍未得心者。欣求无上安乐法时。能令退失。是故汝等。应如是学。我当云何不乐事业。不爱事业。不著事业。我当云何不乐谈话。不爱谈话。不著谈话。我当云何不乐睡眠。不爱睡眠。不著睡眠。汝等苾刍。应如是学。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求无上果时 有三法令退
乐爱著事业 谈话及睡眠
有学诸苾刍 若具此三法
终不能证得 最胜三菩提
若欲求速证 最胜三菩提
应少事话眠 正勤修止观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有三种法。和合现前。能令净信。诸善男子。生无量福。云何为三。一者净信。和合现前。能令净信诸善男子。生无量福。二者施物和合现前。能令净信。诸善男子。生无量福。三者福田和合现前。能令净信诸善男子。生无量福。是名三法。和合现前。能令净信诸善男子。生无量福。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三法合现前 能生无量福
谓净信施物 及真净福田
具慧具尸罗 善调伏三毒
修沙门梵行 名真净福田
具慧具净信 手持如法财
奉施良福田 必当获大果
身四威仪中 于三宝四谛
正顺无瑕秽 名为净信心
于诸惠施中 法施为最胜
净心演正法 诸佛所称誉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诸有智者。应以三种不坚之法。贸易三坚。云何为三。一者应以不坚之财。贸易坚财。二者应以不坚之身。贸易坚身。三者应以不坚之命。贸易坚命。云何应以不坚之财贸易坚财。谓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如法精勤。劳役手足。竭力流汗。所获珍财。应自供身。奉上父母。赈给妻子奴婢仆使朋友眷属。昼夜集会。欢娱受乐。而遇沙门。或婆罗门。具净尸罗。成调善法。勤修梵行。除去憍逸。忍辱柔和。履正直路。弃诸邪道。趣涅槃城。以净信心。欢喜恭敬。如应如时。持用布施。远求无上安乐涅槃。或希当来人天乐果。是名应以不坚之财贸易坚财。云何应以不坚之身贸易坚身。谓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成就正见。能离杀生。究竟圆满。无犯清净。离不与取。究竟圆满无犯清净。离欲邪行。究竟圆满。无犯清净。离虚诳语。究竟圆满。无犯清净离饮诸酒。生放逸处。究竟圆满。无犯清净。如是等类。是名应以不坚之身贸易坚身。云何应以不坚之命贸易坚命。谓我法中。诸圣弟子。如实了知。是为苦谛。如实了知。是苦集谛。如实了知。是苦灭谛。如实了知。是能趣向苦灭道谛。是名应以不坚之命贸易坚命。如是名为诸有智者应以三种不坚之法贸易三坚。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如世有智人 以贱而贸贵
正见者亦尔 以不坚易坚
知此财身命 不净不坚牢
求清净坚牢 世出世间乐
天上财身命 是世净坚牢
证常乐涅槃 是真净坚法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根有三种。其性甚深。显了甚深。其性难见。显了难见。云何为三。一者未知当知根。二者知根。三者具知根。何等名为未知当知根。谓我法中诸圣弟子。于未见知诸苦圣谛。为见为知。发生乐欲。策励精进。摄心持心。于未见知苦集圣谛。为见为知。发生乐欲。策励精进。摄心持心。于未见知苦灭圣谛。为见为知发生乐欲。策励精进。摄心持心。于未见知能趣苦灭真道圣谛。为见为知。发生乐欲。策励精进。摄心持心。是名未知当知根。何等名为知根。谓我法中。诸圣弟子。如实了知。是苦圣谛。是苦集圣谛。是苦灭圣谛。是能趣苦灭真道圣谛。是名知根。何等名为具知根。谓我法中。诸圣弟子。诸漏已尽。得真无漏。心善解脱。慧善解脱。能正了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是名具知根。如是名为根有三种。其性甚深。显了甚深。其性难见。显了难见。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于我正法中 圣弟子有学
顺修正直路 是名第一根
正知苦圣谛 及苦集苦灭
能趣苦灭道 是名第二根
第三根当知 诸漏皆永尽
证得真无漏 心慧善解脱
知我生已尽 及梵行已立
所作皆已办 不受后有身
身心常寂静 善摄护诸根
任持最后身 降伏魔所使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略有三种补特伽罗。为义利故。应当亲近。云何为三。一有一类补特伽罗。成就劣戒劣定劣慧。二有一类补特伽罗。成就等戒等定等慧。三有一类补特伽罗。成就胜戒胜定胜慧。诸有一类补特伽罗。成就劣戒劣定劣慧。为何义利。应当亲近。谓于此类补特伽罗。无所希求。唯深悲愍。劝令胜进。为此义利。应当亲近。诸有一类补特伽罗。成就等戒等定等慧。为何义利。应当亲近。谓于此类补特伽罗。作是思惟。彼当为我说相似戒。我当为彼说相似戒。更互听闻。令得相续。多有所作。作是思惟。彼当为我说相似定。我当为彼说相似定。更互听闻。令得相续。多有所作。作是思惟。彼当为我说相似慧。我当为彼说相似慧。更互听闻。令得相续。多有所作。为此义利。应当亲近。诸有一类补特伽罗。成就胜戒胜定胜慧。为何义利。应当亲近。谓于此类补特伽罗。作是思惟。我当依彼所有戒蕴。若未圆满。修令圆满。若已圆满。内摄正念。坚固任持。作是思惟。我当依彼所有定蕴。若未圆满。修令圆满。若已圆满。内摄正念坚固任持。作是思惟。我当依彼所有慧蕴。若未圆满。修令圆满。若已圆满。内摄正念坚固任持。为此义利。应当亲近。如是名为略有三种补特伽罗。应当亲近。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