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师利问经

  云何所起过患声。众生诸有悉名过患。除天堂及涅槃。余处求一切有过患。此谓所起过患声。
  圣道胜声者。谓八正道。正见乃至正定。无过患无所著故谓圣道。此谓圣道胜声。
  取声者。执捉诸法。此谓取声。
  化生声者。四阴受想行识。此谓化生。复说胎生卵生湿生化生。胎生四种。东弗于逮。南阎浮提西拘耶尼。北郁单越。卵生一切众鸟。湿生蚊虻虱等。化生诸天也。此谓化生声。
  无我所声者。一切诸法非是我所。无我起故。无我所者。无我所慢。此谓无我所声。
  没灭尽声者。无明灭故行灭。乃至生灭故忧悲苦恼灭。没尽者。泥洹寂静不复更生。此谓没灭尽声。
  度业果报声者。业者三业。谓身三口四及意三业果报者三业清净。此谓度业果报声。虚空等诸法声者。诸法与虚空等。云何与虚空等。一切法唯有名唯有想。无有相无分别。无体不动不摇。不可思议不起不灭。无所作随无相。无所造无相貌。无形色无行处。等虚空住平等。不老不死无忧悲苦恼。色者虚空等。受想行识亦如是。过去已没未来未至现在不停。此谓虚空等诸法声。
  深法声者。无明缘行乃至生缘老死忧悲苦恼。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生灭忧悲苦恼灭。彼理真实是名为深。深者。是十二因缘一切语言。道断。无边无处无时节。断丈夫断世性。入平等破自他执。此谓深法声。
  除坚重无明痴闇冥声者。坚者。身见等五见。重者五阴。无明者。不知前后际及有罪无罪。不识佛法僧。不知施戒天。不知阴界入。此谓无明。痴者。忘失觉念。此谓痴。闇者入胎苦恼一切不净。而生乐受迷惑去来。此谓闇。冥者。于三世无知。无方便不明了。此谓冥。除者。真实谛开示光明。除自果除烦恼。除非烦恼除余习。入平等不可思议为主。此谓除义。此谓除坚重无明痴闇冥声。
  豫知行声者。八种豫知行。谓正见乃至正定。此谓菩萨豫知行。除断五见谓正见。不思惟贪嗔痴谓正思惟。身意业清净此谓正业。口业清净此谓正语。欺诳谄谀诈现少欲以利求利。五种贩卖。酤酒卖肉卖毒药卖刀剑卖女色。除此恶业此谓正命。善身行善意行谓正精进。念四念处此谓正念。以定心无染著。寂静相灭相空相。此谓正定。此谓预知行声。四圣谛声者。谓苦集灭道谛。云何苦谛。能断十使。云何集谛。能断七使。云何灭谛。能断七使。云何道谛。能断八使四思惟断。乃至断色无色结。此谓四圣谛声。
  断欲染声者。欲者。染乐不厌欲庄严著姿态。思惟欲思惟触待习近。染者系缚。乐者乐彼六尘。不厌者专心著缘无有异想。欲者欢喜。庄严者为染意。著者游戏。姿态者作种种容仪。思惟欲者著五欲思惟触者欲相习近。待者以香花相引。习近者欲染心遂。断者悉除前不善法。此谓断欲染声。
  度老死声者。老者。身体消减柱杖羸步诸根衰耗。此谓老。死者。诸根败坏何故名死更觅受生处彼行业熟。此谓为死。云何老死差别。诸根熟名老。诸根坏名死。先老后死此谓老死。度此老死此谓为度。度有何义。过度义。到彼岸自在不更生义。此谓度老死声。摄伏恶语言声者。摄伏者。摄伏语言摄伏身体。云何摄伏语言。以同类语破异类语。以异类语。破同类语。以真实语伏不真实语。以不真实语伏真实语。以非语言伏语言。以语言伏非语言。以第一义伏非第一义。以非第一义伏第一义。以决定语伏不决定语。以不决定语伏决定语。以一伏多以多伏一。以无犯伏有犯。以有犯伏无犯。以现证伏不现证。以不现证伏现证。以失伏不失。以不失伏失。以种类不得伏种类。以非种类不得伏非种类。恶者。说不实不谛不分别。伏者。断义遮义阴义。此谓摄伏恶语言声。
  说安住声者。说令分明开示分别说。不覆障道随法说。此谓说。安住者。置在一处。说泥洹说出世间。述成所说无相语言。无貌语言。无异语言。无作语言。觉语言空语言。寂静语言。此谓说安住声。
  说断结声者。无明灭乃至老死灭。灭一切阴。灭者失没断无有生。此谓灭。断者断一切诸使。断烦恼根无有遗余。此谓断结声。
  置答声者。随问答分别答反问答置答。云何随问答。如问即答。云何分别答。随彼所问广为分别。云何反问答。若人有问反问令答。云何置答。如问我断我常。置而不答。以分别问问随问答。以反质问问分别答。以置答问问反质答。以随问答问问置答。此谓置答声。摄伏魔贼声者。魔者四魔。色受想行识。此谓阴魔贼。从此有度彼有息一切事。此谓死魔贼。无明爱取。此谓烦恼魔贼。五欲众具为天魔体。此谓天魔贼。此谓摄伏魔贼声。灭诸境界声者。灭色乃至灭触。境界者色声香味触。此谓灭诸境界声。
  除诸烦恼声者。断灭烦恼。除烦恼者。染欲大毒不净观为药。嗔恚大毒慈悲为药。无明大毒十二因缘观为其药。此谓除诸烦恼声。无异不破声者。无异者。无破无异。第一义实谛。空无相无形平等。不动不可思议。此谓无异。不破者。无异形平等无相。不动不破不断。纯一无过患。无心无前后。此谓无异不破声。勇猛力速无畏声者。勇猛者精进。力者十力。速者駃也。无畏者一切处不怖畏。此谓勇猛力速无畏声。
  施寂静守护安隐声者。施者二种。内施外施。云何内施。说真四谛。云何外施。施肌肉皮血国城妻子男女财物谷米等。寂静三种。谓身口意。云何身寂静。不作三过。口寂静者。无口四过。意寂静者。不贪不嗔不痴。守护者。守护六根。安隐者。同止和合不觅彼过。知足少欲。不求长短不觅他过者。不相觅过。不以此语彼。此谓施寂静守护安隐声。
  七圣财声者。一信二惭三愧四施五戒六闻七慧。此谓七圣财声。
  分别名色声者。名者四阴。色者四大。分别者分别名色。此谓分别名色声。
  第一义声者。分别五阴。此谓第一义声。
  作证得果声者。果者四果。须陀洹乃至罗汉及缘觉果。得者入义也。证者现证也。作者造作也。此谓作证得果声。
  解脱缚声者。缚者三缚。贪嗔痴缚。解脱者离此三缚。此谓解脱缚声。
  生三有声者。所谓生有现有后有。此谓出生三有声。
  断憍慢声者。憍者。色憍盛壮憍富憍自在憍姓憍行善憍寿命憍聪明憍。此谓八憍。慢者。慢慢大慢增上慢我慢不如慢胜慢邪慢。此谓七慢。断者。断憍慢。此谓断憍慢声。
  通达诸法声者。通达者如境而知。诸法者善不善法。五欲众具谓不善法。除断五欲此谓善法。此谓通达诸法声。
  如法分别声者。如者等义。法者善法不善法。不善法者。不断五欲众具。善法者。断五欲众具。断者破灭义。此谓如法分别声。
  乐不乐第一义声者。乐者五欲境界。不乐者不著五欲。第一义者空无相。此谓乐不乐第一义声。
  断爱声者。爱者色爱。乃至触爱。断者灭除。此谓断爱声。
  胜乘声者。所谓三乘。佛乘缘觉乘声闻乘。般若波罗蜜十地。此谓佛乘。调伏自身寂静自身。令自身入涅槃。此谓缘觉乘。软根众生怖畏众生欲出生死。此谓声闻乘。此谓胜乘声。信精进念定意慧声者。随逐不异思惟观。此谓信。勇猛勤策行事持事。此谓精进。专摄一心此谓念。诸事不动此谓定意。般若纯一平等此谓慧。此谓信精进念定意慧声。摄伏六入不得不知六通声者。六入者。眼入乃至意入。摄伏者。摄伏色乃至摄伏法。六通者。天眼天耳他心智宿命智身通漏尽通。不知者无明。不得不知者除彼无明。此谓摄伏六入不得不知六通声。
  觉一切智声者。一切智者。一切世法皆悉知。世者念念生灭。复次世者。诸阴界入。复次世者二种。一众生世。二者行世。众生世者。一切诸众生。行世者。众生住处一切世界可知悉知。智者二种。声闻智一切智。此谓智觉者。觉自身觉他身。此谓觉一切智声。
  正杀烦恼声者。杀者除断义。烦恼者九十八使。欲界苦所断十使。习灭七使。道谛八使。思惟四使。色界苦所断九使。习灭六使。道七使。思惟三使。无色亦如是。正者分明除断无余垢。此谓正杀烦恼声。
  是最后字过此法不可说声者。若无有字此谓涅槃。若有字者则是生死。最后者。更无有字唯除罗字。不可说者。不可得不可分别。无色故不可说。诸法者。谓阴界入三十七品。此谓最后字过此不可说声。

    文殊师利问经卷上



    文殊师利问经卷下

    梁扶南国三藏僧伽婆罗译

  分部品第十五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佛入涅槃后。未来弟子。云何诸部分别。云何根本部。佛告文殊师利。未来我弟子。有二十部能令诸法住。二十部者并得四果。三藏平等无下中上。譬如海水味无有异。如人有二十子。真实如来所说。文殊师利。根本二部从大乘出。从般若波罗蜜出。声闻缘觉诸佛悉从般若波罗蜜出。文殊师利。如地水火风虚空。是一切众生所住处。如是般若波罗蜜。及大乘是一切声闻缘觉诸佛出处。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云何名部。佛告文殊师利。初二部者。一摩诃僧祇(此言大众老少同会共集律部也)。二体毗履(此言老宿淳老宿人同会共出律部也)。我入涅槃后一百岁。此二部当起。从摩诃僧祇出七部。于此百岁内出一部。名执一语言(所执与僧祇同故云一也)。于百岁内从执一语言部。复出一部。名出世间语言(称赞辞也)。于百岁内从出世间语言出一部。名高拘梨柯(是出律主姓也)。于百岁内从高拘梨柯出一部。名多闻(出律主有多闻智也)。于百岁内从多闻出一部。名只底舸(此山名出律主居之也)。于百岁内从只底舸出一部。名东山(亦律主居也)。于百岁内从东山出一部。名北山(亦律主居也)。此谓从摩诃僧祇部出于七部。及本僧祇是为八部。于百岁内从体毗履部出十一部。于百岁内出一部。名一切语言(律主执三世有故一切可厝语言也)。于百岁内从一切语言出一部。名雪山(亦律主居也)。于百岁内从雪山出一部。名犊子(律主姓也)于百岁内从犊子出一部。名法胜(律主名也)。于百岁内从法胜出一部。名贤(律主名也)于百岁内从贤部出一部。名一切所贵(律主为通人所重也)。于百岁内从一切所贵出一部。名芿山(律主居也)。于百岁内从芿山出一部。名大不可弃(律主初生母弃之于井父追寻之虽坠不死故云不可弃也又名能射)。于百岁内从大不可弃出一部。名法护(律主名也)。于百岁内从法护出一部。名迦叶比(律主姓也)。于百岁内从迦叶比出一部。名修妒路句(律主执修妒路义也)此谓体毗履部出十一部及体毗履成二十部。佛说此祇夜。
  摩诃僧祇部  分别出有七
  体毗履十一  是谓二十部
  十八及本二  悉从大乘出
  无是亦无非  我说未来起

  杂问品第十六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未来外道说如是语。世尊往昔说火聚经。六十比丘死。六十比丘休道。六十比丘解脱。外道当如是说。世尊非一切智。何以故。不见此事故。当云何答。佛告文殊师利。如人然灯不为杀虫。文殊师利。如来如是。随众生所堪则为彼说。如来说法无非因缘。若有众生有杀生业必受果报。彼众生不堪受法。是故休道。彼众生堪受法。则得解脱。皆随其因缘。非如来所作。何以故。佛从世间生。佛不说佛造世间。若人杀生自得短命。若人不杀自得长寿及解脱果。此诸众生虽复休道。如来未来必当化度。是故文殊师利。如来无过。文殊师利。如日月光照拘牟头分陀利郁波罗花等。或有合者或有开者或堕落者。非是日月有分别心。何以故。日月无心故。以无心故自开自落。非日月过。文殊师利。如来说法亦复如是。有众生长寿短寿。无病有病多病少病。可憎可爱。有下中上贫富贵贱。生阎浮提生郁单越生拘耶尼生弗于逮生四天王处。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有生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等。自业为财自业为分业为生处。唯业所造非余物造。有上中下非我所造。何以故。一切诸众生自业为财故。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事施。有妇儿施等。如须达拏以二子施丑婆罗门。此婆罗门打此二儿。世尊。何故无平等慈心。若菩萨无慈悲心不名菩萨。世尊。诸菩萨有平等心不。若有等心云何以儿与人打拍。有人此问当云何答。佛告文殊师利。如人有两儿。以其小儿施于大儿。文殊师利。此父母是平等心不。大儿打拍小儿遂死。文殊师利。谁当得罪。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父母等心无有罪过。大儿自得此罪。佛告文殊师利。我于众生常平等心。如罗睺罗可爱可念。提婆达多亦可爱可念。文殊师利。是故菩萨无有罪过。复次文殊师利。如有一人日日施食。有人来乞。此人即施。因得食故劫盗他财。文殊师利。是谁得罪。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非施主得罪。施主唯有施意。不令作盗。佛告文殊师利。如是诸菩萨唯有施意无有杀心。是故菩萨成无害想。有人杀害自得杀罪。佛说此祇夜。
  常行平等心  施时无害想
  彼自有杀罪  我平等无过
  有寿有寿想  复有杀害心
  命断于此时  害者得杀罪
  若无有寿命  而作寿命心
  于此起害想  亦得言有罪
  提婆及罗睺  爱念无有二
  如是慈悲心  是菩萨平等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如是如是诚如圣言。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未来有人当难。如来世尊常言。若人能说二十四处。便生二十四处。二十四处者。一洲王二洲王三洲王四洲王四天王。乃至他化自在天王。梵身梵富楼大梵。得须陀洹乃至阿罗汉。有大智慧有诸善行。不动不放逸。此谓二十四处。如来今既能说。亦应得此处。彼邪见难当云何答。佛告文殊师利。如来说法不为此因缘。文殊师利。如日月光利益诸花。虽有此力不求恩报。何以故。日月无心故。文殊师利。如来如是。不求报故为人说法。何以故。如来无心故。文殊师利。如来于诸法中无有染著。是故文殊师利。我所说法无为我义。何以故。昔于三阿僧祇劫。施头目髓脑手足支节国城妻子奴婢象马。种种布施。如来于彼无求报心。如来不求世间果报。何以故。我说诸法无为我义。不为自身不为他身不为自他身。若为自身他身及自他身。如来便有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