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经藏
- 经集部
- 持世经
持世经
持世经十二因缘品第五
持世。何谓菩萨摩诃萨善观择十二因缘。菩萨摩诃萨观择十二因缘。所谓无有故说名无明。于无明中无法故说名无明。不知明故说名无明。云何不知明。不知无明决定法不可得。是名无明。何以故。说无明因缘诸行。诸行无所有。而凡夫起作故。说无明因缘诸行。从行起故有识生。是故说诸行因缘识。名色二相。是故说识因缘名色从名色生六入。是故说名色因缘六入从六入生触。是故说六入因缘触从触生受。是故说触因缘受从受生爱。是故说受因缘爱从爱生取。是故说爱因缘取从取生有。是故说取因缘有从有生生。是故说有因缘生从生有老死忧悲苦恼聚集。是故说生因缘老死忧悲苦恼聚集。如是大苦恼聚。于此中为集何法。但知颠倒与明相违。无明聚为后身爱。依止喜染求处处生。则是爱集。持世。世间如是为十二因缘所系缚。盲无眼故。入无明网堕黑闇中。无明为首故。具足起十二因缘。诸菩萨如是思惟观无明实相。知无明空故本际不可得何以故。无明无故本际无。智者观非际是本际。则不分别本际。断忆想分别故。不贪著无明。知一切法无所有。是法不尔如所说。若说一切法无所有。即是说知见不明。能通达一切法无所有。是为即得明。于此中更无余明。但知见无明是名为明。云何为知见无明。所谓一切法无所有。一切法无所得。一切法虚妄颠倒。一切法不尔如所说。是名知见无明。知见无明即为是明。何以故。明无所有故。
无明因缘诸行者诸法无所有。凡夫入无明闇冥中。狂惑作诸行业。是行业无形无处是无明不能生行业。无法而起作故。说无明因缘诸行业。诸行业无有聚集。若是处若彼处来诸行业。亦非过去亦非未来亦非现在。无明无明性空。行业行业性空。诸行业无所依。但依无明起诸行业。诸行业不依无明。无明不依行业。无明不知无明。行业不知行业。如是无明诸行业。以颠倒故从无明生。此中不得无明。不得诸行业。不得无明性。不得诸行业性。但以闇冥数名闇冥。以是无明闇冥故。分别说行业。从无所有法而起作故。无明行业皆无所有。
行业因缘识者。识不依行业。亦不离行业生识。行业亦不生识。何以故。行业不知行业。行业亦无持来者。但颠倒众生从行业生识。是识不在行业内。不在行业外。亦不在中间。是识无有生者。亦无使生者。但缘行业相续不断故有识生。智者求识相不可得。亦不得识生。识亦不知识。识亦不见识。识不依识。识因缘名色者。名色不依识。亦不离识生名色。是名色亦不从识中来但缘识故。凡夫闇冥贪著名色。识亦不至名色。智者于此求名色。不可得不可见。是名色无形无方。从忆想分别起。是名色相识因缘故有。识性尚不可得。何况从识缘生名色。若决定得是名色性者无有是处。
名色因缘六入者。是六入因名色起名在身中故有出入息。利益身及心心数法。是六入皆虚诳无所有。从分别起有颠倒用。
六入因缘触者。是触依色而有触不触色。何以故。色无所知与草木瓦石无异。但从六入起故分别说触。何以故。六入尚虚妄无所有。何况从六入生触。触空无所有。从忆想颠倒起。是触无方无处。触空以无触性故。触不知六入。六入亦不知触。
触因缘受者。是受不在触内不在触外。不在中间。是触亦不余处持受来。而从触起受。是触尚虚妄无所有。何况从触生受。诸受无一决定相。诸受皆无所有。从颠倒起有颠倒用。
受因缘爱者。是受不于余处持爱来。受亦不与爱合。受亦不知爱不分别爱。爱亦不知受不分别受。爱不与受合。是爱亦不依受。亦不离受有爱。受中尚无受相。何况受因缘生爱。爱不在受内不在受外不在中间。爱亦不在爱内亦不在爱外亦不在中间。爱中爱相不可得。是爱但从虚妄忆想颠倒相应故名为爱。是爱非过去未来现在。是爱非以缚相故起。是爱亦非缚相。但以因缘相续不断故。说受因缘爱。智者知见是爱无处无方。空无牢坚。虚妄无所有。爱因缘取者。爱不于余处持取来。爱不与取合。爱亦不能生取。有爱故说名取。随因缘和合故说。取不与爱合亦不散。爱不与取合亦不散。取不在爱内不在爱外亦不在中间。爱尚无有何况爱因缘生取。诸取决定相不可得。智者知见是取虚妄无所有。取中无取相。是取非过去未来现在。取不在取内不在取外不在中间。是取但从颠倒起因。本缘生。今众缘故有取。无有法若合若散。是取无有根本。无一定法可得。凡夫受是虚妄取。是诸行皆虚妄故。世间为取所系缚。智者通达是取虚妄空无牢坚。无有根本。无一定法可得。取因缘有者。是取不持有来。是取不能生有。而说取因缘有。是有不在取内不在取外不在中间。有不依止取。取不与有合亦不散。但以众缘和合故。说取因缘有。取不能生有。取不分别有。取尚虚妄无所有。何况从取因缘生有。有无有持来者。有中有不可得。有不在内有不在外有不在中间。是有非过去未来现在。智者通达是有虚妄。颠倒相应无合无散。有无所知无所分别。是有无处无方。是有无前际无后际无中际。是有非有故非无故。但随顺十二因缘故说是有。智者通达有相空无牢坚。有因缘生者。是有不持生来。生亦不与有合亦不散。是生不在有内不在有外不在中间。有不能生生。亦不离有有生。但示十二因缘相续。说有因缘生。有与生非缘非不缘。有尚不可得。何况从有生生。智者通达是生不依于有生。生中无生相。生中无自性。生中无根本。无一定法可得。智者通达是生无性无所有。但示十二因缘和合相续。故说有因缘生。生无有法若合若散。生不在有内不在有外亦不在中间。是生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是生前际后际中际不可得。是生根本不可得。智者通达从众因缘生颠倒相应虚妄无所有如幻化相。
生因缘老死忧悲苦恼者。是生不持老死忧悲苦恼来。生亦不能生老死忧悲苦恼。老死忧悲苦恼。不在生内不在生外不在中间。老死忧悲苦恼。亦不依生。以生故老死忧悲苦恼可说。但示众因缘生法故。生不与老死忧悲。苦恼合亦不散。生中生尚不可得。何况生因缘老死苦恼。老死苦恼中老死苦恼不可得。何以故。老死苦恼不在老死苦恼内。亦不在外亦不在中间。老死苦恼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老死苦恼不与老死合亦不散。但颠倒相应众缘和合。具足十二因缘。故说生因缘老死苦恼。老死苦恼无所依止。老死苦恼决定相不可得。老死苦恼前际后际中际不可得。智者通达老死苦恼虚妄无所有颠倒相应无有根本不作不起不生。如是观十二因缘法。不见因缘法。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亦不见因缘相。但知因缘是无缘。无生无相无作无起无根本。从本已来。一切法无所有故。通达是十二因缘。亦见是十二因缘无有作者受者。若法所从因生。是因无故是法亦无。菩萨随无明义故。一切法不可得。入如是观中。无缘即是十二因缘。此中无所生。菩萨观十二因缘是虚妄生。随顺无明义。通达十二因缘。若法无者是法亦无。是故说随顺无明义。通达十二因缘无明是不生不作不起无根本无一定法无缘无所有。菩萨尔时不分别是明是无明。无明实相即是明。因无明故一切法无所有。一切法无缘无忆想分别。是故随顺无明义。通达十二因缘。持世。是名菩萨摩诃萨十二因缘方便智慧。若菩萨能如是通达十二因缘合散。是名菩萨善得无生智慧。何以故。以生灭观则不能善知十二因缘。若观十二因缘集散。是名得无生智慧。若得无生智慧。是名通达十二因缘。持世。是故菩萨摩诃萨欲入通达欲证无生智慧。应当如是勤行修集是十二因缘智慧。则能观证十二因缘无生相。持世。若菩萨摩诃萨知无生即是十二因缘者。即能得如是十二因缘方便。是人以无生相知见三界。疾得无生法忍。当知是菩萨于诸现在佛得近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是菩萨不久当得受记次第受记。持世。如是善人因与受记得安隐心。于一切法旨趣方便中。得智慧光明。是人通达十二因缘是无生。是人得近现在诸佛。是人于诸恶魔无所怖畏。是人度生死流得到陆地。是人得度无明淤泥。是人得到安隐之处。持世。若我今世若我灭后。若闻若信若读诵若修习是十二因缘方便者。我与是人授记不久当得无生法忍。我亦记是人不久当于现在诸佛所。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持世经四念处品第六
佛告持世。何谓菩萨摩诃萨善知四念处。菩萨摩诃萨观择四念处。顺身观身。顺受观受。顺心观心。顺法观法。何谓为顺身观身。顺受心法观受心法。持世。菩萨摩诃萨顺身观身时如实观身相。所谓是身无常苦如病如疮。苦恼忧衰动坏之相。是身不净可恶恶露。身中种种充满其内。九疮孔中常流臭秽。身之不净犹如行厕。如是正观身时。不得是身一毫清净无不可恶者。知是身骨体筋缠。皮肉所裹。从本业因缘果报所起集取所缚。何等为集。何等为取。从先因缘起是身。是名为取。今以沐浴饮食衣被床卧被辱医药。是名为集。如是现在因缘为集取所缚。本业果报力故有用。又是身四大所造无决定实。色阴所摄数名为身。何故说名为身。能有所作故。说名为身。贪著依止处故。说名为身。随意有用故。说名为身。从忆想分别起故。说名为身。假合作故说名为身。与业合故说名为身。是身不久终归坏败。无常无定变异之相。是身不在身内。不在身外。不在中间。是身不知身。亦不见身。是身无作无动无有愿求。亦无有心。与草木瓦石等无有异。身中无有决定身相。如是正观择身。知是无有作者。亦无使作者。是身无前际无后际无中际。是身无一常定坚牢之相。如水沫聚不可撮摩。是身八万虫之所住处。是身百种诸病之所侵恼。以三苦故是身为苦。无有救者。所谓行苦坏苦苦苦。是身众苦之器。如是正观身时又复思惟。是身非我非彼。不得自在不得随意。作是不作是。是身无根本。无一定法可得。是身性空无一决定相。是身虚妄所起。系于机关作法。从本业因缘起。不应于身中生我我所想。我等不应惜身寿命。菩萨如是观时。不得身若合若散。不见有所从来。去有所至有所住处。不分别是身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则不依止身命。不贪惜身若我若我所。常离身受。是菩萨观身空无我无我所。是身中我我所不可得故。是身相不可得。是菩萨若不得身相。即不愿身入。身不起作道。云何为入。是身无有作者无有起者。是身不作不起相。从众因缘生。是因缘能和合身。而是因缘亦虚诳无所有。颠倒相应空无牢坚。亦以是因缘故是身得生。是因缘亦无生无相。如是观身即入身无生相中。入已观身无相。以无相相观身。知是身无相。相不可得故无生。是身过去相未来相现在相不可得。何以故。是身无根本。无一定法可得。是身若此若彼不可得。如是观时。知身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即入身不生不灭道。持世。菩萨摩诃萨如是愿身观身入如实相。于身欲染则能除断。疾令其念。正住身中。是名顺身观身。持世。何谓菩萨摩诃萨顺受观受。菩萨摩诃萨观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见是三受。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但虚妄缘合。本业果报所持颠倒相应。知诸受虚妄从忆想分别起。菩萨如是观诸受。不得过去受。不得未来受。不得现在受。是菩萨见过去诸受空。无我无我所。无常无牢坚。无不变异相。如是观是过去诸受空相。寂灭相无相相。观未来诸受空。无我无我所。无常无牢无坚。无不变异相。观未来诸受空相。寂灭相无相相。是菩萨如是观时作是念。诸受无决定相。无有根本无一定法。不相似故。新新生灭无有住时。菩萨作是念。是诸受无作亦无作者。但凡夫颠倒相应心中。起三种受属本业因。今世缘合故有是诸受。是诸受皆空无有牢固。虚妄之法犹如空拳。如是观受。心住一处。菩萨尔时得通达诸受集没灭相。见诸受不合不散。又受中不见受。作是念诸受空性空故。即通达诸受无生相。此诸受无生无灭无有成相。是诸受皆无相无成相。如是思惟。受诸受时皆能不著。如实知见诸受相。离诸所受。于此诸受亦无所依。于诸受中心皆放舍。则疾得舍三昧。持世。菩萨摩诃萨如是顺受观受。
持世。何谓菩萨摩诃萨顺心观心。菩萨摩诃萨观心生灭住异相。如是观时作是念。是心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但识缘相故生。无有根本无一定法可得。是心无来无去。无住异可得。是心非过去未来现在。是心识缘故从忆念起。是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是心无一生相。是心无性无定。无有生者无使生者。起杂业故说名为心。能识杂缘故说名为心。念念生灭相续不断故。说名为心。但令众生通达心缘相故。心中无心相。是心从本已来。不生不起性常清净。客尘烦恼染故有分别。心不知心亦不见心。何以故。是心空性自空故。根本无所有故。是心无一定法。定法不可得故。是心无法若合若散。是心前际不可得。后际不可得。中际不可得。是心无形无能见者。心不自见。不知自性。但凡夫颠倒相应。以虚妄缘识相故起。是心空无我无我所。无常无牢无坚。无不变异相。如是思惟。得顺心念处。是人尔时不分别是心是非心。但善知心无生相。通达是心无生性。何以故。心无决定性。亦无决定相。智者通达是心无生无相。尔时如实观心生集没灭相。如是观时。不得心若集相若灭相。不复分别心灭不灭。而能得心真清净相。菩萨以是清净心。客尘所不能恼。何以故。菩萨见知心清净相。亦知众生心清净相。作是念。心垢故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如是思惟时。不得心垢相。不得心净相。但知是心常清净相。持世。菩萨摩诃萨如是顺心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