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经

  复次善男子。譬如有龙性甚妒憋。欲害人时或以眼视或以气嘘。是故一切师子虎豹豺狼狗犬皆生怖畏。是等恶兽或闻声见形或触其身无不丧命。有善咒者以咒力故。能令如是诸恶毒龙金翅鸟等恶象师子虎豹豺狼。皆悉调善任为御乘。如是等兽见彼善咒即便调伏。声闻缘觉亦复如是。见魔波旬皆生恐怖。而魔波旬亦复不生畏惧之心犹行魔业。学大乘者亦复如是。见诸声闻怖畏魔事于此大乘不生信乐。先以方便降伏诸魔悉令调善堪任为乘。因为广说种种妙法。声闻缘觉见调魔已不生怖畏。于此大乘无上正法方生信乐。作如是言我等从今不应于此正法之中而作障碍。
  复次善男子。声闻缘觉于诸烦恼而生怖畏。学大乘者都无恐惧。修学大乘有如是力。以是因缘先所说者。为欲令彼声闻缘觉调伏诸魔非为大乘。是大涅槃微妙经典不可消伏甚奇甚特。若有闻者闻已信受。能信如来是常住法。如是之人甚为希有如优昙花。我涅槃后若有得闻如是大乘微妙经典生信敬心。当知是等于未来世百千亿劫不堕恶道。
  尔时佛告迦叶菩萨。善男子。我涅槃后当有百千无量众生。诽谤不信是大涅槃微妙经典。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是诸众生于佛灭后久近便当诽谤是经。世尊。复有何等纯善众生。当能拔济是谤法者。
  佛告迦叶。善男子。我般涅槃后四十年中于阎浮提广行流布。然后乃当隐没于地。善男子。譬如甘蔗稻米石蜜乳酥醍醐随有之处。其土人民皆言是味味中第一。或复有人纯食粟米及以稗子。是人亦言我所食者最为第一。是薄福人受业报故。若是福人耳初不闻粟稗之名。所食唯是粳粮甘蔗石蜜醍醐。是大涅槃微妙经典亦复如是。钝根薄福不乐听闻。如彼薄福憎恶粳粮及石蜜等。二乘之人亦复如是。憎恶无上大涅槃经。或有众生其心甘乐听受是经闻已欢喜不生诽谤。如彼福人食于稻粮。
  善男子。譬如有王居在山中险难恶处。虽有甘蔗稻粮石蜜以其难得贪惜积聚。不敢啖食惧其有尽唯食粟稗。有异国王闻之怜笑。即以车载稻粮甘蔗而送与之。其王得已即便分张举国共食。民既食已皆生欢喜。咸作是言因彼王故令我得是希有之食。善男子。是四种人亦复如是。为此无上大法之将。是四种中或有一人见于他方无量菩萨虽学如是大乘经典若自书写若令他书。为利养故为称誉故为了法故为依止故。为用博易其余经故。不能广为他人宣说。是故持是微妙经典送至彼方与彼菩萨。令发无上菩提之心安住菩提。而是菩萨得是经已即便广为他人演说令无量众得受如是大乘法味。皆悉是此一菩萨力所未闻经悉令得闻。如彼人民因王力故得希有食。又善男子。是大涅槃微妙经典所流布处。当知其地即是金刚。是中诸人亦如金刚。若有能听如是经者。即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随其所愿悉得成就如我今日所可宣说。汝等比丘应善受持。若有众生不能听闻如是经典。当知是人甚可怜愍。何以故。是人不能受持如是大乘经典甚深义故。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灭后四十年中是大乘典大涅槃经于阎浮提广行流布。过是已后没于地者。却后久近复当还出佛言。善男子。若我正法余八十年前四十年。是经复当于阎浮提雨大法雨。
  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是经典正法灭时正戒毁时。非法增长时无如法众生时。谁能听受奉持读诵。令其通利供养恭敬书写解说唯愿如来。怜愍众生分别广说令诸菩萨闻已受持。持已即得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佛赞迦叶。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善能问如是义。善男子。若有众生于熙连河沙等诸佛所发菩提心。乃能于是恶世受持如是经典不生诽谤。善男子。若有能于一恒河沙等诸佛世尊发菩提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不谤是法爱乐是典。不能为人分别广说。善男子。若有众生于二恒河沙等佛所发菩提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不谤是法。正解信乐受持读诵亦不能为他人广说。若有众生于三恒河沙等佛所发菩提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不谤是法。受持读诵书写经卷虽为他说未解深义。若有众生于四恒河沙等佛所发菩提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不谤是法。受持读诵书写经卷为他广说十六分中一分之义。虽复演说亦不具足。若有众生于五恒河沙等佛所发菩提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不谤是法。受持读诵书写经卷广为人说十六分中八分之义。若有众生于六恒河沙等佛所发菩提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不谤是法。受持读诵书写经卷为他广说十六分中十二分义。若有众生于七恒河沙等佛所发菩提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不谤是法。受持读诵书写经卷为他广说十六分中十四分义。若有众生于八恒河沙等佛所发菩提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不谤是法。受持读诵书写经卷亦劝他人令得书写。自能听受复劝他人令得听受读诵通利。拥护坚持怜愍世间诸众生故供养是经。亦劝他人令其供养恭敬尊重读诵礼拜亦复如是。具足能解尽其义味。所谓如来常住不变毕竟安乐。广说众生悉有佛性。善知如来所有法藏。供养如是诸佛等已。建立如是无上正法受持拥护。若有始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当知是人未来之世必能建立如是正法受持拥护。是故汝今不应不知未来世中护法之人。何以故。是发心者于未来世必能护持无上正法。善男子。有恶比丘闻我涅槃不生忧愁。今日如来入般涅槃何期快哉。如来在世遮我等利今入般涅槃谁复当有遮夺我者。若无遮夺我则还得如来利养。如来在世禁戒严峻今入涅槃悉当放舍。所受袈裟本为法式今当废坏如木头幡。如是等人诽谤拒逆是大乘经。善男子。汝今应当如是忆持。若有众生成就具足无量功德。乃能信是大乘经典信已受持。其余众生有乐法者。若能广为解说此经。其人闻已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所作恶业皆悉除灭。若有不信是经典者。现身当为无量病苦之所恼害。多为众人所见骂辱。命终之后人所轻贱颜貌丑陋。资生艰难常不供足虽复少得粗涩弊恶。生生常处贫穷下贱诽谤正法邪见之家。若临终时或值荒乱刀兵竞起。帝王暴虐怨家仇隙之所侵逼。虽有善友而不遭遇。资生所须求不能得。虽少得利常患饥渴。唯为凡下之所顾识。国王大臣悉不齿录。设复闻其有所宣说正使是理终不信受。如是之人不至善处。如折翼鸟不能飞行。是人亦尔于未来世不能得至人天善处。若复有人能信如是大乘经典。本所受形虽复粗陋。以经功德即便端正威颜色力日更增多。常为人天之所乐见。恭敬爱恋情无舍离。国王大臣及家亲属闻其所说悉皆敬信。若我声闻弟子之中欲行第一希有事者。当为世间广宣如是大乘经典。
  善男子。譬如雾露势虽欲住不过日出。日既出已消灭无余。善男子。是诸众生所有恶业亦复如是。住世势力不过得见大涅槃日。是日既出悉能除灭一切恶业。
  复次善男子。譬如有人出家剃发虽服袈裟。故未得受沙弥十戒。或有长者来请众僧。未受戒者即与大众俱共受请。虽未受戒已堕僧数。善男子。若有众生发心始学是大乘典大涅槃经。书持读诵亦复如是。虽未具足位阶十住则已堕于十住数中。或有众生是佛弟子或非弟子。若因贪怖或因利养听受是经乃至一偈。闻已不谤当知是人则为已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以是因缘我说四人为世间依。善男子。如是四人若以佛说言非佛说无有是处。是故我说如是四人为世间依。善男子。汝应供养如是四人。世尊。我当云何识知是人而为供养。
  佛告迦叶。若有建立护持正法。如是之人应从启请当舍身命而供养之。如我于是大乘经说。
  有知法者  若老若少  故应供养
  恭敬礼拜  犹如事火  婆罗门等
  有知法者  若老若少  故应供养
  恭敬礼拜  亦如诸天  奉事帝释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供养师长正应如是。今有所疑唯愿广说。若有长宿护持禁戒。从年少边咨受未闻云何是人当礼敬不。若当礼敬是则不名为持戒也。若是年少护持禁戒。从诸宿旧破戒人边咨受未闻复应礼不。若出家人从在家人咨受未闻复当礼不。然出家人不应礼敬在家人也。然佛法中年少幼小应当恭敬耆旧长宿。以是长宿先受具戒成就威仪。是故应当供养恭敬。如佛言曰其破戒者。是佛法中所不容受。犹如良田多有稊稗。又如佛说有知法者。若老若少故应供养如事帝释。如是二句其义云何。将非如来虚妄说耶。如佛言曰持戒比丘亦有所犯。何故如来而作是说。世尊。亦于余经中说听治破戒。如是所说其义未了。佛告迦叶。善男子。我为未来诸菩萨等学大乘者说如是偈。不为声闻弟子说也。善男子。如我先说正法灭已毁正戒时增长破戒。非法盛时一切圣人隐不现时。受畜奴婢不净物时。是四人中当有一人出现于世。剃除须发出家修道。见诸比丘各各受畜奴婢仆使不净之物。净与不净一切不知。是律非律亦复不识。是人为欲调伏如是诸比丘故。与共和光不同其尘。自所行处及佛行处善能别知。虽见诸人犯波罗夷默然不举。何以故。我出于世为欲建立护持正法。是故默然而不举处。善男子。如是之人为护法故虽有所犯不名破戒。
  善男子。如有国王遇病崩亡。储君稚小未任绍继。有旃陀罗丰饶财宝巨富无量多有眷属。自以强力伺国虚弱篡居王位治化未久。国人居士婆罗门等亡叛逃走远投他国。虽有在者乃至不欲眼见是王。或有长者婆罗门等不离本土。譬如诸树随其生处即是中死。旃陀罗王知其国人逃叛者众寻即还。遣诸旃陀罗守逻诸道。复于七日击鼓唱令诸婆罗门。有能为我作灌顶师者。当以半国而为爵赏。诸婆罗门闻是语已悉无来者各作是言。何处当有婆罗门种作如是事。旃陀罗王复作是言。婆罗门中若无一人为我师者。我要当令诸婆罗门与旃陀罗共住食宿同其事业。若有能来灌我顶者。半国之封此言不虚。咒术所致三十三天上妙甘露不死之药。亦当共分而服食之。
  尔时有一婆罗门子。年在弱冠修治净行长发为相善知咒术。往至王所白言。大王。王所敕使我悉能为。尔时大王心生欢喜。受此童子作灌顶师。诸婆罗门闻是事已。皆生嗔恚责此童子。汝婆罗门。云何乃作旃陀罗师。尔时其王即分半国与是童子。因共治国经历多时。尔时童子语其王言。我舍家法来作王师。然教大王微密咒术。而今大王犹不见亲。时王答言。我今云何不亲汝耶。童子答言。先王所有不死之药犹未共食。王言善哉善哉大师。我实不知师若须者唯愿持去。是时童子闻王语已。即取归家请诸大臣而共食之。诸臣食已即共白王。快哉大师。有是甘露不死之药。王既知已语其师言。云何大师。独与诸臣服食甘露而不见分。尔时童子更以其余杂毒之药与王令服。王既服已须臾药发。闷乱躄地无所觉知犹如死人。尔时童子立本储君还以为王。作如是言。师子御座法不应令旃陀罗升。我从昔来未曾闻见旃陀罗种而为王也。若旃陀罗治国理民无有是处。汝今应还绍继先王正法治国。尔时童子经理是已。复以解药与旃陀罗令其醒寤。既醒寤已驱令出国。是时童子虽为是事犹故不失婆罗门法。其余居士婆罗门等闻其所作叹未曾有。赞言善哉善哉仁者。善能驱遣旃陀罗王。善男子。我涅槃后护持正法诸菩萨等亦复如是。以方便力与彼破戒假名。受畜一切不净物僧同其事业。尔时菩萨若见有人虽多犯戒能治毁禁诸恶比丘。即往其所恭敬礼拜四事供养。经书什物悉以奉上。如其自无要当方便从诸檀越求觅而与。为是事故应畜八种不净之物。何以故。是人为治诸恶比丘。如彼童子驱旃陀罗。尔时菩萨虽复恭敬礼拜是人受畜八种不净之物。悉无有罪。何以故。以是菩萨为欲摈治诸恶比丘。令清净僧得安隐住。流布方等大乘经典利益一切诸天人故。善男子。以是因缘我于经中说是二偈。令诸菩萨皆共赞叹护法之人。如彼居士婆罗门等称赞童子善哉善哉。护法菩萨正应如是。若有人见护法之人与破戒者同其事业说有罪者。当知其人自受其殃。是护法者实无有罪。善男子。若有比丘犯禁戒已。憍慢心故覆藏不悔。当知是人名真破戒。菩萨摩诃萨为护法故虽有所犯不名破戒。何以故。以无憍慢发露悔故。善男子。是故我于经中覆相说如是偈。
  有知法者  若老若少  故应供养
  恭敬礼拜  犹如事火  婆罗门等
  如第二天  奉事帝释

  以是因缘我亦不为学声闻人。但为菩萨而说是偈。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是等菩萨摩诃萨于戒极缓。本所受戒为具在不。佛言善男子。汝今不应作如是说。何以故。本所受戒如本不失。设有所犯即应忏悔悔已清净。善男子。如故堤塘穿穴有孔水则淋漏。何以故。无人治故。若有人治水则不出。菩萨亦尔。虽与破戒共作布萨受戒自恣同其僧事。所有戒律不如堤塘穿穴淋漏。何以故。若无清净持戒之人僧。则损减慢缓懈怠日有增长。若有清净持戒之人。即能具足不失本戒。善男子。于乘缓者乃名为缓。于戒缓者不名为缓。菩萨摩诃萨于此大乘心不懈慢是名本戒。为护正法以大乘水而自澡浴。是故菩萨虽现破戒不名为缓。迦叶菩萨白佛言。众僧之中有四种人。如庵罗果生熟难知。破戒持戒云何可识。
  佛言善男子。因大涅槃微妙经典则易可知。云何因是大涅槃经可得知耶。譬如田夫种稻谷等芸除稗[禾*秀]。以肉眼观名为净田。至其成实草谷各异。如是八事能污染僧若能除却。以肉眼观则知清净。若有持戒破戒不作恶时。以肉眼观难可分别。若恶彰露则易可知。如彼稗[禾*秀]易可分别。僧中亦尔若能远离于八不净毒蛇之法是名清净。圣众福田应为人天之所供养。清净果报非是肉眼所能分别。复次善男子。如迦罗迦林其树众多。于是林中唯有一树名镇头迦。是迦罗迦树镇头迦树。二果相似不可分别。其果熟时有一女人悉皆拾取。镇头迦果才有一分。迦罗迦果乃有十分。是女不识赍来诣市而炫卖之。凡愚小儿复不别故。买迦罗迦果啖已命终。有智人辈闻是事已即问女人。姊于何处持是果来。是时女人即示方所。诸人即言。如是方所多有无量迦罗迦树。唯有一根镇头迦树。诸人知已笑而舍去。善男子。大众之中八不净法亦复如是。于是众中多有受用如是八法。唯有一人清净持戒。不受如是八不净法。而知诸人受畜非法。然与同事不相舍离。如彼林中一镇头迦树。有优婆塞见是诸人多有非法。并不恭敬供养是人。若欲供养应先问言。大德。如是八事为受畜不。佛所听不。若言佛听。如是之人得共布萨羯磨自恣不。是优婆塞如是问已。众皆答言。如是八事如来怜愍皆悉听畜。优婆塞言。祇洹精舍有诸比丘或言金银佛所听畜。或言不听有言听者。是不听者不与共住说戒自恣。乃至不共一河饮水。利养之物悉不共之。汝等云何言佛听许。佛天中天虽复受之。汝等众僧亦不应畜。若有受者乃至不应与共说戒自恣羯磨同其僧事。若共说戒自恣羯磨同僧事者。命终即当堕于地狱。如彼诸人食迦罗果已而便命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