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现在因果经

  尔时如来。心自思惟。八正圣道。是三世诸佛之所履行。趣般涅槃路。我今已践。智慧通达。无所挂碍。于时大地。十八相动。游霞飞尘。皆悉澄净。天鼓自然。而发妙声。香风徐起。柔软清凉。杂色瑞云。降甘露雨。园林花果。荣不待时。又雨曼陀罗花。摩诃曼陀罗花。曼殊沙花。摩诃曼殊沙花。金花银花。琉璃等花。七宝莲花。绕菩提树。满三十六逾阇那。是时诸天。作天伎乐散花烧香。歌呗赞叹。执天宝盖及以幢幡。充塞虚空。供养如来。龙神八部。所设供养。亦复如是。当尔之时。一切众生。皆悉慈爱。无嗔害想。欢喜踊跃。如见圣迹。无怖畏情。其心调柔。离憍慢意。亦无悭嫉谄诳之心。五净居天。离喜乐根。亦皆欢悦。不能自胜。地狱苦痛。暂得休息。生大欢喜。一切畜生。相食啖者。无复恶心。饿鬼饱满无饥渴想。世界之中。幽瞑之处日月威光。所不能照。而皆大明。其中众生。悉得相见。各作是言。此中云何忽有众生。大圣法王。出兴于世。以大法光。破非法暗故。令一切皆悉明朗。甘蔗先王。弃国学道。得五通仙。又行十善。得生天者。皆乘神通。到菩提树。在虚空中。欢喜合掌。而赞叹言。于我甘蔗种族之中。能断诸漏。成一切智。为世间眼。甚为奇特。一切莫不欢喜踊跃。唯有魔王。心独忧愁。
  尔时如来。于七日中。一心思惟。观于树王。而自念言。我在此处。尽一切漏。所作已竟。本愿成满。我所得法。甚深难解。唯佛与佛。乃能知之。一切众生。于五浊世。为贪欲嗔恚愚痴邪见憍慢谄曲之所覆障。薄福钝根。无有智慧。云何能解我所得法。今我若为转法轮者。彼必迷惑。不能信受。而生诽谤。当堕恶道。受诸苦痛。我宁默然。入般涅槃。尔时如来。以偈颂曰。
  圣道甚难登  智慧果难得
  我于此难中  皆悉已能办
  我所得智慧  微妙最第一
  众生诸根钝  著乐痴所盲
  顺于生死流  不能反其源
  如斯之等类  云何而可度

  尔时如来。作此念已。大梵天王。见于如来圣果已成。默然而住。不转法轮。心怀忧恼。即自念言。世尊昔于无量亿劫。为众生故。久在生死。舍国城妻子。头目髓脑。备受众苦。始于今者所愿满足。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云何默然。而不说法。众生长夜。沉没生死。我今当往请转法轮。作是念已。即发天宫。犹如壮士屈伸臂顷。至如来所。头面礼足。绕百千匝。却住一面。胡跪合掌。而白佛言。世尊往昔。为众生故。久住生死。舍身头目。以用布施。备受诸苦。广修德本。始于今者。成无上道。云何默然。而不说法。众生长夜。没溺生死。堕无明暗。出期甚难。然有众生。过去世时。亲近善友。植诸德本。堪任闻法。受于圣道。唯愿世尊。为斯等故。以大悲力。转妙法轮。释提桓因。乃至他化自在天。亦复如是。劝请如来。为诸众生。转大法轮。
  尔时世尊答大梵天王及释提桓因等言。我亦欲为一切众生转于法轮。但所得法。微妙甚深。难解难知。诸众生等。不能信受。生诽谤心。堕于地狱。我今为此故。默然耳。时梵天王等。乃至三请。尔时如来。至满七日。默然受之。梵天王等。知佛受请。头面礼足。各还所住。
  尔时世尊。受梵王等请已。又于七日。而以佛眼。观诸众生。上中下根。及诸烦恼。亦下中上。满二七日。尔时世尊。又复思惟。我今当开甘露法门。谁应在先。而得闻者。阿罗逻仙人。聪慧易悟。又先发愿道成度我。作是念时。空中有言。阿罗逻仙人。昨夜命终。尔时世尊。即便答彼空中声言。我亦知其昨夜命终。又自思惟。迦兰仙人。利根明了。亦应先闻。空中又言。迦兰仙人。昨夜命终。尔时世尊。即复答言。我亦知其昨夜命终。
  尔时世尊。又自思惟。彼王师大臣所遣。憍陈如等五人瞻视我者。皆悉聪明。又过去世。于我发愿应先闻法。我今宜当为此五人先开法门。又自思惟。古昔诸佛转法轮处。皆悉在于婆罗奈国鹿野苑中仙人住处又此五人。所止住处。亦在于彼。我今应往至其住处。转大法轮。思惟是已。即从座起。诣婆罗奈国。尔时有五百商人。二人为主。一名跋陀罗斯那。二名跋陀罗梨。行过旷野。时有天神。而语之言。有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出兴于世。最上福田。汝今宜应最前设供。时彼商人。闻天语已。即答之曰。善哉如告。又问天言。世尊今者为在何许。天又报言。世尊不久当来至此。于是如来。与无量诸天。前后导从。到多谓娑跋利村。时彼商人。既见如来威相庄严。又见诸天前后围绕。倍生欢喜。即以蜜麨。而奉上佛。尔时世尊。心自思惟。过去诸佛。用钵多罗。而以盛食。时四天王。知佛心念。各持一钵。来至佛所。而以奉上。于是世尊。而自念言。我今若受一王钵者。余王必当生于恨心。即便普受四王之钵。累置掌上。按令成一。使四际现。尔时世尊。即便咒愿。今所布施。欲令食者。得充气力。当令施者。得色得力。得胆得喜。安快无病。终保年寿。诸善鬼神。恒随守护。饭食布施。断三毒根。将来当获三坚法报。聪明智慧。笃信佛法。在在所生。正见不昧。现世之中。父母妻子。亲戚眷属。皆悉炽盛。无诸灾怪不吉祥事。门族之中。若有命过堕恶道者。当令以今所施之福还生人天。不起邪见。增进功德。常得奉近。诸佛如来。得闻妙说。见谛得证。所愿具足。
  尔时世尊。咒愿讫已。即便受食。食既毕竟。澡漱洗钵即授商人三归。一归依佛。二归依法。三归依将来僧。授三归竟。因与之别。而便前行威仪庠序步若鹅王。路逢外道。名优波伽。既见如来相好庄严。诸根寂定。叹为奇特。即说偈言。
  世间诸众生  皆为三毒缚
  诸根又轻躁  驰荡于外境
  而今见仁者  诸根极寂静
  必到解脱地  决定无有疑
  仁者所学师  其姓字何等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我今已超出  一切众生表
  微妙深远法  我今已具知
  三毒五欲境  永断无余习
  如莲花在水  不染浊水泥
  自悟八正道  无师无等侣
  以清净智慧  降伏大力魔
  今得成正觉  堪为天人师
  身口意满足  故号为牟尼
  欲趣波罗奈  转甘露法轮
  是天人魔梵  所可不能转

  尔时优波伽。闻此偈言。心生欢喜。叹未曾有。合掌恭敬。围绕而去。回顾瞻瞩。不见乃止。
  尔时世尊即复前行。次到阿阇婆罗水侧。日暮止宿。而便入定。当于尔时。七日风雨。时彼水中。有大龙王。名目真邻陀。见佛入定。即以其身围绕七匝满七日已。时彼龙王。化为人形。头面礼足。而白佛言。世尊在此。七日之中。不至乃甚。患风雨耶。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诸天及世人  所欢于五欲
  比我禅定乐  不可为譬喻

  时彼龙王。闻佛此偈。欢喜踊跃。头面礼足。还归所止。
  尔时世尊。即复前行。往婆罗奈国。至憍陈如摩诃那摩跋波阿舍婆阇跋陀罗阇所止住处。时彼五人。遥见佛来。共相谓言。沙门瞿昙。弃舍苦行。而还退受饭食之乐。无复道心。今既来此。我等不须起迎之也。亦勿作礼敬。问所须为敷坐处。若欲坐者。自随其意。作此语竟。而各默然。尔时世尊。来既至已。五人不觉。各从坐起。礼拜奉迎。互为执事。或复有为持衣钵者。或有取水供盥漱者。或复有为澡洗脚者。各违本誓。犹故称佛。以为瞿昙。尔时世尊。语憍陈如言。汝等共约见我不起。今者何故。违先所誓。而即惊起。为我执事。时彼五人。闻佛此语。深生惭愧。即前白言。瞿昙行道。得无疲惓。尔时世尊。语五人言。汝等云何。于无上尊。而以高情。称唤姓耶。我心如空。于诸毁誉。无所分别。但汝憍慢。自招恶报。譬如有子。称父母名。于世仪中。犹尚不可。况我今是一切父母。时彼五人。又闻此语。倍生惭愧。而白佛言。我等愚痴。无有慧识。不知今者已成正觉。所以者何。往见如来日食麻米苦行六年。而今还受饮食之乐。我以是故。谓不得道。尔时世尊。语憍陈如言。汝等莫以小智轻量我道成与不成。何以故。形在苦者。心则恼乱。身在乐者。情则乐著。是以苦乐。两非道因。譬如钻火。浇之以水。则必无有破暗之照。钻智慧火。亦复如是。有苦乐水。慧光不生。以不生故。不能灭于生死黑障。今者若能弃舍苦乐。行于中道。心则寂定。堪能修彼八正圣道。离于生老病死之患。我已随顺中道之行。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彼五人。既闻如来如此之言。心大欢喜。踊跃无量。瞻仰尊颜。目不暂舍。
  尔时世尊。观五人根堪任受道。而语之言。憍陈如汝等当知五盛阴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所求不得苦。失荣乐苦。憍陈如。有形无形。无足一足。二足四足多足。一切众生。无不悉有如此苦者。譬如以灰覆于火上。若遇干草。还复烧燃。如是诸苦。由我为本。若有众生。起微我想。还复更受如此之苦。贪欲嗔恚。及以愚痴。皆悉缘我根本而生。又此三毒。是诸苦因。犹如种子能生于芽。众生以是轮回三有。若灭我想及贪嗔痴。诸苦亦皆从此而断。莫不悉由彼八正道。如人以水浇于盛火。一切众生不知诸苦之根本者。皆悉轮回。在于生死。憍陈如。苦应知。习当断。灭应证。道当修。憍陈如。我以知苦。以断习。以证灭。以修道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汝今应当知苦断习证灭修道。若人不知四圣谛者。当知是人不得解脱四圣谛者。是真是实。苦实是苦。习实是习。灭实是灭。道实是道。憍陈如。汝等解未。憍陈如言。解已世尊。知已世尊。以于四谛得解知故。故名阿若憍陈如。当佛三转四谛十二行法轮时。阿若憍陈如。于诸法中。远尘离垢。得法眼净。时虚空中。八万那由他诸天。亦离尘垢。得法眼净。尔时地神。见于如来。在其境界。而转法轮。心大欢喜。高声唱言。如来于此。转妙法轮。虚空天神。既闻此言。又生踊跃。展转唱声。乃至阿迦腻吒天。诸天闻已。欣悦无量。高声唱言。如来今日于婆罗奈国鹿野苑中仙人住处。转大法轮。一切世间。天人魔梵。沙门婆罗门。所不能转。尔时大地。十八相动。天龙八部。于虚空中。作众伎乐天鼓自鸣。烧众名香。散诸妙花。宝幢幡盖。歌呗赞叹。世界之中。自然大明。阿若憍陈如。于弟子中。以始悟故。为第一弟子。时彼摩诃那摩等四人。闻佛转法轮已。阿若憍陈如。独悟道迹。心自念言。世尊若更为我说法。我等亦当复悟道迹。作此念已。瞻仰尊颜。目不暂舍。
  尔时世尊。知四人念。即便重为广说四谛。于时四人。于诸法中。亦离尘垢。得法眼净。时彼五人。见道迹已。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我等五人。已见道迹。已证道迹。我等今者欲于佛法出家修道。唯愿世尊。慈愍听许。于时世尊。唤彼五人。善来比丘。须发自落。袈裟著身。即成沙门。尔时世尊。问彼五人。汝等比丘。知色受想行识为是常为无常耶。为是苦为非苦耶。为是空为非空耶。为有我为无我耶。时五比丘。闻佛说是五阴法已。漏尽意解。成阿罗汉果。即便答言。世尊色受想行识。实是无常苦空无我。于是世间。始有六阿罗汉。佛阿罗汉。是为佛宝。四谛法轮。是为法宝。五阿罗汉。是为僧宝。如是世间三宝具足。为诸天人。第一福田。

    过去现在因果经卷第三



    过去现在因果经卷第四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尔时有长者子。名曰耶舍。聪明利根。极大巨富。阎浮提中。最为第一。服天冠璎珞。著无价宝屐。其于中夜。与诸妓女。相娱乐已。各还寝息。忽从眠觉。见诸妓女。或有伏卧。或有仰眠。头发蓬乱。涎唾流出。乐器服玩。颠倒纵横。既见是已。生厌离心。而自念言。我今在此灾怪之内。于不净中。妄生净想。作是念时。以天力故。空中光明。门自然开。寻光而去。趣鹿野苑。路由恒河。高声唱言。苦哉怪哉。佛言耶舍。汝便可来。我此今有离苦之法。耶舍闻已。所著宝屐。价直阎浮提。即便脱之。渡于恒河。往诣佛所。见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颜容挺特。威德具足。心大欢喜。踊跃无量。五体投地。顶礼佛足。唯愿世尊。救济于我。佛言。善哉善男子。谛听善思念之。如来即便随顺其根。而为说法。耶舍。色受想行识。无常苦空无我。汝知之不。是时耶舍。闻说此语。即于诸法。远尘离垢。得法眼净。于是如来。重说四谛。漏尽意解。心得自在。成阿罗汉果。即答佛言。世尊。色受想行识。实是无常苦空无我。尔时如来。犹见耶舍。著严身具。即说偈言。
  虽复处居家  服宝严身具
  善摄诸情根  厌离于五欲
  若能如此者  是为真出家
  虽身在旷野  服食于粗涩
  意犹贪五欲  是为非出家
  一切造善恶  皆从心想生
  是故真出家  皆以心为本

  尔时耶舍。既闻如来说此偈已。心自念言。世尊所以说此偈者。正当以我犹著七宝。我今宜当脱如此服。即便礼佛。而白佛言。唯愿世尊。听我出家。佛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袈裟著身。即成沙门。尔时耶舍父。既至天晓。求觅耶舍。不知所在。心大懊恼。悲号涕泣。缘路推寻。到恒河侧。见其子屐。心自思惟。我子正当从此道去。即寻其迹。至于佛所。尔时世尊。知其为子故来至此。若使即得见耶舍者。必生大苦。或能命终。便以神力。隐耶舍身。其父即便前到佛所。头面礼足。退坐一面。于是如来。即随其根。而为说法。善男子。色受想行识。无常苦空无我。汝知之不。时耶舍父。闻说此言。即于诸法。远尘离垢。得法眼净。而答佛言。世尊。色受想行识。实是无常苦空无我。尔时如来。既已知其见于道迹。恩爱渐薄。而问之言。汝何因缘。而来至此。其即答言。我有一子。名曰耶舍。昨夜之中。忽失所在。今旦推求。见其宝屐在恒河侧。追寻足迹。故来至此。尔时世尊。摄其神力。其父即便得见耶舍。心大欢喜。语耶舍言。善哉善哉。汝为此事真实快也。既能自度。又能度他。汝今在此故。令我来得见道迹。即于佛前。受三自归。于是阎浮提中。唯此长者。为优婆塞。最初获得供养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