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宝藏经

  自谓智者实愚痴  慧者远离至他方
  此处饮食得卧具  并诸衣被凭活路
  应当拥护念其恩  犹如慈母救一子
  爱能生长一切苦  先当断爱而离嗔
  悉能将人至恶趣  自高憍慢亦应舍
  富贵亲友贫贱离  如此之友当速远
  若为一家舍一人  若为一村舍一家
  若为一国舍一村  若为己身舍天下
  若为正法舍己身  若为一指舍现财
  若为身命舍四支  若为正法舍一切
  正法如盖能遮雨  修行法者法拥护
  行法力故断恶趣  如春盛热得荫凉
  修行法者亦复然  与诸贤智趣向俱
  多得财利不为喜  若失重宝不为忧
  不常勤苦求乞索  是名坚实大丈夫
  施他财宝甚欢喜  世间过恶速舍离
  安立己身深于海  是名雄健胜丈夫
  若解义理众事巧  为人柔软共行乐
  诸人叹说善丈夫  优波大达作是言
  我今于兄倍信敬  假使遭苦极困厄
  终不复作诸恶事  若死若活得财产
  及失财产不造恶  兄今当知我奉事
  愿以持戒而取死  不以犯戒而取生
  何故应当为一生  而可放逸作恶行
  生死之中莫放逸  我于生死作不善
  遭值恶友造非法  得遇善友以断除
  佛入宿命知了说  告诸比丘是本偈
  尔时大达是我身  优波大达是阿难
  当知尔时屯度脾  即是提婆达多身
  比丘当知作是学  是名集法总摄说
  宜广慎行应恭敬  诸比丘僧修是法

  (三○)提婆达多欲毁伤佛因缘

  佛在王舍城。告提婆达多言。汝莫于如来生过患心。自取减损。得不安事。自受其苦。诸比丘言。希有世尊。提婆达多于如来所。常生恶心。世尊长夜。慈心怜愍。柔软共语。佛言不但今日。乃往过去。迦尸之国。波罗奈城。有大龙王。名为瞻卜。常降时雨。使谷成熟。十四日十五日时。化作人形。受持五戒。布施听法。时南天竺国。有咒师来竖箭结咒。取瞻卜龙王。时天神语迦尸王言。有咒师将瞻卜龙王去迦尸国。王即出军众而往逐之。彼婆罗门。便复结咒。使王军众都不能动。王大出钱财。赎取龙王。婆罗门。第二更来咒取龙王。诸龙眷属兴云降雨。雷电霹雳。欲杀婆罗门。龙王慈心语诸龙众。莫害彼命。善好慰喻。令彼还去第三复来。时诸龙等即欲杀之。龙王遮护。不听令杀。即放使去。尔时龙王。今我身是也。尔时咒师者。提婆达多是也。我为龙时。尚能慈心。数数救济。况于今日。而当不慈。

  (三一)共命鸟缘

  佛在王舍城。诸比丘白佛言。世尊。提婆达多。是如来弟。云何常欲怨害于佛。佛言。不但今日。昔雪山中。有鸟名为共命。一身二头。一头常食美果。欲使身得安隐。一头便生嫉妒之心。而作是言。彼常云何。食好美果我不曾得。即取毒果食之使二头俱死。欲知尔时食甘果者。我身是也。尔时食毒果者。提婆达多是。昔时与我共有一身。犹生恶心。今作我弟。亦复如是。

  (三二)白鹅王缘

  佛在王舍城。提婆达多。推山压佛。放护财象。欲蹋于佛。恶名流布。提婆达多。于众人前。向佛忏悔。呜如来足。无众人时。于比丘中。恶口骂佛。诸人皆言。提婆达多。向佛忏悔。心极调顺。无故得此恶名流布。诸比丘言。希有世尊。提婆达多。甚能谄伪。于众人前。调顺向佛。于屏处时。恶心骂佛。佛言不但今日。乃往过去时。有莲花池。多有水鸟在中而住。时有鹳雀。在于池中。徐步举脚。诸鸟皆言。此鸟善行。威仪庠序。不恼水性。时有白鹅。而说偈言。
  举脚而徐步  音声极柔软
  欺诳于世间  谁不知谄诡

  鹳雀语言。何为作此语。来共作亲善。白鹅答言。我知汝谄诡。终不亲善。汝欲知尔时鹅王。即我身是也。尔时鹳雀。提婆达多是。

  (三三)大龟因缘

  佛在王舍城。提婆达多。心常怀恶。欲害世尊。乃雇五百善射婆罗门。使持弓箭。诣世尊所。挽弓射佛。所射之箭。变成拘物头华。分陀利华。波头摩华。优钵罗华。五百婆罗门。见是神变。皆大怖畏。即舍弓箭。礼佛忏悔。在一面坐。佛为说法。皆得须陀洹道。复白佛言。愿听我等出家学道。佛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服著体。重为说法。得阿罗汉道。诸比丘白佛言。世尊神力。甚为希有。提婆达多。常欲害佛。然佛恒生大慈。佛言。非但今日。于过去时。波罗奈国。有一商主。名不识恩。共五百贾客。入海采宝。得宝还返。到回渊处。遇水罗刹而捉其船。不能得前。众商人等。极大惊怖。皆共唱言。天神地神。日月诸神。谁能慈愍。济我厄也。有一大龟。背广一里。心生悲愍。来向船所。负载众人。即得渡海。时龟小睡。不识恩者。欲以大石打龟头杀。诸商人言。我等蒙龟济难活命。杀之不祥不识恩也。不识恩曰。我停饥急。谁问尔恩。辄便杀龟。而食其肉。即日夜中。有大群象。蹋杀众人。尔时大龟。我身是也。尔时不识恩者。提婆达多是。五百商人者。五百婆罗门出家学得道者是。我于往昔。济彼厄难。今复拔其生死之患。

  (三四)二辅相诡媾缘

  佛在王舍城。提婆达多。作种种因缘。欲得杀佛。然不能得。时南天竺国。有婆罗门来。善知咒术。和合毒药。提婆达多。于婆罗门所。即合毒药。以散佛上。风吹此药。反堕己头上。即便闷绝。躄地欲死。医不能治。阿难白佛言。世尊。提婆达多。被毒欲死。佛怜愍故。为说实语。我从菩萨成佛已来。于提婆达多。常生慈悲。无恶心者。提婆达多。毒自当灭。作是语已。毒即消灭。诸比丘言。希有世尊。提婆达多。恒起恶心于如来所。如来云何犹故活之。佛言非但今日。恶心向我。过去亦尔。时问佛言。恶心于佛。其事云何。佛言过去之世。迦尸国中。有波罗奈城。有二辅相。一名斯那。二名恶意。斯那常顺法行。恶意恒作恶事。好为诡媾。而语王言。斯那欲作逆事。王即收闭。诸天善神。于虚空中。出声而言。如此贤人。实无过罪。云何拘系。诸龙尔时亦作是语。群臣人民亦作是语。王便放之。第二恶意。劫王库藏。著斯那舍。王亦不信。而语之言。汝憎嫉于彼。横作此事王言捉此恶意。付与斯那。仰使断之。斯那。即教恶意。向王忏悔。恶意自知有罪。便走向毗提醯王所。作一宝箧。盛二恶蛇。见毒具足。令毗提醯王。遣使送与彼国。国王并及斯那。二人共看。莫示余人。王见宝箧。极以严饰。心大欢喜。即唤斯那。欲共发看。斯那答言。远来之物。不得自看。远来果食。不得即食。何以故。彼有恶人。或能以恶来见中伤。王言我必欲看。殷勤三谏。王不用语。复白王言。不用臣语。王自看之。臣不能看。王即发看。两眼盲冥。不见于物。斯那忧苦。愁悴欲死。遣人四出。遍历诸国。远觅良药。既得好药。以治王眼。平复如故。尔时王者。舍利弗是也。尔时斯那。我身是也。尔时恶意。提婆达多是。

  (三五)山鸡王缘

  佛在王舍城。提婆达多。往至佛所。而作是言。如来今者。可闲静住。以此大众。付嘱于我。佛言。食唾痴人。我尚不以诸大众等。付嘱舍利弗目犍连。云何乃当付嘱于汝。提婆达多。嗔骂而去。诸比丘言。世尊。提婆达多。欲作种种苦恼于佛。又多方便欺诳如来。佛言。不但今日。于过去世。雪山之侧。有山鸡王。多将鸡众。而随从之。鸡冠极赤。身体甚白。语诸鸡言。汝等远离城邑聚落。莫为人民之所啖食。我等多诸怨嫉。好自慎护。时聚落中。有一猫子。闻彼有鸡。便往趣之。在于树下。徐行低视。而语鸡言。我为汝妇。汝为我夫。而汝身形。端正可爱。头上冠赤。身体俱白。我相承事。安隐快乐。鸡说偈言。
  猫子黄眼愚小物  触事怀害欲啖食
  不见有畜如此妇  而得寿命安隐者

  尔时鸡者我身是也。尔时猫者提婆达多是昔于过去欲诱诳我。今日亦复欲诱诳我。

  (三六)吉利鸟缘

  佛在王舍城。尔时提婆达多。作是念言。佛有五百青衣鬼神恒常侍卫。佛有十力百千那罗延。所不能及。我今不能得害。当还奉事。观其要脉。而伤害之。乃可得杀。便于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众之中。向佛忏悔。而作是念。受我忏悔。得作方便。不受我悔。足使如来恶名流布。便白佛言。世尊。受我忏悔。我欲于彼闲静之处自修其志。佛言。法无谄诳。诸谄诳者。无有法也。外道六师皆言。提婆达多。好向佛忏悔。佛不受忏悔。诸比丘言。提婆达多。谄曲向佛。佛言。非但今日。过去久远。波罗奈国。有王名梵摩达。作制断杀。时有猎师。著仙人衣服。杀诸鹿鸟。人无知者。有吉利鸟。语诸人言。此大恶人。虽著仙人衣。实是猎师。常行杀害。而人不知。众人皆信吉利鸟。实如其言。尔时吉利鸟者。我身是也。尔时猎师者。提婆达多是。尔时王者。舍利弗是也。

  (三七)老仙缘

  佛在王舍城。尔时阿阇世王。为提婆达多日送五百釜饭。多得利养。诸比丘皆白世尊言。阿阇世王。日为提婆达多送五百釜饭。佛言。比丘莫羡提婆达多得利养事。即说偈言。
  芭蕉生实枯  芦竹苇亦然
  駏驉怀妊死  骡[馬*婁]亦复然
  愚贪利养害  智者所嗤笑

  说是偈已。告诸比丘言。提婆达多。非但今日。为利养所害。诽谤于我。过去亦尔。比丘问佛言。过去之事。其义云何。佛言。往昔波罗奈国。仙山之中。有二仙人。其一老者。获五神通。其一壮者。竟无所得。时老仙人。即以神力。往郁单越。取成熟粳米。而来共食之。复至阎浮树。取阎浮提果。亦来共食。到忉利天。取天须陀味。来共食之。少仙人。见是已。心生悕仰。白老者言。愿教授我修五神通。老仙人言。若有好心。得五神通。必有利益。若无好心。反为恶害。犹勤启请。唯愿教我。时老仙人。便教五通。寻即获得。既得五神通。于众人前。现种种神足。于是已后。大得名称利养乃于老者。生嫉妒心。处处诽谤。即退失神足。诸人闻已。作是言曰。老仙人者。宿旧有德。是壮仙人。横生诽谤。便皆嗔之。城门下遮。不听使入。便失利养。欲知尔时老仙人者。我身是也。尔时壮仙人者提婆达多是也。

  (三八)二估客因缘

  佛在王舍城。尔时诸比丘等。用佛语者。皆得涅槃天人之道。用提婆达多语者。悉堕地狱。受大苦恼。佛言。非但今日奉我教者。得大利益。用提婆达多语。获于大苦。往昔亦尔。过去之世。有二贾客。俱将五百商人。到旷野中。有夜叉鬼。化作年少。著好衣服。头戴花鬘。弹琴而行。语贾客言。不疲极也。载是水草。竟何用为。近在前头。有好水草。从我去来。当示汝道。一贾客主。寻用其言。我等今弃所载水草。便即轻行。在前而去。一贾客言。我等今者。不见水草。慎莫掷弃。前弃水草者。渴旱死尽。不弃之者。达到所在。尔时不弃水草者。我身是。弃水草者。提婆达多是也。

  (三九)八天次第问法缘

  昔佛在世。于夜分中。忽有八天。次第而来。至世尊所。其初来者。容貌端政。光照一里。有十天女。以为眷属。来诣佛所。至心顶礼。却在一面。佛告天曰。汝以修福得受天身。五欲自娱。快获安乐。于时此天。即白佛言。世尊。我虽生处天上。心常忧苦。所以者何。以我先身修行之时。于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虽为忠孝心生恭敬。然于其所。不能殷勤恭敬礼拜迎来送去。以是业缘。果报实少。不如余天。以不如故。自责修行不能满足。复有一天。容貌身光及其眷属。十倍胜前。来至佛所。头面礼足。却在一面。佛告天曰。汝生天上。快得安乐。天白佛言。世尊。我虽生处天上。亦常忧苦。所以者何。以我前世修行之时。虽于父母师长所。沙门婆罗门。生忠孝心。恭敬礼拜。然而不能为施床坐熅[火*(而/火)]敷具。以是业缘。今获果报。不如余天。以不如故。自责修因不能满足。复有一天。形貌光明及以眷属。十倍胜前。来至佛所。头面礼足。却在一面。佛告天曰。汝受天身。快得安乐。天白佛言。我虽生处天宫。常怀忧恼。所以者何。以我前身。虽复善于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忠孝恭敬礼拜为施床敷。然于其所。不能广设肴膳饮食以用供养。以是业缘。今得果报。不如余天。以不如故。心自悔责修因不具。是故忧恼。复有一天。容貌光明及其眷属。十倍胜前。来至佛所。头面礼足。却在一面。佛告天曰。汝受天身。快得安乐。天白佛言。我虽生天心常忧恼。所以者何。以我过去。虽于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忠孝恭敬礼拜。为施敷具及以饮食。然不听法。以是因缘。今获果报。不如余天。以不如故常自克责修因不满。是故忧恼。次复一天。身色光明及其眷属。十倍胜前。来至佛所。头面礼足。却在一面。佛告天曰。汝受天身。快得安乐。天白佛言。我虽生天。心常忧恼。所以者何。以我前世。虽复于君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能忠孝恭敬礼拜。敷具饮食。而听于法。而不解义。以不解故。今获果报。不如余天。以不如故。心常悔责修因不满。是故忧恼。次有一天。身色光明及其眷属。十倍胜前。来至佛所。头面礼足。却在一面。佛告天曰。汝受天身。快得安乐。天白佛言。我虽生处天堂。心常忧恼。所以者何。以我前世修行之时。虽能于君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忠孝恭敬礼拜。敷具饮食。听法解义。然复不能如说修行。以是业缘。今获果报。不如余天。以不如故。深自悔责修因不满。是故忧恼。次有一天。容貌光明及其眷属。十倍胜前。来至佛所。头面礼足。却在一面。佛告天曰。汝受天身。快得安乐。天白佛言。我于今日。得生天宫。五欲自娱。所须之物。应念辄至。真实快乐。无诸忧恼。所以者何。以我前世修因之时。于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忠孝恭敬礼拜。敷具饮食。听法能解其义。如说修行。以是因缘。受天果报。身形端正。光明殊妙。眷属众多。胜余诸天。以修此行故。得果满足。以满足故。得最胜果报。胜果报故。一切诸天。无有及者。以无及者。心得快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