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经藏
- 本缘部
- 大庄严论经
大庄严论经
我皆忘不忆 唯忆敬袈裟
见之心敬信 施者及受者
有净有不净 我今是施主
悉具于清净 待我料理心
使果报广大 乃当施于汝
尔时象王语猎师言。此袈裟者是离欲幢。由我尊重敬心视之。以鼻擎牙授与猎师。即说偈言。
我今真实语 毒箭射我身
无有微恨心 加恶报于汝
以是实语因 速疾证菩提
度脱诸众生 如是诸苦恼
说是偈已即便以牙施与猎师。以何因缘而引此喻。过去无量百千身中。常作如是难舍之施。本作誓愿欲成愿果。欲使诸有众生所受苦恼使得本道。欲使人解自守清净心生信敬。是故引此方喻。
(六九)
复次菩萨大人。为诸众生不惜身命。我昔曾闻雪山之中。有二鹿王。各领群鹿。其数五百。于山食草。尔时波罗奈城中有王名梵摩达。时彼国王到雪山中。遣人张围围彼雪山。时诸鹿等尽堕围中。无可归依得有脱处。乃至无有一鹿可得脱者。尔时鹿王其色班驳如杂宝填。作何方便使诸鹿等得免此难。复作是念。更无余计唯直趣王。作是念已迳诣王所。时王见已敕其左右。慎莫伤害听恣使来。时彼鹿王既到王所。而作是言。大王。莫以游戏杀诸群鹿用为欢乐。勿为此事。愿王哀愍放舍群鹿莫令伤害。王语鹿王。我须鹿肉食。鹿王答言。王若须肉我当日日奉送一鹿。王若顿杀肉必臭败不得停久。日取一鹿。鹿日滋多。王不乏肉。王即然可。尔时菩萨鹿王语彼鹿王提婆达多言。我今共尔。日出一鹿供彼王食。我于今日出送一鹿。汝于明日复送一鹿。共为言要。迭互送鹿至于多时。后于一时提婆达多鹿王出一牸鹿怀妊垂产。向提婆达多求哀请命。而作是言我身今死不敢辞托。须待我产供厨不恨。时彼鹿王不听其语。汝今但去。谁当代汝。便生嗔忿。时彼牸鹿既被嗔责。作是思惟。彼之鹿王极为慈愍。我当归请脱免儿命。作是念已往菩萨所。前膝跪地向菩萨鹿王具以上事。向彼鹿王。而说偈言。
我今无救护 唯愿济拔我
多有诸众生 我今独怖迮
愿垂哀怜愍 拔济我苦难
我更无所恃 唯来归依汝
汝常乐利益 安乐诸众生
我今若就死 两命俱不全
今愿救我胎 使得一全命
菩萨鹿王闻此偈已。问彼鹿言。为向汝王自陈说未。牸鹿答言。我以归向不听我语。但见嗔责谁代汝者。即说偈言。
彼见嗔呵责 无有救愍心
见敕速往彼 唯有代汝者
我今归依汝 悲愍为体者
是故应令我 使得免一命
菩萨鹿王语彼鹿言。汝莫忧恼随汝意去。我自思惟。时鹿闻已踊跃欢喜还诣本群。菩萨鹿王作是思惟。若遣余鹿当作是语。我未应去云何遣我。作是念已心即开悟。而说偈言。
我今躬自当 往诣彼王厨
我于诸众生 誓愿必当救
我若以己身 用贸蚊蚁命
能作如是者 尚有大利益
所以畜身者 正为救济故
设得代一命 舍身犹草芥
说是偈已。即集所领诸群鹿等。我于汝等诸有不足。听我忏悔。我欲舍汝。以代他命欲向王厨。
尔时诸鹿闻是语已尽各悲恋。而作是言。愿王莫往我等代去。鹿王答言。我以立誓自当身去。若遣汝等必生苦恼。今我欢喜无有不悦。即说偈言。
不离欲舍身 必当有生处
我今为救彼 舍身必转胜
我今知此身 必当有败坏
今为救愍故 便是法舍身
得为法因者 云何不欢喜
尔时诸鹿种种谏喻。遂至疲极不能令彼使有止心。时彼鹿王往诣王厨。诸鹿举群并提婆达多鹿群。尽逐鹿王向波罗奈。既出林已报谢群鹿使还所止。唯己一身诣王厨所。时彼厨典先见鹿王者。即便识之。往白于王。称彼鹿王自来诣厨。王闻是语身自出来向鹿王所。王告之言。汝鹿尽耶。云何自来。鹿王答言。由王拥护鹿倍众多。所以来者。为一妊身牸鹿欲代其命身诣王厨。即说偈言。
意欲有所求 不足满其心
我力所能办 若当不为者
与木有何异 设于生死中
舍此臭秽形 当自空败坏
不为毫厘善 此身必归坏
舍己他得全 我为得大利
尔时梵摩达王闻是语已。身毛皆竖。即说偈言。
我是人形鹿 汝是鹿形人
具功德名人 残恶是畜生
呜呼有智者 呜呼有勇猛
呜呼能悲愍 救济众生者
汝作是志形 即是教示我
汝今还归去 及诸群鹿等
莫生怖畏想 我今发誓愿
永更不复食 一切诸鹿肉
尔时鹿王白王言。王若垂矜。应自往诣彼群鹿所。躬自安慰施与无畏。王闻是语。身自诣林。到鹿群所施鹿无畏。即说偈言。
是我国界内 一切诸群鹿
我以坚拥护 慎莫生恐怖
我今此林木 及以诸泉池
悉以施诸鹿 更不听杀害
是故名此林 即名施鹿林
大庄严论经卷第十四
大庄严论经卷第十五
马鸣菩萨造
后秦龟兹三藏鸠摩罗什译
(七○)
复次善分别者。乃至国土广大诸事备足。知其苦恼舍离而去。我昔曾闻。世尊昔为菩萨时。作大国王。贫穷乞丐有来索者一切皆与。为苦厄者能作拥护。为欲利益一切众生。智慧聪猛又处王位。时邻国王将诸军众欲来交战。时菩萨王作是思惟。著五欲乐不能调心。六根难满众具既多。复须料理而拥护之。为此众具生于斗诤。愿舍此事不应斗诤。我应更修集随身胜法。即说偈言。
于善观察时 智者应分别
为事不思虑 后悔无所及
观察是非。必知所在。复说偈言。
欲如执草炬 亦如众肉团
著欲必伤毁 害及于二世
智者应速离 国土众具等
如此众具等 终归必舍弃
宁今受众苦 愿莫于后世
受此久长苦 计我今势力
堪任摧伏彼 现在明证果
声誉叹美善 后受苦伤害
虽知己有能 愿当护于彼
若当不护彼 后必伤害身
作是念已逃避入林。有一老婆罗门迷失道路到彼林间。菩萨问言。汝以何故来至此林。婆罗门言。我欲见王。菩萨问言。何故见王。婆罗门言。我今贫困又多债负。闻王好施。故来乞索用以偿债。远离贫苦。更无所归。唯望王恩拯救于我。菩萨语言。汝并归去。此间无王何所归诚。婆罗门闻是语已。迷闷躄地。尔时菩萨既见之已。深生怜愍。作是念已。即说偈言。
我以护他故 难舍尽弃舍
我今弃舍已 当以何物与
吾今为斯人 当舍己身命
说是偈已即时扶接婆罗门起。而告之曰。汝莫愁怖。吾当令汝得于财利。时婆罗门闻是语已心生喜悦。菩萨即时用草作索。作索已讫与婆罗门。一切施者我身即是。而说偈言。
彼王未得我 心意终不安
汝应以此绳 系缚于我肘
将至彼王所 令彼王欢喜
当施汝珍宝 金银诸财物
汝可得大富 彼王复欢喜
生者必有死 寿命会当尽
为救危厄故 虽复丧身命
智者为此死 名之为璎珞
尔时婆罗门闻是语已甚大欢喜。即时以索缚此菩萨将诣彼王。王既见已向婆罗门。而说偈言。
此为是何人 身色如金山
威光甚赫奕 犹日照世间
面目极端严 睹者无不悦
如斯福德者 应作大地主
今日被拘执 苦厄乃如是
我坐师子座 极为可惭耻
彼应处王位 非我之所宜
我之不调顺 不应处此座
时婆罗门闻是偈已。白大王言。此是王怨。王问婆罗门。谁缚此人。婆罗门言。此实我缚。王言。斯人不应为汝所缚。汝为妄语。即说偈言。
彼如大逸象 身力甚强壮
汝今体羸劣 又无兵马力
云何能缚彼 此事不可信
汝可真实说 勿作虚妄言
时婆罗门具陈上事。而说偈言。
见我失所望 彼人便自缚
彼以悲愍缚 欲以救济我
如是善丈夫 名称遍十方
犹如燃庭燎 普照于一切
不善人愚痴 灭彼使无余
庭燎炽然时 能灭令无遗
尔时大王闻是语已。即便惊起合掌而言。善哉善哉。真善丈夫。汝为救他作如是事。即说偈言。
所言大王者 号名曰罗阇
利益于世间 是故名罗阇
汝今应为王 护持于大地
唯愿今听我 忏悔诸罪咎
我实是婴愚 轻躁无智者
汝可还为王 我舍此国去
汝能令众生 一切得安乐
余人设作王 逼恼诸世间
即立彼王还归所止。
(七一)
复次作净福业应设供养。是故应当勤修福业。我昔曾闻。石室国王名乌越羁。举国人民共设佛会。有一妇人于窗牖中窥看世尊。尔时彼王见女端正。即解珠璎遣傍侍臣送与彼妇。时王左右即白王言。彼妇女者是国中妇。王若爱念直往唤取。何烦与珠人脱怪笑。王闻是语以手掩耳。作如是言。咄哉大恶。云何乃以此言使闻我耳。即说偈言。
作是咒誓言 设我有异心
使我成大恶 我不以染著
以珠与彼女 听我说意故
业为自在主 最胜业者说
此无宰主作 唯是业所造
心作于宰主 善业佛所叹
如是之妙色 更无宰主我
唯是善业作 善业我应敬
恶业我应离 过去作善业
果报于今现 我以于珠贯
众宝杂庄严 额悬多逻罗
珠贯白如雪 我为宿功德
不为著色欲 若知善恶业
云何复著色 虽远尚不视
况当有染著 宁当饥渴死
不为非法贪 宁当入火聚
不为奸邪事 我如有爱著
今身若后身 受苦极无量
(七二)
复次若有善业自然力故受好业报。虽有国王党援之力。不如业力所获善报。是故应当修于善业。我昔尝闻。忧悦伽王于昼睡眠。有二内官。一在头前。一在脚底。持扇捉拂共作论议。我等今者为王所念。为以何事。一则自称是我业力。一则自称我因王力。由是之故奉给于王。时彼二人数闻听法并解议论。即说偈言。
如牛厉渡水 导正从亦正
人王立正法 从者亦如是
时彼二人由竞理故其声转高。一作是言。我依王活。第二者言。我依业力。王闻是声即便睡悟。而问之言。何故高声。王又闻彼二人诤理。虽复明知未断我见。援党己者王心不悦。即便向彼称业力者说偈问言。
依于我国住 自称是业力
我今试看汝 为是谁力耶
说是偈已往夫人所。语夫人言。今当遣人来到汝边。汝好庄严如帝释幢夫人。答言。当奉王教。时王以蒲萄浆与彼依王活者。送与夫人。既遣之已作是思惟。称业力者今应当悔。作如是语。作是念已未久之间。彼业力者。著好衣服来至王边。王见之已。甚大生怪。即说偈言。
我为自错误 与彼残浆耶
为是彼业力 强夺此将去
或能共亲厚 与彼使将去
或是夫人嗔 夺此与彼乎
或能我迷误 而与于彼耶
或能彼幻我 使我错乱乎
说是偈已问彼人言。好实语我。汝恃业力我故不遣。汝云何得。彼人白王。以业力得。即以事状具向王说。此人奉使既出门已。卒尔鼻衄。即以此浆与我使送。到夫人边得是衣服。王闻是已。即说偈言。
业报如影响 亦如彼庄严
彼言自业力 此语信不虚
以听法力故 言说合于理
彼称业力者 斯言定有验
我多于己负 彼凭业力胜
佛说业力强 此语信真实
佛为善御乘 业力为善哉
能坏王者力 十方佛世尊
亦说随业力 汝今倚业力
用自庄严身 割绝于我力
(七三)
复次虽与智者共为仇郄犹能利益。是故智人虽与为仇常应亲近。我昔曾闻。摩突罗国有婆罗门。聪明智慧不信佛法。亦不亲近诸比丘等共余婆罗门先有斗诤。以嗔恚故诣僧坊中。诈为妄语作如是言。某婆罗门明日于舍设诸供具。当作大会请诸比丘。欲令比丘明晨往至其家不得饮食令彼恶名遍于世界。时诸比丘于其晨朝往诣其家语守门人。汝家主人请我饮食。汝可往白。时守门者入白主人。今者门外有诸比丘。云大家请故来相造。主人闻已作是思惟。何因缘故有如是事。复作是念。彼婆罗门与我为怨。故为此事。今虽临中城邑极大遣人市具供诸比丘。作是念已即时遣人唤诸比丘入舍就坐。设种种食而以供养。比丘食讫语檀越言。汝今小坐。比丘之法食讫应为檀越说法。汝虽不信佛法应尔。时彼主人即取小床。上座前坐。为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出世为乐。乃至为说四真谛法。此婆罗门已于过去种诸善根。即于坐上见四真谛得须陀洹。而说偈言。
咄哉愚痴力 能害于正见
愚者不分别 宝作非宝想
我今得胜利 分别识三宝
真实是我宝 佛法及圣众
我已谛睹了 得闭三恶道
释梵诸天等 所不能获得
我今具获得 今此婆罗门
即名为梵天 今当得趣向
解脱不死方 我今始获得
婆罗门胜法 我本姓输都
今日真输都 今日始获得
胜妙比陀法 我今得无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