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曜经

  言当莫粗犷  所说应辩才
  少闻共论难  反受彼屈伏

  言当莫粗犷者。佛在世与大目揵连说法。卿今日目连。夫为说法当如法说。其间不容杂糅之义。说正法时心意端正不得左右顾视。岂当浮说不急之事。何以故尔。夫粗言者多诸瑕隙。后更受形一身百头。如彼迦比罗比丘不异。是故说曰。言当莫粗犷也。所说应辩才者。知天文地理星宿变异灾怪所出。六艺通达博练典籍。造作无端便为智者所见嫌疑。若唤责数倍增恚怒。如斯之徒不可亲近。是故说曰。所说应辩才也。少闻共论难反受彼屈伏者。人相是非此来久矣。我所说是汝所说非。互相高下遂生忿怒。犹如二人谤毁于佛。一人有受教不审。一人无信诸根闇钝。如斯二人受地狱饿鬼畜生根栽。若生为人。六情不具言语謇吃。是故说曰。少闻共论难反受彼屈伏也。
  数自兴烦恼  犹彼器败坏
  生死数流转  长没无出期

  数自兴烦恼犹彼器败坏者。如人执愚至死不改。结使缚著颠倒乱想。邪见贸诫而自缠络。犹若破器漏出所盛无所复中。尘土垢坌而自污染。是故说曰。数自兴烦恼犹彼器败坏也。生死数流转长没无出期者。人不豫虑必受其殃。犹若陶轮轮转不停。久处生死求出难克无以为喻。是故说曰。生死数流转长没无出期也。
  若不自烦恼  犹器完牢具
  如是至泥洹  永无尘垢翳

  若不自烦恼犹器完牢具者。若能自专不兴诸著去诸缚结。便当获致无漏慧根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贤圣八品道。犹如完器堪任受盛。众人见者莫不爱乐。是故说曰。若不自烦恼犹器完牢具也。如是至泥洹永无尘垢翳者。人无此瑕滓得至灭尽泥洹之处。永寂永息无所起灭。是故说曰。如是至泥洹永无尘垢翳也。
  无病第一利  知足第一富
  知亲第一友  泥洹第一乐

  无病第一利者。世多有人宿少疹患。皆由前世报应之果。昔有二商客冒涉危险。他国治生未经几日积财无数。一人缘至卒遇重患。所有财货疗患亦尽。穷困顿笃不蒙瘳除。一人无病不费财货。虽获大利犹怀怨诉。我今所得盖不足言。安隐归家无所损失。昼夜怨诉不获财利。亲族劝谏语商人曰。卿今无病安隐至家。何为[口*睪]叫言不获利。有身全命宝中之上。是故说曰。无病第一利也。知足第一富者。如佛律藏所说。世有二人难可厌足。云何为二。一得财而费耗。二者得财而深藏。若使阎浮地内。天降七宝满此世界。与此二人者犹不知足。未断欲之人贪著财货。得而复求不知厌足。唯有履道之人。明知非常解释非真不顾其珍。解知幻化不得久停。犹若琢石见火电之过历目。如斯之变迁转不住。是故说曰。知足第一富也。知亲第一友者。人共知亲以款到为本。先信后义乃可同处。犹昔有一人情爱至深。但与朋友从事。不与兄弟言谈。官遣禁防来召此人。其人醉酒杀官来使。寻走奔向归趣朋友。以己情实具向彼说。我今危厄投足无地。唯见容受得免其困。朋友闻之皆共愕然。咄卿大事难可藏匿。直可时还勿复停此。设事显露罪我不少。卿有兄弟宗族昌炽。何为向我叛于骨肉。其人闻之寻还归家投归兄弟。五体归命以实自陈所作愆咎。宗族闻之皆共慰劳。勿为惧怖当设权计使免此难。五亲云集严驾行调。各各进路适他国界。更立屋宅共相敬待倍胜本国。财宝日炽仆从无数。是故说曰。知亲第一友也。泥洹第一乐者。泥洹之中终无患苦。尘劳众结永无复有休息灭尽。是故说曰。泥洹第一乐。
  饥为第一患  行为第一苦
  如实知此者  泥洹第一乐

  饥为第一患者。昔蓱沙王为儿。阿阇世闭在深牢。人信断绝粮饷不通。在彼饥困告诉无所。王欻思惟念佛在心忆本所说。寻于狱中而说斯偈。
  最胜言教  流布无际  世共传习
  实无有厌  如无等伦  所说善教
  身苦所逼  何过饥患

  患中之苦者莫过于饥。是故说曰。饥为第一患也。行为第一苦者。夫人处世志趣不同所习各别。饥寒勤苦切身之酷。若人受形当有处胎冥室之患。设复降形有折体之恼。诸情具足当有衰丧老病所困形受神从便当受彼善恶之报。斯由造行之所致也。是故说曰。行为第一苦也。如实知此者泥洹第一乐。人之修行求于永寂永离众患。安处无为无复众恼苦痛之患。是故说曰。如实知此者泥洹第一乐也。
  趣善之法少  趣恶之法多
  如实知此者  速求于泥洹

  人在世间修善者少。虽复行善愿不从意。设当众行具足。是时诸天唯人为善处。人以天为福堂。犹如杂契经所说。佛告比丘。诸天自知五瑞应至皆共云集。语彼天子曰。汝从此没愿生善处。至彼至是快得善利。以得善利安处无为。尔时比丘前白佛言。云何世尊。诸天善处快得善利安处无为。此三句义何者是也。佛告比丘。道根具足。于正法中剃除须发著三法衣。不乐家属出家学道。是谓比丘诸天之善处。云何安处无为。佛告比丘。得四圣谛思惟分别。是谓比丘诸天安处无为。在世行道修善者少趣善之徒少也。趣恶之徒多者。所以然者。众生之类修恶者多。不识佛不识法不识比丘僧。亦复不分别善恶好之与丑。但种地狱饿鬼畜生之根栽。从冥入冥无复出期。犹盲执烛照彼不自明。是故说曰。趣恶之徒多也。如实知此者速求于泥洹者。人有利疾俱寤不同。或有闻而自寤。或有睹形而解者。是以圣人布教若干。应病适前投药不虚。其中利根之徒。观世万变难可同处。上求无为如救头然。所以者何。彼处虚寂闲静安乐。永合虚表澄神不动。是故说曰。如实知此者速求于泥洹也。
  有因生善处  有缘生恶趣
  有缘般泥洹  如斯皆有缘

  有因生善处者。云何为缘。所谓缘者施戒闻慧思惟。清信士威仪。出家威仪。大道人威仪。舍善行迹。是谓因缘趣道之基。是故说曰。有因生善处也。有缘生恶趣者有何因缘。喻如有人内怀憎嫉施心不开。犯戒杀生不与取。如此十恶之行不能改更。遂致坠堕趣于三涂。是故说曰有缘生恶趣也。有缘般泥洹者。所说泥洹皆用贤圣真道。断诸结使前趣无为。离此圣品则不可获。犹如外道梵志自相谓言。世无因缘亦无本末。有者自然而有。无者自然而无。何以知其然。犹若旷野荆棘生其棘针岂有巧匠削利针乎。如鹿百兽群鸟树迁衣毛杂色形像不同。岂复有人彩画其体乎。论其品类受性不同。地性素耎石性素坚。岂复有人造坚耎耶。斯皆无因缘而自然生。如此之类执迷来久。共相教授至今不绝。是故世尊说曰。其事有缘不唐苦尔复何因缘。众生修行十善。众生所处其地平正。尔时坑坎高岸荆棘逆草自然平整。其有众生修行恶者。是时普地尽生荆棘高岸绝坑。蚖蛇毒虫孚乳滋多。皆由先身积恶所致。是故说曰。如斯皆有缘也。
  鹿归于野  鸟归虚空  义归分别
  真人归灭

  昔者世尊在摩竭界甘果园侧因帝石室。尔时世尊以天眼清净寂然无尘垢。见有众群鹿遇彼猎师。怀惊愕驰奔险岨之中。尔时世尊复以天眼。见有群鸟避罗高翔驰趣虚空。如来天眼复见比丘言辩义趣柔和畅达。寻即其夜思惟十二因缘。反覆究悉逆顺本末。如来天眼亦复睹之。复见异比丘。通夜之中反覆思惟。入解脱禅定。夜将欲晓闇复欲尽。于无余泥洹界。而般泥洹。复是如来神眼所监。尔时世尊观此义因缘所起。欲使弟子演布其教。复使正法久住于世。使后群生睹其大明。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鹿归于野  鸟归虚空  义归分别
  真人归灭

  不以懈怠意  怯弱有所至
  欲求至泥洹  焚烧诸缚著

  不以懈怠意怯弱有所至者。如佛契经中阿鋡所说。佛告比丘。此法精进者所修非懈怠者。所修然性懈怠不能自进。焉能巧便得至泥洹。犹如有人素性怯弱素无两目。岂能设意露宿旷野。多诸盗寇路难得越。欲求度彼险难处者。以有健夫勇猛之士。乃得自济。安身无为。怀愚性邪意信倒见。终不得越险难之处。要有智慧之目贤圣之术。然后能到无为之场。是故说曰。不以懈怠意怯弱有所至欲求至泥洹焚烧诸缚著也。
  比丘速抒船  以抒便当轻
  永断贪欲情  然后至泥洹

  昔有比丘欲渡江河。值有弊船朽故不治。是时船师报比丘曰。道士欲有所之。可以己功抒此储水。船轻身全何往不克。尔时比丘。尽其乳哺之力。抒其船水穷乃得越至彼水岸。收摄衣服整顿威仪。渐渐往至亲近世尊。到已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如来知彼应得济渡。是以顾眄熟视而已。非是辟支罗汉之所及也。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比丘速抒船  以抒便当轻
  永断贪欲情  然后至泥洹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今乃虑目前之难。乃更反惧后世之忌。船者危险世之常法。权渡群生不以为惓。形如真器纯盛不净何不遗弃。抒秽漏病断淫怒痴。乘贤圣船得至泥洹者也。
  我有本以无  本有我今无
  非无亦非有  如今不可获

  我有本以无本有我今无者。外道异学所见不同各自为正。我本姓某字某虽有而无。虽无而有。无有而自生。是故说曰。我有本以无本有我今无也。非无亦非有者。非无者过去也。亦非有者当来也。如今不可获者现在也。执愚之士岂离沙门梵志。行此邪径不自改更。所以尔者。不解第一之义泥洹之道。信于邪见不信泥洹。是故说曰。我有本以无本有我今无非无亦非有如今不可获也。
  难见谛不动  善观而分别
  当察爱尽原  是谓名苦际

  难见谛不动善观而分别者。灭尽泥洹极为微妙。无形而不可见。有为之法动转不停。无形法者不可移转。唯有如来辟支佛及声闻等。以智慧眼善观而分别一一决了。是故说曰。难见谛不动善观而分别者也。当察爱尽原。是谓名苦际者。知爱根本兴病若干。于中自拔永断无余。是故说曰。当察爱尽原是谓名苦际也。
  断爱除其欲  竭河无流兆
  能明此爱本  是谓名苦际

  断爱除其欲者。爱之为病众患之本。以拔爱本枝叶不滋。于中自拔永断无余。欲本自灭更不复生。由爱生欲流。犹如驶河漂溺生类。亿千万众丧其命根不得全济。河竭之后众生往来无形伤害。是故说曰。断爱除其欲竭河无流兆也。能明此爱本。是谓名苦际者。爱为形质欲为枝叶痴为润津。若彼学人思惟妙观。能断此者超越苦际。是故说曰能明此爱本是谓名苦际也。
  见而实而见  闻而实而闻
  知而实而知  是谓名苦际

  何以故。说见而实而见。何以故。非见实而非见。如复有人若眼见色分别色本。思惟识缘不起想著。非见实而非见者。如彼愚惑之人。眼见色而生眼识。此虽见不如非见。何以故。由其眼见而兴眼识故也。是故说曰见而实而见也。闻而实而闻者。若人闻微妙之声。不兴识著。是故说曰闻而实而闻者也。知而实而知者。如复有人分别识身。采取善根舍弃不善根。诸垢永尽更不造新。是故说曰知而实而知。是谓名苦际也。
  伊宁弥泥  陀俾陀罗俾
  摩屑姤屑  一切毗罗梨
  是谓名苦际

  昔佛世尊与四天王说法。二人解中国之语。二人不解。二人不解者与说昙密罗国语。宣畅四谛。虽说昙密罗国语。一人解一人不解。所不解者。复与说弥梨车语。摩屑姤屑一切毗利罗。时四天王皆达四谛。寻于坐上得柔顺法忍。
  无身灭其想  诸痛得清凉
  众行永休息  识想不复兴
  是谓名苦际

  无身灭其想者。是身无牢为磨灭法。是身不坚必当离散。唯有五分法身乃谓牢固。意从想生想兴万病。能灭其想乃应道真。是故说曰无身灭其想也。诸痛得清凉者。此众生类流转生死之海江湖四渎投之。无厌斯由痛本以受其困。众生相残共相杀害。皆由于痛而致此患。唯有智者不造其痛。是故说曰诸痛得清凉也。众行永休息者。人之受识由行而生。行以滋长以成万病。善行趣善恶行趣恶。智人习行不造行本。是故说众行永休息也。识想不复兴者。识想流驰兴病万端。是以圣人摄识不散。人之兴识多起痴根。以三百药灭百识。晨用百药。中用百药。暮用百药。而灭识想。复以无漏圣行顶忍之法而灭识想。是故说曰识想不复兴也。有依便有动。有动便无灭。已无灭则知无厌。以知无灭则不见去来今。以无去来今则无生死。以无生死愁忧苦恼。由此苦阴生诸众病。斯由习兴众结。缠裹人之修行。必有所依。所谓依者山河石壁有形之类。目所睹者皆谓依也。能灭此者乃应第一义。于第一义。不见来往周旋。以无来往周旋则无生死。不解此者则兴尘劳。生老病死日日滋长。从是生忧。愁恼万端寻之不见其绪。展转相生成其五阴苦形。能灭此者唯有泥洹之道也。或有比丘有生有实有为。或有比丘无生无实无为。比丘不为无为者亦不有生。设不有生不有实不有为者。则因生因实因有为而说无为也。设当众生无此患者。如来终不说灭尽泥洹之乐。
  知生之本末  有为知无为
  生老所缠裹  衰者甚难制

  知生之本末者。如彼契经中阿鋡所说。大爱之本末所说。佛告阿难。若生无有生者。则不告人说生之法。下至群徒鱼水之类。设龙有龙性鬼有鬼性。天有天性人有人性。如是阿难。我知有生故说生矣。是故说曰知生之本末也。有为知无为者。无形无像不可睹察于变易法。是故说曰于有为知无为也。生老所缠裹者。人之处世衰老则知死。二事见逼不免其患。是故说曰生老所缠裹也。衰者甚难制者。斯由众行淫欲嗔恚愚痴憍慢嫉妒恚痴。为老病所使。由此而起。是故说曰衰者甚难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