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本起经


  出家品第五

  是时太子。还宫思惟。念道清净。不宜在家。当处山林。研精行禅。至年十九。四月七日。誓欲出家。至夜半后。明星出时。诸天侧塞虚空。劝太子去时裘夷见五梦。即便惊觉。太子问之。何故惊寤。对曰。向者梦中见。须弥山崩。月明落地。珠光忽灭。头髻堕地。人夺我盖。是故惊觉。菩萨心念。五梦者应吾身耳。念当出家。告裘夷言。须弥不崩。月明续照。珠光不灭。头髻不落。伞盖今在。且自安寐。莫忧失盖。于是诸天言。太子当去。恐作稽留。召乌苏慢(汉名厌神)。适来入宫。国内厌寐。时难提和罗。化诸宫殿。尽为冢墓。裘夷伎女皆成死人。骨节解散。髑髅异处。膀胀烂臭。青瘀脓血。流漫相属。太子观视宫殿。悉作冢墓。鸱鸺狐狸。豺狼鸟兽。飞走其间。太子观见一切所有如幻如化如梦如响。皆悉归空。而愚者保之。即呼车匿。急令被马。车匿言。天尚未晓。被马何凑。太子为车匿而说偈言。
  今我不乐世  车匿莫稽留
  使吾本愿成  除汝三世苦

  于是车匿。即行被马。马便跳踉。不可得近。还白太子。马今不可得被。菩萨自往拊拍马背。而说颂言。
  在于生死久  骑乘绝于今
  骞特送我出  得道不忘汝

  于是被马讫。骞特自念言。今当足[跳-兆+答]地。感动中外人。四神接举足。令脚不著地。马时复欲鸣使声远近闻。天神散马声。皆令入虚空。太子即上马。出行诣城门。诸天龙神释梵四天。皆乐导从。盖于虚空。时城门神人现稽首言。迦维罗卫国。天下最为中。丰乐人民安。何故舍之去。太子以偈答言。
  生死为久长  精神经五道
  使我本愿成  当开泥洹门

  于是城门自然便开。出门飞去。天晓行四百八十里。到阿奴摩国(汉言常满)。太子下马。解身宝衣缨络宝冠。尽与阐特。告言。汝便牵马归。上谢大王及国群臣。阐特言。今当随从供给所须。不可独还放马令去。山中多有毒虫虎狼师子。谁当供养饮食水浆床卧之具。当何从得。要当随从与并身命。骞特长跪。泪出舐足。见水不饮。得草不食。鸣啼流涕徘徊不去。太子复说偈言。
  身强得病摧  气盛老至衰
  死亡生别离  云何乐世间

  于是阐特。悲泣礼足。牵马辞还。未至国城。四十里外。白马悲鸣。其声彻国中。国中皆云。太子来还。举国人民。络绎出迎。但见阐特牵马空还。裘夷见此。自投殿下。前抱马颈泪下交横。王见裘夷泣。五内皆摧伤。自抑告言曰。吾子学自然。国中臣民。见王及裘夷哽咽悲泣。莫不为摧伤。裘夷日夜思。王便召群臣。吾有一太子。舍我而入山。卿曹今差次令数满五人。共追侍太子。慎勿中来还。太子得离俗。踊跃欣喜。安徐步行入城。国人睹太子。欢喜无有厌。太子离恩爱。远诸苦恼根。思欲剃头发。仓卒无有具。帝释持刀来。天神受发去。遂复前行。国中人民。随而观之。于是出国。小复前行。到摩竭国。从右门入左门出。国中人民。男女大小。见太子者。或言天人。或言帝释梵王天神龙王。欢喜踊跃。不知何神。太子知其所念。便下道坐树下。人民围绕。欢喜观视。时国王瓶沙。即问臣吏。国中何以寂默。了无音声。对曰。朝有道士。经国过去。光相威仪。非世所有。国人大小。追出而观。于今未还。于是王与群臣。出诣道士。遥见太子光相殊妙。便问太子。是何神乎。太子答言。吾非神也。若非神者。从何国来。何所姓族。太子报言。吾出香山之东雪山之北。国名迦维。父名白净。母名摩耶。瓶沙问言。将非悉达乎。答言。是也。惊起礼足。太子生多奇异形相炳著。当君四天下为转轮圣王。四海颙颙冀神宝至。何弃天位。自投山薮。必有异见。愿闻其志。太子答言。以吾所见。天地人物。出生有死剧痛有三。老病死苦。不可得离。身为苦器。忧畏无量。若在尊宠。则有憍逸。贪求快意。天下被患。此吾所厌故欲入山。诸耆长曰。夫老病死。自世之常。何独预忧。乃弃美号。隐遁潜居。以劳其形。不亦难耶。于是太子。即说颂言。
  如令人在胎不为不净
  如令在净不为不净污
  如令苦不为多无有数
  假令如是谁不乐世者
  如令人老形不若干变
  如令善行者不为恶行
  如令爱别离不为苦痛
  假令如是谁不乐世者
  如令病瘦无复有大畏
  如令后世无有诸恶对
  如令堕地狱无有苦痛
  假令如是谁不乐世者
  如令年少形不变坏者
  如令所不可不以著心
  如令死至时无有众畏
  假令如是谁不乐世者
  如令愚痴不以为厚冥
  如令嗔恚不为强怨家
  如令五乐心不为染恶
  假令如是谁不乐世者
  如令不与诸痴人共居
  如令众痴法自远离人
  如令诸痴人无有思想
  假令如是谁不乐世者
  如令诸恶种不若干辈
  如令诸恶尽灭自离人
  如令诸恶念无有思想
  假令如是谁不乐世者
  如令世间恶为最尊上
  如令恶行已灭不复生
  如令诸恶行尽无有实
  假令如是谁不乐世者
  如令诸天食福常不动
  如令世人寿命得常存
  如令诸处所不为行趣
  假令如是谁不乐世者
  如令诸荫盖不为怨家
  如令诸六入无有苦恼
  如令一切世间为不苦
  假令如是谁不乐世者

  于是如诸君言。不当预忧。使我为王。老到病至若当死时。宁有代我受此厄者不。如无有代。胡可勿忧。天下有慈父孝子。爱彻骨髓。至当死时不得相代。若此伪身。苦至之日。虽居高位。六亲在侧。如为盲人设烛。何益于无眼者。吾睹众行。一切无常。皆化非真。荣少苦多。身非己有。世间虚无。难得久居。物生有死。事成有败。安则有危。得则有亡。万物纷扰。皆当归空。精神无形。躁浊不明。行致死生之厄。非直一受而已也。但为贪爱。蔽在痴网。没生死河。莫之能觉。故吾欲入山。一心思四空净。度色灭恚。断求念空。无所适莫。是将反其原而归其本。始出其根。如我愿得乃可大安。瓶沙王及诸耆长。欢喜意解。太子志妙。世间难有。必得佛道。愿先度我。太子默然而逝。复前念言。今我入山。当用宝衣为。世间痴人。皆为财所危。即便见猎师驱游被法衣。太子喜念言。此则真人衣。度世慈悲服。猎者何故著。心念欲贸易成我志所愿便持金缕衣。贸所法震越。猎者内欢喜。菩萨亦俱然。太子被震越。柔软鲜且洁。顾视僧伽梨过佛无差别。于是遂入山。菩萨得法服欣喜光。照耀山林。诸道士。一名为阿兰。二名为迦兰。学来积年。四禅具足。获致五通。见光惊怖。此何瑞应。便共出观。遥见太子是为悉达。今果出家。善来悉达便坐是榻。冷泉美果今可食之。而作颂曰。
  日王初出时  在于山顶上
  是故慧明照  一切诸群生
  若有观面像  终竟不知厌
  是故道德最  无双无有比

  是时菩萨而说颂曰。
  虽修四定意  不知无上慧
  道心正为本  不在事邪神
  行俗谓为真  长夜求梵天
  是故不识道  轮转堕生死

  于是菩萨。行起慈心。遍念众生老耄专愚。不免疾病死丧之痛。欲令解脱。以一其意而起悲心。愍伤一切。皆有饥渴寒暑得失罪咎艰难之患。欲令安隐。以一其意而起喜心。念诸世间。皆有忧苦恐怖遭逢之患。欲令淡泊。以一其意而起护心。欲度五道八难众生。愚蔽曚闇。不见正道。念欲成济使得无为。以一其意得善不喜。逢恶不忧。舍世八事。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不以倾动。成二禅行。复前到斯那川。其川平正。多众果树。处处皆有流泉浴池。其中清洁。无有蚑蜂蚊虻蝇蚤。川中道士。名为斯那。教授弟子等五百人。修其所术。于是菩萨坐娑罗树下。便为一切志求无上正真之道。诸天奉甘露。菩萨一不肯受。自誓日食一麻一米。以续精气。端坐六年。形体羸瘦。皮骨相连。玄精静寞。寂默一心。内思安般。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还六净。游志三四出十二门。无分散意。神通妙达。弃欲恶法。无复五盖。不受五欲。众恶自灭。念计分明。思视无为。譬如健人得胜怨家。意以清净。成三禅行。天帝释意念言。菩萨坐树下。六年已满。形体羸瘦。今当使世间人。奉转轮王食。补六年之饥虚。便感斯那二女。使于梦中见天下尽成为水。中有一花七宝光色。须臾便萎。失其本色。见有一人。以水洒上。更生如故。水中众花。始生萌芽。覆水而出。二女梦寤。怪未曾有。即启语父。其父不解。尽问耆年。皆不能说。天帝复下化作梵志。为女解梦言。汝见天下水中生一花者。是白净王太子初生时。今在树下六年。身羸形瘦。是花萎时。见一人水洒更生者。是能献食者。小花萠芽欲出者。是五道生死人也。时天帝释。即说偈言。
  六年不倾猗  亦不念饥寒
  精进无所著  形瘦骨皮连
  汝等修敬意  奉献于菩萨
  现世获大福  后世受果报

  女言。献食者其法云何。梵志答言。当取五百牛乳。展转相饮。至于一牛。[(殼-一)/牛]一牛湩。持用作糜。乳糜涌沸。出高七仞。左上右下。右上左下。斟糜入钵。釜杓不污。二女恭肃。奉献菩萨。菩萨意念。欲先沐浴然后受糜。行诣流水侧。洗浴身形。浴讫欲出水。天神按树枝。二女奉乳糜。得色气力充。咒愿福无量。令女归三尊。食毕洗手漱口。澡钵已还掷水中。逆流未至七里。天化作金翅鸟飞来捧钵去。并发一处。供养起塔。即复前行。当渡尼连禅河。是时菩萨。便说偈言。
  渡水尼连禅  慈愍一切人
  五道三毒垢  使除如水净
  菩萨兴是念  一切痴堕冥
  当持八直水  洗除三毒垢
  是如始上岸  青雀有五百
  飞来绕菩萨  三匝悲鸣去

  于是复前行。当过瞽龙池时。龙大欢喜。踊出见菩萨。便说偈言。
  善哉见悉达  来救何以晚
  本请一切众  无上甘露浆
  行步地震动  众乐自然鸣
  正与过佛等  于我无有疑
  今持无上慧  降伏诸魔怨
  今当佛日照  觉诸群生眠

  于是复前行。望见丛林山。其地平正。四望清净。生草柔软。甘泉盈流。花香茂洁。中有一树。高雅奇特。枝枝相次。叶叶相加。花色蓊郁。如天庄饰。天幡在树顶。是则为元吉。众树林中王。于是小前行。见一刈草人。菩萨便问曰。今汝名何等。我名为吉祥。今刈吉祥草。今汝施我草。十方皆吉祥。时人吉祥即说偈言。
  以弃圣王位  七宝玉女妻
  金银之床榻  氍氀锦绣褥
  吉祥哀乐声  八部真音响
  超越过梵天  今用刍草为

  菩萨以偈答言。
  发愿阿僧祇  欲度五道人
  今往满本愿  是故欲得草
  人与把乱草  便持向树王
  世间意皆乱  我当正其志
  即持草洒地  齐正如所言
  菩萨便坐上  一切蒙其恩
  菩萨作三要  心坐及其树
  若我不得道  终不离三誓
  言我肌骨枯  不动会当成
  过佛得道时  皆悉出一心

  于是菩萨。安坐入定。弃苦乐意。无忧喜想。心不依善。亦不附恶。正在其中。如人沐浴净洁覆以白亵。中外俱净。表里无垢。喘息自灭。寂然无变。成四禅行。以得定意。不舍大悲。智慧方便。究畅要妙。通三十七道品之行。何谓三十七品。一为四意止。二为四意断。三为四神足。四为五根。五为五力。六为七觉意。七为八直行。周而复始。苦空非常。无想无愿。我念世间。贪爱嗜欲。堕生死苦。少能自觉本从十二因缘起。何等为十二本。从痴行便有识。缘识行便有名字。从名字行便有六入。缘六入行便有更乐。缘更乐行便有痛。缘痛行便有爱。缘爱行便有受。缘受行便有有。缘有行便有生。缘生行便有老死忧悲苦痛心恼大患。具有精神。从是转堕生死。欲得道者。当断贪爱。灭除情欲。无为无起。然则痴灭。痴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字灭。名字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更乐灭。更乐灭则痛灭。痛灭则爱灭。爱灭则受灭。受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苦痛心恼大患皆尽。是谓得道。
  菩萨心自念言。今当降魔官属。即放眉间毫相光明。感动魔宫。魔大惶怖。心中不宁。观见菩萨。已在树下。清净无欲。精思不懈。心中烦毒。饮食不甘。妓乐不御。念是道成。必大胜我。欲及其未作佛坏其道意。魔子须摩提(汉言贤意)。前谏父曰。菩萨行净。三界无比。以得自然神通。众梵诸天亿百皆往礼侍。此非天人所当沮坏。无为兴恶自毁其福。魔王不听。三女自占。一名恩爱。二名常乐。三名大乐。父王莫忧。吾等自往坏菩萨道意。不足劳父王。勿复忧念。于是三女。严庄天服。从五百玉女。到菩萨所。弹琴歌颂。淫欲之辞欲乱道意。三女复言。仁德至重。诸天所敬。应有供养。故天献我。我等好洁。年在盛时。愿得晨起夜寐供侍左右。菩萨答言。汝宿有福。受得天身。不惟无常。而作妖媚。形体虽好。而心不端。譬如画瓶中盛臭毒。将以自坏。有何等奇。福难久居。淫恶不善。自亡其本。福尽罪至。堕三恶道。受六畜形。欲脱致难。汝辈乱人道意。不计非常。经历劫数。展转五道。今汝曹等。未离勤苦。吾在世间。处处所生。观视老者如母。中者如姊。小者如妹。诸姊等各各还宫。勿复作是曹事。菩萨一言。便成老母。头白齿落。眼冥脊伛。柱杖相扶而还。魔见三女还皆成老母。益大忿怒。更召鬼神王。合得十八亿。皆从天来下。围绕菩萨。三十六由旬。皆使变成师子熊罴兕虎象龙牛马犬豕猴猿之形。不可称言。虫头人躯蚖蛇之身鼋龟之首。而有六目。或一颈而多头。齿牙爪距。担山吐火。雷电四绕。护持戟鉾。菩萨慈心。不惊不怖一毛不动。光颜益好。鬼兵不能得近。魔王便前说偈问言。菩萨慈心。所问尽答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