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经藏
- 本缘部
- 佛本行集经
佛本行集经
尔时彼处有一宝殿。名曰梵德。可喜微妙。七宝所成。城中复有三十二女。从城而出。端严可喜。观者无厌。微妙殊特。以诸璎珞庄严其身。语慈者曰。善来圣者。冒能远至。又言慈者。此城皆是琉璃所成。众物具有。我是清洁行无违失。常先启白。然后方为心意和善言语风流。今来咨汝。愿入此城。升于宝殿。共相娱乐。具足五欲。和合受乐。凡所须者。我当咨奉。尔时慈者。入彼城中。升于宝殿。共于彼女三十二人。无男之处。具受欲乐。经于数年。经数百年数百千年。意喜而住。
尔时彼诸三十二女。复白慈者。善哉圣子。汝今慎莫从此城出诣于他城。尔时慈者。便复生疑如是筹量。此等诸女。云何语我。作如是言。圣子慎莫从此城出至余城也。我今可伺诸女睡时。乘依此路。安徐而去。若善若恶。到已应知。既知见已。如实应行。
尔时慈者。伺彼诸女睡眠著时。徐徐缓起。下殿而去。出城东门。巡绕彼城。诣到城南。见一道路。见已遂复乘彼而去。须臾遥见有一铁城。其城四面。皆各有门。时彼城中。无有一人。若男若女。童男童女。出迎慈者。唯闻是声。谁饥谁渴。谁裸露者。谁急走者。谁远行来疲乏之者。我乘谁者。
尔时慈者。便作是念。其先已曾见于银城。于其城内。有四女人。迎接于我。又诣金城时。彼城内有八女人。出迎于我。又于一时诣颇梨城。有十六女。出迎接我。我后一时。遇琉璃城。三十二女。出迎接我。而今此城。无有一人。或男或女。童男童女。迎接我者。唯有闻彼意所不喜如是等声。言谁饥者。言谁渴者。谁裸露者。谁急走者。谁从远道疲乏来者。谁我乘者。如我今者。若入此城。即知是声谁所作也。
尔时慈者。即入彼城。入彼城已。四门寻闭。尔时慈者。心怀恐惧。身毛皆竖。处处逃走。作如是言。我今败也。我今坏也。而彼处处逃走之时。见有一人。头戴铁轮。其轮赫赤。状如猛火。其火焰炽。甚可怖畏。遂诣彼所问言。仁者汝是谁也。汝头上轮谁所转也。何故焰赫炽燃可畏。犹如火聚。时彼罪人报言。仁者汝今知不。我是商主。名瞿频陀。尔时慈者。又问彼言。汝于往昔作何罪业。以彼造罪业因缘故。有此铁轮。如是炽猛。如是焰热。转在头上。彼人报言。我于昔日。以嗔怒故。打蹋母头。以如是业罪因缘故。受大铁轮。如是猛炽。如是赫焰。转在头上。尔时慈者。闻此语已。悲啼号哭。悔过自责。忆省自业。口作是言。今我被禁。如鹿入槛。
尔时彼城。有一夜叉。业守彼城。名婆流迦。在彼城中。时彼夜叉。从彼商主瞿频陀边。取其头上炽燃火轮。取已擐著慈者头上。
尔时慈者头上铁轮。甚大焰赫。极受大苦。极烧极燃。其苦难忍。即时以偈。问夜叉言。
此城周匝四门所 常有光焰恐怖人
我今已被如此缚 犹如诸鹿入深槛
善哉乞问夜叉王 是轮何故与我著
炽然猛焰如火聚 今将令我身命断
我先经于喜乐殿 复入金城常醉宫
又经颇梨意乐处 最后所过名梵德
先入银城有四女 后至金郭复遇八
颇梨城女有十六 又至琉璃三十二
如是值彼复值此 次第值已转更胜
既得值遇如是者 云何今值恐怖轮
由我贪欲不知足 今逢如此苦厄难
我昔为更作何业 值此铁轮头上旋
炽燃辉赫如火聚 今将令我身命断
愿夜叉王哀愍答 经几岁数受斯轮
尔时夜叉业守城者。即便以偈告慈者言。
昔时汝母持净戒 汝以脚足踏其头
以如是等业因缘 今为铁轮头上转
炽然犹如猛火聚 光辉炎赫甚可畏
轮转在于汝头上 令汝身命断更断
于斯满足六万年 终无岁数阙减者
此轮常在汝头上 如是事实终不疑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若有知识与彼利 彼乃返更与其祸
彼则后受如是殃 犹如慈者怀嗔恨
不应与恶反与恶 不应与罪更与罪
彼则后受如是殃 犹如慈者怀嗔恨
若兴慈心反觅便 于恩德处不报恩
彼则后受如是殃 犹如慈者怀嗔恨
业力从远牵将来 业力自近牵将去
业力将人处处经 随其作业受苦乐
非地非空非海中 亦非山间岩石里
一切无有地方处 能使脱之不受业
佛告诸比丘。汝等比丘。于意云何。是时慈者。岂异人乎。勿作异见。即我身是。我以彼时欲入海故。受八关斋戒。以彼业报因缘力故。得值如是四种宝城。一切诸物皆悉具足无所乏少。由于恶心嗔恨因缘踏母头故。具足经由六万年岁。受大铁轮炽然之苦。汝诸比丘。因业报应。非虚空受。但是众生造善恶业。随业因缘而受是报。是故诸比丘。应须受业。清净身业。清净口业。清净意业。诸比丘。若有比丘。身自愚痴。不辩罪福。善不善等。应当咨问师长和上阿阇梨等。于后乃行城邑聚落。若和上阿阇梨而不许可自专去者。应当如法治其不敬不孝顺罪。
佛本行集经尸弃佛本生地品第五十三上
尔时菩萨。住在优娄频蠡河岸之侧。行其苦行。坐卧随宜。著弊故衣。受随用器。一日之内。唯食一粒。所谓胡麻。或一粳米。或一小豆。或一菉豆。或一大豆。或赤粳米。或一青豆。当于彼时。输头檀王。访觅菩萨。不知所在借问他言。我子今者住在何处。作何事业。于是月日。私密遣使。访问菩萨行坐之处。告使者曰。卿今应当访知我子所停之处。何所为作。应报我知。时诸使者。承是敕已。即白王曰如王所敕。不敢违旨。遂即驰访。次第渐到优娄频蠡所居之处。见其菩萨行难苦行。寻还往白输头檀王。作如是言。善哉大王。今者童子。在优娄频蠡所居之处。行难苦行。其所居停。皆悉随宜。乃至日食一青豆等。时输头檀王。闻是事已。心怀怅怏。愁忧不乐。即说是言。呜呼我子。身体软弱。汝以何事。乃至如是。次第六年。时诸使者。将其菩萨善恶消息。诣大王所。次第论说。当于尔时。耶输陀罗释种之女。闻诸使人论说童子在苦行处。行其苦行。所居行住。随宜安止。乃至日食一青豆等。闻是事已。便即思惟。我于今者。安然受乐。实非善也。何以故。我夫今者既在苦行。我亦应当顺童子法行其苦行。时耶输陀罗。作是念已。即脱璎珞。金银琉璃。真珠摩尼。种种诸宝涂香末香。诸花鬘等。皆悉弃舍。著纯白衣。唯留一髻。卧凡恶铺。所食粗涩。才可活命。世人苦行。莫能及者。
尔时世尊。得菩提已。时优陀夷。而白佛言。希有世尊。耶输陀罗既见世尊在于山林行苦行。时云何善能随顺世尊。而行苦行。诸余世人。莫能及者。佛告优陀夷言。优陀夷。耶输陀罗释种之女。非但今世我在山林行大苦行能随顺我行于苦行。过去之世。我在厄难。亦能随我入大苦难。时优陀夷。白佛言。世尊。其事云何。愿为解说。佛告优陀夷。我念往昔。过久远时。有一闲静阿兰若处。其处山林溪壑之内。有一鹿王。领诸群鹿。食草而活。次第游行于彼之时。有一猎师。张设木弶。罥彼鹿王。尔时群鹿。各各走散。当于尔时。有一母鹿。见彼鹿王为弶所罥即住不走。尔时诸鹿。多解人语。而彼鹿母。即便说偈。告鹿王言。
鹿王当努力 奋迅足与头
张设弶罥人 今犹未来此
尔时鹿王即以偈句报母鹿言。
我今虽用力 不能拔此弶
以皮作罥绳 缚束转复急
微妙诸山林 甘泉水草美
愿令未来世 永莫受此殃
而有偈说。
是时彼二鹿 恐怖泪交流
以恶猎师来 执持刀仗故
佛本行集经卷第五十
佛本行集经卷第五十一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尸弃本生品下
尔时鹿王遥见猎师执杖而来。即便以偈告牝鹿言。
此是猎师将来至 身体乌黑著鹿衣
今来必剥我皮肤 斩截支节而将去
尔时牝鹿遥迎猎者。渐至其前。而说偈言。
善哉汝猎师 今可敷草铺
先破我皮肉 尔乃杀鹿王
尔时猎师。问于牝鹿。作如是言。今此鹿王。与汝何亲。是时牝鹿。报猎师言。此是我夫。甚相爱敬。以是因缘。作如是念。愿不与彼爱别分离。以是义故。必先杀我。后及鹿王。尔时猎师。作如是念。此是仁妇。希有希有。是鹿能作如是大事。时彼猎师。于其牝鹿。生大欢喜。即以偈颂。报牝鹿言。
我自生小未曾闻 见有诸兽解人语
此事世间甚希有 我意何忍起害心
今既不杀于汝身 亦复并放尔夫去
如是全活尔身命 愿汝夫妇恒相随
尔时猎师。诣彼弶所。解放鹿王。尔时牝鹿。见王免缚。心大欢喜。遍体踊跃。不能自胜。复以偈句。白猎师言。
善哉如是大猎师 诸亲见者皆欢喜
如我得见夫免脱 欢喜踊跃亦复然
佛告优陀夷。汝今当知。彼鹿王者。岂异人乎。即我身是。时牝鹿者。耶输陀罗即其是也。耶输陀罗于彼之时。尚随顺我受大苦厄。况于今日。能随顺我。行大苦行。于诸世人莫能行事而能行也。
其罗睺罗。今以过业所逼恼故。在胎六年。耶输陀罗。为是菩萨。怀愁毒故。不自严饰。然其如来过六年后。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时输头檀王所遣使人候消息者。彼等使人。见佛世尊。从坐起故。即诣输头檀王之所。到王所已。而白王言。大王当知。太子今者苦行已彻。称满心意。已从坐起。
尔时输头檀王。闻此语已。别敕二人。而告之曰。汝等今当诣太子所。至彼处已。当宣我言。告彼太子。汝于今者苦行已彻。当可速来统领国事。为转轮王具足七宝。时彼二人。奉王敕已。依王教命。如法顶受。承是敕意。诣太子所。头面礼足。却住一面。白太子言。善哉圣子。输头檀王。敕我二人。到圣子所。告圣子言。汝于今者。苦行已彻。今可速来。承受我位。为转轮王。七宝之具令悉备足。
尔时世尊。闻彼二人作是语已。而说偈言。
若人已调伏 世无不伏者
诸佛境无边 无迹无来去
若人不入网 爱无所从生
诸佛境无边 无迹无来去
尔时耶输陀罗。于其宫内。闻是太子苦行已彻。犹望不久必应还来当受王位。政国治民。作转轮王。便生是念。太子若作转轮圣王。我即当作第一妃后。如是念已。欢喜踊跃。遍满其体。不能自胜。持种种香涂其身体。即著种种无价宝衣。及诸璎珞。而自庄饰。食诸妙馔。眠寝宝床。柔软卧具。作如是事。豫待太子。时罗睺罗。过六年已。尽其往业。耶输陀罗。即以种种资物食饮。而自供养。以是因缘。其罗睺罗。便即出生。既出生已。时诸内人。寻共咨白输头檀王。作如是言。异哉大王。耶输陀罗。今乃生子。输头檀王。闻此事已。心大嗔怒。即作是言。今我太子。舍家出家。已经六岁。耶输陀罗。今生此子。何从而得。是时释子提婆达多。作如是言。此是我子。输头檀王。倍增嗔恚。召诸释种。悉令聚集。即告之曰。卿等当知。耶输陀罗。不护太子。亦不护我。不护诸释。不惜名闻。纵恣其意。辱我宗族。我等今者应作何事而苦治也。
尔时释种。皆共同声。作如是言。耶输陀罗。污辱家者。我等应当如辱家法而苦治之。
时彼众内有一大臣。作如是言。当髡其发以杖打之。打已印记。
复有一臣。作如是言。当截其耳劓去其鼻。
复有一臣。而作是言。当挑两目。复有一臣。作如是言。枪贯木上。
复有一臣。作如是言。掷著空井。
复有一臣。作如是言。掷著火内。
复有一臣。作如是言。令抱炽然大热铁柱。
复有一臣。作如是言。系缚手足。遣大群牛蹈而杀之。
复有一臣。作如是言。令卧地上白象蹈之。
复有一臣。作如是言。从头至足。以锯解之。
复有一臣。作如是言。节节支解分为八假。
尔时输头檀王。告诸臣言。我今敕令耶输陀罗及所生子。俱当就死。
是时如来已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便自观见耶输陀罗及所生子在厄难处。以慈悲心。所逼恼故。处处顾视。于时而有毗沙门天去佛不远。时彼天王知如来意。即持笔墨及陀罗叶。往诣佛所。尔时世尊。手自作书。而白王言。其所生儿。是我之息。愿莫有疑。尔时毗沙门天王。从世尊所。受是书已。寻即往至输头檀王大众之内。即出其书王怀里。
尔时彼书。有证有验。输头檀王。见是验已思寻。此书真是我息悉达太子。手自书处。
尔时输头檀王。及诸大众。为此因缘。于耶输陀罗。生欢喜心。耶输陀罗。传闻人道大王有敕欲杀其身及所生子。护身命故。速疾往至摩诃波阇波提憍昙弥所。作如是言。善哉尊后。我无是过。此所生子。太子体胤。听闻不久太子来到。若其到已。自应当知。今欲杀我。是虚枉耳。尔时摩诃波阇波提。闻耶输陀罗作是语已。心复欢喜。即遣使请输头檀王。至阿输迦树林之内。到林处已。而白王言。唯愿大王当知。今者耶输陀罗释种之女。至于我边。而作是言。我无此过。我所生子。太子体胤。若彼太子。身来到已。自知虚实。是故大王。莫作是事。应须待彼太子来到。即知此事定实云何。
尔时输头檀王。闻彼摩诃波阇波提作如是等善利益义。即报之曰。此言有理。若如尊后所言说者。我等宜住听太子至。若不尔者。当知此事定实云何。虽复如此。输头檀王。由于释女耶输陀罗未生欢喜。是故衣服及余璎珞。少分供给。发遣安置随宜处所。尔时释女耶输陀罗。复至摩诃波阇波提憍昙弥所。至已白言。善哉尊后。我于今者。欲诣园内。酬昔所许诸天微愿。暂一祠祀。未审尊后听许已不。尔时摩诃波阇波提。共彼释女耶输陀罗。将罗睺罗。广办供具。赍持杂物。诣彼神所。其神名曰卢提罗迦。从神作名。其苑亦名卢提罗迦。于彼苑中。菩萨往昔在家之日。恒于彼苑。按摩游戏。彼苑之内。有一大石。菩萨往日于上坐起。耶输陀罗释种之女。当于尔时。将罗睺罗。卧息彼石。于后捉石掷著水中。遂立誓言。我今要誓。如实不虚。唯除太子。更无丈夫。共行彼此。我所生儿。实是太子体胤之息。是不虚者。令此大石在于水上浮游不没。时彼大石。如彼要誓。在于水上遂即浮住。如芭蕉叶浮于水上。不沈不没。亦复如是。于时大众。见闻此已。生希有心。欢哗啸调。踊跃无已。叫唤跳踯。歌舞作倡。旋裾舞袖。又作种种音声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