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经藏
- 密教部
- 尊胜佛顶修瑜伽法轨仪
尊胜佛顶修瑜伽法轨仪
持诵既毕。次应发遣本尊解金刚界次以真言解所结界。解界真言曰。
唵(一)嚩折啰(二合)谟乞洒(二合)谋
其手印相。智定相叉。作金刚拳向顶上解。是名能解所结之界。亦能成发遣本尊等事。从已后具明曼荼罗画像护摩等事。
第一法者。若人欲得寿命长远不堕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道及灭诸罪者。每时至心诵此陀罗尼二十一遍。起大慈悲怜愍一切众生。即得四恶趣罪业消灭。即此第一法耳。
第二法者。若有飞腾罗刹鬼神入国。恐怖恼乱一切众生者。称南无佛心忆念。诵此陀罗尼一百八遍。即得如上诸难皆悉消灭。
第三法者。若有人不信者。但制心一处专作此法。即得大验。即令不信者能起大信心。若作法得验。时当有白风旋来入身。身上所有粗恶黑皮及诸厄难。皆风吹恶皮变退厄难消灭。
第四法者。若人欲得为大自在者。于七日中对四方诵咒一百八遍。以七种谷捏作人形安置四方。必得所愿称意。
第五法者。若人欲得灭自身重罪者。即于城门底作前法。
第六法者。若人欲得灭先世罪者。即于十字街头(柯崖反四通道也)。
第七法者。若人欲得灭一切众生罪者。即于佛塔前作前法。
第八法者。若欲得救地狱中一切众生罪苦者。每时结佛顶印诵真言二十一遍。即向四方散印得罪苦灭。
第九法者。若人能欲得施饿鬼浆水者。取净水以真言加持二十一遍。以水散洒四方。作施彼之心。鬼等即得水吃。
第十法者。若有人欲得救一切畜生罪苦者。取黄净土以真言加持二十一遍。散于畜生身上。及散四方。即得罪苦消灭。
第十一法者。若欲得救人天罪苦及堕落诸恐怖者。剪五色杂彩华。以真言加持二十一遍。将散三宝及佛顶上。即得一切罪苦自然消灭。
第十二法者。若有王难百官难军兵并口舌等难者。以真言加持五味香汤二十一遍。将洗佛及灌佛。即得诸难消灭。
第十三法者。若有沙门婆罗门毗舍首陀四众等。欲得福报具足者。每日发愿忏悔诵此真言七遍。以此功德回施一切众生。但作此心即得如愿。
第十四法者。若有人欲得灭除一切众生业障者。当以五色彩帛作拂。当用诵真言加持拂。扫故像及故经。常作此法。即得一切众生罪障消灭。
第十五法者。若有人口舌起者。取好蜜以净器盛之。以朱砂和蜜。以真言加持二十一遍。将用涂一百八躯佛像唇口。即得口舌即消灭。
第十六法者。若人长病在床。若复有人欲得一切爱念敬重。复有人欲救一切世间出世间事。心未得定。被鬼神恼乱梦想颠倒。当取金薄一百八番。以真言加持二十一遍。将用贴一百八躯佛像形顶前。作摩尼宝珠形。即得一切诸事消除所求如意。
第十七法者。若有国内被鬼病所著。及时气疫病流行。当于四城门上以青纸写真言。用白檀香木作函盛之。锁函门别以蜡印函。当于四城门上之。以五色伞盖函门别安一本。即得诸鬼病等即皆消灭。
第十八法者。若有国内五谷不熟风雨不时。当以白绢作幡书真言于上。并画作佛顶印。悬一百八十尺刹上。向正南著之。即得风雨调适五谷成熟人民安乐。即得恶龙回心作善。阿修罗王不能障碍。
第十九法者。若多雨不止。即以绯绢书真言二十一道。悬著正南刹上。即得雨止天晴。
第二十法者。若有恶贼起于国内。当以青绢书真言二十一道。中心画乾闼婆儿善住两手调箭。悬于正东刹上即得恶贼自然退散。
第二十一法者。若有国王衰祸欲至。当以杂物作一百八个浮图相轮。又打金薄叶各书真言一本。于一相轮最上头函内盛之安置。即得衰祸消灭福祚延长。
第二十二法者。若有贵人贱人。欲得常拥护他人。及自护身所求财宝称意者。常起善心心不散乱。每日每时于佛像前。结印诵真言七遍。瞻仰观佛面目。不动如此作法。即得种种福禄充足命终之后必有福报不堕恶趣。
第二十三法者。若有女人欲求男女子者。于一百日办香美饮食。乞与贫病人吃。施食之时。口常诵真言。念念不绝如此作法。必获福德男女儿子。
第二十四法者。若有夫妇相憎者。将绢帛诵真言加持二十一遍。即将作衣与夫婿者。即便得和顺。
第二十五法者。若有女人嫁娶不结者。取好净盐不限多少。诵真言加持二十一遍。施与现前僧吃即便女得嫁处。
第二十六者。若有外道及国王王子大臣百官等。不信佛法者。取无疮瘢黄乳牛三头。诵真言加持水草二十一遍。与牛食之。日欲出时。即将取乳以银器盛之。又诵真言加持乳二十一遍。即于四方净地写之。其将乳人须著白衣。口云乾闼婆儿善住。及天王帝释。今有此事当自处分。行者当即入城见国王王子大臣百官。及诸外道不信佛法人等。见此行者深生欢喜。行者所说悉皆信受。得信之心无有改动。
第二十七法者。若有人所在处界内。所有恶鬼神恶鬼毒龙等。行者欲得降伏者。取牛乳加持二十一遍。即写著有龙水中。若有龙出来。行者语言。汝莫损此界内众生。即令依旧安置龙。若薄媚不出来恶业不息者。即诵真言加持沙二十一遍。散于池中即得池平如地。行者别将龙向余处。安置遣令得所。行者即更加持二十一遍。莫遣东西。其恶鬼神。加持饮食二十一遍。以施之。行者告言我今语汝。若不损害众生任汝住此。若拟损害众生即须出去。其鬼神薄媚不受处分者。即此作铁橛长十二指。以真言加持二十一遍。即钉入地。恶鬼神即散出走去。行者仍安置鬼神。遣令得所。又告言。一如处分不得东西。
第二十八法者。行者每欲出行之时。常作一白拂诵真言加持一百八遍。手常持行。若逢诸类一切畜生等。皆拂之一遍。即得畜生恶业离苦解脱。
第二十九法者。若欲令先亡离苦解脱者行者当于尸陀林中安坐七日。日别三时诵真言。任意多少满七日已。即取行者坐处土散之时。亡者即得离苦解脱。悉得生天永离恶道。
第三十法者。若有人顾卖不售。所求不称意者。行者为结印诵真言二十一遍。安置善住形像于密处供养。即得所求顾卖称意。
第三十一法者。若有人欲入山林。逢师子虎狼毒蛇恶兽等者。欲入之时。预于山前诵真言二十一遍。加持黄土七遍即取上土口含之。数数诃气入于山中口云。于此山中恶毒禽狩等所有恶毒气悉皆消灭。此地属我。若能依我法行者任听汝住。若不能依我法行者。即须急出。若不出者。口即闭塞开口不得。行者见虎狼禽狩等开口不得。即须急出。若不出者。行者见虎狼禽狩口开。即须集之一处。以右手摩挲其头上。加持二十一遍。行者口云。我和上令开汝口。即放出界外守护地。勿令伤损此界内一切众生。行者发遣乃已。仍须安置令遣得所。行者常坐山中二月余日。更不得住。即须且东西去已后更来坐。若其久住。诸禽狩等即不得安隐。
第三十二法者。若山中有悭鬼神悭龙等。不许行者于山中隐逸者。行者知见此事。即依法处分者。行者口云我乐此地乞汝与我。若不与我当共汝住。若不许者。你即须出去于三百由旬外安置。若其薄媚不受谏劝者。我即禁系汝不令东西。行者即以铁杵长十二指加持一百八遍。用钉住处门首。即令诸恶禽狩等。于一百由旬内住止安稳。
第三十三法者。若有诸龙。被外道等禁系致令国中无雨。行者当于有龙水泉边作一小坛。以桑木作橛八个安于坛中。又以乳酪三碗亦安坛上。总加持乳橛等一百八遍。即以木橛钉泉水四边八处。又以乳酪写于池中。又以金薄叶加持。著荷叶上著泉中。行者口云。善知识今有厄难。被诸外道禁系。今此作法已讫。以陀罗尼护汝发遣。收领其荷叶与真言没水去。行者诃气三遍。外道禁法即便破坏。其龙即得解脱无难。其龙当即出来供养行者。龙口云。曹主有何处分。行者口云。汝可每依时兴云致雨。将此陀罗尼顶上安置。令汝等永得无难。
第三十四法者。若有大水泛涨损伤人者。即诵真言加持水二十一遍。将投大水中更不泛溢。
尊胜佛顶真言修瑜伽画像品第七
复次我今更说修瑜伽速证有相无相悉地。准例内外有异。外相法者。先须画像。择取吉善好月时日。晨朝起画。好月者。正二三四五六七十二月等。此为最上好月。好日者。日月蚀时及地动时鬼宿日。此为上好胜日。或取白月十五日。或取二十三日等。已择取日月时节。唤画师沐浴。与三昧耶戒。或与三昧耶灌顶。每出入洗浴换衣。食三白食不杂秽食等。亦不还价。其画物白毡。或好细布绢等物中。如法画之。一依图上如左。其所画布绢[疊*毛]等。大小随意。中心。画大圆明白色。又大圆明分为九圆。八方置宝瓶。于瓶口中插以名华。上置三股嚩折罗。中心圆外四隅安四宝轮。皆以嚩折啰相拄。宝瓶及嚩折啰腰。缠彩带垂之。中圆画毗芦遮那如来。头戴五佛冠。种种宝华光。于七师子座上结跏趺坐。手结法界印。左圆明中画白伞盖佛顶轮王。头戴五智冠。左手执莲华。于莲华上安置白伞盖。右手扬掌半跏趺坐。其身光及头光。如五色车轮形。右圆明中画最胜佛顶轮王。头戴五智冠种种庄严。背圆光及以通身光。状如车轮具种种色。右手持莲华于莲华上安八辐宝轮。具种种色光焰圆绕。于莲华上结跏趺坐。左手扬掌。中圆明前画尊胜佛顶。亦名除障佛顶轮王。于莲华台上结跏趺坐白肉色。两手脐下如入禅定。掌中承莲华。于莲华上金刚钩。如上顶轮王等。种种光明五智冠等。一依瑜伽图。皆于白莲华座结跏趺坐。大日如来后圆中画放光佛顶。或名光聚佛顶轮王。左执莲华。于华台上画佛顶印。于佛顶上放光。五智宝冠光明等。一如上说。右手扬掌。其尊胜佛顶左边。圆明中画胜佛顶。左手执剑。右手扬掌。五佛冠种种庄严。轮光明中亦如上说。其尊胜佛顶右。画广生佛顶王。右手持嚩折啰。左手扬掌。五智冠。轮光焰璎珞等。一依上诸尊等例。光聚佛顶右圆明中画无边声佛顶王。右手持莲华。于莲华台上画商法。左手当奶房上扬掌。五佛冠。轮光庄严等。随意种种庄严。光聚左圆明中画发生佛顶王。左手执开莲华。右手右膝上半跏趺坐。轮光璎珞同如上说。皆大仁慈悲相。下左边画降三世尊。于半月轮邪立走势。青色拘牙上出。四手。两手结三昧耶印。一手结心印。一手执缚折啰。右边三角赤光中画无动尊。于盘石上半跏趺坐。一目怒出一目合咬下唇。一边反出。赤发交锁垂下左边。身复肥满如童子形。右手把剑左手执索。两明王中间修瑜伽者坐。前香炉。其像上画宝盖。两边画六个乘云首陀会天童子形。半身涌出各执香华宝鬘等。一依如上图。或如外观像法。修瑜只者。观己身为毗卢遮那法身。周遍法界同一体相。更无异相。我今略说观像及画法则已竟。凡欲作法受持佛顶尊胜陀罗尼神咒者。先须画像。画像法者。取好绢。或用白[疊*毛]。绢用三幅高一丈。彩色中勿用皮胶。须用香胶。画师须清净。不吃熏辛。从黑月一日起首。画像满七日即须造了。当画作甘露山。山中作种种树林华果流泉鸟兽。山中作禅窟。窟内作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佛右边作天主帝释。一切眷属围绕。左作乾闼婆儿。名曰善住。容貌端严如似菩萨。头发衣冠亦复如是。以种种璎珞华冠庄严。又以白[疊*毛]巾斜勒左肩上。右手把毬杖又作乾闼婆眷属。围绕善住歌舞作乐。佛左右各作两个四天王及其眷属。又于佛左边作大梵天王并魔王。画像了已。即须作坛受法。作坛法者。先觅净地勿令有瓦石。以五种香汤和净土作泥。泥地方一丈。又作坛中心方圆。一肘内作一佛顶。青色于坛四面外各安饮食。面别七盆。四方各置一具香炉。烧众名香。南门安一铜瓶。瓶中盛香水。安帝释坐处。东门安乾闼婆儿善住坐处。于西门咒师自坐。面向东方。佛像面向西方。又以五色彩帛作幡。悬坛场外四边。又安五盏灯。一盏处中高著。四盏四角下著。如似塔形。坛场内散诸杂华。供养物等。并于坛外四面安置。勿于坛内。七日之中于道场内诵咒。数须满一万遍讫。佛顶放大光明。咒师七日之内。须数数发露忏悔起大慈悲发弘誓愿永不退转。当尔之时即知法成。更莫疑虑。
尊胜佛顶真言修瑜伽法卷上
曩谟婆(去引)誐缚帝(引)怛赖(二合)路(引)枳也(二合)钵罗(二合)底尾始瑟吒野没驮(引)野婆(去)誐嚩帝(引)怛你也(二合)佗(引)唵(引)尾戍驮野尾戍驮野娑么娑么三(去)满跢(去引)缚婆(去引)娑娑颇(二合)罗拏誐底誐贺曩娑嚩(二合)婆(去引)嚩尾秫第阿(上)诜鼻左睹[牟*含]素誐哆嚩罗嚩左曩(引)阿密嘌(二合)哆鼻矖罽(平)摩贺(引)曼怛啰(二合)跋乃(引)阿(去引)贺罗阿贺罗阿(去引)臾散驮(引)啰抳戍(引)驮耶戍驮耶誐誐曩尾秫第邬瑟抳(二合)洒野(上)尾惹野尾秫第娑贺娑啰啰湿茗(二合)散祖你帝萨啰嚩(二合)怛他(去引)誐多嚩路(引)迦[寧*頁]娑(上)吒幡(二合)啰弭哆(去引)跛里布(引)罗抳萨嚩(二合)怛他(去引)誐哆纥哩(二合)娜野地瑟姹(二合)曩地瑟耻(二合)多摩贺(引)母捺哩嚩日啰(二合)迦野僧贺多(上)曩尾秫第萨罗嚩(二合引)嚩啰拏(鼻引)播野讷蘖底跛哩尾秫弟钵罗(二合)底[寧*頁]袜啰哆(二合)野阿(去引)欲秫第三么野(引)地瑟耻(二合)帝么抳摩抳摩贺摩抳怛闼(去引)哆部多句(引)致跛哩秫第尾娑普(二合)吒没地秫第惹野惹野尾惹野尾惹野娑么罗娑么罗萨嚩没(引)驮地瑟耻(二合)多秫第嚩日哩嚩日啰(二合引)蘖陛嚩日览(二合)婆嚩都么么(某甲)设哩览萨罗嚩(二合)萨怛缚(二合)难左迦野跛哩尾秫第萨嚩(二合)誐底跛哩秫第萨罗嚩(二合)怛他蘖哆(去引)室者(二合)铭三(去)么(引)湿(二合引)嚩(平)沙琰睹萨啰嚩(二合)怛他蘖多三么(鼻)湿嚩沙(去引)地瑟耻(二合)帝没地野(二合)没地野(二合)尾没地野尾没地野冒驮野冒驮野尾没驮尾没驮野三满跢跛里秫第萨罗嚩(二合)怛他蘖多纥哩(二合)娜野地瑟姹曩地瑟耻(二合)多摩贺母捺哩(二合)娑嚩(二合)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