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等陀罗尼经

  尔时佛告毗沙门天王。快哉鬼神大王。欲护陀罗尼经者。即是三世诸佛之子。即报三世诸佛之恩。尔时毗沙门天王。即于佛前而自立愿。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持陀罗尼经者。有诸恶人为起衰患。令其行人意散心乱。不得读诵修行陀罗尼经。我于尔时往彼人所。令彼恶人复得衰耗。或令水。火盗贼县官枉横不隐之事来逼其身。或时致死若近于死。如是恶人若仕官者不得高迁。或令恶梦麻油涂身宛转土中。或时于其梦中。脱衣裸走牙齿堕落。头白面皱眼目[目*孝]瞎。世尊我令其梦中见如是事。世尊我于尔时。遣诸鬼神恼其舍宅。令彼恶人得大重病。或时致死。世尊听我如是护此经不。尔时世尊默然不答。尔时华聚语毗沙门言。世尊默然即为可汝如上所言。尔时阿难语华聚言。我今问汝汝可答我。莫如世尊默然可也。尔时华聚语阿难言。随意所问当以答汝。尔时阿难语华聚言。世尊何故不默然授诸声闻记。所以者何默然是印可性者。以何因缘言语方便。授诸声闻弟子记耶。尔时华聚语阿难言。如来有默然授诸声闻记。或时以言语方便而以受之。阿难如来授记不唯三途。所以者何如来当以诸法不定故。方便多故智慧无量故。世界无边故众生行无边故。是故世尊更以方便。授诸声闻大弟子记。尔时阿难语华聚言。若谓诸法不定者。十方诸佛亦应不定。诸佛不定者。十方世界亦复不定乎。尔时华聚即以右手。接取西方妙乐世界。举著虚空犹如大士取阿摩勒果。置于右掌无所妨碍。尔时大众遥见西方妙乐世界。河池华树庄严之事无不明了。尔时大众欢喜踊跃。至心敬礼无量寿佛。各各求生妙乐世界。尔时华聚语阿难言。于意云何诸法如是有定性不。阿难答华聚言。诸法如是无有定性。我不敢问诸法定相。
  尔时佛告阿难。汝等二大士不须。诤论如是事也。何以故阿难于汝意云何。三果之人入地狱不。阿罗汉人受饿鬼形不。乃至受畜生身不。及生边地邪见处不。阿难白佛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罗汉人名离一切究竟患难。若不离一切究竟患者不名阿罗汉也。善男子汝云何言一切法是不定相。阿罗汉人永更不受如是等苦岂不定乎。阿难白佛言。世尊阿罗汉人得尽定慧不。佛言不也。何以故阿罗汉分段涅槃。是故不得究竟尽慧。
  善男子夫于学者。观一切法住平等性。不离有不离无。不离有边不离无边。不即是边不离是边。不即是我不离于我。不即是色不离于色。不即是受不离于受。一切法者不可言定。不可言无定。若无定者应无三宝究竟解脱处。当知是法即有定性。若谓无定上无诸佛下无众生。是无定相。虽复如是。然不可言无复不可言有。若菩萨观一切法著有著。无即菩萨累。若见众生而生著相。是菩萨累。若离众生亦菩萨累。若著众生行是菩萨累。若离众生行亦菩萨累。若著我行是菩萨累。何以故菩萨常应如是心住中道。得名菩萨究竟慧也。善男子阿罗汉人都无是事。无是事故不得名为究竟慧也。
  善男子所谓菩萨住心中道。汝今谛听当为汝说。菩萨观虚空如地。观地如虚空。观金如土观土如金。观众生非众生。观非众生而是众生。观法而是非法。观于非法而是定法。而是定法无有差别。观诸持戒与破戒等。观诸破戒如具戒相。虽然离于二边住平等相。破戒持戒亦应等心观之。上中下性亦应等心观之。有为无为法亦应如是等心观之。不赞大乘不毁小乘。豪贵卑贱粗妙丑陋。诸根完具及与残缺。聪黠愚闇悉不赞毁。善男子夫为菩萨供养之法。不应选择如上诸事。是名菩萨住心中道究竟智慧。善男子声闻之人无如是事故。无究竟慧亦非究竟涅槃。何以故未了法性故。不得究竟涅槃。
  复次善男子我于往昔作一居士。受性憍恣而不推求出世之典。时有比丘执持应器。来诣于我而从我乞济身之具。时我答言沙门释子汝从何方来至我所。执钵而住何所求索。复更问言汝何种姓。为上姓中姓下姓乎。又复更问曰。汝于五法常学何律。汝于十二部经常学何等。复更重问汝。今名何受姓云何。汝于三业中常修何业欲求何处。上中下乘汝何乘所摄。求究竟乎求分段耶。如是无穷重问。身便得患而即命终。以是因缘今故语汝。若以施时莫择上中下性实相世谛。于有无法而不分别。若分别者即名菩萨著我人寿者亦著行者。不名菩萨住心中道得究竟慧。
  善男子我今复更略说往昔因缘。我于往昔作一比丘。时有居士设大施会。请沙门婆罗门。贫穷下贱须衣。与衣须食与食须珍宝与珍宝。我时甚大贫穷而无资财。我时望得珍宝物故往诣会所。于其中道见有大桥。于其桥上见众多人匆匆往来。时诸人中有一智者。我以愚意问此人言。此桥何人所作此河从何而来今向何去。复问此木何林所生何人所斫何象所。载此木为青为白为赤为黑何日所作。此木松也柏也柳也。曲也直也有节无节也。破此木铁何冶所出何匠所造。此水咸也苦也甜也深也浅也。何用作此桥也。
  善男子我于尔时。次第而作七千八百问已。尔时智者便答我言。咄痴沙门居士请汝。汝但涉路至于会所。可得悦意后不生悔。汝今舍问如是等事。于身无利何用问为。如是等木何野所生。何人所造何斧所斫。咄沙门今且速去还当语汝。我时闻此语已。涉路而去便到会所。所食荡尽财宝无余。我时见已懊恼结恨。[口*睪]声叫言是何苦哉。心口所失值如是苦。还到桥上见向智人。时人问言沙门汝云何憔悴如是多不吉耶。我时答言以贫穷故往诣会所。欲求衣食所须之具。于其中间以见于汝。徒问无益之言。使我不值饮食所须财宝。以是因缘我心生恼。
  尔时智者而答我言。夫为比丘于身无利。理不应问何用问为。善士比丘汝以一误失现在利。从今已往于身无利。慎莫多问应观诸法。于身利者宜应须问。何谓为利。观有为法应以远离此即为利。观平等法宜应亲近此即为利。不赞已毁他此即为利。自既了达教他了达此即为利。自能厌离世乐亦教他离此即为利。自知莫问无利益亦教他莫问此即为利。我向了达知问无利是。故语汝速往会所。善男子尔时智者说此法时。忉利诸天九十二亿。在虚空中听智者所说。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时五百居士远尘离垢得法眼净。我于尔时得入陀罗尼门。善男子我因是已来。得入究竟慧住心中道。阿罗汉都无是事。云何当得究竟慧耶。以毁大乘赞诸小乘。是故不得究竟慧耳。
  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是人者今何所在。世尊受是果报经几劫乎。佛号云何劫名何等其王名何。佛告阿难。善男子吾今可以譬喻语汝。设有一人身力无量。末三千大千世界尽为微尘。善男子且置是事。此人复取十方微尘等三千大千世界亦末为尘。如是次第十方恒河沙世界亦末为尘。可知其数不。阿难白佛言。世尊一世界乃至百世界尚不可数。况微尘耶。善男子如是世界可知其数。彼佛去世后复过于是佛号栴檀华如来至真等正觉。国名尊常劫名净持王名栴檀果。栴檀华佛生彼王宫。成等正觉而取涅槃。次后有佛名释迦牟尼。如是次第二万亿释迦牟尼佛吾悉供养。最初佛者令我坚固陀罗尼。岂异人乎今即文殊师利法王子是。尔时居士设法会者。今华聚菩萨摩诃萨是。尔时五百居士者今则五百大弟子是。尔时王子菩萨居士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五百大弟子无量大众。及与阿难欢喜奉行。

    大方等陀罗尼经卷第三



    大方等陀罗尼经护戒分卷第四

    北凉沙门法众于高昌郡译
  尔时文殊师利。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而白佛言。世尊若比丘。于世尊去世之后若毁四重。若比丘尼毁犯八重。若菩萨若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若毁如是一一诸戒。所犯重罪当云何灭。佛言呜呼善哉文殊师利。乃能请问如是等事。汝慈悲胜故能发是问。汝若不发是问。我终不说彼恶世比丘所犯之过。善哉善哉文殊师利。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我去世后若有恶律仪比丘毁四重禁。默然而受檀越供养而不改悔。当知是比丘必受地狱苦而无疑也。我今当出良药救彼比丘重病。若我去世后毁四重禁羞不发露。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离婆离婆谛(一)仇呵仇呵帝(二)陀罗离帝(三)尼呵罗帝(四)毗摩离帝(五)莎呵(六)
  文殊师利此陀罗尼。是过去七佛之所宣说。如是七七亦不可数亦不可计。说此陀罗尼救摄众生。现在十方不可计不可数七佛。亦宣说此陀罗尼救摄众生。未来不可计不可数七佛。亦宣说此陀罗尼救摄众生。汝今请问陀罗尼义。我已说竟。以此陀罗尼经。救摄未来世恶律仪比丘。令其坚固住清净地。善男子若有比丘毁四重禁。至心忆念此陀罗尼经。诵一千四百遍。诵一千四百遍已乃一忏悔。请一比丘为作证人。自陈其罪向形像前。如是次第经八十七日勤忏悔已。是诸戒根若不还生终无是处。彼人能于八十七日勤忏悔已。若不坚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亦无是处。又文殊师利云何当知得清净戒。善男子若其梦中。见有师长手摩其头。若父母婆罗门耆旧。有德如是等人。若与饮食衣服卧具汤药。当知是人住清净戒。若见如是一一相者。应向师说如法除灭如是罪咎。复次善男子所谓比丘尼毁八重禁者。若欲除灭八重禁罪。先请一比丘了知内外律者。陈其罪咎向彼比丘。彼比丘应如法而教此内外律。所谓。
  阿隶离婆其罗帝(一)罗帝婆(二)摩罗帝(三)阿摩罗帝(四)莎诃(五)
  善男子此陀罗尼。若有读诵受持如法修行九十七日。日诵四十九遍。乃一忏悔随师修行。是诸恶业若不除灭终无是处。善男子汝若不信。吾今为汝略说。我昔愚行业因缘故十方虚空法界。及大地土山河丛林尽末为筹。大如微尘尚可知数。除诸佛等无人能知。我所犯戒。十方无边我所犯戒亦复无边。微尘无数我所犯戒亦复无数。众生无边我所犯戒亦复无边。方便无边我所犯戒亦复无边。法性无边我所犯戒亦复无边。善男子我观如是等业甚为可畏。上至菩萨下至声闻。不能救我如是等苦。我即思惟如是事已。便推求此陀罗尼典。得已修行九十七日。日读诵四十九遍。闻空有声而谓我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乃能推求此陀罗尼典。我时闻已顾视四方。见有诸佛罗列在前。一一诸佛手摩我头听我悔过。善男子以是因缘。我去世后若有比丘尼犯八重禁。应当求此陀罗尼典读诵修行。若于梦中见如上事。当知彼比丘尼住清净地具清净戒。复次善男子若有菩萨受八重禁。然后毁坏狂乱心热。欲自陈说无所归趣。无能灭者如是罪咎。僧已和合令出境界。应大怖惧。此人应住一空静室。涂治极令内外鲜净。请一比丘了知内外一部律者。应自陈过。向此比丘作如是言。僧今摈我来至此间。我今请师亦来此间。此师应教净律之法所谓。
  婆罗隶(一)仇那罗隶(二)阿难罗隶(三)其那罗隶(四)伽那隶(五)阿隶那隶(六)阿帝那隶(七)阿帝那隶(八)莎诃(九)
  善男子如是陀罗尼者。即是三世诸佛之所护持。亦是三世诸佛之所秘藏。善男子吾昔未说今已说之。昔所未作今日已作。昔所未开今日已开。开此三因方便已。令诸众生遇此三因方便者速出三界。如盲者见日如婴儿得母。如鸟出[穀-禾+卵]如饥人得食。如缚者得脱如寒者得火。如裸者得衣如迷人得路如渴者得水。善男子我此法味亦复如是。若久住世间若一劫若减一劫。为诸众生受持读诵解说其义。为愚者说。当知是人与我无异住清净地。是人应于心中生遭我想自陈罪咎。若罪不灭终无是处。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此陀罗尼者应诵几遍修行几日乃当止耶。佛言善男子。此陀罗尼应诵六百遍乃一忏悔。当忏悔时应请一比丘。在其前立口自陈罪必令得闻。如是次第经六十七日。占其梦想如上所说更无有异。若得是相知是菩萨住清净地具清净戒。复次善男子。若有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毁诸禁者。亦应请一比丘了知内外律者。向形像前若尊经般若前。自陈其过向此比丘。此比丘应教净律之法所谓。
  伊伽罗帝 慕伽罗帝 阿帝摩罗帝 郁伽罗帝 婆罗帝 婆座罗蝎帝 座罗蝎帝 豆罗奢蝎帝 毗奢蝎帝 离婆蝎帝 婆罗隶阿隶 其罗隶阿隶 持罗隶阿隶 其兰隶阿隶 提兰隶阿隶 毗罗阿隶 莎呵
  善男子如是陀罗尼者。我为慈愍一切众生故说此陀罗尼。若有下劣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亦应读诵修行此陀罗尼。诵四百遍乃一忏悔。如是次第四十七日。当忏悔时应自陈过令彼了闻。如是次第四十七日已。如上所说梦中得见一一事者。当知是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住清净地具清净戒。尔时文殊师利及五百大弟子心有少疑。佛知其意即时告言。如汝所念行者应修五事持诸戒性。所谓不犯陀罗尼义。不谤方等经。不见他过。不赞大乘不毁小乘。不离善友常说众生妙行如是五事。是行者业不犯戒性。复次善男子不说上界所见。亦不说已所行好丑之事。亦应日日三时涂地。亦应日诵一遍。日一忏悔。如是五事是行者业不犯戒性。
  复次善男子复有五事。若有比丘行此法者及与白衣。不得祭祀鬼神亦复不得轻于鬼神。亦复不得破鬼神庙。假使有人祭祀鬼神亦不得轻。亦不得与彼人往来。如是五事是行者业护戒境界。复次善男子复有五事。不得与谤方等经家往来。不得与破戒比丘往来。破五戒优婆塞亦不得往来。不得与猎师家往来。不得与常说比丘过人往来。如是五事是行者业护戒境界。复次善男子复有五事。不得与脑皮家往来。不得与蓝染家往来。不得与养蚕家往来。不得与压油家往来。不得与掘伏藏家往来。如是五事是行者业护戒境界。复次善男子复有五事。不得与劫贼家往来。不得与偷盗家往来。不得与烧僧坊人往来。不得与偷僧祇物人往来。不得与乃至偷一比丘物人往来。如是五事是行者业护戒境界。复次善男子复有五事。不得与畜猪羊鸡狗家往来。不得与星历家往来。不得与淫女家往来。不得与寡妇家往来。不得与沽酒家往来。如是五事是行者业护戒境界。善男子如是七科五事。行者应深了观根原。然后舍离其余诸事亦复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