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合集经

  外道当知。若畜生来生人间者。以其先因积集愚痴数数造作彼不净行。今得为人尚多淫泆。遇善知识为说十二缘生观行。对治无明。令生觉悟发生净慧。渐令修习般若波罗蜜。
  外道当知。若鬼趣来生人间者。彼由先因悭贪嫉妒长时造作而无间断。今得人身性多鄙吝。遇善知识为说布施相应善法。对治彼悭。渐令修习施波罗蜜。外道当知。若阿修罗中来生人间者。彼先造作广大福行。常生我慢陵蔑他人。今生人中性多高举。遇善知识为说六处及空法门。对治我慢。渐令修习忍波罗蜜。
  外道当知。若人趣中来生人间者。由彼先修十善业道惯习力故。乐近善友柔和共住。观察正理悟无常法。厌生死苦忻真常乐。渐次修习六波罗蜜。能发无上菩提道意。当得如来一切种智。
  外道当知。若天趣中来生人间者。是人前身所修施戒。不能忘相皆希果报。以是缘故得生天上。久受天乐退生人世。为由宿昔福慧力故。念已先业必从天堕。而于此身勤加精进。劝行布施不应希报。若住相者则为过患。应住无相得福无量。劝持净戒不应希报。若取相者则为瑕垢。应当纯净离诸染污。如是持戒得福无量。于佛菩提得不退转。
  复次外道。从地狱出得生人趣者。是人应当近善知识。乐闻三世佛所说法。住阿兰若专修梵行。精勤习学心无疲懈。巧于问难分别义趣。了一切法无有自性。由解法故乐为他说。或于聚落城邑之中。化诸比丘及比丘尼诸优婆塞优婆夷等。讲宣正法。能令自他断恶修善。渐次修习得无上道。
  复次外道。从畜生脱得生人趣。彼应亲近善友良缘。得闻正法舍离愚痴。由善友力多闻熏习。观诸法空离诸缠缚。而于自身作非有想。于大众中心无所畏。自然证得平等法性。了一切法本无自性。速能获得一切种智。
  复次外道。从饿鬼脱得生人趣者。彼应依止善友知识。初习布施除其悭贪。由行施故发生善慧。乐求出离修清净行。于所修福而不取著。了知三世诸法平等。皆唯一相所谓无相。渐次修习得一切智。
  复次外道。从修罗中来生人趣者。应先发心依善知识。与烦恼魔共为斗战。烦恼魔者。所谓我慢。应当思惟。何者是慢。谁起此慢谁受此慢。亦不见有舍此慢者。如是作意思惟观察。我慢之相了不可得。自诳己身都无实性。则能了达诸法无性。若法自性不有彼则非物。若非物者则不可成办。若非成办彼则不生不灭。若无生灭则不可分别。若无分别则无过去未来现在。若三际不可得。当知彼法不可破坏。佛言外道。如是法性无变无异体即真如。名为如来。应知我相实不可得。由起我慢生修罗中。或人或天流转诸趣。是故观察我慢之相。本无体性自他平等。断除余习心得清净。外道。此名舍离我慢善巧方便波罗蜜多。汝于是中当勤修学。时彼会中六万外道。闻说此法得无生忍。从座而起顶礼佛足。一心合掌说偈赞佛。
  世尊智力无与等  能了众生所行行
  亦知诸法所归趣  如观掌中庵罗果
  观彼世间诸恶业  犹如云雾蔽虚空
  愚夫不了镇沉沦  亦如盲者失正道
  有说世间为无常  或言世间非无常
  又云非常非不常  譬如狂象为拘缚
  有说世间无有边  或言世间非无边
  又云非边非无边  如彼飞禽被笼罩
  有说即身执为我  或言离身别有我
  此皆妄见之所迷  如兽触网心生恼
  有说大自在天化  亦云非因之所生
  如是恶见覆有情  如云翳彼水中月
  犹如笼中所拘鸟  眼视笼窍欲求出
  当知外道愚痴人  彼无解脱亦如是
  或有归依大梵天  那罗延天多闻天
  如人处暗为贼侵  彼无解脱常生怖
  外道愚夫著邪见  心求出离无所依
  如囚拘系于狱中  当如贫喂而求丐
  若能舍邪修正行  如来于彼起慈心
  速令免离于轮回  如王赦宥蠲诸咎
  如来备修诸苦行  始证最上佛菩提
  为度愚疑邪见人  皆悉解脱无明缚
  人中师子二足尊  于诸法中得自在
  愍彼沉沦苦海中  以方便力而拔济
  若蒙如来大智力  消伏魔怨无有余
  愿我当得如世尊  于大众中师子吼
  如来能动三千界  放无量光普照明
  成熟一切诸有情  唯愿与授菩提记

  尔时世尊知诸外道深心信解。口放净光。时尊者马胜以偈问曰。
  如来威德无与等  令诸外道生信心
  今于天人大众人  放大光明叵思议
  睹佛净光从口出  犹如秋空月满时
  诸天及人咸有疑  愿闻佛光所因起
  何人于佛伸妙供  何人称悦如来心
  何人住佛功德中  感得如来现斯瑞
  外道今闻授佛记  一切众生亦发心
  如来出现于世间  为摄受彼令调伏
  善哉牟尼大圣主  能断一切诸疑惑
  今此众会咸乐闻  于佛法中生爱乐

  尔时世尊为马胜比丘说伽陀曰。
  马胜比丘汝当知  今正是时发斯问
  为欲利乐诸有情  请益如来放光事
  我今为汝分别说  应当谛听无异思
  如来所作非无因  宣生忻庆住正念
  此诸外道悉调伏  舍于邪见得正见
  由入正法起对治  故能安住菩提道
  了知无垢寂静法  而于见取心厌离
  从佛闻斯授记音  决定自知当作佛
  已曾往昔修正行  得值二十俱胝佛
  供养承事不疲劳  为求无上菩提故
  广行惠施心无吝  坚持净戒住忍力
  精勤修习总持门  依三摩地发净慧
  具足六度诸功德  念念增进无退转
  摧诸异论舍邪宗  百千问难善分别
  昔由习近恶知识  依止群邪异见中
  得遇如来大导师  顿弃所修邪教行
  于彼未来星宿劫  皆当作佛同一名
  各各出现于世间  号曰普遍胜名称
  其佛国土极严净  种种珍宝妙庄严
  得离邪见诸众生  同依佛教生明慧
  彼土无有三恶道  及以八难所逼恼
  诸佛寿命极延长  等同八万四千岁
  若人闻此佛名者  悉能舍离于贪欲
  女人得转丈夫形  斯由闻佛功德力
  如来善伏魔怨者  与诸外道授佛记
  闻已咸生欢喜心  皆当成就一切智


    父子合集经卷第十五



    父子合集经卷第十六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六界差别品第二十六之一

  尔时净饭王并诸营从眷属等。见诸阿修罗王乃至外道婆罗门蒙佛授记。发希有心叹未曾有。世尊言音美妙清彻。一切世间闻者忻悦。时净饭王始见如来。以爱恋故情意殷勤。尔时世尊知彼父王心之所念。而告之曰大王。我所说法初中后善其义巧妙。清净一相梵行圆满。今正说者。所谓分别六界差别分位法门。王当谛听善思念之。时净饭王即白佛言。善哉世尊。愿乐欲闻。为我宣说忆持信受。佛言大王。如是六界六触处。十八意所伺察。是补噜沙为缘得生。云何六界。所谓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云何六触处。谓眼触处而见于色。若耳触处得闻其声。若鼻触处能嗅于香。若舌触处悉尝于味。若身触处亲觉其触。若意触处则知于法。云何十八意所伺察。谓眼见色已若生适悦。若生忧恼。若住于舍。如是六根各各缘彼适悦等三。是名十八意所伺察。大王。云何为内地界。谓于内身所生硬涩。发毛爪齿皮肉筋骨。若内地界不生亦无有灭。则无集行。大王。若时女人。而于内心如所思惟彼补噜沙。彼补噜沙亦生爱乐。由二和合羯逻蓝生。又复思惟相似和合。而得生者无有是处。若二女人无有是处。二补噜沙亦无是处。若彼彼思惟而得生者亦无是处。自体无实非相应故。云何说此为坚硬性。大王。此坚硬性相似而立。毕竟此身溃烂散灭。唯冢圹中是所归趣。彼坚硬性从何所来。亦非四方上下而去。大王。此内地界应如是知。
  大王云何外地界坚硬性者。如彼世间初建梵王所居宫殿。大宝所成。复生他化自在诸天所居宫殿。皆七宝成。大王。若无地界。彼坚硬性从何所生。复成大地厚八万四千逾缮那。纵广六万逾缮那。复生轮围大轮围山。坚固安住同一金刚。复生苏弥卢山。庾健陀山。[寧*頁]泯陀山。伊舍陀山乃至黑山。如是三千大千世界。次第成已坚固安住。若无地界。彼坚硬性从何所来。大王。又此地界欲坏灭时。或为火焚或为水漂或为风吹。譬然酥油其焰炽盛。乃至灰烬不复可见。若为水漂犹如以盐投于水中须臾消散。若为毗岚猛风所吹。彼时三千大千世界悉皆散坏。净尽无余。大王。此外地界生时本空灭时亦空。自性空故。无有男相亦无女相。但唯言说之所显示。如是地界与地界性皆不可得。唯佛正慧而能了知。
  大王。云何内水界。谓此身内所有执受湿润等性。涎唾脂髓脓血便利。为内水界。大王。若时忽见亲爱人等。眼中流泪。或为苦恼所逼流泪。或闻深法信重流泪。或为寒风所吹流泪。如是水界从何所来。水相干时复何所去。乃至此界坏时。兴大黑云三十二重。遍覆三千大千世界。降霔洪雨点大如象。昼夜倾注相续不绝。如是时分经五十劫。其水积满上至梵世。大王。此外水界从何所来。又此世界将欲坏时有二日出。二日出已。小河泉流悉皆枯涸。三日出时。无热恼池所出四河亦皆干竭。四日出时。大海水减一逾缮那。或二或三渐次减至十逾缮那或二十逾缮那。次第枯竭至八十逾缮那。有余水在。或深至一多罗树。或深至胸臆。或深至牛迹。乃至少水如指面量。当尔之时。大海水中悉皆干燥净尽无余。大王。此水界相。生无所来灭无所去。生时本空灭时亦空。自性空故。无有男相亦无女相。但唯言说之所显示。如是水界与水界性皆不可得。唯佛正智而能了知。
  大王。云何身内火界。若此身中所有执受温暖蒸热咀嚼饮食成熟变坏便令安和。入热数者名为火界。云何外火界。谓不执受温热相生。若复有人于旷野中寻求火缘。或以蒿艾或牛粪屑或兜罗绵引火生已。或烧草木山林聚落。及余方处皆为所烧。大王。此火界性。生无所来灭无所去。生时本空灭时亦空。自性空故。但唯言说之所显示。如是火界与火界性皆不可得。唯佛正智而能了知。
  大王。云何身内风界轻动等相。谓此内风或时上行或时下行。或住腹间或胁或背。或发瘾胗或聚成块。或如刀裂或如针刺。出入息等遍满身支。云何外风界。谓若此风从四方来。或狂暴起摧折树木堕裂山峰。若微细起飘举身衣动多罗树。名外风界。大王。此风界相。生无所来灭无所去。生时本空灭时亦空。自性空故。无有男相亦无女相。但唯言说之所显示。如是风界与风界性皆不可得。唯佛正智而能了知。
  大王。云何内空界。若此身内皮肉血等。显现增长离质碍性。谓若眼窍耳穴面门咽喉。咽啖饮食所引滋味。于肠胃间通彻而出。若时业缘引生六处。诸处生已围绕空界。此说名入内空界数。然彼空界从何所来。又若方处外所显现离质碍性名外空界。大王。若色变坏一切皆空。所以者何。是虚空界本无尽故。安静不动犹如涅盘。遍一切处无有障碍。大王。譬如有人于彼高原穿凿池井。于意云何。是池井中所有空相从何所来。王曰。无所从来。佛言大王。设使彼人复填以土。于意云何。空何所去。王曰。空无所去。所以者何。是虚空界无去来故。不住男相亦非女相。大王。外虚空界本来无动。自性离故。但唯言说之所显示。除佛正慧而能了知。
  大王。云何识界。谓若眼根为主。缘彼形色及彼表色。名眼识界。若余五根缘于自境各别建立。名五识界。又此识界。不著于根不住于境。非内非外及二中间。然此识界。各各了别彼彼境已即便灭谢。生无所来灭无所去。大王。识生时空灭时亦空。自性离故。不住男相亦非女相。但唯言说之所显示。如是识界与识界性皆不可得。如佛正慧而能了知。
  大王。云何眼处。谓四大种。地界水界火界风界所造净色。若地界清净则眼处清净。若水火风界清净则眼处清净。何以故。由地界清净眼处得生。是中无有少法可得。如是乃至风界清净眼处得生。是中无有少法可得。何以故。无主宰故。无造作故。犹如涅盘自性清净。大王。如是眼处各各寻求皆不可得。所以者何。地界空故则地界清净。乃至风界空故则风界清净。若诸法自性本空。则彼界何有清净。亦无忿诤。若净若诤皆不可得。复有何色而可见耶。当知眼处毕竟空故自性亦空。前际后际皆不可得。未来所造亦不可得。何以故。自性离故。若自性无有。则无男相亦无女相何有爱乐。若生爱乐是魔境界。若无爱乐是佛境界。何以故。若无爱乐则能远离一切诸法。
  大王。云何耳处。谓四大种所造净色。分别行相如前所说。大王。诸法解脱决定现前。如法界空不可施设。大王。诸根各各乐著境界。眼缘色时而生爱乐。是故说色为眼境界。又此眼根缘于色境。有三种相。见可爱色起于贪想。不可爱色起于嗔想。非爱非恶而起舍想。如是乃至意著法处为意境界。若彼意处缘可爱色极生爱乐。为彼所牵引生贪行。不可爱色生于嗔行。爱非爱色起于痴行。如是声等三种攀缘领纳等相。准前应说。
  大王。诸根如幻境界如梦。譬如有人于梦寐中与诸婇女共相娱乐。大王。于意云何。彼梦觉已忆所受乐。为实有不。王曰不也。佛言大王。是人所梦执以为实。为智者不。不也世尊。何以故。梦中婇女毕竟非有。何况与之共相娱乐。当知是人忆梦中境。徒自疲劳不复可得。佛言大王。如是如是。愚痴众生眼见色已。心生爱乐复起贪著。为彼所牵造贪业行。身业三种语业四种意业三种。最初造作刹那灭谢。是业不依东西南北四维上下中间而住。于死边际命根灭时。自分业报皆悉现前。犹如梦觉念梦中事。大王。识为其主业为攀缘。二种相因初识生起。或趣地狱或堕傍生。琰摩罗界及阿修罗若人若天。初识生已各受其报。同分心品相续随转。最后识灭各为死蕴。最初识起名为生蕴。大王。无有少法从于此世得至他世。所以者何。性生灭故。大王。身识生时。无所从来灭无所去。彼业生时。无所从来灭无所去。初识生时无所从来灭无所去。何以故。自性离故。如是了知身识身识空。自业自业空。初识初识空。若灭灭空。若生生空。了知业转无有作者亦无受者。但唯名相分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