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积经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云何于法随法观察修习念住。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以圣慧眼观见诸法。乃至坐于道场。于其中间无有迷失。是菩萨于一切法住随法观。不见少法。远离于空。远离无相。远离无愿。远离无生。远离无起。及以远离无加行者。又重观察不见少法远离缘起。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安住如是随法观故。不观于法及以非法。此中何者以定为法。谓无我义是名法义。无有情义无命者义。无数取趣义。如是等义是名为法。复以何等为非法义所谓我见。有情见。命者见。数取趣见。断见常见。有见无有见。如是等见是名非法。又舍利子。举要而言。一切诸法或名为法。或名非法。何以故。若能了知如是诸法皆空无相及以无愿。即一切法并名为法。若有计著我及我所诸见随眠。即一切法并名非法。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依般若波罗蜜多故。住随法观已。不见一法而非佛法。而非是佛。而非是道而非解脱而非出离者。是菩萨摩诃萨。了知诸法皆出离已。又复获得无障大悲。观诸众生所有烦恼。皆从虚假妄想而生。知诸烦恼体性自离。何以故。是诸烦恼等趣了义。无少烦恼可积可集。如是随觉即是菩提。烦恼之性即菩提性。菩萨如是虽安住念而无所住。非忆非忘。而能了知念所安住。何以故。所安住念即名法界。若住法界即住有情界。若住有情界即住虚空界。由如是故。说此诸法与虚空等。舍利子。如是住随法观。菩萨摩诃萨依趣佛法故。信解诸法即是佛法。虽复发起如是尽智。而于无为尽灭之法能不作证。虽复发起无生之智。愍诸含识而现受生。又不舍离无生实际。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于诸法中安住念故。遍能摄受二乘诸法。虽于一切假立诸法安住于念。而此正念无散无失。乃至后际于一切法。随法观察修习念住。能以无量言说所说不平等境。平等趣入一切佛法。能令一切众生心喜。能摧一切坚固魔军。因是证得自然大智。舍利子。是名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故。于一切法随法观察修习念住。是则名为四种念住善巧之法。如是舍利子。菩萨摩诃萨。欲得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者。应当修习念住善巧。

    大宝积经卷第五十二



    大宝积经卷第五十三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菩萨藏会第十二之十九般若波罗蜜多品第十一之四

  复次舍利子。云何菩萨摩诃萨四正胜道善巧。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以修般若波罗蜜多故。道有四种。何等为四。一者未生恶不善法为不生故。便生欲乐。勇猛策励发勤精进。摄持于心平等安住。二者已生恶不善法为永断故。便生欲乐。勇猛策励发勤精进。摄持于心平等安住。三者未生善法为生起故。便生欲乐。勇猛策励发勤精进。摄持于心平等安住。四者已生善法令住不忘修习圆满。便生欲乐。勇猛策励发勤精进。摄持于心平等安住舍利子。如是四种又亦名为四种正胜。
  复次舍利子。云何名为未生恶不善法为不生故。乃至摄持于心平等安住。舍利子。所言未生恶不善法为不生故。便生欲乐勇猛策励者。是谓如理作意故。发勤精进者。是谓不舍如理作意故。摄持于心平等安住者。是则名为如理观察。何以故。由如理方便故。恶不善法不复现行。舍利子。何等名为恶不善法。复以何义。恶不善法。不复现行。舍利子。恶不善法。所谓尸罗戒所对治。定所对治。慧所对治。云何名为戒所对治。舍利子。言对治者。所谓犯戒及余一切发起。毁犯尸罗之法。诸妙戒聚之所对治。如是名为戒所对治。舍利子。何等名为定所对治。所谓违犯轨则及余一切。引心乱法诸妙定聚所对治法。如是名为定所对治。舍利子。何等名为慧所对治。所谓毁犯于见及余一切。能引诸见缠障盖法。诸妙慧聚之所对治。如是名为慧所对治。舍利子。诸如是等并得名为恶不善法。若诸所有如理作意。不令如是恶不善法得生起者。是则名为恶不善法不复现行。舍利子。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一正胜。
  复次舍利子。云何名为已生恶不善法为永断故。乃至摄持于心平等安住。舍利子。若诸恶不善法积集于心。无方无处及诸恶不善法现行觉心。依止于因缘所缘境。而得生起。何等名为缘境生起。所谓因净妙相而起贪心。损坏相故而起嗔心。无明相故而起痴心。尔时菩萨便住如是如理思惟。不净相故贪欲寂静。慈愍相故嗔恚寂静。缘起相故愚痴寂静。是诸烦恼虽由作意。永息灭故。假立言说名为寂静。而实寂静无别可得。但为断灭平等性故。现观诸法。即以此法而名正胜。舍利子。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二正胜。
  复次舍利子。云何名为未生善法为欲生故。乃至摄持于心平等安住。舍利子。如是义者文句无量。何以故。菩萨摩诃萨。无量善法皆应积集。由是文句而有无量。舍利子。当知菩萨一切善根。乐欲为本。由精进故。便能积集一切善根。何以故。由如是法摄持安住故。一切善根皆得究竟。舍利子。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三正胜。
  复次舍利子。云何名为已生善法。令住不忘修习圆满便生欲乐。乃至摄持于心平等安住。舍利子。如是义者。当知即是回向菩提。何以故。由回向菩提。所有善根无复失坏故。所以者何。以彼菩萨不依三界而发心故。舍利子。若诸菩萨不依三界修习善根。又复回向一切智者。当知所有一切善法。则为究竟无能有尽。舍利子。是名菩萨摩诃萨第四正胜。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为欲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故。精勤修习。如是四种道分善巧。
  复次舍利子。云何菩萨摩诃萨五分道善巧。舍利子。何等为五。所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是名为五。舍利子。云何名为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信根。舍利子。如是信者信四种法。何等为四。一者信受如是处生死中世间正见。由此信故。菩萨摩诃萨依趣业报。乃至失命因缘。终不兴意造诸恶业。二者信受如是诸菩萨行。由此信故修行正行。终不起意乐证余乘。三者信受如是胜义了义甚深缘起。一切诸法无我无有情。但是言说之所假立。唯空无相无愿之相。由此信故。有情见趣及诸随眠不复增长。四者信受如是力无畏等一切佛法。既信受已。离疑离惑。修集一切所有佛法。舍利子。如是等相。是名菩萨摩诃萨信根。舍利子。云何名为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精进根。所谓信所信法。由精进根而得生起。即以此法名精进根。舍利子。云何名为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念根。所谓诸法由于精进之所积集。以念根力而不失坏。即以此法而为念根。舍利子。云何名为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定根。所谓诸法由念根力所不失坏。即彼诸法以定根故摄住一缘故名定根。舍利子。云何名为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慧根。所谓诸法由定根故。摄住一缘。即彼诸法以慧根力观达明了故名慧根。舍利子。菩萨摩诃萨若具如是五增上根。无间相续修行正行。能速圆满一切佛法。亦速趣入授记别地。舍利子。譬如外道具五通仙。若诸胎藏男女二形犹未生起。终不为彼妄有授记。如来亦尔。若诸菩萨未具成就如是五根无间相续。终不为彼而授记也。舍利子。如是等相。是名菩萨五分道法。菩萨摩诃萨为欲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故。便能修习如是五分道善巧。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以依般若波罗蜜多故。道善巧者复有五分。何等为五。所谓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是名为五。舍利子。云何名为菩萨摩诃萨信力。舍利子。是诸菩萨清净胜解忍受决定。坚固难坏。不可制伏。设有恶魔化为佛像。到菩萨所为作障碍。令是菩萨于正法智及胜解脱。欲使远离情不欣乐。又作是言。如是法者非佛正教。舍利子。假使四大之性互相转变。终不能使成就信力。胜解菩萨为魔惑故信力倾动。舍利子。如是名为菩萨摩诃萨信力。
  复次舍利子。云何菩萨摩诃萨精进力。舍利子。所谓菩萨发勤精进方便修习一切善法。于彼诸处获得坚固住持之力。由是力故。乃至彼处所为之事未终究竟。于其中间。无有一切天及世间。于是菩萨住持之力。能令移动不住本处。舍利子。如是名为菩萨摩诃萨精进力。
  复次舍利子。云何菩萨摩诃萨念力。舍利子。诸菩萨等。于彼彼法由安住念。令心安住。无有能令移动散乱。是菩萨摩诃萨由念持力。善能摧灭一切烦恼。而无有能制伏此念。舍利子。如是名为菩萨摩诃萨念力。
  复次舍利子。云何菩萨摩诃萨三摩地力。舍利子。诸菩萨等安住远离诸静虑支。虽复观察一切音声。诸语业道及音声刺。而不能障最初静虑。是诸菩萨虽以如是一切善法。寻伺推求无量诸法。而不能障第二静虑。是诸菩萨虽复安住所生欢喜。而不能障第三静虑。是诸菩萨虽为成熟一切众生。摄受正法不住于舍。而不能障第四静虑。舍利子。菩萨摩诃萨。安住如是四种静虑。一切静虑所对治法不能制伏。又是菩萨虽于三摩地安住不舍。而不随彼定力受生。舍利子。如是名为菩萨摩诃萨三摩地力。复次舍利子。云何菩萨摩诃萨慧力。舍利子。是智慧力坚固难伏。所谓一切世间出世间法所不制伏。如是智力。又是菩萨生生之处。乃至世间已行正行。工巧业处难作难解。而诸菩萨于彼一切。不由师教现前了知。舍利子。是诸菩萨又于一切出世间法。谓能救度诸世间者。菩萨摩诃萨。以智慧力悉能摄受。不为一切世间天人之所制伏。舍利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慧力。如此等相。是则名为菩萨摩诃萨五分道善巧。舍利子。是诸菩萨摩诃萨。为欲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故。精勤修习如是五分道善巧。
  复次舍利子。云何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觉分善巧。舍利子。菩萨摩诃萨有七种觉分。何等为七。所谓念觉分。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安觉分。等持觉分。舍觉分。是名菩萨摩诃萨七种觉分。舍利子。云何名为菩萨摩诃萨念觉分。所谓诸菩萨由依如是正念力故。随觉诸法。观察诸法。寻思诸法。了达诸法。简择诸法。鉴照诸法。是菩萨摩诃萨。由念力故。随觉一切诸法体相。舍利子。何等名为了达诸法自体相智。谓由念力觉一切法自体相空。若诸菩萨通达此者。是则名为念觉分法。
  复次舍利子。云何名为菩萨摩诃萨择法觉分。谓诸菩萨。具足简择八万四千诸法藏智。随彼诸法应当简择。如是简择所谓了义。如是了义由不了义。不了义者由世俗义。世俗义者由胜义义。胜义义者由假施设。假施设者由胜决择。此胜决择是名简择。舍利子。若诸菩萨成就此者。如是名为择法觉分。
  复次舍利子。云何名为菩萨摩诃萨精进觉分。所谓菩萨即于如是念择法喜安定舍智。摄受欣乐。勇猛势力欲无退减。正勤策励不舍善扼。为道现观所发正勤。舍利子。若诸菩萨成就此者。如是名为精进觉分。
  复次舍利子。云何名为菩萨摩诃萨喜觉分。谓由菩萨于法生喜。便喜悦法。由喜悦法故。心不沉没。不沉没故。生清净喜。由喜清净故。身心安隐离诸烦恼。舍利子。若诸菩萨成就此者。如是名为喜觉分法。
  复次舍利子。云何名为菩萨摩诃萨安觉分。所谓菩萨由身安故。获得心安。由心安故。息诸烦恼。远离一切所有盖障。于所缘境其心安住。如是便入于三摩地。舍利子。若诸菩萨成就此者。是则名为安觉分法。
  复次舍利子。云何名为菩萨摩诃萨三摩地觉分。所谓菩萨以是定心觉知于法。非不定心。何以故。若心得定觉了诸法。终不发起诸爱见等缠障邪觉。唯除于法平等实性。心定趣入觉一切法平等之性。舍利子。若诸菩萨成就此者。如是名为三摩地觉分法。复次舍利子。云何名为菩萨摩诃萨舍觉分法。所谓菩萨于能顺忧喜分法。心无执著。于诸世法心不摄受。不高不下。安住不动。无欣无厌。无爱无恚。唯能随顺修习圣道。若诸菩萨成就此者。是则名为舍觉分法。如是舍利子。菩萨摩诃萨。欲于是等七觉分法通达善巧故。便乐修行般若波罗蜜多。精勤修习觉分善巧。
  复次舍利子。云何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道分善巧。舍利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如是八圣道分。何等为八。所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三摩地。如是名为诸菩萨等八圣道分。舍利子。云何名为菩萨摩诃萨正见。舍利子。谓众贤圣出世间见。如是见者非我见起。非有情见起。非命者见起。非数取者见起。非断见起。非常见起。非有见起。非无有见起。非善见起。非不善见起。乃至非涅槃见起。舍利子。若诸菩萨远离此见。是则名为菩萨正见。
  复次舍利子。云何菩萨摩诃萨。正思惟。舍利子。若诸菩萨由此思惟。则能发起贪嗔痴等一切烦恼。如是思惟终不发起。若诸菩萨由此思惟。便能生长戒聚定聚慧聚解脱解脱智见聚等诸功德者。如是思惟诸菩萨等恒常发起。舍利子。若有菩萨成就此法。是则名为正思惟分。
  复次舍利子。云何名为菩萨摩诃萨正语。舍利子。谓诸菩萨如是语言。不自损恼。不损恼他。不与众生共相交诤。由是菩萨成就是语。能入圣道故说名为菩萨正语。
  复次舍利子。云何名为菩萨摩诃萨正业。舍利子。谓诸菩萨终不造作黑黑报业。若业能感白净果报。若业能尽一切诸业。如是业者方便发起。舍利子。是诸菩萨即以此业而为白业。业为依趣。精勤方便修平等业。如是名为菩萨正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