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经藏
- 宝积部
-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五
大宝积经卷第六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第二无边庄严会出离陀罗尼品第二
尔时无边庄严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出离诸法陀罗尼门。佛言。无边庄严。此是出离一切文字印法。一切诸法悉入其中。云何名入。以平等故。一切诸法皆入平等。亦不见法入于平等。不可了知不可得故。于一切法自性如实不分别时。一切诸法悉入其中。离于无作及有作故。由诸文字及以语业演说诸法。如是二种不如实故。性平等故所有文字及以语业皆悉平等。于诸法中所有言说皆非如实。此是诸法如实句义。所有文字及以语业此二皆无。以无有故。无有真实开示演说。所言文字及以语业无真实者。即是诸法无差别句。无增胜句。无建立句。此甚深法不可宣说。一切诸法皆非真实非不真实。何以故。诸法本性。非以文字语业宣说可见可得。一切诸法皆无本性。如是诸法。非作非不作。非等非不等。非寂静非不寂静。然于诸法。亦住寂静及不寂静。所言住者亦无所住。亦不变异。亦复不住不变异法。何以故。法无住故不入算数。非由算数建立言教。而能令法入于算数。一切文字语业演说。皆不可得。不住于处及一切处。如是文字及以语业。无所从来。去无所至。不住中边。一切文字及于语业。业非业故。非功用故。以于一切文字语业自性空故。文字语业亦复皆空。亦以文字语业他性空故。他性亦空。乃至自他性空故。自他性亦空。自他空故彼则寂静。若寂静者彼则寂灭。若寂灭者。彼一切法即寂灭门。由彼彼门得说法名。若说文字。若说语业。彼一切门亦不可得。门清净故。无所有故。由彼彼门演说诸法。而于此门究竟清净。能平等入于一切法。如是厌离。云何厌离。谓贪本性。贪本性者彼则清净。若清净者彼则究竟。若究竟者云何有贪。云何有说。无边庄严。如是略说。无有分别无有戏论。法门清净陀罗尼门。入是门故能破无明黑闇重障。能随忆念明法种性。于一切法。得入光明清净法眼陀罗尼门。及能证得文字差别。演说法门。由是门故。便得入于一切智智。及得近于诸佛如来。于诸法中得为勇健。能破外道降伏魔军。令诸众生增长善根。入于如来秘密之法。随得法门陀罗尼门。由是法门。于十力中获大法光。速疾成就如来之力。无边庄严。诸佛如来。以十力为力为无上力。超过一切世间之力。能于众中作师子吼。何等名为如来十力。无边庄严。如来于此。以无上上一切智智。于处非处。以处非处如实了知。此是如来第一之力。由此力故处大仙位。为诸众生演说正法。及能为转无上法轮。唯除如来。天人世间。先无有能如法转者。复次如来以无分别一切智智。如实了知过去未来现在诸业。业摄取因善与不善无量行相。无著无碍。此是如来第二之力。复次如来。以无分别一切智智无著无碍。能善了知一切有情无量诸行。此是如来第三之力。复次如来以无上上一切智智。如实了知种种胜解无量胜解各各胜解所有分别及妄分别。此是如来第四之力。复次如来能如实知无量界种种界。无量缘种种缘世间住处。此是如来第五之力。复次如来能如实知若因若缘知见趣道。此是如来第六之力。复次如来以于天眼无碍智见。及以无上一切智智。如实了知诸有情等生死之智。此是如来第七之力。复次如来能如实知静虑解脱等持等至。离染清净能出入智。此是如来第八之力。复次如来宿住忆念作证明智如实了知。此是如来第九之力。复次如来漏尽智证明智如实了知。此是如来第十之力。无边庄严。如是无量无上一切智力。以是智力悉成就故。为诸菩萨及诸众生。于诸佛智得摄受故。于诸法智证清净故。开示演此无边法藏。
佛复告无边庄严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汝今当观如来所说。如是甚深如是难了。一切智智力清净故。所有诸法。说名如来及如来力。然于彼法亦不可见。亦不可说。无边庄严。所言力者。此是如来不可摧伏无上法门。于彼安住。开示演说此法理趣。由斯理趣建立力故。能演说此一切诸法无建立性。以之为力。如是诸力无生起性。无有自性离于自性。如是如来十力圆满。而能开示无量无边甚深之义。无边庄严。此是诸佛无上法门。住斯门已。便能演说如来十力。及能说此力清净门普清净门。无边庄严。我当复为诸菩萨等。能于法门得清净故说陀罗尼。汝应听受。陀罗尼曰。
怛侄(地也反)他钵啰(二合)牟折宁(一)你牟折宁(二)牟折宁(三)毗钵啰(二合)闷折你(四)阿折黎(五)阿毗耶(二合引)咤你(六)钵啰(二合)婆怒揭帝(七)帝誓(八)摩诃帝誓(九)阿钵啰(二合)底耶(二合)末啰尼(十)阿那(引)靺啰尼(十一)阿(引)靺啰拏毗戍达你(十二)你驮那钵啰(二合)吠设你(十三)突啰阿你乞屣钵你(十四)靺虞(十五)靺虞萨嚩黎(十六)萨嚩啰尾戍惮你(十七)母达啰(二合十八)母达啰(二合)尾戍惮你(十九)萨钵唎缚嚟(二十)三漫多钵嚟嚩嚟(二十一)阿揭啰(引二合)弩么底(二十二)遏他(二合)娑惮你(二十三)僧羯啰(二合)尼么掣惮你(二十四)戍嚟(二十五)戍啰寐唎曳(二合二十六)阿(引)褐啰(二合)尼(二十七)乌波那末底(二十八)你那嚟(二合)设你(二十九)三曼多波嚟普里也(二合)揭帝(三十)驮罗(引)弩揭帝(三十一)阿你迷设你(三十二)阿伞你迷设你(三十三)陀(引)啰尼揭帝(三十四)你驮那钵唎戍惮你(三十五)阿弩达啰毗婆枲你(三十六)跋[口*致]囇(二合三十七)跋达啰(二合)筏帝(三十八)莫异(三十九)莫企筏底(四十)珊驮(引)啰尼(四十一)乌筏驮(引)唎尼(四十二)阿难多钵啰(二合)皤吠(四十三)钵啰(二合)步(引)多钵唎嚩嚟(四十四)设你(四十五)钵唎(二合)些设你(四十六)摩诃嚩迦(引)世(四十七)阿迦(引)舍娑牟萨啰尼(四十八)弭底弥啰迦啰尼(四十九)萨婆若钵他(上)毗输达你(五十)涅槃那钵他(上)珊那唎设你(五十一)莎诃(五十二)
无边庄严。此是陀罗尼印法教法门。一切诸法悉入其中。若诸菩萨。于此法中如说修行。具胜辩才差别智慧。能善了知最胜出离陀罗尼句。云何名为胜出离句。陀罗尼曰。
娑(上)揭啰阿(上)钵演多(一)苏迷(上)嚧啰怛那婆揭啰珊你折耶(二)阿毗怛你(三)阿三毗怛你(四)阿卑靺嚟(五)拔折啰(二合)珊你(六)涅陛设你(七)阿乞刍(二合)毗你(八)阿僧乞刍(二合)毗你(九)阿乞沙(二合)耶(十)阿避夜已(二合十一)乞沙(二合)耶阿钵演帝(十二)阿乞师(二合去)那乞沙演多萨侄里(二合)世(平十三)阿钵唎乞沙(二合)曳(十四)阿毗乞疏(二合)避你(十五)阿毗揭嚟(十六)阿毗揭罗若那揭啰尼(十七)莎诃(十八)
无边庄严。此胜出离陀罗尼句。若有菩萨。于此法中精勤修习。则能增长智慧如海。能以大慈慰喻众生。言我授汝广大法药。破灭汝等无明黑闇。拔除汝等无始无终生死烦恼忧苦毒箭。亦令汝等爱缚当解。超度一切生死瀑流。作大法光。使诸众生善根生长。能得究竟永拔济故。如是善人为善导首。能令入于一切智智。亦复不令有一众生从此无上大智退失。能以大慈普遍一切。令诸众生于未听受与义相应。寂灭厌离无生智门得无碍辩。无边庄严。若诸菩萨欲说法时。云何于此陀罗尼句。系念现前令法不断。谓诸菩萨处师子座。以无碍辩。思惟如来无量功德。由于方便广大智慧。令善巧地极清净故。若诸众生。于听法所来云集时。当于彼所发生大悲。于诸众生起大慈心。以广大智决定理趣。如实开示令不增减。知诸众生意乐差别。以善分明决定语业及文字句。广为宣说。由是说故。能令自身善根增长。以清净法摄受众生。如来能以无量譬喻。开示演说如是法聚陀罗尼门。汝等若能如是宣说无上正法。是则住于佛所作事。速疾圆满四无所畏。无边庄严。如是菩萨以大方便清净智慧。善能修习起神通业。所有诸法即能摄取广大智聚。此中何者起神通业。无边庄严。若诸菩萨住神足中。以如虚空无所依想。善能分析大种积聚。如来成就无碍智见无边智见。以智见力。于一切法得善巧智。能善决定。无有少法而可了知。住无所得。住无等等。亦不与俱住阿兰若。住无执著。住清净智。无有少法不知不见。远离黑闇无有障碍。善住无量无边智见。是故如来平等见。觉一切诸法如幻如梦。及能开示无名法想。是故我等应随佛学。如来智慧无有障碍。能善了知一切众生上中下根。令诸菩萨安住平等起神通业。由是成就神足现前。由是神足加持之力。于戒定慧及以解脱智见。净施法智善能安住。由此能得真实加持。摄受无量差别神变。于梵世间而得自在。处师子座击大法鼓。令诸众会皆悉欢喜。及为众生作大利益。无边庄严。譬如大铁轮围山王。以诸众生业增上力。于此世界围绕而住。不令众生嗅地狱香闻地狱声见于地狱。如是菩萨于此法中。善修学已。为诸众生。除灭一切有障碍法。授与一切无障碍法。如是菩萨。以金刚智摄受善巧。于此法教悟入甚深。住无所得甘露灌洒。云何名得甘露灌洒。谓烦恼魔蕴魔天魔所不能损。纵于死时虽有死魔。亦得自在不起死想。何以故。由彼正士。住于空性无相无愿。于一切法无所分别。不生不灭。不堕不起。不来不去不住。不染不净。亦不怯弱。无有障碍。无有所得。舍离憍慢其心谦下。内离迷惑善了于外。见闻觉知所不能摄。了知诸法皆悉平等。如实入于如来法中。以不虚妄无有变异。安住真如。此即名为诸菩萨等所入般若波罗蜜门。于此住已。则能成就无边智慧。由是慧力。能使入于不思议智及诸如来秘密言说。于一切法能善了知。随觉无间等菩提故。随觉无间不可思议。等于菩提不可思议。随觉无间无所分别。等于菩提无所分别。了知无间及菩提法。无所得故。彼亦不作无间差别。不作菩提平等之想。无间菩提不作不坏。不集不散。于此义中能作业者。于此所说寂静法门。而不执著。亦不分别诸业果报。能善了知业果平等。以平等故不得业果。亦不分别。亦不执著。何以故。彼于烦恼及以业障。获得轻安远离结因。于诸法门能得照曜。于此陀罗尼品能得光明。彼住如是清净门故。能于十方世界游化。具清净行无所住著。不为世法之所染污。于诸世间天人之中。堪为福田亲近供养。无边庄严。我说供养住第八地诸善男子功德无量。何况菩萨于如是法。而修行者。若于菩提及以众生。众生之法乃至世间之法。无有所得。亦不分别及诸戏论。彼人则能了知此法。如说修行。能消世间广大供养。应以如来供养而供养之。无边庄严。若诸菩萨修学此法。于诸供养。一切所有皆悉具足。离诸怖畏乃至能舍一切身命。彼于诸法无所摄受。而能摄受广大之法。处无畏座作师子吼。降伏外道及外道法。摧灭波旬及魔军众。能除众生一切覆障。当以法船渡诸众生。当示众生一切智道。当能安住一切众生于随顺道。当能令彼一切众生随顺圣谛不相违逆。当为众生开示一切菩提分法。当以法施慰喻众生。当令众生能得法喜。无边庄严。若有于此陀罗尼门能忍信受。则与得受菩提记人等无有异。彼既闻法。当于己身而自授记。如来法王施设此法。开此法藏。而能安立此陀罗尼印。及能建立此诸法门。摄受我等。是我等父哀愍我者。无边庄严。若有菩萨。以胜意乐能于我所起于父想。彼人当得入如来数如我无异。无边庄严。于此陀罗尼门法品之中。此是第二出离陀罗尼印。演说法藏。
清净陀罗尼品第三之一
尔时世尊。观察四方。作如是类种种神通。以神通力。令此众会诸菩萨等见于十方无量诸佛。及闻诸佛所说之法。尔时佛告无边庄严。汝观如来。于一切法无有所作。无数离数及寂静数。能作如是自在神通。如来之力无畏如是。无边庄严。如来之性。不一不异非不一异。无所有故。非有非无。无有自性。非无自性。应如是知如来之性。乃至无有少法可得。如是见者。亦复无有少法可见。若不可见则无所有。亦无所取。无边庄严。如来之性。无少真实少不真实。若少真实少不真实。是则应言有如来性无如来性。如来之性离有离无。亦不曾离。无边庄严。一切诸法自性本性。犹如虚空。如是法门。诸佛如来未出世时。所未曾说。无边庄严。若诸菩萨。于此法中如是解者。则能发生无量辩才。于诸法中能为照曜。于佛无畏而作光明。无边庄严。言无畏者。谓得如来最上无畏。能于少法不摄受故。不增长故。不可得故。不遍得故。不随得故。如来出世。若不出世。法不增减不遍增减。诸法自性本性常住。法界住性法界定性。无边庄严。一切诸法住法定性。如是无有不可得故。一切诸法皆妄分别。不以业报而得成就。是故能入一切诸法无业报门。如是诸法无自性故。不如实故。诸业于果非生灭因。于灭趣道。亦复非因。如来但以世俗施设。说一切法有因非因。因自在故。无有因故。此是如来无畏之地。如来具足无量辩才故。能得入大无畏地。无边庄严。云何无畏。谓诸如来四无所畏。此四无畏。缘觉尚无。何况声闻及余世间。何等为四。一者唱言。我是如来应正等觉。一切知者。一切见者。或有一切天人世间。立论于我言。我不能觉了诸法。无有是处。由此能得最上无畏。于众会中正师子吼。我能演说无上甚深广大法教。二者唱言。我是一切诸漏尽者。或有一切天人世间。立论于我诸漏不尽。无有是处。由此能得住于安乐。我开示此无量俱胝劫所积集无上法藏。三者。我所宣说出离觉了。于彼修习正苦灭尽。或天世间立论于我。若苦尽道不出离者。无有是处。我不见此相。我不见此相时。得安乐住。为诸众生。示现此法种性。于众会中作师子吼。四者。我所宣说诸障碍法。于此或有天人魔梵沙门婆罗门众。立论于我。于彼习行无障碍者。无有是处。我不见此相时。得增上安乐住。我于众中正师子吼。我能转此无上法轮。一切外道诸天世间所不能转。无边庄严。此是如来四无所畏。此中菩萨勤修学时。速疾获得无畏之地。于人天中最为殊胜。无边庄严。若诸菩萨。由善修习虚空相故。则能发生不可思议遍清净门。由是门故。于一切法最初了知。见一切法等虚空相。无二无别。一切诸法亦复如是。然于虚空亦不分别。亦不戏论。得义善巧。无少法界所从将来亦不将去。亦不积集。乃能观察一切诸法。无有积集不来不去。于一切法行无所行。燃大法炬。为诸众生作法照曜。无边庄严。汝观此法。能为菩萨几许利益几许事业。谓佛十力四无所畏。亦复无有少法可得。亦非不得。无边庄严。一切诸法等虚空相。为得义利开示演说业所依事及彼业因。于中亦无义利可得。无边庄严。此甚深法。一切世间之所难信。一切世间皆是灭坏虚妄建立。由是于此法毗奈耶。不能信受。亦非世间能知世间。皆悉非法。以执著故。言有世间及安住处。假使乃至法想执著。亦无有法而可执著。由于非法起执著故。则与如来及所说法。共兴诤论。又不能了一切诸法自性本性。复与无生法等相违。是故于此甚深法教。不能解了。无边庄严。我为一切天人所信。如实语者。无诤论者。如来世尊息诤论故。舍离蕴故。开示演说如是法教。于中无蕴亦无蕴尽。无边庄严。一切有者。所谓一切善不善法。于中都无善不善法。善不善法皆悉寂静。善不善法各不相知。善不善法不相映蔽。以善不善执著因缘。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悉无记。以彼真实善不善法不可得故。若不可得则无有记。何以故。于中无因。无因可见。无边庄严。汝今当观一切诸法皆悉无记。若诸菩萨如是觉已。于一切法无记言说亦不可得。如是法门为诸菩萨。于不善法如实见故。得舍圆满于法不住。以无记门证入诸法。是无记门彼则非门。若非门者则不可得。若不可得彼则清净。此是诸菩萨所入陀罗尼清净法门。由是门故。得一切法光明照曜。于诸法中。无有愚闇迷惑犹豫。及能获得无碍法智慧眼清净。无边庄严。于此法中应生愿乐。云何愿乐。谓于诸法无所取故无有执著。究竟离舍超过摄藏。无希求故。于善不善一切有为及世间法。不观待故。此是无上不放逸地。离攀缘地。于诸法中无有所住。不来不去无所建立。此则说名慧眼清净究竟远离。无所取故。善能观察舍离一切。自性本性此名慧眼。言慧眼者。所谓尽灭厌离智性。如是智性。无生无作本性寂静。亦复不与寂静相应。断相应故。亦复非断亦非无断。无缺无减。此则名为清净慧眼无戏论道。由是慧眼得成就故。以大慈悲摄诸众生。令其发心住缘众生无尽妙行。及能觉了一切诸法。无有我人众生寿者。彼若证得大菩提时。决定当能开示演说无上法藏。及能清净陀罗尼门。为诸众生种性教法不断尽故。应置法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