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积经

  尔时王舍大城之中。诸婆罗门。刹利长者。及居士等。被魔劝已。手执香花涂香末香烧香宝幢宝盖。出王舍城至耆阇崛山。到如来所。顶礼佛足。尊重赞叹却坐一面。时魔波旬亦具四兵。从王舍城出至耆阇崛山到如来所。化作曼陀罗华散如来已。与四兵众却坐一面。时净无垢宝月王光菩萨摩诃萨。知魔波旬坐一面已。即语魔言。汝魔波旬。以何因缘将四兵众。恼乱如来并障如来说此法门。汝今应当于如来所。生惭愧心起忏悔心。无令汝于长夜。得无利益成大苦报。时魔波旬闻净无垢宝月王光菩萨语已。即合十指爪掌拄地礼如来足。于如来所。生惭愧心起忏悔心。而作是言。我于今者甚畏如来。甚奇善逝。唯愿大慈受我忏悔。我甚愚痴无有智慧。无善巧智不自惜身。而于如来起于恶心。复欲令此法门绝灭。善哉世尊。重受我忏。佛言波卑椽。善哉善哉。长养善根。若我法中有善男子若善女人。起心忏悔以求清净。善哉波卑椽。时魔波旬。至佛所立白言。世尊。如来诸经皆断恶语不善语耶。如来答言。如是如是。魔波旬言。云何如来法王法主。得法自在而语。称我言波卑椽。如是唤我。佛言。波卑椽。我今为汝说于譬喻。善男子。譬如长者居士财富无穷。唯有一子甚爱念之。不用离目以命系子。然彼一子。诸根不调甚恶谄曲。长者居士爱念心故以杖打之。或瓦或石欲令此子息彼事故。善男子。于汝意云何。是长者居士挝打其子有恶心不。魔波旬言。不也世尊。欲令成就爱念子故。作如是事。佛言。波旬当知。如来正真正觉善知众生心性根欲。是故观察。应以恶言而得度者。即说恶言。应以默然无所言说而得度者。即为默然。应以驱遣而得度者。即驱遣之应以说法而得度者。即为说之。应以摄受而得度者。即摄受之。应见色身而得度者。即现色身令彼见之。应闻声香若得味触而得度者。即为现声而为说法。至香味触现令得度。时魔波旬欢喜踊跃。复合十指爪掌顶礼佛足。白言。世尊。随所有处。若村若城若在王都。说此法门。我为听受此法门故。当往其所护此法门。亦为护彼持法法器。世尊。我至彼时必有众相。诸众寂定离睡眠盖。复令诸方上胜法器而来问法。若读若诵若受持者。身心俱安不起慢心随说此法。若广说者。若略说者。于如来所生欢喜心。又复如来。于诸众生起欢喜心。彼诸众生心欢喜已。善根增长恶法消灭。时大众中有诸外道尼乾子等。闻魔波旬如是忏悔。心大欢喜踊跃无量。得无生忍。
  尔时尊者阿难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说此法时。此诸外道得无生忍。佛言。阿难。乃往。过去过无量劫。此王舍城耆阇崛山。尔时有佛。名上力足正真正觉。在此说法。佛说法已。有诸外道来向佛所。欲恼如来。复欲障说此法门故来至佛所。既闻法已心生欢喜。即言世尊。快说此法。于如来所生奇特心。以是因缘六十劫中。不堕地狱饿鬼畜生。唯生人天所生之处忆念彼佛。虽忆念佛而无善友。阿难。于意云何。彼诸外道尼乾子等。岂异人乎。今此众中诸外道是。何以故。此诸善男子。当尔之时具足恶见故。欲恼如来并障此法。彼既闻法生大欢喜。以是因缘今蒙佛记。是诸外道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况于今得无生忍。
  说此法门时。万二千众生远尘离垢得法眼净。二万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尔时尊者阿难白佛言。世尊。若有善男子若善女人。于此法门起一念信功德无量。况复读诵受持。拥护广为人说。
  佛言。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劝无余众生界。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若复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此法门起一念信。若读若诵广为他说。此人得福过前说者。何以故。阿难。以此法门是一切智智道处。阿难。若有男子女人。闻此法门及见持此法门法师。若起恶心得罪过前。
  尔时净无垢宝月王光菩萨摩诃萨言。若有男子女人。谤此经者。如来已说得罪过前。佛告净无垢宝月王光菩萨摩诃萨言。若男子女人。一时挑却一切众生所有眼目。若复有男子女人。于此法门及持法者。起一恶心得罪过彼。何以故。阿难。以此法门名为光明。能施一切众生慧目。
  尊者阿难白佛言。世尊。此法门不应于不信男子女人前说。何以故。须护众生故。世尊。我见如是谤法业缘。生于地狱饿鬼畜生恶道中故。
  佛言阿难。应说此法门。不应不说。何以故。以此名为彼者因故。令修行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阿难白佛言。世尊。当以何名名此法门。云何奉持。佛言。阿难。阿难当知。以说十法是故名为十法法门。如是受持。亦名净无垢宝月王光菩萨所问。如是受持。
  佛说此法门时。尊者阿难。净无垢宝月王光菩萨摩诃萨。并众会中诸大菩萨。及声闻众天龙八部。闻佛所说皆大欢喜。顶受奉行。

    大宝积经卷第二十八



    大宝积经卷第二十九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文殊师利普门会第十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人俱。菩萨摩诃萨四万二千。时有菩萨名无垢藏。与九万二千诸菩萨众。恭敬围绕从空而来。尔时世尊即告大众。彼诸菩萨。为遍清净行世界。普花如来。劝发来此娑婆世界。令于我所听受普入不思议法门。其诸菩萨亦当集会。说是语已。无量无边他方此界诸菩萨众。悉来集会耆阇崛山。顶礼佛足却住一面。
  尔时无垢藏菩萨。手持七宝千叶莲花。至如来所头面礼足。白佛言。世尊。遍清净行世界。普花如来。以是宝花奉上世尊。致问无量。少病少恼起居轻利安乐行不。作是语已。即升虚空结加趺坐。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于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我念过去久远世时。曾于普灯佛所。闻说普入不思议法门。我于尔时。即便获得八千四百亿那由他三昧。又能了知七十七万亿那由他三昧。善哉世尊。愿垂哀愍为诸菩萨说此法门。
  尔时佛告文殊师利。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文殊师利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佛言。若诸菩萨欲学此法。应当修习诸三昧门。所谓色相三昧。声相三昧。香相三昧。味相三昧。触相三昧。意界三昧。女相三昧。男相三昧。童男相三昧。童女相三昧。天相三昧。龙相三昧。夜叉相三昧。乾闼婆相三昧。阿修罗相三昧。迦楼罗相三昧。紧那罗相三昧。摩睺罗伽相三昧。地狱相三昧。畜生相三昧。阎魔罗界三昧。贪相三昧。嗔相三昧。痴相三昧。不善法三昧。善法三昧。有为三昧。无为三昧。文殊师利。若诸菩萨于如是等一切三昧。善通达者。是则已为修学此法。文殊师利。云何名为色相三昧。即说颂曰。
  观色如聚沫  中无有坚实
  不可执持故  是名色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声相三昧。即说颂曰。
  观声如谷响  其性不可得
  诸法亦如是  无相无差别
  了知皆寂静  是名声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香相三昧。即说颂曰。
  假令百千劫  常嗅种种香
  如海纳众流  而无有厌足
  其香若是实  则应可满足
  但有假名字  其实不可取
  以不可取故  鼻亦无所有
  了知性空寂  是名香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味相三昧。即说颂曰。
  舌根之所受  咸醋等诸味
  皆从众缘生  其性无所有
  若能如是知  因缘和合起
  了此不思议  是名味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触相三昧。即说颂曰。
  触但有名字  其性不可得
  细滑等诸法  皆是从缘生
  若能知触性  因缘和合起
  毕竟无所有  是名触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意界三昧。即说颂曰。
  设集三千界  无量诸众生
  一心共思求  意界不可得
  不在于内外  亦不可聚集
  但以于假名  说有种种相
  犹如于幻化  无住无处所
  了知彼性空  是名意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女相三昧。即说颂曰。
  四大假为女  其中无所有
  凡夫迷惑心  执取以为实
  女人如幻化  愚者不能了
  妄见女相故  生于染著心
  譬如幻化女  而非实女人
  无智者迷惑  便生于欲想
  如是了知已  一切女无相
  此相皆寂静  是名女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男相三昧。即说颂曰。
  自谓是男子  见彼为女人
  由斯分别心  而生于欲想
  欲心本无有  心相不可得
  由妄分别故  于身起男想
  是中实无男  我说如阳焰
  知男相寂静  是名男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童男相三昧。即说颂曰。
  如树无根枝  花则不可得
  以花无有故  其果亦不生
  由无彼女人  童男亦非有
  随于分别者  假说如是名
  了知彼女人  及童男非有
  能如是观察  是童男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童女相三昧。即说颂曰。
  如断多罗树  毕竟不复生
  何有智慧人  于中求果实
  若有能了知  诸法无生者
  不应起分别  童女为能生
  又如焦谷种  其牙本不生
  女人亦复然  是童女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天相三昧。即说颂曰。
  因清净信心  及以众善业
  受诸天胜报  端正殊妙身
  珍宝诸宫殿  非由造作成
  曼陀罗妙花  亦无种植者
  如是不思议  皆因业力起
  能现种种相  犹若净琉璃
  如是殊妙身  及诸宫殿等
  皆从虚妄生  是名天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龙相三昧。即说颂曰。
  受此诸龙身  由不修于忍
  兴澍大云雨  遍满阎浮提
  不从前后际  亦不在中间
  而能生此水  复归于大海
  如是诸龙等  积习性差别
  起于种种业  业亦无有生
  一切非真实  愚者谓为有
  能如是了知  是名龙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夜叉相三昧。即说颂曰。
  是大夜叉身  从于自心起
  是中无有实  妄生于恐怖
  亦无有怖心  而生于怖畏
  观法非实故  无相无所得
  空无寂静处  现此夜叉相
  如是知虚妄  是夜叉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乾闼婆相三昧。即说颂曰。
  彼实无所趣  名言假施设
  了知趣非趣  乾闼婆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阿修罗相三昧。即说颂曰。
  修罗相所印  其相本无生
  无生故无灭  阿修罗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迦楼罗相三昧。即说颂曰。
  无身以为身  名字假施设
  名相无所有  迦楼罗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紧那罗相三昧。即说颂曰。
  法无作而作  说为紧那罗
  了知此不生  紧那罗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摩睺罗伽相三昧。即说颂曰。
  彼由于名字  随世而安立
  是中无有法  而妄起分别
  了知此分别  自性无所有
  彼相寂静故  摩睺罗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地狱相三昧。即说颂曰。
  地狱空无相  其性极清净
  是中无作者  从自分别生
  我坐道场时  了此无生相
  无相无生故  其性如虚空
  此相皆寂静  是地狱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畜生相三昧。即说颂曰。
  如云现众色  是中无有实
  能令无智人  于此生迷惑
  于彼畜生趣  而受种种身
  犹如虚空云  现于诸色像
  了知业如幻  不生迷惑心
  彼相本寂静  是畜生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阎魔罗界三昧。即说颂曰。
  造作纯黑业  及以杂业者
  流转阎罗界  受于种种苦
  实无阎罗界  亦无流转者
  自性本无生  诸苦犹如梦
  若能如是观  阎罗界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贪相三昧。即说颂曰。
  贪从分别生  分别亦非有
  无生亦无相  住处不可得
  贪性如虚空  亦无有建立
  凡夫妄分别  由斯贪染生
  法性本无染  清净如虚空
  十方遍推求  其性不可得
  不了性空故  见贪生怖畏
  无畏生畏想  于何得安乐
  譬如愚痴人  怖畏于虚空
  惊惧而驰走  避空不欲见
  虚空遍一切  于何而得离
  愚夫迷惑故  颠倒分别生
  贪本无自性  妄生厌离心
  如人欲避空  终无能脱者
  诸法性自离  犹如于涅槃
  三世一切佛  了知贪性空
  住此境界中  未曾有舍离
  于贪怖畏者  思惟求解脱
  如是贪自性  究竟常清净
  我证菩提时  了达皆平等
  若执贪为有  于彼当舍离
  由妄分别故  而言舍离贪
  此唯分别心  实无有舍离
  其性不可得  亦无有灭坏
  平等实际中  无解脱分别
  若于贪解脱  于空亦解脱
  虚空及与贪  无尽无差别
  若见差别者  我说令舍离
  贪实无有生  妄起生分别
  彼贪本性空  但有假名字
  不应以此名  而生于执著
  了贪无染故  是则毕竟空
  不由灭坏贪  而得于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