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护国尊者所问大乘经

  常处王城聚落中  唯务是非及斗诤
  反为王法所禁制  叱诃驱摈受惭耻
  诸佛法教功德海  因此破戒悉枯竭
  譬如宝海水清净  或被淤泥而浑浊
  亦如莲花满池开  或被狂风而摧坏
  如是末法破戒人  损灭佛教亦如是
  若有净修梵行者  逢斯恶友常远离
  彼人命尽堕阿鼻  受苦百千无数劫
  从此地狱受罪已  或生畜趣或为人
  贫穷下贱及聋哑  眇目矬陋多疾病
  手足诸根不完具  见者悉皆生惊怖
  无信无行无善根  昼夜饥寒常忧苦
  复被众人生嗔恨  以其瓦石而捶打
  如是三苦常缠缚  一切罪业应远离
  常须亲近佛法僧  净持戒律头陀行
  如是名利并眷属  如幻如化如影像
  有为之法暂时间  不久乖离即散坏
  唯有无上佛菩提  妙地十力波罗蜜
  坚固修习勿生疑  未来究竟大安乐

  尔时世尊说此颂已。告尊者护国言。若有补特伽罗。于菩萨乘不依法行。有是过失者。当得不依法者而来敬爱。懈怠者得懈怠人敬爱。无智者得无智人敬爱。如是互相敬爱。贪著利养。嫉妒贵族。懈怠狂乱。绮语两舌。谄佞他人。虚诳父母及自师长。或入王城及诸聚落。不为利益众生化诸群品。一向妄言。我是大智多闻博识。诳惑有情唯求财利。轻弃善法都无所获。犹如破器无堪贮用。于彼众人多生怨恶。听信邪言虚妄推度。是法说非非法说是。于佛正法无心爱乐。生于下族贫贱之家。为见少利来投佛法希求出家。及得为僧行非梵行。于佛法教全无所成。何况大智。佛告尊者如是补特伽罗。不应说法。人天之善尚不能续。何况菩提而得成就。
  尔时世尊复告尊者护国言。有八种补特伽罗。远离菩提。不得为说殊妙之法。护国白言。何等八种补特伽罗。唯愿说之。佛言。一者蔑戾车处于彼受生。二者贫穷之家于彼受生。三者下贱之家于彼受生。四者纵得人身丑陋痴钝。五者具足盖缠。身心忧戚。六者弃背贤善亲近恶友。七者长有疾病身体尪羸。八者众苦逼迫直至命终。如是八种补特伽罗。远离菩提。不得说法。于是护国复白佛言。不应说法更有何义。佛言护国。若有补特伽罗无决定者。我不说菩提。于虚妄者。我不说清净行。于懈怠者。我不说菩萨行。于悭吝者。我不说供佛行。于我慢者。我不说波罗蜜清净。于无慧者。我不说断疑法。于嫉妒者。我不说心清净。于无信根者。我不说总持法。于无德者。我不说善逝法。于贪亲爱者。我不说身清净。于不善律仪者。我不说谤佛有过失法。于妄言者。我不说语清净。于我慢者。我不说恭敬法。于无识者。我不说修学法。于为身命者。我不说求于道法。如是补特伽罗。不应说法。时护国白言。于意云何。佛言护国。为此有情愚痴迷惑。心识颠倒虚妄分别。不依法教。乃至天上人间不应为说。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不定诸有情  补特伽罗等
  我慢自贡高  贪著于利养
  恒行不律仪  深著于五欲
  增长诸烦恼  远离佛菩提
  退失于善法  懈怠不修习
  犹豫多散乱  于其戒法言
  而不生信受  因为贫穷逼
  方便求出家  设得作苾刍
  轻舍于道法  如弃金宝担
  荷负于麻担  虽欲入深山
  到彼寂静处  无意乐修禅
  邪思而散乱  障碍于辩才
  沉没大智慧  坠堕恶趣中
  设复得人身  丑陋不具足
  懈怠性愚痴  不行众善法
  诸根常暗钝  堕大险难中
  经彼俱胝劫  迷没不解脱
  若行邪利济  得证佛菩提
  调达不正知  应成善逝果
  若人贪利养  坠堕于众生
  如空大风力  能堕诸飞鸟
  邪福势尽时  其义亦如是
  无信破戒者  见善如盲人
  譬如焚尸柴  不吉人嫌弃
  虽复发善心  无彼广大智
  谤法不信故  解脱非究竟
  譬如画无胶  庄严色不久
  我慢自贡高  其义亦如是
  若求佛菩提  不惜于身命
  于法甚深言  勇猛勤习学
  舍善行非法  所行增过失
  堕于大火坑  若闻如是法
  依法而受行  断除贪爱心
  修植众德本  乃至于一句
  通达悉明了  如是积功德
  成就最上道  永离于愚盲

  尔时世尊说此颂已。告尊者护国言。我于过去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阿僧祇劫。时有佛出世。号曰成义意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尔时有大国王。名曰发光。主阎浮提。其地广阔一万六千由旬。其中州城数满二万。其发光王所居城邑。名曰宝光。其城东西长十二由旬。南北阔七由旬。城有七重七宝所作。彼王善行八正之道。种族豪盛有千俱胝。其国人民寿十俱胝岁。王有太子。名曰福光。诸根具足色相端严殊妙第一。太子生时有千宝藏从地涌出。内有一藏现王殿前。满中七宝高七人量。复令一切众生所作如意。乃至禁缚之者俱得解脱。又彼大子生得七日。一切伎艺工巧算术皆悉明了。乃至世出世间一切事业无不通解。于夜分中有净光天子来为说法。告太子言。福光谛听。汝须息心不应散乱。于诸尘境常当远离。昼夜思惟有为之法当观无常。寿命尽时谁是救者。于诸非法而生怖畏。

    佛说护国尊者所问大乘经卷第二



    佛说护国尊者所问大乘经卷第三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
  尔时净光天子而说颂曰。
  太子汝当知  莫著于迷醉
  于此险难中  勤求于出离
  如佛所说言  若离迷醉者
  此人大勇猛  善行于律仪
  清净无瑕秽  所见诸众生
  心生慈愍行  成佛当不久
  过去一切佛  现在及未来
  皆从众善生  远离贪嗔痴
  饮食及衣服  金银摩尼宝
  种种庄严具  舍施利众生
  广历俱胝劫  一心求菩提
  未曾有疲懈  或舍于身分
  头目手足等  于彼求乞人
  心生大欢喜  以此积功德
  而成佛菩提  设处国王位
  豪贵而最上  美女及眷属
  昼夜常围绕  宫殿及国城
  悉皆如幻化  譬如坏器等
  阳焰水沫泡  其体不坚牢
  非实非久住  如是无常法
  虚妄汝当知  父母与妻男
  谁能相救济  所作善恶业
  是人随业行  如是无数劫
  常沉生死海  亦如无目人
  于境而不了  虚受于勤劳
  终堕险恶趣  菩提最上路
  勇猛精进行  乃至于命终
  不生三恶道  佛世人难值
  正法难得闻  降伏烦恼怨
  亲近于善友  恒修入正道
  安住菩提心  不退于佛道
  如是行方便  世间无有上
  过去一切佛  舍离于亲爱
  常处于深山  正念自思惟
  坚固如金刚  志求无上道

  尔时佛告尊者护国言。净光天子说此颂已。彼福光太子年至十岁。智慧明达而无戏论。于世所有园林花卉流泉浴池歌舞作乐而不爱著。乃至国城宫殿象马车乘金银财宝。一切所欲之事。悉皆远离。一心思惟。我身虚幻四大假合无有坚实。大地诸天悉非究竟。凡夫众生常行非法。愚痴迷惑分别亲疏。耽著欲乐无有厌足。永处轮回无解脱时。我于如是愚迷人中而乃受生。作是念已。志意系心专求解脱。
  尔时世尊复告尊者护国言。彼发光王为其太子。选择最上净妙福地。建置一城名曰爱乐。其城七重于其城中有七百街道。纯以七宝铃铎真珠罗网遍覆其上。复有六十众宝妙盖八万宝幢。于诸街巷次第行布。一一宝幢有六万宝索。一一宝索有十四俱胝乐器。如是乐器微风吹动。出妙音声如百千天乐。又于此城街巷衢路处处各住五百童女。是诸童女身相端严颜貌和悦。于诸音乐歌舞作倡一切悉能。时发光王敕告之曰。令诸童女昼夜作乐不得间断。所有四方一切人民来入此城。见斯音乐快乐之事奔聚看玩。令其太子心生乐著。又复王言。所有众生。求饮食者施以饮食。求衣服者施以衣服。求花鬘涂香者施以花鬘涂香。求床榻卧具者。施以床榻卧具。乃至以金银摩尼砗磲码瑙珊瑚真珠吠琉璃等。如是诸宝处处堆积。复有象马车乘。皆以众宝种种庄严。令一切众生随意受用。
  尔时发光王。复为太子。于此城中修建一宫广一由旬。造四门楼户牖轩窗。皆以七宝种种庄严。于此宫中置一大殿。用百千珍宝周匝庄校。于殿中间安四俱胝众宝床榻及以卧具。复于城中置一大园。花果树木其数甚多。蓊蔚开敷世所希有。于其中间排一切宝树。光明照曜无不爱乐。又于园中有七宝池。于池四边有四界道四宝所成。所谓金银吠琉璃玻璃于池周匝。置一百八师子口水从彼入。复置一百八师子口水从彼出。其中复生钵讷摩花。乌怛钵攞花。俱母那花。奔拏哩迦花等。种种名花恒时开敷于池周匝。复有八百宝树。一一宝树各悬宝索。一一索上有俱胝数乐器。微风吹动出妙音声。令诸众生闻者爱乐。复次宝树悬挂八十百千珍宝妙幡。又于池上置大宝网。而以为盖覆太子身令离尘坌。
  尔时发光王。复令殿内以其七宝造四俱胝宝座。一一宝座各以五百上妙之衣敷于座上。于其中间置一大座高七人量。以八十俱胝上妙宝衣敷设其上。此是福光太子所登之座。于诸座前各置香炉纯金所成。于炉周匝悬金铃铎及金莲花。摩尼宝网四面严饰光明照耀。昼夜三时恒爇沉香及散妙花。复于园内有九十九百千摩尼宝。一一摩尼宝广一由旬。有大光明照一切世界。
  尔时世尊复告护国言。福光太子园苑之内。有种种飞鸟。鹦鹉鸲鹆。鸳鸯鹅鸭。孔雀舍利。俱枳罗鸟俱拏罗鸟。迦陵频伽。命命鸟等。如是众鸟俱善人言。每群飞时作微妙声。如众音乐而无有异。亦如天帝欢喜之园。令诸天人受妙快乐。彼发光天子。复为太子修馔上味饮食。逐日供给五百千车。复令使命于诸城邑聚落。选取童女年十六岁至二十岁者。色相端严诸根具足。不长不短不肥不瘦不白不黑。身出白檀香口出优钵罗花香。言词美善。心意纯直而无妒忌。善解博奕歌舞戏乐。乃至一切世间。工巧伎艺无不悉解。如是童女。得八十俱胝来入王城。
  尔时发光天子。以此八十俱胝童女赐于太子。王自宫中所有童女。复赐一俱胝王诸亲眷。亦以一俱胝童女奉上太子。宰辅重臣亦以一俱胝童女奉上太子。国城庶民亦以一俱胝童女奉上太子。如是八十四俱胝童女。俱令侍从承事及歌舞作乐悦乐太子。
  佛告尊者护国言。尔时福光太子。见是事已。于其国城宫殿楼阁。园林池沼象马珍宝。及诸童女歌舞唱妓。种种作乐之事都不爱著。而自思惟。此诸女等于我身分为大恶友。断我善根增诸烦恼。常处轮回。无有自在。譬如有人处于禁缚终不能出。尔时太子。见此过失。于十年中。于色声香味触五尘诸境而不爱著。一心思惟。诸恶友众云何舍离。而自修行得其解脱。作是念已。彼诸童女即诣王宫。白父王言。其福光太子。于诸婇女戏乐歌舞都不顾视。独坐思惟远离声色。尔时发光天子。闻是事已。心忽惊愕怪未曾有。即时统领八万小王及诸臣从。来入太子所住宫中。见彼太子。孤处宫殿仪貌寂然。涕泪悲泣心大苦恼。迷闷躄地良久乃苏。从地而起即说颂曰。
  子为最上宝  云何不观我
  忧恼心惶乱  云何舍所爱
  种种富乐事  此城妙庄严
  众宝为严饰  宫殿妙楼阁
  园林及浴池  象马七珍财
  衣服及饮馔  如是无量数
  而以供给之  复有诸童女
  容颜甚奇妙  端正广庄严
  如彼天女相  心性善纯直
  通达诸伎艺  歌舞及音乐
  人间无有比  所为适悦汝
  令其心快乐  云何无所著
  于斯而舍离  独处于深宫
  颜貌甚寂澹  令诸童女等
  各各怀忧恼  如彼莲花萎
  俱来而白我  太子汝当知
  如是诸童女  端正俱年少
  口出优钵香  身有栴檀气
  两目绀如莲  善知人心意
  令于昼夜中  亲近作戏乐
  今汝正是时  于此而厌弃
  于汝意云何  为我速宣说
  又向园林中  安置摩尼宝
  九十九百千  各广一由旬
  光明普照耀  宝树悬宝幡
  其数有八万  花果皆茂盛
  具有众飞鸟  孔雀及鹅鸭
  迦陵频迦等  皆出微妙音
  复于诸树间  各垂于宝索
  一一宝索中  皆有妙乐器
  微风吹动时  出于妙音声
  清响如天乐  云何而不恋
  又此诸宫殿  皆以众宝成
  金银摩尼珠  砗磲与码瑙
  琉璃真珠等  庄严甚微妙
  于此宝殿中  安置金香炉
  四面垂珠网  俱胝细妙衣
  以用庄严上  昼夜三时中
  长爇栴檀香  如彼天帝宫
  善法堂无异  汝今不爱乐
  违背于父母  都无孝敬心
  令我增苦恼  言已而悲泣
  为我速宣说  太子见所问
  稽首白父王  世间五欲境
  坠堕于众生  缠缚于有情
  增长大过失  永处于轮回
  无有得出离  我今求解脱
  发大菩提心  远离诸尘染
  一切女人身  众恶不净本
  我观如怨家  贪嗔镇相随
  流浪于生死  牵系诸众生
  常处大险路  又此女色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