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

  复次诸菩萨于正道善巧。有五种相。何等为五。一者信根。二者精进根。三者念根。四者三摩地根。五者胜慧根。云何信根。信有四法。何等为四。谓起正见。信有世间及轮回行。获彼业报而为对治。由彼命根不造罪业。信菩萨行如彼修行。资身之具不生乐著。于甚深胜义及诸了义。发生正解。于有情行。信一切法空无相相。于诸见造作。不乐信解。于诸佛法力无畏等。闻已离诸爱著。及余言说彼诸佛法。悉皆积集。此说是名信根。云何精进根。谓信是法发起精进。此说是名精进根。由此精进积集诸法。于其念根无所破坏。是名念根。由此念根无所破坏。而于诸法三摩地根。唯一境性。是名三摩地根。由此三摩地根唯一境性。以彼慧根观察诸法。而能了知。是名慧根。如是于此五根积集系属。即得圆满一切佛法。至授记地。譬如外五神通不受胎藏。乃至获得出离界女等根。如诸佛世尊及诸菩萨。于此五根而得成就。此说是名菩萨摩诃萨于胜慧波罗蜜多获得五种正道善巧。舍利子。又菩萨正道有五种相。何等为五。一者信力。二者精进力。三者念力。四者三摩地力。五者胜慧力。云何信力。谓于法信解。设魔波旬化作佛身。而来亲近为说别法。以信力故。于此正法。一尘沙数莫能破坏。以智伺察悉为除断。又魔所说此非佛法。于四大种及诸业报。颠倒积集。而诸菩萨以信解力。深心伺察皆不信受。此说是名菩萨信力。云何菩萨精进力。谓能发起勇猛精进。入解善法。在在处处得坚固力。若天若人彼所有力。乃至菩萨所住之处。无能倾动。是名菩萨精进力。云何菩萨念力。谓于法念处其心安住。彼彼烦恼不能娆乱。以念力故破诸烦恼。而复得此清净正念。是名菩萨念力。云何菩萨三摩地力。谓独处闲静离诸愦闹。一切语言音声悉皆远离。无有攀缘对治。名最初禅定。于善寻伺得无障碍。名第二禅定。于喜乐行得无障碍。名第三禅定。于摄受正法化度有情。得无弃舍无有障碍。名第四禅定。于四禅行。彼对治法不能破坏。于彼定处亦不远离。于三摩地不生爱著。是名菩萨三摩地力。云何菩萨胜慧力。谓于刹那。而能了知世出世法。于如是智无能破坏。一切工巧。乃至世间种种技艺。若近若远难作能作。而诸菩萨现前获得出世间法。谓智慧高显胜诸世间。一切天人阿修罗等。无能破坏。是名菩萨胜慧力。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于胜慧波罗蜜多。获得如是五种正道善巧。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三十七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三十八

    西天译经三藏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慈觉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胜慧波罗蜜多品第十一之六

  复次舍利子。略说菩萨一种圣道。谓是菩萨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单己无二。以自勇猛大精进力。深心摄受。不藉他缘及他开示。而自成办极大力用。能被如是坚固甲胄。而诸有情难得能得。诸新发意住菩萨乘。未得今得。又复一切难施能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胜慧。亦复如是。又于波罗蜜多无能建立者。而是菩萨。于诸波罗蜜多悉能建立。以要言之。乃至广大觉悟种诸善根。无能及者。于是法行单己无二。诣菩提场坐金刚座。摧伏魔力。一刹那顷胜慧相应。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决定平等无复退转。舍利子。是名菩萨摩诃萨于胜慧波罗蜜多获得菩萨圣道善巧。
  云何菩萨缘生善巧。谓此菩萨于昼夜中。独处宴坐发善寻伺。蕴由何起当由何力。谓由如是不如理作意。发生无明。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及随烦恼方便集起。又复由如是法。无体无作及无主宰。谓善因恶因无记因。一切缘生。又诸有情各有分量。谓根因增上根因业因果因。有无边际究竟等因。一切集生而皆了知。此说是名缘生善巧。又复蕴灭。当云何灭。谓不如理作意灭。则无明灭。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而于此中得如是智。又缘生善巧者。谓一切法系属因缘之所和合。即能加持。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于如是等得无计度。而诸菩萨于此缘生。复能建立一切佛法及菩提相。于有尽灭应妙观察。于无尽灭摄化有情。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于胜慧波罗蜜多。获得如是缘生善巧。
  云何菩萨一切法善巧。一切法者。谓有为无为。而诸菩萨于有为无为善巧。应如是知。有为善巧者。谓身语意所有善行。观察有为菩提向一切智。是名有为善巧。又有为善巧者。谓积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五种波罗蜜多。若复于胜慧波罗蜜多得无为智。于五波罗蜜多亦无弃舍。善求一切波罗蜜多。信解无漏菩提向一切智。是名无为善巧。又有为善巧者。谓于有情行四摄事无所对遣。虽复摄受有情。而实摄受无我无人。于摄事善巧亦无所取。信解无为菩提向一切智。是名无为善巧。又复有为善巧者。谓断诸行相续系缚。即断轮回及烦恼缚。于菩提相。有所任持相续系缚。微细方分而不集行。此说是名有为善巧。若复于空无相无愿。以智伺察善解诸法因缘。修菩提行而不取证无为。是名无为善巧。又复虽行三界。而不为三界烦恼之所系著。是名有为善巧。若以智了知出离三界。而不离三界。亦无堕落。是名无为善巧。若说一切法善巧。即一切智悉是增语。若于一切智。通达圆满无所损减。说此胜慧善巧。是即名为一切法善巧。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安住胜慧波罗蜜多行时。于胜慧分。获得如是十种善巧。
  佛告舍利子。云何胜慧。云何波罗蜜多。胜慧者。谓观察了知善不善法。是名胜慧。分别无量如实法门。是名胜慧。通达诸见得无碍法。是名胜慧。安住一切正愿。而实舍诸愿求。是名胜慧。离诸热恼而得轻安。是名胜慧。断诸攀缘得大法乐。是名胜慧。随义观察。是名胜慧。得住一切菩提分法。是名胜慧于相无相如实了知。是名胜慧。以智照解诸法体性。是名胜慧。超诸险难获无障碍。是名胜慧。摄受正达。是名胜慧。于诸善法使得清净。是名胜慧。断烦恼习。是名胜慧。由先修证一切善法。是名胜慧。于自然生等。而起觉悟引导远离。是名胜慧。不著三界。是名胜慧。于诸圣愿相续不断。是名胜慧。以诸无相伏除遍计。对治清净。是名胜慧。离诸闇钝。成就一切相应行地。是名胜慧。于一切智智住光明道。是名胜慧。于无明闇蔽作诸明眼。是名胜慧。如是信解得无漏眼根。是名胜慧。于眼境道超诸胜义。是名胜慧。真实出离不动调伏。是名胜慧。照智慧门无有穷尽。是名胜慧。遍一切处无有相违。是名胜慧。于解脱道而常高显。是名胜慧。离诸烦恼及障碍法。悉不共住。是名胜慧。舍利子。诸菩萨以如是胜慧。而能入解一切有情心之所趣。业行差别诸尘劳门。乃至以如是慧。于执持门。而能遍知一切声闻辟支佛三藐三佛陀。此说是名胜慧。而诸菩萨。于是句义一切当学。又舍利子。波罗蜜多者。谓是胜慧了知一切善不善法。名波罗蜜多。以要言之。乃至于是句义一切当学。名波罗蜜多。又复于菩萨行殊胜圆满。名波罗蜜多。一切智智圆满。名波罗蜜多。于有为无为法悉无所著。名波罗蜜多。为令觉悟轮回过失。名波罗蜜多。普能显示无尽法藏。名波罗蜜多。离诸攀缘解脱圆满。名波罗蜜多。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胜慧。普令觉悟。名波罗蜜多。究竟善巧。于有情界引导一切。为令圆满无生法忍。至不退地。名波罗蜜多圆满佛刹化度有情。至菩提场除诸魔怨。获得圆满一切佛法。名波罗蜜多。又能如是建立大乘菩萨藏正法。名波罗蜜多。舍利子。而诸菩萨于正法藏。如是学已得至彼岸。是故于此大乘一切波罗蜜多。当如是学。
  又舍利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菩萨藏正法。受持读诵广大开示。为他人说。而能获得十种称赞功德。何等为十。一者过是生已。而得通达一切事业。二者得生圣族。三者具大名称。四者所说言辞人喜信受。五者得大富饶。六者人天爱敬。七者获转轮王。八者得生梵世。九者(梵本元阙)十者遍一切处。得菩提心无有退失。又复获得十种称赞功德。何等为十。一者与尼乾陀等。得不共住。二者不起我见。三者不起人见。四者不起众生见。五者不起寿者见。六者不起常见。七者不起断见。八者舍诸玩好。九者发净信心常乐出家。十者于名句文速得悟入。又复获得十种称赞功德。何等为十。一者正念。二者聪利。三者总持。四者胜慧。五者刹那具足。六者得宿住念。七者性少贪欲。八者性少嗔恚。九者性少愚痴。十者不为炽然三毒之所烧煮。又复获得十种称赞功德。何等为十。一者希有胜慧。二者轻捷胜慧。三者猛利胜慧。四者极迅速胜慧。五者广大胜慧。六者甚深胜慧。七者决择胜慧。八者无碍胜慧。九者现前得见如来。能以伽陀歌咏赞叹。十者复与如来深心问答。又复获得十种称赞功德。何等为十。一者谓能将护诸恶知识。二者解诸魔缚。三者破诸魔军。四者断诸惑染。五者于诸行中除伏憍慢。六者趣诸善道。七者向涅槃门。八者布施受施超诸轮转。九者于菩萨道一切随学。十者随顺诸佛一切教敕。舍利子。于菩萨藏正法。应当受持读诵广大开示。为他人说。悉获如是称赞功德。尔时世尊。欲重明斯义。说伽陀曰。
  诸有大智者  善了文句义
  持此经中王  获无量胜慧
  彼比丘法师  常行是法施
  持此经中王  最胜生欢喜
  为诸听法者  宣说如是法
  持此经中王  获叹美功德
  得是胜慧已  于法无损减
  复于胜念力  能演无上句
  善说法要者  常赞佛教敕
  持此经中王  多闻常具足
  闻已受持者  不著于文字
  随义常观察  增长佛智慧
  由智慧无边  深达胜义谛
  宣布诣十方  闻是获称赞
  又令贪恚痴  由斯皆渐少
  最上清净心  闻是获称赞
  受用资具中  称量如实义
  晓了非真实  舍家求解脱
  乐住空闲处  闻法常无厌
  咨问世尊所  法施无有吝
  令智慧增长  清白无减失

  尔时世尊。说是偈已。告舍利子。此诸菩萨于胜慧波罗蜜多之行。应当勇猛以四摄事。于长夜中摄受有情。何等为四。所谓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是名四种。云何布施。谓财施法施及无畏施。云何爱语。谓于闻法者出柔顺语。云何利行。谓于自他意乐圆满。云何同事。谓于是智起功德想。摄受有情安住是法。又布施者。谓于一切来求丐者意极清净。爱语者。断诸合集。利行者。使无退屈。同事者。回向大乘。又布施者。随转大慈心无遗惜。爱语者。随心喜舍。利行者。为诸有情身心勇悍被大甲胄。同事者。心舍高下向一切智。又布施者。如法追求舍诸资具。爱语者。导以正法。利行者。自利利他悉起平等。同事者。利诸有情。咸共发起一切智心。又布施者。自舍一切若内外法。爱语者。于诸法行功德智慧善权称赞。利行者。弃自所利随转利他。同事者。成熟菩提。譬彼掌中庵摩勒果。普施一切得无怯弱。
  复次舍利子。法施者。谓如其所闻为他人说。爱语者。谓正开示无所希望。利行者。为他演说不生疲厌。同事者。于一切智。乐甚深法心无弃舍。又法施者。于来听法者说无散乱。爱语者。远至他方演说诸法。利行者。为法义故于诸法师。以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乃至以身覆护一切给侍。同事者。为令薰习安住种性。又法施者。于诸施中无有过上。爱语者。分别义利。利行者。谓随于义不随文句。同事者。为令圆满一切佛法。又布施者。是即布施波罗蜜多。爱语者。是即持戒忍辱波罗蜜多。利行者。是即精进波罗蜜多。同事者。是即禅定胜慧波罗蜜多。又布施者。是即最初发心菩萨。爱语者。是即行胜解行菩萨。利行者。是即不退转地菩萨。同事者是即一生补处菩萨。又布施者。是即住菩提根。爱语者。是即长菩提芽。利行者。是即开菩提花。同事者。是即结菩提果。
  舍利子。是故诸菩萨摩诃萨于长夜中。以四摄事摄受有情。于菩提行诸波罗蜜多而能随转。于此复有无量无边诸摄事等。
  尔时佛告舍利子。彼大蕴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为精进行太子。于菩提道悉正开示。及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世尊之所称赞。时精进行太子。于彼佛所。得闻如是菩提正道。及闻三世诸佛世尊之所称赞。快得善利发大欢喜。复于彼佛及诸大声闻众。于九十九俱胝岁。以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舍利子。彼大蕴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即时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三十八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三十九

    西天译经三藏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慈觉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胜慧波罗蜜多品第十一之七

  尔时佛告舍利子。汝等勿谓精进行太子得授记已。起于异见而生疑惑。所以者何。是精进行太子。已于过去九十九俱胝岁。亲近供养尊重赞叹。大蕴如来及声闻众。亦以饮食衣服卧具医药。精勤给侍悉令充足。以本愿故彼佛世尊。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于未来世过阿僧祇劫当得作佛。号曰宝身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佛有八十那庾多大声闻众。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心得自在到于彼岸。舍利子。复于彼时。有王出世名曰善现。其王唯以善法化治人民。转正法轮行精进行。四兵严卫七宝具足。所谓轮宝象宝马宝摩尼宝女宝主兵宝主藏宝。如是七宝殊胜无比。复有大城名阎浮檀金。其城东西修广十二逾缮那。南北亦等七逾缮那。其国人民离诸艰苦。所须如意。有大神通受胜妙乐。如是有情充满其中。有大长者名曰善慧。珍宝具足受用无乏。其诸库藏悉皆充溢。于诸佛所植众善本。而为诸佛之所印可。舍利子。尔时宝身如来应供正等正觉。观彼善慧长者。审知其器堪可任持。菩萨藏正法之器。是诸佛法器。如是知已。即诣其所现大神力。于虚空中结跏趺坐。随应为说菩萨道法。而复称赞三世诸佛。舍利子。时彼长者闻说法已。深心爱乐信解清净。生大欢喜。于千岁中。即以饮食衣服卧具医药种种所须。礼拜供养尊重赞叹宝身如来及声闻众。满千岁已而无懈倦。作是誓言。愿我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彼如来闻是誓已。即为授记。舍利子。汝勿谓善慧长者得授记已。起于异见而生疑惑。我于彼时愿求菩提。亦以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千岁中。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宝身如来及声闻众。彼佛世尊。不与我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