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经藏
- 宝积部
-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
复次舍利子。云何名为菩萨摩诃萨宿住念通及彼正行智业圆满。舍利子。如是菩萨摩诃萨。于十方无余一切世界一切有情。具无量种宿住念通。若一日二日三四五日。若十二十乃至五十日。百生千生百千生无量百千生。乃至百成坏劫千成坏劫百千成坏劫。无量百千成坏劫。诸有情类。于彼往昔。如是名字如是种族如是姓氏。如是色相如是形状。如是住处如是饮食。如是久住如是苦乐。彼彼生灭及于寿量。彼没此生。皆悉了知。又知自身及诸有情。此宿住念非唯一种。自身前际及他补特伽罗前际。此宿住念非唯一种。又自宿因善根念力。及他宿因善根念力。又自善根成熟菩提。令他有情念彼善根发菩提心。又若往昔苦及乐因。皆是随顺无常苦无我等。彼既随顺无常苦无我等。即不乐色相。不乐受用。不乐眷属。不乐富饶。不乐为转轮圣王。不乐为帝释天主。不乐为大梵天王。不乐为护世天王。一切生处自在王位及诸欲乐。皆不爱乐。彼正思惟。是处不为成熟有情。而受轮回。彼唯随顺无常苦无我等。往昔诸烦恼行之所招集。极生追悔起大厌离。及现在事诸不善业。乃至命根厌不复作。往昔善根令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根广大成熟。又能积集现在善根。除灭一切险难境界。成熟佛法僧种子。相续不断。成熟一切智智正念缘力。又此正念。以自加持法界加持。不倾动故而无所娆。成熟定业亦无娆恼。于奢摩他。以自加持心无迷乱。于毗钵舍那而为摄受。以现量智无怯弱故。以正忆念无忘失故。受大快乐。积集诸行不由他悟。积集行故趣于彼岸。一切能到积集行故。以正念缘力。过去现在无忘失法。此说是名菩萨摩诃萨宿住念通智业圆满。
复次舍利子。云何菩萨摩诃萨于神境通及彼正行智业圆满。舍利子。此菩萨摩诃萨断除诸行。而能具足修习欲神足定。断除诸行。具足修习勤勇神足定。断除诸行。具足修习心神足定。断除诸行。具足修习观神足定。彼欲勤心观摄受诸法。而能修习成出离故。又此四神足数数修习。即于现前获神境通。而得受用。彼无量种神通变化。又此神变。而常观瞩一切有情。一一神变。皆能调伏一切有情。又此神变普能显现。若身若力或复加持。又彼如是一一身相。能往调伏诸有情类。又彼如是一一身相。复能显现。或佛身相。或缘觉身相。或声闻身相。或帝释天身相。或大梵王身相。或护世天身相。或转轮王身相。又彼所现一一身相。而复显现如是身相。能往调伏一切有情。及能[怡-台+龍]悷诸旁生类。又彼所现如是身相。为诸有情演说正法。又复能现如是势力。普为摧伏一切有情极重嗔慢。谓大庄士力。乃至四分那罗延力。乃至半那罗延力。乃至那罗延力。乃至如是诸力。以手二指举须弥山。高六十百千庾缮那。又掷彼山。远八万四千庾缮那。譬如举一庵摩罗果。从此掷置他方世界。而神境通菩萨摩诃萨力。都无动作。又能以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广大下从水际至色究竟天。其间有情置于掌中。住经劫数。一切道行普能显现。而菩萨摩诃萨。为彼慢过慢极重忿怒诸有情类。成就力能可伏慢过慢忿怒等。而为说法。又依彼神足得加持智。于加持智。即得如是诸加持法。或以加持大海为牛迹量。复以牛迹为大海量。又或时加持火聚为彼水聚。复以加持水聚而为火聚。以要言之。于上中下法。一切互相加持。亦复获得如是成就世间所有。天人魔梵沙门婆罗门诸有来者。皆无有能振动变易及能出没。又复世间。此加持法无有共者。唯佛世尊能有是故。又以工巧加持缘力。为彼慢过慢极重忿怒诸有情类。广说妙法极令欢喜。又彼修神足者。于魔境界天魔眷属及诸烦恼。而无堕灭。超越自在于佛境界而能入解。于诸有情。乃至少分无有损害。一切善根相应随顺。此说是名菩萨摩诃萨于神境通智业圆满。舍利子。又云何名为菩萨摩诃萨神通。复何名智。以彼天眼正观色相。此说名为神通。彼幻法智不作正行。此说名智。又舍利子。若于一切有情实有所闻。此说名为神通。而于前际过失俱不可得。此说名智。又舍利子。若彼了知一切心行。此说名为神通。于心灭智不灭正行。此说名智。又舍利子。而于前际念彼无碍。此说名为神通。若于三世智都无碍。此说名智。又舍利子。于一切刹土随意往来。此说名为神通。于虚空刹土智都无碍。此说名智。又舍利子。立法分位。此说名为神通。于法观察。此说名智。又舍利子。于诸世间善巧化导。此说名为神通。于诸世间都无系著。此说名智。又舍利子。出过一切释梵护世。此说名为神通。出过一切声闻缘觉。此说名智。
复次舍利子。如是所说。是名神通智业圆满。又舍利子。所有烦恼散乱。菩萨摩诃萨定分行心。及加持智。乃至一切有情染心散乱。及菩萨摩诃萨定分行等。应知积集。舍利子。此菩萨摩诃萨。普遍积集而得安住。此说名为三摩呬多。又此一切有情。是名三摩呬多。心常平等。是名三摩呬多。意常平等。是名三摩呬多。善巧平等。是名三摩呬多。意中极深平等。是名三摩呬多。布施平等。是名三摩呬多。持戒平等。是名三摩呬多。忍辱平等。是名三摩呬多。精进平等。是名三摩呬多。禅定平等。是名三摩呬多。胜慧平等。是名三摩呬多。彼一切法平等。是名三摩呬多。若于一切法平等。即一切有情平等。及一切菩提平等。如是普遍入解。此说名为三摩钵那。又若普遍入解诸法如虚空等。此说名为三摩钵那。又若普遍平等入解无相无愿无积集行。此说名为三摩钵那。又若普遍入解诸法音声。此说名为三摩钵那。又于一切饶益不饶益等处。心平等如地。心平等如水。心平等如火。心平等如风。心平等如空。高离掉举。下无昏沉。而善安住。一切道行而得不动。名三摩呬多。于道行自体而无分别。名三摩钵那。虽言辞充满无口过失。无高无下亦无动乱。相应顺成一切世间法义时分。然于世间八法。而能超越。一切烦恼悉无所著。远离愦闹寻伺境界。如是法行名三摩呬多。又于一切世间。工巧造作悉能显现。于彼事相亦不弃舍。而菩萨摩诃萨。于禅定波罗蜜多平等入解。而复出生智慧方便。不为大悲心缘之所随缚。观察有情平等入解。方便寂静极寂静等。是名智慧。令佛智慧不现在前。是名方便。又若平等入解诸法不为随缚。是名智慧。又一切法都无取舍。是名方便。于彼法界无计度念。是名智慧。若于佛身平等入解。不生现前作证。是名方便。于彼法身念无所住。是名智慧。若于佛声相平等入解。于妙梵音具足领悟。是为方便。又复思念法无可说。是为智慧。又于金刚心时平等入解。而能极胜安住。是为方便。于彼正念念无散乱。是为智慧。又于往昔愿是平等入解。而能成熟有情极胜安住。是为方便。于一切有情念无实我。是为智慧。念彼善根证无所证。是为方便。又念彼无根及无住著。是为智慧。又于佛刹平等入解。而使现前清净。是为方便。念彼刹土如虚空等。是为智慧。又念于菩提道场平等入解。而使现前庄严。是为方便。又念彼止息或诸染法。是为智慧。若于转法轮中平等入解。而能普应机缘。是为方便。又念彼转无所转。是为智慧。乃至菩提分行平等入解。而能现前舍离。是为方便。乃至念彼。于一切法而非相应。及诸随惑。以如来智慧禅定妙乐无诸热恼。于相无相一切攀缘降伏。悉皆了知。彼一切菩萨摩诃萨。定非定位以善出离。如是相应。是为智慧。而诸菩萨摩诃萨。获得无尽禅定波罗蜜多。诸有魔事皆不得便。得善安住诸佛法器。舍利子。如是所说智慧方便。彼菩萨摩诃萨。于禅定波罗蜜多。而能出离。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三十二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三十三
西天译经三藏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慈觉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禅定波罗蜜多品第十之三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得不退转神通。或以意想或以事业。皆是所作游戏神通。复于处处广大安住。现诸所作。彼有所作。神通智力世间最上。于所作事。虽具诸相善能决择。而复现证世出世间第一之法。菩萨神通示无尽相。犹若虚空遍一切处。菩萨神通。现一切相色无色等。复能随顺入一切声。然于前际音声平等。菩萨神通。观察一切有情心行。于其体性随缘显现。于诸劫中随其思念。前际后际无有间断。一切唯现神境变化。决定现前无别行相。菩萨神通达漏尽智。观时分已而无超越。胜出世间决择诸法。所有一切声闻缘觉之所难测。菩萨神通其义甚深。慑坏群魔制伏外道。于菩提场。而能总持一切佛法。志求正觉。随其种类转正法轮。而善调伏一切有情。至灌顶位得法自在。
舍利子。此不退转神通菩萨摩诃萨。所作事业悉无我慢。其心清净正善调伏。光洁自在。离诸染欲及随烦恼。微妙寂静所有善业。而悉成就。于禅定解脱三摩地三摩钵底。起正思惟于生死中都无系缚。所以者何。谓彼生业。诸烦恼缚颠倒执著。皆悉解脱。是故于生死中都无系缚。而复不坏大乘成证一切佛法。然彼佛法。十方谛求了不可得。又一切法皆顺佛法。是故佛法即一切法。若一切法如实寻求亦不可得。于算数道及非算数。平等超越无有少分。此说无法亦无非法。若能于法非法遍能了知。是故于此都无住著。又诸法义亦非住著。若著于义非大义利。若复于义非义悉无所住。设见于义而智无碍。若智无碍则无遍计。若无遍计则无有对。若无有对则无所住。若无所住则无间断。若无间断则无虚作。若无虚作则无迷乱。若无迷乱则无我我所。若无我我所则无诤论。若无诤论是沙门法。若无诤论是沙门法。则喻彼虚空。亦如平掌。若喻虚空亦如平掌。彼则不堕欲界色界及无色界。若一切处而无所堕。则无形色。及无显色。亦无分位。若无形色无显色及无分位。彼则如是随顺觉悟。若能如是随顺觉悟。彼则如是随所觉悟。云何说此随顺觉悟及所觉悟。谓若了知彼极微法皆不可得。说此是为随顺觉悟及所觉悟。应当于此平等入解。即能成就菩萨摩诃萨希有之法。云何菩萨摩诃萨希有之法。所谓于慈无我悲无众生。喜无寿者。舍无补特伽罗。布施无彼悔与心持戒生彼寂静心。忍辱发彼无尽心。精进发彼最上心。禅定离彼散乱心。胜慧无彼戏论心。念处无念处作意心。正断随彼生灭心。神足离彼嬉戏心。于信进念定慧。起彼无碍自然平等入解心。如是五根五力。起彼无能损坏屈伏心。于七觉支。起彼分别菩提心。于八圣道。起彼观察正解心。于奢摩他。起彼平等心。于毗钵舍那。发起观察圣谛希有遍知心。成熟有情。发彼本清净心。于彼法界摄受正法。无杂乱心。于无生法忍。起不可得心。于不退转地。起转无转心。于相所获。起无相心。庄严菩提道场。起彼顺三界心。制伏群魔。起彼摄受有情心。于诸法自性菩提。起彼顺觉悟心。于转法轮。起彼无所转心。于大涅盘。起彼随现轮回自性平等心。舍利子。如是所说。是为菩萨摩诃萨于随顺觉悟及所觉悟而能成就希有之法。
复次舍利子。云何禅定。谓诸菩萨于彼禅定无所耽著。能于如来三摩地而得圆满。又复不乐禅悦之味。诸菩萨虽复于身适悦。而无取著。复于禅定常乐大悲。以是缘故留诸惑染。又于禅定不退等持。以是缘故厌离欲界。复于禅定修神通业。以是缘故。了知一切有情心行。又于禅定通达实际。以是缘故得心智自在。复于禅定得等至智。以是缘故。普遍一切色无色界。又于禅定至极寂静。以是缘故。于声闻缘觉三摩钵底。而求增长。复于禅定而无动乱。以是缘故住极究竟。又于禅定常行对治。以是缘故。而不住彼相续习气。复于禅定得最胜慧。以是缘故。于诸世间而为第一。又于禅定。而先通解有情心意。以是缘故。诸有情中而为最上。复于禅定。而常自在随乐三宝。以是缘故。获得如来无尽功德。又于禅定得极高胜。以是缘故常住三摩呬多。复于禅定得自在转。以是缘故。而能圆满一切事业。又于禅定悉无所受。以是缘故得大智慧。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禅定。
复次舍利子。禅定波罗蜜多以何为先。所谓决定心为先。一境心为先。不散乱心为先。安住心为先。奢摩他心为先。三摩地心为先。根等持为先。力等持为先。正等等持为先。定解脱为先。九次第定为先。不相违为先。善法为先。降伏烦恼怨贼为先。圆满三摩地蕴为先。菩萨三摩地为先。佛三摩地为先。舍利子。如是寂静之法。是名菩萨摩诃萨所行之行于禅定波罗蜜多为先。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说伽陀曰。
禅定解脱波罗蜜 常于多劫行是行
彼世间法意无著 是名寂照三摩地
若诸通达波罗蜜 如电庄严胜高显
以能勇猛离诸垢 是名月光三摩地
成就无忧戒德光 于诸法中自在转
斯法高勇若须弥 是名法光三摩地
于彼法宝庄严地 正法总持妙清净
是心能伺于他心 名正法智自在转
定能摧断诸烦恼 如幢珠网无障碍
于十力中胜解脱 名破魔力三摩地
胜无能胜须弥灯 彼号智光清净眼
谓能合掌赞善言 妙住持地三摩地
以能入解空无相 无愿寂静地亦然
法念功德智自在 诸佛无边三摩地
苏难陀龙师子王 若来若去常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