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空孕菩萨经

  多地他(一)阿蜜利舍(二)阿蜜利舍(三)迦喽尼迦(四)这啰这啰(五)毗这啰(六)膻这啰(七)迦喽尼迦(八)何啰没啰(九)何逻末啰(十)毗伽陀唎(十一)摩摩佉(十二)蒱阇末那迦喽尼迦(十三)真多末腻(十四)逋啰夜迦喽迦(十五)萨婆贳迷萨他钵夜(十六)阿阇若陀履(十七)萨破钳(十八)萨破钳(十九)喉喽帝毗毗伽钳(二十)地唎杀吒毗比伽钳(二十一)迦喽尼迦哺唎夜妒摩摩(二十二)萨迦赐夜(二十三)阿贳夜(二十四)萨婆钵达舍(二十五)阿舒迦伽帝(二十六)莎呵(二十七)
  诵此咒时。彼善男子即来现前。或作人形。或作野兽形。或作鸟形。或虽复来隐身不现。观彼众生福业深浅。随所受身或出音声。示现一乘善巧方便。令彼众生从一方便能化无量百千众生。未住定乘令住定乘。或住声闻或住缘觉。彼诸众生于一时顷。发智方便用少功业。令入大乘不退转地。乃至教示种种三昧诸陀罗尼忍辱度等。乃至令住第十菩萨行地之中。善男子。此虚空孕菩萨。得如是等善巧方便大慈悲智。善男子。我今为汝要略说之。假使有人度量虚空能尽边际。而此善男子方便大智大慈大悲总持三昧难可度量。此大菩萨得如是等不可思议功德之法。善男子此虚空孕菩萨。见有众生舍离谄曲远离邪心。发淳厚意成就正见。不毁于他不赞自己。舍离悭妒无有谄曲。不求名闻信心净者。是善男子怜愍彼等清净众生。示现方便智慧精进。如是方便。如是智慧。如是精进。得度厄难。发菩提心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教彼众生所有善根回向菩提。当得正道不退转地。速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教作如是方便之利。智慧精进。圆满成就六波罗蜜。发大力心。当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此虚空孕菩萨。得如是等不可思议殊特方便善巧胜智。教化众生。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此善男子以何义故。首戴应珠。如是光焰。如是威力。善能示现。诸余菩萨无有是事。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此善男子虚空孕菩萨摩诃萨为诸众生成就大慈。常化众生而无休息。见诸众生在大厄难。欲拔苦故常不休息。若有众生犯四重禁。将堕恶道舍诸善根散灭众善。而此善男子为彼众生作大医师。见彼众生堕于无明入邪见网在危厄狱。此善男子为彼众生。犹如日光照明彼罪灭四重业。为彼众生拔心疑刺。若有众生破坏心器。而此善男子见彼众生破灭法行为烦恼陵。失于正法欲入恶道。无有归依无有救护弃舍诸智。此善男子为彼等辈罪恶众生。犹如拄杖示现正道。于诸罪垢烦恼秽恶洗令香净教背恶道。犹如大车将入天处速得涅槃。若有众生以欲逼心迷惑热恼。若有众生嗔恚炽盛共相斗诤。憍慢嫉妒心无暂息。烦恼所乱失于本心。若有众生无明闇障无出离心。不识有因不畏来世。或有众生广集财宝心无厌足。或有众生具行十恶曾无休息。此善男子为彼等故。闭恶道门开天人路。犹如妙车运令上生安置涅槃解脱正道。以是义故。此善男子于诸天人应受供养。唯除如来阿罗呵三藐三佛陀。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佛于前说有四重者。何等为四。而诸众生犯四重已。退失诸善。断灭善根。堕于恶道。违本誓愿。烦恼所押。为诸天人之所憎恶。而此善男子见如是等诸恶众生。拔彼苦恼置安乐处。令得充足。尔时佛告弥勒菩萨。善男子。凡刹利王有五重恶。若彼国王犯五恶者。失于往昔所造善根。忘本誓愿被烦恼盖。远离天人一切乐事。堕于恶道无有出时。善男子。若有刹利灌顶王者。强夺佛物。或夺僧物招提僧物。或夺信心所施之物。或自身夺或教人夺。是名第一极恶重罪。若有刹利灌顶之王。诽谤正法。或声闻乘。或缘觉乘。或复大乘。诽谤不信。不令他行教令隐藏。是名第二极恶重罪。若有刹利灌顶之王。为我出家诸弟子等剃除须发著袈裟者。若持戒者。若无持戒。身脱袈裟令彼还俗。科彼与罪若打若缚。若复骂辱流徙诸方。或遣输物。或令入狱。或断命根。是名第三极恶重罪。若有刹利灌顶之王。故断父命。故断母命。或复断我弟子阿罗汉命。破和合僧出佛身血。此等五逆。若犯一种。或始发心。是名第四极恶重罪。若有刹利灌顶之王。不说有因弃于来世。行十恶业。十恶业中多教众生行十不善建立十恶。是名第五极恶重罪。善男子。若有刹利灌顶之王。此等五恶。但犯一者。彼刹利王失于往昔。所作善根。悉令散灭。违本誓愿被烦恼盖。失天人乐后堕恶道。于无量劫无有出期。善男子。此虚空孕菩萨摩诃萨。为彼众生故生边地显示其身。或作沙门婆罗门等。威仪庠序。观彼众生随何身化。方便示现如是身相。在在处处于国王前如是说法。昔未闻者如来所说一切智法甚深经典。持戒忍辱诸地行相为说示现。知彼刹利灌顶之王。昔造诸罪作不善行。自悔自惭欲得谢过更不敢造。舍离恶事有悔过者。后作福德行大布施建立善业。往生上界即得解脱。善男子。一切大臣有五重罪。若有大臣。夺取佛物或夺僧物招提僧物。是名第一重罪。若有大臣。破国村邑或破聚落。或破城隍或破他国。是名第二重罪。若有大臣。诽谤正法。或声闻乘。或缘觉乘。或一切智乘。若自诽谤若教他谤。不令修行。隐没不显。是名第三重罪。若有大臣。于佛世尊出家弟子。故生扰乱而恐怖之。若有持戒若不持戒。若有精进若不精进。脱彼袈裟逼令还俗。或与身罪或打或缚。禁系骂辱呵叱恐怖。或令输物。或令入狱。或断命根。如是名为第四重罪。若有大臣。造作五逆。或一或二或三或四。或具五种造罪恶业。如是名为第五重罪。善男子。若有大臣此五种中若犯一者。彼等大臣失于往业。所作善根皆悉灭尽。违本誓愿失天人乐。堕于恶道受大极苦。善男子。此虚空孕菩萨摩诃萨。为彼众生生于边地。故住边地示现身相。作沙门身威仪庠序为彼说法。或复现于婆罗门身。容仪齐肃。或作童子而为说法。在在处处示现生相。知彼等辈随有善根而为说法。未曾有者诸佛所说深妙经典诸陀罗尼忍辱诸地。慰喻说法。作是方便。令诸臣等悔过发露心生惭愧。忏彼恶业舍离众罪。教修布施精进持戒。建立善业往生上方得涅槃道。善男子。声闻之人有五种事犯大重罪。何等为五。一者杀生。二者行淫。三者劫盗。四者妄语。五者破坏形像出佛身血。是名五种犯大重罪。若我声闻诸弟子等。于五事中但犯一者。乃至如上所说之事。是虚空孕菩萨摩诃萨。为彼等故往生彼处示现身相。或作沙门及婆罗门。以彼威仪现彼身相。为说种种微妙法义一切智人所说甚深种种法门修多罗等诸陀罗尼一切诸地。显扬宣说。令彼等闻悔昔所造种种诸恶。忆念不忘深生惭愧。忏悔彼罪更不敢作。忏悔罪已。修行布施。备行苦行精勤勇猛。命终上生后得涅槃。即便发心入于大乘行菩萨行。善男子。大乘之人有八种事。犯于大罪。造八重已。令彼初行诸菩萨等。失彼往昔所种善根皆悉灭失。违本誓愿为烦恼盖。使诸天人之所轻忽。违背大乘即堕恶道。于多时间在烦恼处离善知识。善男子。何等为八。若有众生。以于往昔造恶因缘。生不净刹。彼等众生。以不多种善根因缘故。因善知识乃能得闻甚深大乘微妙经典。彼众生等心意狭劣。亦复不能多种善根。是初行菩萨。虽复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闻是甚深空相经典。为他解说读诵。如其所闻如其所诵。为种种愚痴哑羊众生如是之辈宣扬敷演。于彼前说一切智法。教令读诵。而彼凡夫无有功劳。以凡夫心。不能得解甚深法意。闻是法已生恐怖心。心生悔没。即便背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声闻行中。发心修学。

    虚空孕菩萨经卷上



    虚空孕菩萨经卷下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善男子。是名菩萨最初犯于第一大罪。是善男子犯是罪已。失于一切往昔所造诸善根等。违本誓愿被烦恼降不得上生。亦复不能得涅槃乐。徒自虚行于菩萨行。忘菩提心后堕恶道。善男子。是故菩萨欲化众生。先须知心应知其行。如其彼行次为说法。譬如有人欲入大海。应先知彼水之深浅然后当入。乃至略说。此虚空孕菩萨摩诃萨。为于彼等诸众生辈。现生彼国示现身相。善能知彼若干众生犯于重罪畏堕恶道。
  若复有人怖畏罪故。或闻他说称彼虚空孕菩萨名者。或复欲乐见彼菩萨。而彼菩萨为欲忏悔深重罪故。于后夜时。香汤澡浴著净衣裳。烧沉水香多伽罗香。右膝著地合掌向东。当至心称彼虚空孕菩萨名号。
  时虚空孕菩萨。知彼初发菩提道心人行罪福轻重。随其根性而为现身。或复作于婆罗门身。乃至童男童女之身。在现前住。现前住已。为欲怜愍初发心故。观彼菩萨本起重业。罪过因缘。教令忏悔。为彼示现甚深善巧微妙方便。说于最上大乘法要。教令建立三昧忍门诸陀罗尼说地等法。令其解脱一切恶道重罪因缘。住不转地。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得大力犹如金刚。成牢固心。于六波罗蜜中。又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虚空孕菩萨。或众生前示现己身。现自身已而为说法。若虚空孕菩萨。未为现于身时。时彼初行菩萨大士。更于后夜。香汤澡浴著净衣裳。烧沉水香。求彼东方黄白大士名阿楼那。而口唱言。仁阿楼那。汝大慈悲欲出现照此阎浮提。怜愍我故。起慈悲心覆护于我。为我咨白虚空孕菩萨。令虚空孕菩萨示我方便。我今欲忏所有重罪。令我于圣大乘之中得大智眼。作是劝请礼拜已讫。还归本处安隐睡眠。
  尔时东方黄白大士阿楼那出时。虚空孕菩萨。即来现身。于睡眠梦中。在彼犯重菩萨之前。示现己身。教彼重罪初行菩萨大智方便悔所犯罪。或复示现大方便智。令彼初发道心菩萨得彼三昧。名无忘失菩提之心。安止住于大乘法中。速满成就六波罗蜜。
  复次善男子。或有初行菩萨。见行菩萨行者。至其人所而告彼言。汝不能行菩萨六波罗蜜。亦不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汝当发声闻辟支佛心。汝于烦恼即得解脱。乃至如前说。善男子。是名第二菩萨犯于重罪。
  复次善男子。或有初行菩萨。见他众生作如是言。人者勿行波罗提木叉毗尼戒律。于是法中勿为精进。汝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汝速读诵大乘经典。汝所作三种诸烦恼行。谓身口意。因此恶业诸烦恼故。即得清净。乃至如前所说。善男子。是名初行菩萨第三犯于重罪。
  复次善男子。或有菩萨。见于他人作如是说。汝诸人辈。舍声闻乘莫听读诵。莫为他说覆藏勿示。汝等善男子莫示声闻乘。汝若行此声闻乘者。不得大果。不能断除诸烦恼结。汝但说清净大乘经典。听诵受持为他显说。以此因缘。汝得度脱一切恶道。得灭一切诸恶等业。当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彼人若闻初行菩萨如是言者。随顺此行。彼等二人皆犯重罪。善男子。是名第四犯于重罪。
  复次善男子。初行菩萨。常行两舌以心口相违。凡所读诵大乘经典。求名闻故。为利养故。为得尊重求供养故。作如是心读诵经典。为他解说受持宣通。若为他说方便随宜。于他边闻复向他说。我今身是大乘之人。自余非也。发如是等嫉妒之心。以利养故。或见其余大乘行者从他人边所得财宝四事供养。以是因缘彼等即便生嗔恨心。为彼菩萨处处流布鄙恶名闻。毁辱骂詈诽谤轻贱称誉自己。以如是等嫉妒心故。向于他人说上人法。我得上人。如是上法。我得我知。以是因缘。是人违于本誓愿故。被烦恼降背大乘法。彼等众生于大乘中。犯大重罪乃至舍身堕于恶道。譬如有人欲采珍宝诣宝洲边而不入海。虽复入海在于中路自破船舶。而彼痴人于海水内便取命终。善男子。如是如是其初行菩萨等。发心欲入大乘之海。而彼痴人因嫉妒故毁谤妄语。以是因缘。彼等痴人破信行船。破信行已灭智命根。善男子。其初行菩萨如是愚痴无智少闻。以嫉妒因缘。妄语毁他遂犯大罪。善男子。是名初发心菩萨第五犯大重罪。
  复次善男子。有当来世初行菩萨。或复俗人出家人等。所有甚深空相法门微妙经典。以诸陀罗尼诸地诸忍。以种种行等而庄严之。为诸大智诸菩萨等。作于勤求苦行境界。于大乘经或读或诵。或解说宣扬。为他敷演分别广宣。而语他言。我自然解如是经典。自然证知。自然明了。唯我一人为汝等故。慈悲演说。汝从我闻已。如是思惟。如是读诵。如是甚深法中自然晓了。汝以是因缘当得知见如我今者。而不肯言我读我诵。如是甚深微妙经典为汝说也。如是之人。从其四辈求利养故自卖其身。以是因缘。一切三世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及大菩萨摩诃萨。一切诸圣富伽罗所。彼诸痴人得波罗夷罪。犯彼大重。虚妄诳惑一切天人。如是痴人亦复无有大乘之分。况入大乘耶。况得胜处。况复当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譬如有人欲行远路。至于旷野以饥渴所逼。忽值果林便入彼处。求食因缘。欲活命故。而彼之人。忽遇大树花果充足香美成就。遇已得味。得是味已更上毒树而服毒果。服已命终。善男子。如是如是愚痴人辈。今已获得人身值善知识。依倚知识入于大乘。彼等众生求利养故。好自称誉毁谤他人。得如是等犯大重罪。犯重罪已。为诸智人之所轻慢。当堕恶道。以是因缘。一切刹利婆罗门毗舍首陀不得亲近。若有诸人亲近彼者。如是人辈即违一切大智圣人。成大过罪。善男子。是名初行菩萨犯于第六大重罪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