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经藏
- 大集部
- 菩萨念佛三昧经
菩萨念佛三昧经
又不空见。譬如诸水悉入大海同其一味。所以然者以海力故。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不能读诵持说书写。但得暂闻此三昧宝。一切皆当得无上道。所以者何三昧力故。又不空见。若人正说诸佛法门得三昧母。说此三昧是名正说。若人正说如是三昧。无量无边功德之聚。摄取长养是名正说。又不空见菩萨摩诃萨修行布施。于一念顷以众妙宝。奉献恒沙诸佛世尊。以此功德当得成佛。若人读诵受持解说书此三昧。功德胜彼布施之福不可称计。尔时世尊。即说此偈。
我念往昔生 调御明相佛
一切诸世间 咸共所归趣
慈悲哀众生 为说众妙法
是佛大知见 明了三世法
如此普明尊 世间最为上
如来不思议 无量深智力
开显诸法门 为利群生故
发起大悲心 拔济无量苦
明相善逝尊 八亿声闻众
皆是阿罗汉 诸漏悉已尽
是诸应真等 随从法王逝
时有安隐园 在城东北隅
大仙经行处 恒与圣众俱
时有转轮王 微密勇健士
怜愍一切故 导从出彼城
是王遥睹佛 其心甚寂怕
相好殊世表 威仪亦无比
王即步奉迎 往到世依所
既至如来前 头顶接足礼
合掌恭敬已 往住于一面
请佛受明供 世尊默然许
王知佛垂许 还敕诸官属
洒扫宫城内 严办诸肴膳
王复到佛所 白言食时至
世尊若矜愍 愿时屈威神
与诸圣众俱 至当奉微供
时佛闻王请 即现大神变
普放千亿光 遍满十方刹
一一光明中 化作亿莲华
大悲愍众生 为众现斯瑞
又告不空见 彼诸莲华中
有大威德王 相好特端严
各以最胜意 广说诸佛法
诸行皆无常 苦空亦如是
无我恒不实 此为磨灭法
有何聪慧人 而生乐著心
诸行犹幻炎 破坏流动法
大悲明相佛 演说如是法
诸天见世尊 奋大神通时
作众上妙伎 广设香花供
善哉佛威力 不可得称说
王睹神化已 兼设妙供养
捐去四天下 及以五欲乐
出家守一心 以修菩提道
是王学道时 问彼明相佛
安住何等法 得佛力三昧
时佛说二法 如是应当修
得此深妙定 施不思议乐
闻佛说法已 踊跃充遍身
即发菩提心 当得此三昧
微密比丘者 莲华上佛是
若人信如来 不诽谤此经
是人住佛境 疾得此三昧
若人畏生死 心不著于我
常修舍摩他 及毗婆舍那
是人如此相 疾得此三昧
安住惭恐畏 常修于止舍
利智勤苦行 速得此寂定
观法无增减 一切如虚空
是聪慧菩萨 疾得此三昧
不见诸法起 亦不见其尽
恒观法无常 亦如梦幻等
常能勤习行 不久得此定
不见法异相 唯睹无生灭
又如影响炎 当得此三昧
观诸法平等 无有差别相
内既无身想 观外亦复然
不见其名字 亦无有生灭
若能如是观 疾得此三昧
时微密比丘 如是谛观已
初中及后夜 其心常相续
既闻如来说 不久得此定
即于一念顷 而证此三昧
得不断菩提 即睹十方佛
具诸有为行 其心渐清净
比丘在生死 满十六千劫
曾供无量亿 诸佛之世尊
然后获寂定 得于无上道
佛告不空见 莫心疑不信
汝是聪哲人 勿怀于异见
尔时比丘者 莲华上佛是
我今语于汝 诸天及世人
若欲观一切 无量诸法者
是人当应修 如此妙三昧
若有人乐欲 生无量功德
施众难思乐 当持此三昧
若人乐欲见 十方三世佛
复乐转法轮 当持此三昧
若有人乐欲 具足诸相好
深知生死缘 亦备众善本
是以当勤持 如此胜三昧
若有人乐欲 远离诸恶趣
为利众生故 当持此三昧
如是善人等 昔已曾供养
非一二与十 无量亿诸佛
求最上菩提 得持此三昧
若人乐欲求 正念闻三昧
已曾多供养 过去无量佛
是人久勤修 过去所行道
若人于彼处 闻说胜三昧
即发欢喜心 踊跃意无量
昔已曾供养 多亿天中天
若人于此经 常修相续心
读诵及解说 受持与书写
是人已曾见 无量大明力
譬如战场所 他阵放毒箭
以闻药鼓声 毒消得欢乐
若人闻如是 胜定妙三昧
为他说此法 得明三昧力
当来必成佛 唯除身证者
如须弥功德 依者同其色
行者有深慧 闻定亦复然
若有人得闻 最胜三昧声
斯人功德聚 犹如大海量
决定明三昧 当得于菩提
譬如江河水 悉入于大海
异本众流相 皆同一醎味
若人闻如是 微妙之三昧
即同菩提性 无异无分别
若有诸菩萨 于多亿劫中
勤修行布施 为利一切众
诸佛世依所 广植无量业
是诸菩萨等 涉历无数劫
虽行布施业 得福未为多
慈心说三昧 功德胜于彼
如母能生育 此三昧亦然
显现难思议 诸佛之功德
是人聪慧故 常修此三昧
不久当疾得 无上自然佛
菩萨念佛三昧经卷第四
菩萨念佛三昧经卷第五
宋天竺三藏功德直译
三法品第十二
尔时不空见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具足几法得此三昧。世尊即告不空见言。菩萨若能具足三法。得此诸佛所说三昧。何者为三。所谓不贪不嗔不痴。如此善根。若是菩萨住于无贪。便得满足檀波罗蜜。心得安住如此法已。摄取不贪清净善根。永离贫穷恒得豪富。具大威势如日光曜。如是菩萨所修功德。皆为一切诸众生故。所可宣说无不信受。得此三昧不以为难。亦当疾成无上菩提。菩萨具此妙善功德天人敬信。
菩萨若复能修不嗔善根之行。满足忍辱波罗蜜也。若是菩萨安住忍度。若人骂詈刀杖加之。解其支节断其头首。不生一念忿恼之心。亦不说他诸恶过咎。摄取不嗔清净善根。慈心为利一切众生。是以修行如此三昧。菩萨安住此三昧已。得与诸佛世尊常俱。乃至梦中不离见佛。经行坐卧皆获安乐。诸天护念不见恶梦。寤寐欢喜。刀不能伤毒亦不害。水所不[漂*寸]火所不烧。所资四事恒得丰足。亦为一切皆令欢喜。疾当得于无上菩提。若是菩萨除舍无明。具足不痴善根之时。正观修行毗婆舍那。即便摄取不痴善根。于一切法决定巧便。满足般若波罗蜜也。他来问难疾能答对。菩萨具足如是三法。速当得此三昧之宝。
又不空见。若是菩萨复具三法当得此定。何谓为三。应观一切诸行无常。应观一切诸行皆苦。应观一切诸法无我。菩萨具足如此三法。当得斯定疾成佛道。又不空见。若是菩萨复具三法当得此定。疾成无上菩提之道。何者为三。所谓供养现在诸佛。及以灭度如来舍利。若以花香幢盖缯幡种种珍妙而以奉献。若自供养劝人令行。复应发愿作如是言。以我善根布施因缘。愿得诸佛所说三昧。又不空见。复当赞叹现在如来般涅槃佛真实功德。赞戒功德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威仪神通。教化辩才阿兰若行。及以慈悲喜舍之法。复更殊胜赞叹佛法仪容相好无量功德。既赞叹已复发愿言。若我赞叹诸佛功德。设获微福以此善根。当得诸佛所说三昧。疾当得成无上菩提。
又不空见。菩萨摩诃萨于诸佛所。闻此三昧功德名字。有三随喜。何谓为三。如过去佛往昔已曾修菩萨行。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彼诸佛求是三昧。我亦随学求此三昧。亦为自利及利他人。闻三昧已即生随喜。我亦当复随彼随喜。此是第一随喜者也。又不空见。如彼未来诸佛世尊。亦当修习菩提之行。闻此三昧自利利他生于随喜。我亦随喜。是名第二。若诸如来住现在世安隐住快乐。断不善行舍诸恶趣。变化幻术种种伎乐围棋博弈。一切诸恶悉皆离之。深定大悲无不具足。如彼诸佛往昔已曾修菩萨行闻此三昧。即便求之生随喜心。我今亦尔。如过去佛随而喜之。是名第三。
又不空见。此三随喜与发愿俱。若我所获善根功德。愿使众生常得是定。又不空见。菩萨具足此三随喜。亦当疾得如是三昧。又不空见。若善男子善女人等。随喜斯定得此善根功德之聚。为此善根以譬明之。如有一人以彼三千大千世界恒河沙为聚。于大聚中捻取一沙。掷过无量不可思议亿那由他无边世界。复取一沙掷过无量无数世界。如是次第尽大沙聚。此诸世界。若善算师算师弟子。能得边际知其数不。时不空见即白佛言。如此人者不能知也。唯舍利弗不退菩萨。乃能知此世界之量。告不空见。不可思尽若干世界满中珍宝。其高过于诸天所居。乃至非想非非想处。以此珍宝施诸众生。此善男女得福多不。时不空见即白佛言。甚多世尊无量无边。尔时佛告不空见言。我当语汝。若善男女于诸佛刹满中珍宝。以用施于一切众生。若善男子善女人等。闻此三昧三随喜已。发愿求于无上菩提。亦复欲乐修于多闻。是善男子善女人等。所获功德胜彼施福。无量无边不可称计。佛告不空见。此念佛三昧即是一切善根之母。如是说者名为正说。
菩萨念佛三昧经劝持品第十三
尔时世尊告不空见。乃往昔世过阿僧祇阿僧祇无边大劫。尔时有佛。号宝胜光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出现于世无与等者。一切人天所共恭敬。解脱调伏度生死岸。无上最胜第一世尊。为护一切世间之师。今世后世皆悉明了。所可说法初中后善。其义深远其语巧妙。具足清白梵行之相。时宝胜光如来世尊于彼经行。与三万亿百千声闻。皆住学地人天恭敬。是宝胜光佛从卧而起心生念言。此诸声闻皆住学地当随所乐为说深法。令彼速得尽诸有漏。
告不空见。宝胜光佛即时便现大神通力。令此三千大千世界。遍满其中皆成烟炎。是诸声闻见此神变。不生怖畏皆大欢喜。譬如比丘得四禅乐。告不空见。宝胜光佛于夜后分为说法故。即现种种神通变化。时宝胜光佛告诸声闻。汝等比丘见此三千大千世界烟炎不耶。比丘白佛。唯然已见。比丘当知。有为诸行无常苦空。一切诸法皆无有我。所以者何。此身不净九孔常流臭秽充满。诸行无常轮转之法。危脆不坚一念不住。生老病死之所逼切。犹如幻炎水聚泡沫。无人无主犹若草木。甚可患厌应速远离。佛告不空见。是三万亿百千声闻。闻宝胜光佛说是法时。是诸比丘见法住法。选择善法度四颠倒。于佛法僧得净善法。能不信他皆得漏尽。时诸声闻同声白佛。如是世尊。有为诸行无常苦空。一切诸法皆悉无我。此身不净九孔流溢。甚可厌恶应速舍离。诚如圣教诚如圣教。
又不空见。有三示现。神通示现教诏示现说法示现。时宝胜光佛以此示现。如是调伏诸声闻众。度三脱门空无相愿。及三万亿百千那由他诸菩萨等。皆当得成无上菩提。告不空见。是诸菩萨闻彼世尊说宝三昧闻化人天。八万四千亿百千岁。转法轮已然后灭度。时不空见白佛言。世尊。彼宝胜光如来出世。调伏声闻为有几何。正法像法住世几岁。尔时世尊告不空见。如是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星宿可知其数。宝胜光佛诸声闻众。无量无数不可限量。宝胜光佛般涅槃后。正法住世足八十亿那由他岁。像法住世十二亿岁。于是中间有佛出世。号曰慈行。寿不可称量。其佛身长足一由延。国人身量六拘卢舍。莲花周圆亦复如是。悉以此花遍布大地。一切众生游息其上。
尔时世界名多莲花。其地柔软犹如鹿茸。若触身时状若天衣。一切众生快乐无极。又如自在诸天宫殿。是诸众生欲度东海。眴顷之间便到彼岸。南西北方亦复如是。若有众生凡欲所之发心即至。是宝胜光佛初成道已。时四海内其地纵广。足八万亿百千那由他。诸声闻众悉满其中。诸阿罗汉皆各一食。唯除阿难。金刚密迹及阿逸多。八十那由他不退菩萨。请彼慈行如来世尊。为诸菩萨说此三昧。将欲分别显示之时。一音之中而说偈言。
若人勤方便 求习出家行
竞修最胜法 摧破四魔军
犹如大象王 践踏众小草
若人欲疾得 寂定菩提道
为诸众生故 修行此三昧
敷演净妙法 施彼一切乐
是人则与佛 同其大悲心
尔时慈行佛般涅槃后。有一比丘名曰树王。族正法中广宣流布是妙经典三昧宝王。有转轮王号帝幢天。有大威德政法治世。是王有城名帝幢处。纵广正等十二由延。城郭楼观皆是真金。种种彩画众宝庄严。其城四面各有三门。国界严饰如善建城。又不空见。时王帝幢于夜后分眠寐之中。有净居天来至其所。即于梦中而告之曰。大王当知。有三昧名诸佛所说念佛三昧。若有菩萨修是三昧。恒生净土不离见佛。世出世辩无不具足。必当疾得无上菩提。时王忽然于梦惊寤。犹见此天故在其前。即白天曰。谁能受持如是甚深念佛三昧。天告王曰。去此不远有大比丘名曰树王。常乐受持读诵敷演。如说修行是深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