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经藏
- 大集部
-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
尔时世尊。重说颂曰。
大菩提道心不坏 亦复不坏大悲心
于三宝中善护持 积集佛法亦无失
三十二相八十好 十力庄严妙相身
多种修作福智圆 堪任摧压故无退
佛土功德无边量 无愿力故悉严净
法宝无上最胜门 我愿坚固常守护
多百众生无边际 我愿普令得度脱
内心不坏利乐因 是故堪任于摧压
所有十方世界中 乃至无边众生界
普尽一切诸众生 各执器仗来逼恼
作大恐怖生嗔恚 如是期克而打掷
菩萨为修功德因 起勇胜心能堪忍
经历无边多百劫 从本生死先际来
众生恶言骂辱时 彼菩萨心无恼害
为大智故能堪忍 不生忿怒不生嗔
如是摧压随了知 故能忍受得清净
又复普尽诸众生 各执器仗来加害
于我身分悉支离 乃至假假而破折
菩萨尔时心无动 不生少分嗔恚心
大菩提意坚固持 堪任摧压此清净
菩萨若行若复住 坐卧威仪他所随
于中伺求或有人 大菩提心不舍者
或行布施等诸行 或复发起余善心
即当断割彼人身 节节支解而离散
菩萨设遇此苦时 亦于此人心生喜
思念无边百劫来 遍历诸趣靡不作
地狱鬼畜三涂界 乃至今得生人中
身虽破坏果利无 为求佛智身弃舍
今我虽得于人身 无数众苦常逼迫
若比阿鼻地狱中 此苦百分不及一
我宁处彼地狱中 忍受其苦经百劫
佛及正法与众生 此三我终不弃舍
我观此身无常法 刹那谢灭犹如幻
四界虚假共合成 佛说此四如蛇毒
我若弃舍于此身 速离身中诸毒害
彼烦恼毒欲消除 自他成佛自然智
今我此身处世间 多怖畏事生恐怖
为求身诸安乐缘 因诸所欲饮食等
我若弃舍于此身 止息诸缘离诸怖
若能解入此思惟 即能堪任诸摧压
世间众生多百千 不善法中常营助
少人能于善法中 随应勤力而营助
故我于诸不善法 是中不复助其力
我当助修忍辱门 忍辱之言佛所说
所有十方一切佛 一一皆为证明我
如我所起决定心 于佛乘中永不坏
彼大威力诸贤圣 亦悉证我堪忍心
我所堪任摧压因 是中不作诸过失
如佛所说身语意 此三摧压有多种
彼彼勇猛悉堪任 如先所说皆不坏
是身具有多种苦 彼一一苦无边际
于如是苦若堪任 此身摧压而清净
若身遭苦而离散 节节支解断坏时
六波罗蜜若圆成 彼善方便大智德
所谓布施及持戒 忍辱精进与禅定
最胜慧等若同修 须臾摄受皆圆满
或时若能弃舍身 亦复不爱而不惜
尔时应当如是修 圆满布施波罗蜜
若于众生广行慈 即不破毁净戒行
现证菩提摄受因 圆满净戒波罗蜜
其身设欲断坏时 应当坚固忍辱力
由斯忍力若勤行 圆满忍辱波罗蜜
精进重担荷无倦 内心亦复不生厌
身虽破坏力坚持 圆满精进波罗蜜
其身设欲断坏时 不念弃舍菩提心
于诸烦恼尘暗中 勤力为令皆消灭
为修禅定解脱力 宁当破坏于己身
普令众生得离尘 圆满禅定波罗蜜
我观此身实无我 是身如幻复如电
作者受者二俱无 是中实无有少法
于身艰苦缠缚中 善为众生作度脱
到胜彼岸自他圆 圆满胜慧波罗蜜
若能于此深固法 方便思惟常善修
彼能堪任摧压身 是中不起诸过失
菩萨若时闻恶言 不善讥毁而轻谤
闻已不生嗔恚心 能起慈心善调伏
弃舍嗔恚诸过失 清净布施波罗蜜
慈心广大普运行 清净持戒波罗蜜
忍力发现彼对治 清净忍辱波罗蜜
数起精进佛智求 清净精进波罗蜜
于诸境中定其心 清净禅定波罗蜜
了不可得诸音声 清净胜慧波罗蜜
菩萨闻诸恶言已 应当思惟于深法
堪任摧压于语言 是故不著诸过失
假使百千诸魔众 邪异外见悉从来
劝令弃舍方便修 菩提分位言难得
菩萨尔时心不动 势力增进转精修
是故堪任摧压心 多种摧压皆无坏
忍辱精进此二行 善修安住如山王
诸所摧压悉堪任 诸众生同一勇猛
磨治心宝摧压者 如来十力悉能知
得见现证菩提尊 亦复得受成佛记
复次海意。云何是为菩萨于其所发一切智心宝穿亦不坏。谓若菩萨于彼一切智心。无所领纳无所依著。亦无所住不出不入。无戏论无分别。坏诸分别无所安立。当以正智于甚深法如实伺察。何等是为彼甚深法。所谓随顺缘生之法如实觉了。无因所缘不断不常。远离边见自性无我。我无自性故一切法亦无自性。诸法本来生无所生。解了于空。信顺无相无愿无求。于真实慧无所造作。毕竟无常。色如聚沫。受如浮泡。想如阳焰。行如芭蕉。识如幻法。诸界无所动。诸入互相生。心无所住亦无作意。于增上所作非增上所作。于平等法如实觉了。无种种行相等同一味。而悉同住一乘之道。修道行智依于胜义。以智了知于义无著。彼一切声悟入非声。智知一切声。前后际断故。文义二种智入无二。现证诸法不可说义。无我义是苦智。毕竟义是集智。不和合义是灭智。有为无为平等悟入是道智。离前后际是身念处生灭无住是受念处。观无所缘是心念处。法界非界性平等平等义是法念处。心自在义是四正断。离诸障碍是四神足。出生义是信根。无念是精进根。无作意是念根。超越戏论是定根。无他信是慧根。所缘无障碍是信力。通达诸力是精进力。心止息住是念力。无所动转是定力。于念随念是慧力。于一切法平等相应是念觉分。不出不入是择法觉分。无我所是精进觉分。身心善住是喜觉分。平等觉悟是轻安觉分。离二法是定觉分。远离诸见是舍觉分。一切分别无分别中离诸遍计是正见。一切音声平等悟入是正思惟。离身心法是正语。一切所作悉得轻安名为正业。无高无下是正命。若善不善随施设已平等而住是正勤。于心所缘平等悟入是正念。寂静安住妙奢摩他是正定。于见非见而悉清净无所生义是无常义。本来不生义是苦义。无所行义是无我义。止息义是寂灭义。善调伏心是布施义。住清凉性是持戒义。随知尽法是忍辱义。于一切法能善决择是精进义。止息内心是禅定义。如实了知诸法无相是胜慧义。一切众生本来清净是慈义。与虚空等是悲义。喜无所得是喜义。一切发行皆悉究竟是舍义。一切诸法先际已来三轮清净是空义。后际清净是离义。现在清净是无我义。海意。若诸菩萨。于如是等诸甚深法。无起无灭离诸文字与虚空等。于顺于违智入平等。若能如是思惟观察如实所行。而彼菩萨即能于其所发一切智心宝穿亦不坏。虽复如是穿彼一切智心而无发悟。即于诸法自在理中乃能现证。海意。譬如日月各处自宫。于四大洲周遍普照。而彼日月天子都无发悟。亦不作是念我能往诸方处。或复不往而为照曜。但由一切众生福果报力照明如是。海意。彼具善决择智菩萨。亦复如是。虽于无量诸佛刹中广为众生作大利益。而彼菩萨都无发悟。未尝数起诸作意想。然彼所作随应发现。
复次海意。若具决择智菩萨。应于定波罗蜜及慧波罗蜜中。如理伺察。何以故。住等引心菩萨。不修观法。修观行菩萨。不住等引心。若复修观行者彼即有慧。由有慧故能善观察。何所观察。所谓观于诸法实相。云何是为诸法实相。若于诸相而无所行。此即是为诸法实相。何等是诸法相。谓有所表即诸法相。如是表中如实之相。此亦说名诸法实相。若复如是一切了知。即能悟达无相无无相。何者是相。何者是无相。相即是生。无相是灭。若无相无无相。即无生亦无灭。若法无生亦无灭者。即诸法性本来常住法界无坏。真如无动实际不变。如是法性。此即说名如实解了缘生之法。觉悟诸法真实之相。现证实际无二真理。如是乃以现量智知。海意。此即名为具决择智菩萨摩诃萨。当佛世尊宣说如是容受磨治堪任摧压穿亦不坏法时。此会中有十那庾多天人。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万六千菩萨皆得无生法忍。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三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四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尔时世尊。重说颂曰。
菩萨若闻菩提心 乃能贯穿一切法
即此所有贯穿智 于诸法中无所著
虽复了知甚深法 菩萨于中不生怖
而亦不起恐怯心 彼能获得最胜道
诸法若因若所缘 如实觉了缘生法
有慧随顺诸法生 而实不执于边见
诸法若断若常中 智者不生于著碍
觉了中际亦复然 是故实际不思议
若法自性本无我 是中我亦无自性
诸法无性亦复然 本来不生皆空寂
诸法无生亦无起 空无所取常清净
远离戏论无相门 一切皆与虚空等
无心亦复无求愿 远离一切诸欲贪
现观诸色自性中 其犹聚沫知无实
受如浮泡暂起灭 想如阳焰妄相生
行如芭蕉中不坚 识如幻法非久固
所有四界性无动 与彼虚空界同等
内外诸入亦复然 境互相生而冥默
应知心法不在内 亦非于外有所得
意法无我亦复然 是中诸识皆无住
彼一切法无作意 而亦远离于我相
于一切法平等中 如实觉了于正性
法本一味无异性 一道一乘皆同等
道智如实若了知 此义显示于胜义
智者于义能悟入 观声非声能觉了
世间所有一切声 前际后际二俱断
若文若义虽善解 于中了知无二法
解此不可说义门 即能现证真实性
诸法不生是苦智 诸法平等是集智
诸法尽义是灭智 诸法无为是道智
于彼身受心法中 如理随观一一法
无念复无作意行 此说是为四念处
若观法界非界性 平等正尽而平等
无断之断正法门 此说是为四正断
于心若得大自在 此说是为四神足
超越一切有著心 此即是名为信根
若于一切法寂静 此说名为精进根
无念之念正法门 此说是名为念根
若了诸法无作意 此说是名为定根
超越诸法戏论门 此说是名为慧根
若法不起于他信 即能获得真实智
于心亦无所觉知 此名信力精进力
若了无生无灭智 此即是名为念力
寂定于心无所行 此即定力得成就
非有非离于分别 此即是名为慧力
诸法义中实觉知 此说是为七觉分
于法平等无差别 此说是名为正见
无二法中如实观 无生是观诸正道
无生是为无常义 无起是名为苦义
无行是名无我义 止息句是寂静义
调伏心即是布施 寂静心即是持戒
尽法随向是忍门 正慧伺察名精进
毕竟寂止是禅定 如实了知是为慧
众生本来清净心 了知此说名为慈
与虚空等名为悲 清净适悦是为喜
一切所缘无住心 此说是名为舍行
若复三轮得清净 即能了知一切法
如是贯穿诸法门 而复永断诸见执
此中所有定及慧 即此二法能贯穿
遍入无量境界门 此说是名正法智
尔时世尊。复告海意菩萨摩诃萨言。海意。若菩萨得如是净遍净已。于一切众生所起无虚假意。若为众生之所摧压。不生逼恼及诸障碍。得善觉了智。得决定慧。而彼菩萨。即能于此自说净印三摩地根本。无住中住。云何是为安住三摩地根本。谓于一切众生无障碍故。起大悲故。若得一切众生常所恭敬。心亦不高。若不恭敬。心亦不下。由是之故。即法无所起。亦不生慢心。是故乃能随住诸法。不住痴法。能生法智。普遍皆得。智为先导身业具足。智为先导语业具足。智为先导意业具足。若身语意诸所作业。一切皆以智为先导。菩萨即能随智而转。云何是菩萨智为先导身业具足。谓若众生应见色身而可化度及调伏者。菩萨即当现威仪相。令彼众生心得调伏。菩萨虽复如是现相。然无发悟。亦无分别。若或菩萨身起过失。爱着于身。身起异相。身行屈曲。身有动乱身生计度。若如是者。而彼菩萨诸有过失集现其前。如断多罗树心。而于诸法后不复生。又若菩萨身得清净。一切胜相庄严其身。手足柔软殊妙可爱。成福生身。诸根无劣身分圆满。菩萨虽具如是庄严之身。然于色相亦不骄恃。身虽严好而不生于和合之想。菩萨若见一切众生种种色相有缺坏者。菩萨尔时不起慢心。为求法故谦下恭敬。所以者何。若自身法性与一切众生身之法性。皆悉平等依止于智。菩萨于身及身法性。悉了知已。即得法身。不受分假身。何名法身。谓以禅悦而为饮食。非分假食。菩萨为欲顺世间故。愍众生故。示现受彼世间之食。不为身支治瘦劣故。菩萨但于法身。以其法命而为资养。非假世间假食所资。何名法命。谓所资养。不从因缘所造作故。不越圣行。何名圣行。所谓无贪无嗔无痴。离诸烦恼。随所施设密护于戒。是名圣行。菩萨由此智为先导。身业具足。故获诸智通。神力成就。以无发悟心。于一切佛刹中普为现身。随诸佛刹一一众生。应见菩萨色相光明庄严身者。菩萨即住无所发悟无分别中。具足光明庄严身相。于其身中放大光明。是光普照无量无数诸佛刹土。一切地狱恶趣众生。蒙光照触悉得快乐。由快乐故乐触现前。得乐触故。一切众生烦恼烧然。皆悉止息。咸得清凉身心调畅。彼诸众生得调畅故善作佛事。海意。如是等法。名为菩萨智为先导身业具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