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唐-般若


  爾時無憂德神。以此妙偈。稱讚善財功德行已。樂聞正法。隨逐善財。如影隨形。不相捨離。爾時善財童子。入普現法界影像光明宮殿。周遍觀察。釋女瞿波。見在堂內一切菩薩大集會中。坐於普現一切宮殿影像摩尼寶王大蓮華藏師子之座。八萬四千采女眷屬之所圍遶是諸采女。莫不皆從釋種中生。悉於過去修菩薩行。同種菩薩一切善根。布施。愛語。利行。同事。攝諸群品。一切智境。常現在前。已集種種佛菩提行。恒住平等無盡大悲。普攝眾生。猶如一子。慈心滿足。廣大清淨。普能隨順一切眾生。曾於過去修集種種不可思議善巧方便。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深入菩薩諸波羅蜜。具修菩薩一切學處。心常遠離妄想執著。厭離生死。愛樂正法。雖行諸有。心常清淨。恒勤觀察一味法界。速疾趣求薩婆若道。離諸蓋網。超眾患難。得淨法身。化現無量。調伏成熟一切世間。成就甚深功德大海。從普賢行之所出生。速疾增長勇健大力。智燈慧日圓滿普照。爾時善財童子。即前頂禮釋女瞿波。右旋圍遶。合掌而立。作如是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於生死中。而能不著生死過患。菩薩云何了法自性。而能不住一切聲聞辟支佛地。菩薩云何住於佛地。而能遍入諸菩薩地。菩薩云何住菩薩位。而能入佛種種境界。菩薩云何超於世間。而能成就世間之法。菩薩云何證得法身。而能示現種種色身。菩薩云何得無相法。而隨諸眾生現眾色相。菩薩云何知法無說。而為眾生廣說諸法。菩薩云何知眾生空。而恒不捨化眾生事。菩薩云何常知諸佛不生不滅。而勤供養無有退轉。菩薩云何超過一切幻化境界。而常起幻調伏眾生。菩薩云何深信諸法本性如空。而成就無邊方便智慧。菩薩云何知一切法無有執著。而常供養一切諸佛深心不退。菩薩云何深入諸行無業無報。而修善行無有休息。時彼釋女。告善財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能問一切菩薩所修諸行種性體相。若有能修普賢行願。乃能發起如是之問。汝今諦聽。善思念之。我當承佛威神之力。為汝宣說。善男子。若諸菩薩。修習十法。則能圓滿因陀羅網普智光幢菩薩之行。何等為十。一者依止諸善知識。二者獲得廣大信解。三者發起清淨樂欲。四者積集廣大福智。五者於佛聽聞正法。六者親近三世諸佛。七者同修菩薩妙行。八者得佛共所護念。九者大悲本願悉皆清淨。十者能以智力永斷生死。若諸菩薩成就此法。則能圓滿因陀羅網普智光幢菩薩之行。善男子。若諸菩薩。親近承事諸善知識。則能精進勇猛。不退修習。出生廣大平等無盡佛法。佛子菩薩。復以十法。事善知識。常令歡喜。何等為十。一於身命財無所吝惜。二於世資具心不貪求。三知一切法本性平等。四一切智願恒不退捨。五常樂觀察實相法界。六於諸有海心不厭離。七知法無住猶如虛空。八發無障礙菩薩大願。九普現其身遍諸剎海。十淨修菩薩無礙智輪善男子。以此十法。承事一切真善知識。皆令歡喜。所行無逆。至一切智。爾時釋女瞿波。欲重宣此義。承佛威力。觀察十方。而說偈言。
  專求佛智利群生  普事一切善知識
  正直離諂心無怠  此行於世帝網行
  勝解廣大恒清淨  如空遍入於三世
  佛剎及佛與眾生  此是普智光幢行
  志樂廣大等虛空  離染寂靜無邊際
  於諸佛所修功德  此行於世身雲行
  菩薩積集一切智  不可思議功德海
  清淨福德智慧身  此行於世無著行
  能於一切如來所  聽聞正法無厭足
  隨聞生解為慧燈  此行於世普照行
  十方三世所有佛  一念一切咸親近
  心恒不捨諦思惟  此向菩提大願行
  普詣一切如來所  同修菩薩方便海
  三昧願海悉無邊  此行於世帝網行
  得一切佛所加持  處處修行普賢道
  盡未來際無邊劫  此行於世分身行
  見諸眾生受眾苦  起大慈悲現世間
  演法光明除闇冥  此行於世智日行
  見諸眾生墮諸趣  為集無邊妙法輪
  令其永斷生死流  此是修行普賢行
  菩薩修行此十法  則能普現眾生前
  恒於有海諸趣中  度脫一切群生類
  以大慈悲方便力  普現種種莊嚴身
  隨心為轉妙法輪  皆令趣向菩提道

  爾時瞿波。說此偈已。告善財童子言。善男子。我已獲得觀一切菩薩三昧境界海解脫門。善財白言。大聖此解脫門境界云何。答言。善男子。我入此解脫。知此娑婆世界過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一一劫中所有眾生種種形類。作善作惡。死此生彼。於諸趣中。受諸果報。及其修習禪定解脫。等持等至。或有出離。或不出離。正定邪定。及以不定。或有善根與煩惱俱。或有善根不與煩惱俱。或有具足善根。或有不具足善根。或有不善根所攝善根。或有善根所攝不善根。如是所集善不善法。我皆了知。無有疑惑。又彼劫中。所有諸佛。出現於世。種種名號。相續次第。我皆了知。又彼一一諸佛世尊。從初發心。求一切智。所發一切大誓願海。所事一切善知識海。所有供養一切佛海。所行一切菩薩行海。所有莊嚴佛國土海。所有圓滿佛功德海。所有出現成正覺海。所有示現大神通海。所有方便轉法輪海。所有調伏諸眾生海。我皆了知。無有罣礙。亦知彼佛眾會差別。其眾會中。有諸眾生。依聲聞乘。而得出離。其諸聲聞。過去所習一切善根。所有受持聲聞乘法。及其所得種種智慧。我悉了知。其眾會中。有諸眾生。依獨覺乘。而得出離。其諸獨覺所有修習一切善根。所有證悟獨覺乘果。所住寂靜最勝解脫。所入三昧所現神通。所化眾生乃至入滅。我皆了知。亦知彼佛菩薩眾會圓滿普遍無有邊際。其諸菩薩從初發心。種善根時。發起無量種種大願。修行種種難行之行。圓滿成就諸波羅蜜。種種莊嚴菩薩之道。以自在力。入於菩薩種種諸地。所謂菩薩地。種種助道菩薩地。種種自在行菩薩地。種種入出三昧菩薩地。種種自在神通菩薩地。種種自在出現菩薩地。種種建立菩薩地。種種觀察菩薩地。種種淨治菩薩地。種種依止菩薩地。種種相菩薩地。種種體菩薩地。種種智。菩薩攝智。菩薩成就智。菩薩住處。菩薩廣大行境界。菩薩大神通。菩薩三昧海。菩薩解脫方便海。菩薩所入三昧差別海。所得一切教智光明。所得一切智電光雲。所獲一切忍。所有一切勇猛智。所有悟解一切法海。所入一切諸佛剎海。所度一切諸眾生海。所有顯示諸方便海。所有發起諸神通海。所有深廣諸弘誓海。我皆了知。善男子。此娑婆世界。從過去際。至今現在。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所有種種差別劫海。所有眾生佛及眾會盡未來際。所有劫海展轉不斷相續次第。我皆了知。善男子。如知此娑婆世界。亦知婆婆世界中出生一切世界極微塵數世界相續次第。亦知娑婆世界內一切世界相續次第。亦知娑婆世界所有一切極微塵內所有世界相續次第。亦知娑婆世界外十方無間次第建立所住世界相續次第。亦知娑婆世界所依普照十方熾然寶光明剎種所攝一切世界相續次第。亦知毘盧遮那世尊在此華藏莊嚴世界海中十方無量諸世界種所攝世界相續次第。亦知華藏世界海中一切世界極微塵內所有世界相續次第。又亦知彼一切世界。種種安立。種種形狀。種種分量種種依住。種種際畔。種種莊嚴。種種成就。種種滅壞。所有眷屬。所有輪輞。所有旋轉。所有蓮華。所有須彌。所有河海。所有草樹。種種名號。我皆了知。亦知此華藏世界海。往昔皆由毘盧遮那如來本願力故。出生如是種種世界。所有種種諸因緣海。亦知華藏世界海外。十方無邊盡法界虛空界。一切世界海中一切世界。亦知世尊毘盧遮那過去所經無量劫海。所有一切諸本事海。過去所發廣大願海。過去所集諸乘教海。過去所修菩薩行海。過去所淨佛國土海。過去所事一切佛海。過去所化諸眾生海。過去所起諸神通海。過去所入諸方便海。過去所受諸佛法海。過去所入諸三昧海。過去所得諸自在海。過去所成諸功德海。過去所施一切資具檀波羅蜜。過去所持種種梵行戒波羅蜜。過去所受種種境界忍波羅蜜。過去所修猛利勇健勤波羅蜜。過去所入種種三昧禪波羅蜜。過去所成種種清淨慧波羅蜜。過去所現遍入世間諸影像身方便波羅蜜。過去所發清淨圓滿普賢行海願波羅蜜。過去所獲一切如來種種自在諸神通海力波羅蜜。過去所證一切如來智光照世自在智海智波羅蜜。普攝一切諸佛菩提。普獲諸佛大智光明。證於諸佛一切智性。於一切處成等正覺。神通遊戲。所轉法輪。所有一切道場眾會。其眾會中。一切菩薩。過去所種一切善根。從初發心行菩薩行。積集方便。成熟眾生。及彼菩薩所事諸佛。及善知識。念念增長。獲諸三昧。念念所入陀羅尼門。念念所得辯才大海。念念所起自在神通。念念所修菩薩行網。念念所集諸方便門。念念所知眾生根網。念念所集菩提分法。念念證入等持等至神通門海。如是一切。皆是毘盧遮那如來普遍十方一切法界無量劫海所修行海。我悉了知。亦知十方遍滿法界盡虛空界。一切如來劫海所修。乃至盡於未來際劫。神力加持。幻智境界。如是一切。我悉了知。何以故。我入此觀一切菩薩三昧境界海解脫門時。於一念中。盡能了知一切眾生種種心行。雜染清淨。流轉還滅。一切聲聞種種三昧。一切獨覺寂靜解脫三昧神通。一切菩薩種種三昧。種種地位。種種法門。種種趣入。及能了知一切如來解脫光明神通海故。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七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八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爾時善財。白瞿波言。聖者得此解脫。其已久如。瞿波告言。善男子。我於往世過百佛剎極微塵數劫。有劫名最勝行。世界名勝無畏。彼世界中。有四天下。名常具眾樂閻浮提。中有一王都。名大樹妙高吉祥。於八十四千億王都之中。最為上首。時此王都。復有八十四千億城而為眷屬。其諸城邑一一嚴飾。悉皆清淨。毘瑠璃寶以為其地。七重寶牆周匝圍遶。一一皆以雜色影像光明寶網。以覆其上。其諸寶牆。一一皆以寶塹圍遶。金沙布底。香水盈滿。優鉢羅華。鉢頭摩華。拘物頭華。芬陀利華。彌布水上。此一一河。皆有自然眾寶欄楯。及諸寶網。莊嚴其岸。一一河間。復有寶多羅樹。七重圍遶。復有自然寶莊嚴樹。垂諸瓔珞。衣服鬘帶。真金寶網。彌覆其上。其諸城邑。往來之處。所有道路左右八步。皆以種種上妙雜寶。間錯莊嚴。發耀舒光。輝映一切。又有無量持明呪仙。嚴潔其身。如自在天。經行遊履。保護眾生。又彼城邑。一一各有無量園苑遊戲之處。華果樹林。無不備足。雜類眾鳥哀鳴和雅。遊集其中。歡樂無畏。常有無量清淨微妙可愛男女。止住其中。身出妙香。普熏一切。諸天晝夜常雨妙華。色類百千。繽紛亂墜。彼諸城邑。一一皆有百千地神。而為守護。其諸城邑。內外所有。眾寶樹林。瓔珞鬘帶。及寶鈴網。諸莊嚴具。微風吹動。演出種種妙法音聲。聞皆喜悅。煩惱銷除。身意清涼。法喜充滿。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具足普賢常所稱讚妙行功德。彼時有王。名為財主。常以正法。化周率土。妃嬪女
八萬四千。輔相大臣其數五百。五百王子色力具足。形相端嚴。勇猛無畏。能伏怨敵。王有夫人名蓮華吉祥藏。威德殊勝。顏貌第一。所生太子名威德主。端正奇特。人所樂見。具足圓滿三十二相。所謂足下平滿。猶如奩底。千輻輪相。圓滿備足。手足柔軟。如兜羅綿。其指纖長。網縵成就。足跟齊圓。足趺豐起。一一相稱。光潔妙好。雙腨傭圓。如仙鹿王。垂臂過膝。猶如象鼻。馬王陰藏。峯勢隱密。一一毛孔。各生一毛。紺髮右旋。螺文不亂。身皮金色。細薄潤滑。一切塵垢。所不能著。手足肩項七處平滿。臂膊傭圓。脊骨不現。周圓相稱。如尼拘陀樹。頤頷胸臆。猶如師子。頸如紺蒲三約成就。常光四照面各一尋。四十牙齒。鮮白齊密。舌相紅赤。長廣覆面。梵音清美。人所樂聞。目睫青潤。齊整不亂。目上下瞬。猶如牛王。青白分明。面部圓滿。猶如淨月。眉相纖曲。如帝釋弓。白毫皎潔。文相右旋頂有肉髻。猶如天蓋。如是眾相。莊嚴其身。善男子。太子有時。受父王教。與二十千妓侍采女。并諸眷屬。前後圍遶。從宮城出。詣光明雲峯大香芽園。遊觀嬉戲。是時太子。乘閻浮檀上妙寶車。其車嚴飾。世無倫匹。大焰金剛以為其輪。天妙金剛以為其轂。香摩尼寶以為其箱。上妙栴檀間廁嚴飾。眾寶華網彌覆其上。大莊嚴藏寶摩尼王為師子座。五百采女各執寶繩。牽馭而行。不遲不速。進止合度。寶馬千匹。駕以金車。前後導從。白瑠璃摩尼寶王以為其蓋。放不思議一切希有雜色光明。摩尼寶王而為莊校。一切影像紺瑠璃王摩尼妙寶而作其竿。使人執持隨覆其上。百千萬人持諸寶蓋。百千萬人持諸寶幢。百千萬人持諸寶幡。百千萬人奏諸音樂。百千萬人散諸寶華。百千萬人持諸香爐。燒眾名香。前後圍遶。而為翊從。其路寬平。八衢齊列。界以雜寶。布以金沙。種種寶華而散其上。雜寶行樹及寶欄楯。於八衢間次第行列。覆以種種妙寶鈴網。及諸繒綵懸布樹間。以為嚴飾。於其路側。處處建立義堂福舍。眾寶樓閣。及諸倉庫。遞相連接。延袤遠近。珍寶財物悉皆充滿。或於其中。積諸珍寶瓔珞嚴具。或積繒綵上妙衣服。或辦甘美上味飲食。或貯香華身諸資具。或畜象馬雜寶車乘。或復安置端正女人及諸僮僕。善閑一切世儀禮則。一切藝能無不成就。隨諸眾生有來求索。悉皆施與。靡不令其意願充滿。爾時大樹妙高吉祥王都之中。有一母人。名為善現。有一童女。名具足豔吉祥。顏容端正。色相嚴潔。洪纖得所。修短合度。眾相圓備。目髮紺青。言同梵音。清徹美妙。智慧聰明。人所尊重。善達技能。精通辯論。恭勤匪懈。質直柔和。少欲寡思。慈愍不害。具足慚愧。無諂無憍。志量弘深。人無與等。及與其母。乘妙寶車。將諸眷屬。無量采女前後圍遶。先於太子。從王都出。歌詠嬉戲。隨路而行。見其太子奏諸妓樂。言辭諷詠。心生愛染。而白母言。善哉慈母。我心願得敬事此人。若不遂情。自當殞滅。時母善現。告其女言。汝今不應生如是念。何以故。今此仁者。是王太子。具足圓滿轉輪王相。不久當紹轉輪王位。時有女寶自然出現。飛行乘空。有大威德。我今與汝。種族卑賤。非其匹偶。此甚難得。勿生是意。是時童女。其心決定。堅固不捨。時香芽雲峯園苑之側。有一道場。名法雲光明。時有如來。名勝日身。於此道場。成等正覺。已經七日。是時童女。遊觀疲極。暫時假寐。時彼如來。即於夢中。為現神變。從夢覺已。時有宿世守護菩薩親友使天。於虛空中。而告之言。童女汝向所夢。是勝日身如來。於香芽雲峯園苑之側。法雲光明菩提場中。成等正覺。始經七日。諸菩薩眾。前後圍遶。及諸天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梵世諸王淨居天等。并諸一切主河主海。主地主水。主風主火。主山主城。主園主藥。主林主稼。主方主空。主晝主夜。身眾足行道場神等。男女眷屬。為欲見佛聽聞法故。皆悉來集。汝今亦應親近禮敬。時具足豔。吉祥童女。以於夢中。覩佛神變。得佛功德所加持故。其心無畏。安隱快樂。以其宿心。景慕太子。即於其前。而說偈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