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杂藏
- 目录部
-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比丘尼大戒一卷(亦云十诵比丘尼戒)符秦西域沙门昙摩持共佛念等译第二译
·十诵比丘尼所出本末一卷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第三译
(右长房录云僧纯于拘夷国得梵本佛念为译文烦后竺法汰删改正之见宝唱录今疑佛念译者与昙摩持同是尼戒所出何异而别存之)。
前后三译其本并阙。
·弥沙塞羯磨一卷(出弥沙塞律)宋罽宾三藏佛陀什等译(单本)
·弥沙塞律抄一卷(亦名提阿波檀那眷属自卑腻经)师子国沙门僧伽跋弥译(不知年代宝唱录出)单本附宋
·伽叶禁戒经一卷(一名摩诃比丘经名真伪沙门经)
右前后两译一存一阙。
·杂问律事二卷东晋西域沙门昙摩译第一译
·杂问律事二卷东晋罽宾沙门卑摩罗叉译第二译
右二杂事同本异译。其本并阙。
(静秦录云。后秦昙摩蜱译十诵律杂事问二卷。宝唱录云后秦罽宾沙门昙摩耶舍译十诵律杂事一卷。此之二说多是录家人名差误。或即是前第一译者。长房内典二录并云东晋所翻非秦代译。依此二录为正。房录又云昙摩译者明佛法僧物互相交涉分齐差殊甚要须善除防护。今藏中有五百问事经一卷。有三十三纸亦明佛法僧物不得参涉事。然名目不同。莫知所以。余录云。出十诵律者即五百问经中明三十九夜受日等事。即与十诵扶同。但以名目有殊。未为克定。后诸博见。详而正之)。
·教受比丘尼法一卷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单本
·教授比丘尼二岁坛文一卷(或无尼字)符秦西域沙门昙摩持共佛念译单本
·二百六戒三部合异二卷(序加大比丘字)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
(右合戒序云。晋太元六年辛巳六月二十五日。比丘竺昙无兰在谢镇西寺合此戒到七月十八日记之。又长房内典二录及靖迈经图之中并云。汉明帝时沙门竺法兰译二百六十戒合异二卷。今详此说。理定不然。当佛法初兴戒律未备。戒之合异从何而来。今愚见所裁。只是竺昙无兰所合之者。二人名姓俱同。录家误上昙无即法。还是法兰。故高僧传法兰所译但标余部无此戒名。今此录中废之不立。其昙无所合非是正翻。此录之中亦不合载。但以二说差误。故存而记之)。
·他毗利律一卷(齐言宿德律)萧齐西域三藏摩诃乘译单本
·僧涩多律一卷(陈言物摄)陈天竺三藏真谛译单本
·遗教法律经三卷(或云遗教法律三昧亦云遗教三昧二卷)西晋沙门释法炬译单本
·六斋八戒经一卷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单本
·贤者律仪经一卷(亦云威仪)宋居士沮渠京声译单本
·僧名数事行一卷(后汉失译)
·比丘诸禁律一卷(后汉失译)
·摩诃僧祇律比丘要集一卷(一名摩诃僧祇部比丘随用集法)(后汉失译)
·沙弥十戒经一卷(旧云沙弥戒)(后汉失译)
·比丘尼十戒经一卷(后汉失译)
·优婆塞威仪经一卷(后汉失译)
·大戒经一卷(魏吴失译)
·衣服制经一卷(魏吴失译)
·沙弥离威仪一卷(魏吴失译)
·道本五戒经一卷(魏吴失译)
·威仪经一卷(魏吴失译)
·应行律一卷僧祐录云安公失译经附西晋录
·五部威仪所服经一卷(或云五部僧服经)高僧传云。白法祖译。僧祐录中失译经。今附宋录
·结界文经一卷僧祐录中失译经今附宋录
·沙弥离戒一卷僧祐录中失译经今附宋录
·五戒报应经一卷僧祐录中失译经今附宋录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二十卷
贞元新入目录
二帙
二百九十二纸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二十卷
贞元新入目录
二帙
三百二十九纸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出家事五卷
贞元新入目录
八十纸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安居事一卷贞元新入目录
二十六纸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随意事一卷贞元新入目录 十二纸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皮革事二卷贞元新入目录
二十五纸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羯耻那衣事一卷
从出家事下五部十卷同帙。又从药事下七部五十卷拾遗补 贞元新入目录。
右七部五十卷。大唐三藏义净从大周证圣元年至大唐景云二年译毕。准长安四年十二月十四日敕及景云二年闰六月二十六日敕遍入经目。今开元释教录中无。今欲拾遗补阙编入贞元新定释教目录。为访本未足且附此阙本录。
小乘论阙本
九部六十五卷
·俱舍论偈一卷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第一译
右前后两译一存一阙。
·俱舍论本十六卷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右据俱舍本论。即前偈是。今后言论本一十六卷。未详所以。
·阿毗昙心十六卷(或十三卷)符秦罽宾三藏僧伽提婆译(第一译)
·杂阿毗昙十三卷东晋沙门法显共觉贤译第一译
·杂阿毗昙心十三卷(根本十卷续成十三或十四卷)宋外国沙门伊叶婆罗等译第三译
(右长房录云。文帝代外国沙门伊叶罗译至择品缘碍未竟遂辍。后求那跋摩续译都讫成十三卷。见高僧传。房录之中伊叶波罗及求那跋摩各存其本。唐内典录及翻经图同此。今以求那跋摩但续前阙更不再翻。前后各存。理为不当。今合为一本。其第四译见流行者。长房录云。宋文帝代天竺沙门僧伽跋摩元嘉十年届自建业善律藏明杂心道场慧观以跋摩妙解杂心讽诵通利先三藏等虽复译出。未及缮写。更请重翻。宝云传语。观自笔受。一同及讫故知见行之者是其后本)。
前后四译一存三阙。
·三法度论二卷(或云三法无论字)符秦天竺三藏昙摩提译(第一译)
右前后两译一存一阙。
·犊子道人问论一卷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单本)
·须跋陀罗因缘论二卷周宇文氏天竺三藏耶舍多等译单本
·六足阿毗昙一卷僧祐录中失译论今附宋录
圣贤集传阙本
四十七部一百八十四卷。
·修行道地经七卷(或云顺道行经或六卷)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第一译
右前后三译二存一阙。
·僧伽罗刹集二卷符秦天竺三藏昙摩难提译(第二译)
右前后两译一存一阙。
·付法藏经六卷宋凉州沙门释宝云译第一译
·付法藏传四卷元魏昭玄统释昙曜译第二译
右前后三译一存二阙。
·阿兰若习禅经二卷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第二译)
右与坐禅三昧经同本前后两译一存一阙。
·菩萨诃欲经一卷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第二译)
右前后两译一存一阙。
·那先经一卷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第二译
右前后两译一存一阙。
·五门禅要用法经一卷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第一译
右前后两译一存一阙。
·修行方便经二卷(亦云修行方便禅经)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单本
右此修行方便经。详其名目。与达摩多罗禅经合是同本。而彼禅经亦名修行方便经。是东晋代觉贤所译。佛大先造。先罽宾人也。觉贤之师。贤与支谦相去一百四十年。佛大先彼未出。配为同本。或将未当。故为单译。
·禅法要解二卷北凉安阳侯沮渠京声译第二译
右前后两译一存一阙。
·思惟要略经一卷(或直云思惟经)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第一译
右前后两译一存一阙。
·十二游经一卷西晋西域沙门强梁娄至译
·十二游经一卷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第三译
右前后三译二存一阙。
·阿育王太子坏目因缘经一卷(或无经字)后汉月支三藏支娄迦谶译第一译
·王子法益坏目因缘经一卷(或云阿育王怒坏目因缘经)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第三译
右前后三译一存二阙。
姚秦建初六年辛卯佛念共难提出坏目因缘经。二人共出合是一本。二处俱存。或恐误也。
·法句经二卷(或云法句集)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第二译
右前后两译一存一阙。
·法句经四卷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第一译
右与法句喻经同本。前后两译。一存一阙。
·迦叶结集传经一卷(或无传字亦云迦叶结经亦云结集戒经)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一译
·迦叶结集戒经一卷晋沙门释嵩公译第二译
右前后三译一存二阙。
·婆薮盘豆传一卷后秦三藏鸠摩罗什译(出翻经图第一译)
右前后两译一存一阙。
·请宾头卢法一卷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第一译出内典录)
右前后两译一存一阙。
·阿毗昙九十八结经一卷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单本
·耆阇崛山解一卷西晋三藏竺法护译单本
·佛游天竺记一卷东晋沙门释法显译(出僧祐录单本)
·经律分异记一卷(或云戒律)宋罽宾三藏求那跋摩译(单本)
·请圣僧浴文一卷宋天竺三藏僧伽跋摩译单本
·第一义五相略集一卷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单本)
·杂譬喻三百五十首经(祐云譬三百首经)西晋三藏竺法护译单本
·翻外国语七卷(一名俱舍论因缘事一名杂事)陈天竺三藏真谛译单本
·修禅定法一卷东天竺三藏真谛译单本
·庾伽三磨斯经一卷(译言修行略一名达磨多罗禅或云达摩多罗菩萨撰禅经要集后汉失译)
·梵音偈本一卷(旧云胡音)(后汉失译)
·赞七佛偈一卷(后汉失译)
·但和尼百句一卷(后汉失译)
·五言咏颂本起一卷(一百四十二首)(后汉失译)
·道行品诸经梵音解一卷(旧云胡音)(后汉失译)
·法句譬喻经一卷(祐录云凡七十事或无喻字)(后汉失译)
·杂譬喻经八十卷(魏吴失译)
·道地经中要语章一卷(或云小道地经)僧祐录云安公古典经今附汉录
·数练意章一卷(旧录云数练经)
僧祐录云安公古典经
今附汉录
安公云上二经出生经祐按今生经无此章名
·悉昙慕二卷僧祐录云安公失译经附西晋录
·吉法验一卷僧祐录云安公失译经附西晋录
·口传劫起尽一卷僧祐录云安公失译经附西晋录
·打揵抵法一卷僧祐录云安公失译经附西晋录
·杂譬喻经六卷(或云诸杂譬喻)僧祐录中失译今附宋录
·譬喻经一卷(祐云异出更有一本今且存一)僧祐录中失译经今附宋录
·杂譬喻经一卷(凡十一事)僧祐录中失译经今附宋录
都计小乘经律论。及圣贤集传阙本者。总七百五部。一千一百五十七卷。旧六百九十八部。今加七部。合计七百五部。旧一千六百六卷。今加五十卷。合一千六百五十六卷。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第二十五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第二十六(别录之七)
西京西明寺沙门圆照撰
别录中支流别行录第三
六百八十三部八百十二卷
支流经者。谓大部之中抄出别行。大般若第二会之类是也。夫法门浩广罕究津涯。典籍纷纶靡穷边际。故有随宜化诱应物施缘。于大部之中随时略用。披寻者莫知所生。玩习者将义不终。今统集多端会归当部。仍删夷旧录增减有无。具载名题备详差互。庶使将来学者览泒知源。或恐未周用希来哲。
大乘别生经
二百九部三百十八卷
·大般若第二会经七十八卷时俗题云新译大品放光般若 新编上
·大般若第四会经一十八卷时俗题云新译道行小品般若 新编上
·最胜天王般若经八卷亦云新译胜天王般若是大般若第十八会 新编上
·曼殊般若经二卷亦云新译文殊般若是大般若第七会 新编上
·理趣般若经一卷
是大般若第十会
新编上
第二会下五经并出大般若
·大智度无极经四卷非藏中者
·智度无极譬经三卷或云无极譬经或四卷或加大字
·总摄无尽义经二卷
·般若波罗蜜神咒经一卷
右智度无极下四经。隋众经录云并出大品。
·摩诃般若波罗蜜道行经二卷亦直云道行经新编上
右一经长房等录并云。西晋惠帝代优婆塞卫士度略出。从旧道行中删改。亦是小品及放光等异别名耳(撰录者曰既从大经略出即类别生编正经中恐将乖误故附斯录)。
大般若第二会经下十部一百一十九卷般若部中别生经。
·密迹金刚力士经二卷出密迹力士会下文。内典等录编入正经中者误。新编上
·菩萨见实三昧经二卷出菩萨见实会。抄六界差别品中重文新编上
·具善根经一卷出富楼那会下卷。即旧三卷菩萨藏经抄
·善肩品经一卷(出善臂菩萨会即)
·抄宝积经一卷出普明菩萨会。即单卷宝积经抄。密迹下五经并出大宝积经
·菩萨奉施诣塔作愿经一卷或作诣塔抄上卷
·往古性和佛国愿行法典经一卷或作生和祐录云抄上卷新编上
·师子步雷音菩萨问文殊师利发心经一卷抄上卷
·师子步雷音菩萨问文殊师利成佛时事经一卷抄下卷
·菩萨三法经一卷
·弃恶长者问菩萨法经一卷
菩萨奉施下六经出文殊佛土严净经。
·三十五佛名经一卷(出决定毗尼经)
·菩萨布施忏悔法一卷(亦出决定毗尼经)
密迹力士经下一十三部一十五卷宝积部中别。
·佛入三昧以一毛放大光明经一卷(抄第一卷)
·菩萨璎珞庄严经一卷僧祐录云菩萨庄严璎珞经
·自在王菩萨问如来警戒经一卷或云菩萨戒身自在经抄第一卷新编上
·佛[口*謦]欬彻十方经一卷(抄第二卷)
·八光经一卷(抄第二卷)
·不与婆罗门等争讼经一卷(抄第三卷)
·调伏众生业经一卷(抄第三卷)
·大慈无减经一卷(抄第三卷)
·诸天问如来境界不可思议经一卷或作警字抄第四卷
·舍利弗问宝女经一卷(出宝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