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杂藏
- 目录部
-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诏译
贞元新入目录
·佛地经一卷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有论七卷释)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一卷(亦云佛临般一名遗教经)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有释论一卷(右此遗教经旧录所载多在小乘律中或编小乘经内今以真谛法师译遗教论彼中解释多约大乘小乘不显故移编此)
·出生菩提心经一卷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佛印三昧经一卷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拾遗编入
·文殊师利般涅槃经一卷西晋居士聂道真译 拾遗编入
·异出菩萨本起经
一卷
或无起字
西晋居士聂道真译
拾遗编入
·千佛因缘经一卷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出法上录
·贤首经一卷(一名贤首夫人经)乞伏秦沙门释圣坚译
·月明菩萨经一卷(或云月明童子或云月明童男)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右此月明菩萨经大周录中编为重译云与月光童子经等同本者误也文意全异故为单译)
·心明经一卷(一名心明女梵志妇饭汁施经)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灭十方冥经一卷(或云十灭冥经)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鹿母经一卷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右群录中更有鹿子经一卷云是吴代外国优婆塞支谦所译即与前鹿母经文句全同但立名殊故不双出)。
·魔逆经一卷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上二十六经二十六卷同帙。
·德光太子经一卷(一名赖吒和罗所问光德太子经)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右光德太子经大周录中编为重译云与须赖经等同本异译者误也文意既异故入单本)。
·大意经一卷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坚固女经一卷(一名牢固女经)隋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商主天子所问经一卷(或无所问字)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诸法最上王经一卷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师子庄严王菩萨请问经一卷(一名八曼荼罗经)大唐天竺三藏那提译(出大周录)
·佛为优填王说王法政论经一卷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诏译
贞元新入目录
·离垢慧菩萨所问礼佛法经一卷大唐天竺三藏那提译 出大周录 拾遗编入
·受持七佛名号所生功德经
一卷
大唐三藏玄奘译
出内典录
·佛临涅槃记法住经一卷(或加般字)大唐三藏玄奘译 出翻经图
·寂照神变三摩地经一卷大唐三藏玄奘译 出翻经图
·差摩婆帝受记经一卷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不增不减经
一卷
或云二卷者误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造塔功德经一卷
大唐中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出大周录
拾遗编入
·右绕佛塔功德经
一卷
亦云绕塔功德
大唐天后代于阗三藏实叉难陀译
新编入录
·大乘四法经一卷
大唐天后代于阗三藏实叉难陀译
新编入录
·有德女所问大乘经一卷(第三译与梵女守意经同本新勘出)
大唐天后代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出大周录
·大乘流转诸有经一卷
大唐天后代三藏义净译
新编入录
·妙色王因缘一卷
大唐天后代三藏义净译
新编入录
·佛为海龙王说法印经一卷
大唐三藏义净译
新编入录
·师子素驮娑王断害经一卷
大唐至相寺沙门释智严译
新编入录
·般泥洹后灌腊经一卷(一名四辈灌腊经亦直云灌腊经)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右此灌腊经大周录等皆为重译云与盂兰盆经等同本异译者误也今寻文异故为单本)。
·八部佛名经
一卷
亦云入佛经
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上二十经二十三卷同帙。
(其八部佛名经大周录云与八吉祥咒经等同本异译者误也八数虽同说处全异所为复别故为单本)。
·菩萨内习六波罗蜜经一卷(或云六波罗蜜经安公云出方等部)后汉临淮沙门严佛调译 拾遗编入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十卷罽宾国三藏赐紫沙门般若奉诏译
·大花严长者问佛那罗延力经一卷罽宾国三藏赐紫沙门般若译 贞元新入目录
上三经十二卷同帙。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八卷
大唐罽宾三藏般若译
洛京魏府已来并入贞元目内
此经一帙
·菩萨投身饿虎起塔因缘经一卷(僧祐录云以身施饿虎经)北凉高昌沙门释法盛译 出经后记
·金刚三昧本性清净不坏不灭经一卷(亦名金刚清净经)新为失译 附三秦录
·师子月佛本性经一卷(新为失译附三秦录)
(右金刚清净经群录并云吴代外国优婆塞支谦译后汉失译复有其名师子月佛经群录并云西晋三藏竺法护译今详二经文句并非谦护所翻似是秦梁已来什公等译)。
·长者法志妻经一卷 失译(安公凉土异经录中有名今亦附凉录)
·萨罗国经一卷(或云萨罗国王经)失译今附东晋录
(右二经法上录中并云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今详二经文句并非什公所翻似是晋魏代其法志妻经安公梁土异经录中先有名今亦附凉录萨罗国经附于晋录)。
·十吉祥经一卷 失译 今附秦录
·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诏译
贞元新入目录
·大吉祥天女经一卷(经内题云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契一百八名无垢大乘经)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诏译
贞元新入目录
·长者女庵提遮师子义经一卷失译 今附梁录 拾遗编入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一卷失译 今附秦录
·金刚三昧经二卷(或一卷) 北凉失译 拾遗编入
·法灭尽经一卷 僧祐录中失译 今附宋录
·甚深大回向经一卷僧祐录中失译 今附宋录
·天王太子辟罗经一卷(或无天王字亦云辟罗)僧祐录云安公关中异译 拾遗编入 今附秦录
·优婆夷净行法门经二卷(亦直云净行经或无经字)僧祐录云安公凉土异经 今附凉录
·八大人觉经一卷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出宝唱录
·三品弟子经
一卷
亦云弟子学有三辈经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四辈经
一卷
或云四辈弟子经。亦云四辈学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出法上录
·当来变经
一卷
或云当来变识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过去佛分卫经
一卷
或云过世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十二头陀经
一卷
一名沙门头陀经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树提伽经一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长寿王经一卷
僧祐录云安公失译今附西晋录
(右此长寿王经等云出阿含经谨捡四阿含内并无此经虽增一第十六中有长寿王缘起文意全异乃此大乘故编于此)。
·法常住经一卷
僧祐录云安公失译经今附西晋录
上二十四经二十六卷同帙(今捡寻文理多涉大乘编在小乘至理故编移于此)。
菩萨调伏藏
二十七部五十五卷五帙
夫戒者。防患之总名也。菩萨净戒唯禁于心。声闻律仪则防身语故有托缘兴过聚徒诃结。菩萨大人都无此事。佛直为说令使遵行。既无犯制之由。故阙诃结之事。诸大乘经明学处者。摭之于此为菩萨调伏藏云。
·菩萨地持经十卷(或名地持论或八卷一帙)北凉天竺三藏昙无忏于姑臧译
(右一经初有归敬颂出瑜伽论本地分中菩萨地。昔高齐昭玄统沙门法上答高句丽沙门云。地持是阿僧佉比丘从弥勒受得。阿僧佉者即无著菩萨是也。又按梁沙门僧祐地持记云。菩萨地持经八卷有二十七品分为三段。第一段十八品。第二段四品。第三段五品。文不出有异名而今此本或题云菩萨地经。今捡寻经末亦有多名。文又云名为菩萨地。名为菩萨藏摩得勒。名摩诃衍摄。名不坏显示。名无障碍清净智根本。祐云不出异名者不然。又捡群录。昙无忏所译别存菩萨戒经。或云菩萨地经者误也)。
·菩萨善戒经九卷(一名菩萨地或十卷)宋罽宾三藏求那跋摩等译
(右一经群录皆云与地持经同本异译。今详文理非不差殊。其善戒经前有序品。后有奉行。地持经并无。其地持戒品中有受菩萨戒文及菩萨戒本。善戒经即无。自余之外。文意大同。地持复出瑜伽。诸录或编入论。既有差殊。未敢为定。又按梁沙门僧祐菩萨善戒经记云。此名善戒。名菩萨地。名菩萨毗尼摩夷。名如来藏。名一切善法根本。名安乐国。名诸波罗蜜聚。凡有七名。第一卷先出优波离问受戒法。第二卷始方有题如是我闻。次第列品乃有三十。复有别本题为菩萨地经。今按寻经本与祐记不同。经初即有如是我闻。而无优波离问受戒法。但有九卷其优波离问受戒法即后单卷菩萨善戒经是。若将此为初卷。即与祐记符同。然此地持经本离之已久。乍合成十卷或恐生疑。此善戒经亦同地持作其三段。第一段名菩萨地有二十品。第二段名如住有四品。第三段名毕竟地有六品。祐云次第列品者。恐寻之未审)。
·净业障经一卷失译 今附秦录
单本
上二经十卷同帙(其净业障经法上录云竺法护译详其文句与护公译经意势全异故为失译)。
·优婆塞戒经七卷(其在家菩萨戒或五或六或七)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忏于姑臧译
单本
·梵网经二卷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第二译前本阙
·受十善戒经一卷后汉失译 拾遗编入单本
·受菩提心戒仪一卷(经内题云最上乘教受戒忏悔文普贤瑜伽阿阇梨集)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诏译
贞元新入目录
上四经十一卷同帙。
·菩萨璎珞本业经二卷(或无菩萨字新编为律)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
第一译 三译二阙
·佛藏经四卷(一名选择诸法经或二卷或三卷)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单本
·菩萨戒本一卷(出地持戒品中慈氏菩萨说)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于姑臧译 拾遗编入
第二译
·菩萨戒本一卷(出瑜伽论本地分中菩萨地弥勒菩萨说)
三藏玄奘译
出内典录
第三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前后三译一译本阙)菩萨戒羯磨文一卷(出瑜伽论本地分中菩萨地弥勒菩萨说)。
大唐三藏玄奘译
出内典录
单本
·菩萨善戒经一卷(优婆离问菩萨受戒法)
宋罽宾三藏求那跋摩译
出法唱录
单本
上六经十卷同帙。
·菩萨内戒经一卷宋罽宾三藏求那跋摩译 出法上录 单本
·优婆塞五戒威仪经一卷宋罽宾三藏求那跋摩译
(右此优婆塞五戒威仪经群录编在小乘律中者误也初是菩萨戒本后是受菩萨戒文及舍忏法等既非小乘故移编此)。
·文殊师利净律经一卷(或直云净律经)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第一译
·清净毗尼方广经一卷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出法上录
第三译
·寂调音所问经一卷(一名如来所说清净调伏经)
宋沙门释法海译
第四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前后四译一译阙本)。
·大乘三聚忏悔经一卷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出内典录
单本
·菩萨五法忏悔文一卷(或云菩萨五法忏悔经失译)今附梁录
单本
·菩萨藏经一卷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
单本
·三曼陀颰陀罗菩萨经一卷
西晋清信士聂道真译
单本
·菩萨受斋经一卷
西晋清信士聂道真译
第二译 三译三阙
·文殊悔过经一卷 一名文殊五体悔过经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第一译 两译一阙
·舍利弗悔过经
一卷
亦直云悔过经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第一译
三译二阙
·法律三昧经一卷(亦直云法律经)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第二译
两译一阙
·十善业道经一卷
大唐天后代于阗三藏实叉难陀译
新编入录
上十四经十四卷同帙。
(谨按旧录大乘律中有宝梁经迦叶经今为编入宝积会中故不重出其大方广三戒经与宝积三律仪会同本决定毗尼经与宝积优波离会同本今并编入宝积部中故此不载)。
菩萨对法藏
九十九部五百二十卷五十帙
菩萨阿毗达磨有其二类。一者解释契经。二者诠法体相。旧录所载和杂遍之。今所集者分为二例。释契经者列之于前。诠法性者编之于后。庶无糅杂。览者易知。
大乘释经论
二十二部一百五十五卷一十五帙
·大智度论
一百卷(或一百一十卷或七十卷)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单本
右龙树菩萨造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什法师云若具足翻应有千卷秦人识弱故略之十分存一)。
·十地经论十二卷(或十五卷一帙)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等译
单本
右天亲菩萨造。释十地经。即华严十地品是。
(论序云菩提留支勒那摩提在洛阳殿内三人同译佛陀扇多传语帝亲笔受长房录中流之摩提二录俱载者不然今合为一本)在留支录。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
五卷(或六卷或七卷或十卷)
元魏天竺菩提留支译
单本
右释弥勒所问经即宝积经 第四十一会是。
·大乘宝积经论四卷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第一译两译一阙
右释旧单卷大宝积经。即宝积第四十三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