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杂藏
- 目录部
-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顺中论二卷(无著菩萨造武定元年八月十日尚书令仪同高公第译沙门昙林笔受)
·唯识论一卷(一名破色心或云唯识无境界论在金华寺出天亲菩萨造第一译与陈真谛唯识论及唐译二十唯识论并同本见长房录)
·壹输卢迦论一卷(龙树菩萨造在金华寺出见长房录云伊迦输卢迦论)
·正法念处经七十卷(兴和元年于邺城大丞相高澄第译昙林僧昉等笔受见长房录)
·无垢优婆夷问经一卷(兴和四年出见长房录)
·解脱戒本一卷(出迦叶毗部武定元年在邺部侍中尚书令高澄请出见经前序僧昉笔受并制序亦见长房录)
·菩萨四法经一卷(金华寺出昙林李希义等笔受见长房录)
·宝意犹儿经一卷(于金华寺为高仲密出见长房录)
·犊子道人问论一卷(于金华寺为高仲密出李希义笔受见长录)
右一十八部九十二卷(解脱戒上一十五部八十九卷见在菩萨四法下三部三卷阙本)。
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魏云智希。中印度波罗奈城净志之种。少学佛法妙闲经旨。神理标异领悟方言。以孝明帝熙平元年游寓洛阳。后京师迁邺亦与时从。以孝靖帝元象元年戊午至武定元年癸亥。于邺城内在金华昌定二寺及尚书令仪同高公第内。译得无垢女等经一十八部。沙门僧昉昙林居士希义等笔受。
·回诤论一卷。
·业成就论一卷(已上二论长房等录皆云瞿昙流支译今按经初本译序记乃云毗目仙今依经记为正)
又续高僧传云。当魏时有沙门菩提流支。与般若流支前后出经。而众录传写率多轻略。各去上字但云流支。而不知是何流支迄今群录译目相摄难得详定。升今搜校实录件注如前。余所未见侯诸后进耳。
·摩诃迦叶经二卷(亦云大迦叶经或无大字兴和三年于骠骑大将军左仆射内侍中司徒公孙腾第译见经前序今编入宝积当第二十三会)
·僧伽吒经四卷(元象元年于司徒公孙腾第译见续高僧传)
·频婆娑罗王问佛供养经一卷(兴和三年出增一阿含第二十六异译见长房录)
右三部七卷(前二部六卷见在后一部一卷阙本)。
王子月婆首那。魏言高空。中印度优禅尼国王子。以孝靖帝元象元年戊午讫兴和三年辛酉。于邺都司徒公孙腾之第。译迦叶等经三部。沙门僧昉笔受。首那从魏之梁及于陈代更译诸经。如别所述。
·宝髻菩萨四法经论一卷(题云宝髻经四法优婆提舍天亲菩萨造兴和三年九月一日在金华寺为御史中丞高仲密译沙门昙林笔受见经前序记)
·三具足经论一卷(题云三具足经优婆提舍天亲菩萨造兴和三年九月十三日在金华寺为骠骑大将军高仲密译沙门昙林笔受见经前序记)
·转法轮经论一卷(题云转法轮经优婆提舍天亲菩萨造兴和三年八月十一日在金华寺为开府仪同三司渤海高仲密译沙门昙林笔受见经前序记)
·业成就论一卷(天亲菩萨造初出与唐译大乘成业论同本兴和二年七月二十五日为高仲密于金华寺译沙门昙林笔受见经前序记)
·回诤论一卷(龙树菩萨造兴和三年三月二十日于金华寺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御史中尉渤海高仲密译沙门昙林笔受见经前序)
右五部五卷其本见在。
沙门毗目智仙。北印度乌苌国人。刹利王种释迦之苗裔。曩者流离王坏迦毗罗城诛残释种。当斯时也有四释子。忿其见逼不思犯戒出外拒军。流离遂退归还本国城中不受。告曰。吾为法种誓不行师。汝退彼军非吾族也。既被放斥远投诸国。本是圣胤竞宗树之。四释支离皆王一国。今乌苌梵衍王等并其后也。嗣胤相承于今不绝。智仙法师即斯王种。妙闲三藏最善毗昙。与瞿昙流支同游魏境。至瞿昙流支尊事为师。以孝靖帝兴和三年辛酉。于邺城内在金华寺。共瞿昙流支译宝髻论等五部。沙门昙林笔受。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御史中尉渤海高仲密为。檀越启请供养。并见经前序记。而智仙法师游方弘化。逾越沙险志在利生。既启梵文应多部卷。但余见浅狭寻览未周。所睹五部经件述如右。后进傥遇幸希续补。使法门无谬岂不善欤。自魏及唐传录非一。智仙法师未蒙编载。弘法之名莫著。高行之迹靡彰。伤哉悲哉深可叹矣。
·涅槃论一卷(或云大般涅槃经婆薮盘豆菩萨造略释大经见内典录初出)
右一部一卷其本见在。
沙门达磨菩提。此云法觉。内典录云达磨菩提译涅槃论。不显帝代而编魏末。今同彼附于此中(复有涅槃论三卷亦题达摩菩提译寻文乃释前论或疑是人造)。
齐高氏都建业(亦云北齐)
从文宣帝天保元年庚午。至高恒无谥承光元年丁酉。凡经六主二十八年。缁素二人。所出经论八部五十二卷。
沙门那连提梨耶舍(七部五十一卷经论) 居士万天懿(一部一卷经)。
·菩萨见实三昧经十六卷(或十四卷大统四年于天平寺出今编入宝积当第六十会)
·大集月藏经十卷(题云大集经月藏分第十二或十二卷或十五卷或直云月藏经大统二月于天平寺出)
·大集须弥藏经五卷(内题云大乘大集经须弥藏分第十五或题云须弥藏经天保元年于天平寺出)
·大悲经五卷(天保九年于天平寺出大周录云涅槃支流)
·月灯三昧经一卷(或十卷天保八年于天平寺出)
·施灯功德经一卷(亦名然灯经天保九年于天平寺出)
·法胜阿毗昙心论经六卷(大德优波扇多造或七卷或无法胜字或加别译字或云法胜字或加别译阿毗昙论清河二年北天寺出并见长房录)
右七部五十一卷其本并在。
沙门那连提梨耶舍。齐言尊称。北印度乌场国人。正音应云邬茶茶音持耶反。奘法师云。乌仗那唐翻之苑。谓昔轮王之苑囿。其王与佛同氏亦姓释迦。刹帝利种。齐云土田主也。由劫初之时先为分地主因即号焉。今所谓国王者是也。舍年十七发意出家。寻值名师备闻正教。二十有一得受具足戒。闻诸宿老叹佛景迹。或言。某国有钵某国有衣顶骨牙齿。神变非一。遂即起心愿得瞻奉。以戒初受须知律相。既满五夏发足游方。所以天梯石台之迹。龙庙宝塔之方。广周诸国并亲顶礼仅无遗逸。曾寄竹园寺一住十年。通履僧坊多值明德。有一尊者。深识人机见。语舍云。若能静修应获圣果。恐汝游涉终无所成。尔日虽闻情无领悟。晚来欲想悔将何及。耶舍北背雪山南穷师子。历览圣迹仍旋旧坏。乃睹乌场国主真大士焉。自所经见罕俦其类。试略述之。安民以理民爱若亲。后夜五更先礼三宝香华伎乐竭诚供养。日出升殿方览万机。次到辰时香水浴像。宫中常设日百僧斋。王及夫人手自行食。斋后消食习诸武艺。日景将昳写十行经。与诸僧共谈法义。复与群臣量议治政。暝入佛堂自奉灯烛。礼拜读诵各有恒条。了其常业乃还退静。三十余年斯功不替。王有百子诚孝居怀。释种余风胤流此国。但以寺接山阜野火所焚。各相差遣四远投告。六人为伴行化雪山之北。至于峻顶见有人鬼二路。人道荒险鬼道利通。行客心迷错寻鬼道。渐入其境便遭杀害。昔有圣王。于其路首作毗沙门天王石像手指人路。同伴一僧错入鬼道。耶舍觉已口诵观音神咒。百步追及已被鬼害。自以咒力得免斯厄因复前行。又逢山贼专念前咒便蒙灵卫。贼来相突对目不见。循路东指到芮芮国值突厥乱西路不通。反卿意绝。乃随流转北至泥海之旁。南距突厥七十余里。彼既不安远投齐境。天保七年届于邺都。文宣帝洋极见殊礼偏异恒伦。耶舍时年四十。骨梗雄雅物议弹之。缘是文宣礼遇隆重。安置天平寺中请为翻经三藏。殿内梵本千有余夹。
敕送于寺处以上房。为建道场供穷珍妙。别立厨库以表尊崇。舍从文宣帝天保八年丁丑。至高纬(无谥)天统四年戊子。于邺城天平寺译菩萨见实经等七部。敕照玄大统沙门法上等二十余人监掌翻译。照玄都瞿昙般若流支长子沙门达摩阇那(齐言法智)及居士万懿传语。舍于齐时大兴正法弘畅众心。文宣重法殊异躬偏恭敬。其奉信推诚为如此也。耶舍每于宣译之暇时陈神咒。冥救显助立功多矣。未几授昭玄都俄转为统。所获供禄不专自资。好起慈惠乐兴福业。设供饭僧施诸贫乏。狱囚系畜咸将济之。市廛闹所多造义井。亲自漉水津给众生。又于汲郡西山建立三寺。依泉旁谷制极山美。又收养疠疾男女别坊。四事供承务令周给。又往突厥客馆劝持六斋羊料放生受行素食。又曾遇病百日不起。天子皇后躬问起居。耶舍叹曰。我本外客德行未隆。乘舆今降重法故尔。内抚其心愧惧交集。耶舍后至隋代更出诸经。备在隋录具如后述。
·尊胜菩萨所问一切诸法入无量门陀罗尼经一卷(第三出与无涯持法门经等同本或直云尊胜菩萨所问经亦直云入无量门陀罗尼经)
右一部一卷其本见在。
居士万天懿本姓拓跋。北代云中人也。魏分十姓因为万俟氏。世居洛阳故复为河南人也。后单称万氏。少曾出家师婆罗门。而聪慧有志力。善梵书梵语兼工咒术。由是应召得预翻传之数。懿以武成帝湛河清年中。于邺都自译尊胜菩萨所问经一部。见长房录。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第九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第十
西京西明寺沙门圆照撰
总集群经录上之十
周宇文氏都长安
从闵帝元年丁丑(依右无号直称元年)至靖帝大定元年辛丑。凡经五帝二十五年。沙门四人。所出经论一十四部二十九卷(于中六部一十一卷见在八部一十八卷阙本)。
周沙门攘那拔陀罗(一部一卷论)
沙门阇那耶舍(六部一十五卷经)
沙门耶舍崛多(三部八卷经论)
沙门阇那崛多(四部五卷经)
·五明论合一卷(一声论二医方论三工巧论四咒术论五符印论见长房录)
右一部一卷本阙。
沙门攘那跋陀罗。周云智贤。波头摩国人。虽善达三藏而偏精律部。以明帝二年戊寅。于长安旧城婆伽寺。共阇那耶舍译五明论一部。耶舍崛多阇那崛多等传。沙门智仙笔受(又长房录等云周武帝代天和四年己丑摩勒国沙门达摩流支周言法希为大蒙宰荡公宇文护译波罗门天文二十卷今以非三藏教故不存之)。
·大乘同性经二卷(亦名一切佛行入智毗卢遮那藏说经一名佛十地经或四卷天和五年译上仪同城阳公萧吉笔受初出与唐日照证契大乘经同本)
·大云请雨经一卷(内题云大云经请雨品第六十四房云品第一百非也天和五年译沙门圆明笔受初出与大云轮请雨及大方等大云请雨二经并同本)
·宝积经三卷(天和六年译沙门道[(工*凡)/言]笔受)
·定意天子所问经五卷(天和六年译沙门圆明笔受出大集今疑与善住意经同本)
·入如来智不思议经三卷(见翻经图第二出与度诸佛境界智光严经等同本建德元年译)
·佛顶咒经并功能一卷(保定四年译学士鲍永笔受五部见长房录)
右六部一十五卷(请雨经上二部二卷见在宝积经下四部十二卷本阙)。
沙门阇那耶舍。周言藏称。亦曰胜名。中印度摩伽陀国人。专修宴坐妙穷定业。共二弟子耶舍崛多阇那崛多。以武帝保定四年甲申。至建德元年壬辰。为大蒙宰晋荡公宇文护。于长安旧城四天王寺。译大乘同性经等六部。柱国平高公侯伏寿为总监捡校。
·金光明经更广寿量大辩陀罗尼经五卷(于归圣寺译智仙笔受此五卷金光明经非是全译但于昙无谶四卷经中续寿量大辩二品今在删繁录)
·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一卷(于四天王寺译上仪同城阳公萧吉笔受初出与唐译十一面神咒心经等同本)
·须跋陀罗因缘论二卷(于四天王寺译沙门圆明笔受并见长房录)
右三部八卷(前二部六卷见在后一部二卷阙本)。
沙门耶舍崛多。周言称藏。优婆国人。共小同学阇那崛多。于武帝时为大蒙宰宇文护。于四天王寺及归圣寺。译金光明经等三部(靖迈图中又有大云请雨经一卷亦云称藏所译今以此经即是与前阇那耶舍共出之者不合别上二处俱存)。
·妙法莲华经普门品重诵偈一卷(在益州龙渊寺译今编入八卷普门品)
·种种杂咒经一卷(或无经字咒总二十三首在益州龙渊寺译)
·佛语经一卷(第二出与元魏菩提留支译者同本在益州龙渊寺译)
·金色仙人问经一卷(于长安旧城四天王寺译萧吉笔受并见长房录)
右四部五卷(前二部二卷见在后二部三卷阙本)。
沙门阇那崛多。周言志德。北印度揵达国人。师徒周游来达兹境。以武帝时于四天王寺。译金色仙人问经。后随谯王宇文俭往益州。于龙渊寺复译普门偈等三部。崛多入隋更广翻译。备如后述。
陈氏都建业
自武帝永定元年丁丑。至炀帝祯明三年己酉。凡经五主三十三年。缁素三人所出经律论及集传等。总四十部一百三十三卷(于中二十部八十九卷见在一十四部四十四卷阙本)。
陈沙门拘罗那他(三十八卷一百一十八卷经律论集)
王子月婆首那(一部七卷经)
沙门须菩提(一部八卷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第三译与姚秦罗什元魏流支等出者同本)
·解节经一卷(是解深密经初五品异译出第一卷此经非是全部真谛略出以证义耳)
·遗教经论一卷(释遗教经)
·十八空论一卷
·摄大乘论三卷(无著菩萨造第二出与元魏佛陀扇多译者同本天嘉四年于广州制旨寺译慧恺笔受)
·摄大乘论释十五卷(天亲菩萨释亦云释论或十二卷第一译与随笈多等出者同本天嘉四年于广州制旨寺出慧恺笔受)
·佛性论四卷(天亲菩萨造)
·中边分别论二卷(婆薮盘豆造或三卷于临川郡出第一译辩中边论同本)
·显识论一卷(内题云显识品从无相论出题云真谛新附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