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杂藏
- 目录部
- 开元释教录
开元释教录
后汉月支三藏支娄迦谶译(第一译三译一阙)
右一经。与宝积第六不动如来会同本异译。
·大乘十法经一卷(初云佛住王舍城)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拾遗编入第一译)
右一经。与宝积第九大乘十法会同本异译。
·普门品经一卷(亦云普门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一译)
右一经。与宝积第十文殊师利普门会同本异译(周录将为法华支派者误之甚也新旧三译一译阙本)。
·胞胎经一卷(一名胞胎受身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一译)
右一经。与宝积第十三佛为阿难说处胎会同本异译(此胞胎经准旧录中编为小乘单本今以类相从附之于此)。
·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二卷(或直云严净佛土经亦直云佛土严净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一译三译一阙)
右一经。与宝积第十五文殊授记会同本异译。
·法镜经二卷(或一卷)
后汉安息优婆塞安玄共沙门严佛调译(第一译)
上六经九卷同帙。
·郁迦罗越问菩萨行经一卷(或云郁伽长者经或二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四译六译三阙)
右二经。与宝积第十九郁伽长者会同本异译。
·幻士仁贤经一卷(或云仁贤幻士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一译)
右一经。与宝积第二十一授幻师记会同本异译。
·决定毗尼经一卷(一名破坏一切心识)
群录皆云炖煌译竟不显人名年代(今附东晋录第一译)
右一经。与宝积第二十四优波离会同本异译。
·发觉净心经二卷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第一译)
右一经。与宝积第二十五发胜志乐会同本异译。
·优填王经一卷
西晋沙门释法炬译(拾遗编入第一译)
右一经。与宝积第二十九优陀延王会同本异译。
·须摩提经一卷(亦直云须摩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一译)
·须摩提菩萨经一卷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拾遗编入第二译新旧四译一阙)
右二经。与宝积第三十妙慧童女会同本异译。
·阿阇贳王女阿术达菩萨经一卷(亦云阿阇贳女经亦直云阿述达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二译五译二阙)
右一经。与宝积第三十二无畏德会同本异译。
·离垢施女经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一译)
上九经十卷同帙。
·得无垢女经一卷(或云无垢女经一名论义辩才法门)
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第三译)
右二经。与宝积第三十三无垢施会同本异译。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二卷
大唐天后代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译(出大周录第一译)
右一经。与宝积第三十五善德天子会同本异译。
·如幻三昧经二卷(或三卷或四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二译)
·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三卷(或四卷)
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第五译七译四阙)
右二经。与宝积第三十六善住意会同本异译。
·太子刷护经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出法上录第一译)
·太子和休经一卷(或作私休)
僧祐录云安公录中失译经(今附西晋录第三译)
右二经。与宝积第三十七阿阇贳王子会同本异译。
上六经十卷同帙。
·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二卷(或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二译五译三阙)
右一经。与宝积第三十八大乘方便会同本异译。
·大乘显识经二卷
大唐中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出大周录第二译)
右一经。与宝积第三十九贤护长者会同本异译。
·大乘方等要慧经一卷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第一译)
右一经。与宝积第四十一弥勒问八法会。同本异译。
·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一译三译一阙)
右一经。与宝积第四十二弥勒所问会同本异译。
·佛遗日摩尼宝经一卷(亦名古品曰遗日说般若经)
后汉月支三藏支娄迦谶译(第一译)
·摩诃衍宝严经一卷(一名大迦叶品)
晋代译失三藏名(旧在后汉录今且依旧第二译)
右二经。与宝积第四十三普明菩萨会同本异译。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一卷(亦直云胜鬘经)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第二译三译一阙)
右一经与宝积第四十八胜鬘夫人会同本异译。
·毗耶娑问经二卷
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出序记第一译)
右一经。与宝积第四十九广博仙人会同本异译(其序记云魏兴和四年岁次壬戌月建在申朔次乙丑婆罗门客瞿昙流支沙门昙林尚书令仪同高公第译建初辛巳甲午毕功凡有一万四千四百五十七字诸录皆云勒那摩提译或云菩提留支译者二总误也今依序记为正此毗耶娑经旧录为小乘单本今勘为大乘重译)。
上八经十一卷同帙。
大集部(但是大集流类皆编于此)
总二十四部一百四十二卷一十四帙。
·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于姑臧译(第三译三译二阙)
谨按。梁沙门僧祐大集记云。有十二段说共成一经。第一璎珞品。第二陀罗尼自在王品。第三宝女品。第四不眴品。第五海慧品。第六无言品。七不可说品。八虚空藏品。九宝幢分。十虚空目分。十一宝髻品。十二无尽意品。今检经本与祐记不同。第一陀罗尼自在王菩萨品(亦有经本分为璎珞品者不然此是一段不合分二后大哀经即是此品)第二宝女品。第三不眴菩萨品。第四海慧菩萨品。第五虚空藏菩萨品。第六无言菩萨品。第七不可说菩萨品。第八宝幢分。第九虚空目分。第十宝髻菩萨品。第十一日密分(寻检群录此大集经卷无定准或云二十九或云三十或三十一或三十二或四十卷今时大集多分三十其日密分文不具足合少一卷其三十一卷者文应备具今寻求未获)然僧祐记中。无日密分有无尽意品者不然。今以无尽意经虽是大集别分非无谶译。又非次第不合入中。其虚空藏品祐在不可说后未详所以。今从陀罗尼自在王品至日密分总十一分。其日藏经与日密分同本异译。亦是第十一分(日密日藏初俱云说虚空目安那般那甘露门已次说此经。又日密分既于虚空目后说。准义不合隔宝髻品今经本中有此品隔未详所以。又日密日藏虽是同本其日密分文极撮略后文复阙可少卷余)。月藏经是第十二分(或有经本题云大乘大集经月藏分第十二经初又云化诸龙众说日藏经已次说此经)。十轮经是第十三分(初云说月藏经已次说此经此十轮后第十四分本在西方未流于此)。须弥藏经是第十五分(经初题云大乘大集经须弥藏分第十五)。第十六分合是虚空朵经(初云授功德天记别法已次说此经。然须弥藏经因功德天问如来方说。故知此经合居其次)。其日藏经初在迦兰陀竹园说。次升须弥顶。后因龙请往佉罗帝耶山。月藏等四经并在佉罗帝耶山说。次第如是。其念佛三昧贤护譬喻王无尽意经等。虽是大集别分。既不知次第难可编记。然隋朝僧就合大集经。乃将明度五十校计经题为十方菩萨品。编月藏后。及无尽意经成五十八卷者非也。既无凭准故不依彼(其合大集经亦有六十卷成者三十一二两卷重有宝髻品足成六十其宝髻品在日密前二十六七卷是此复重编未详何意又日密日藏梵本不殊重重编载误之甚矣)若欲合者。前大集中除日密分有二十七卷。以日藏分替处续次(日密日藏梵本虽同日密分中文略阙少故以日藏替之)次月藏。次地藏十轮(唐译十卷成者)次须弥藏。次虚空孕。后之四经虽不知说次。以意合之亦将无失。虚空孕后次念佛三昧(以宋朝译六卷者充其隋译十卷者后阙二品)次贤护。次譬喻王。末无尽意总成八十卷。亦将契矣(其无尽意经初首题云大集经中无尽意菩萨说不可尽义品第三十二品即分也是第三十二分然僧祐记中在宝髻品后及僧就所合大集编之于末者是非明矣又有善住意天子所问经详其文义合是大集别分今已编入大宝积中不可双载故此阙也)。
·大方等大集日藏经十卷(或十五卷一帙第十一分)
隋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与日密同当第四译)
右一经与前大集经末日密分同本异译(日密文略此中稍广)。
·大集月藏经十卷(或十五卷一帙第十二分)
高齐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择(单本)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十卷(第十三分一帙)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第二译)
·大方广十轮经八卷
失译(今附北凉录第一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其旧十轮经大周录云昙无谶译出长房录检长房入藏录中乃云失译周录误也)。
·大集须弥藏经二卷(第十五分)
高齐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共法智译(单本)上二经十卷同帙
·虚空藏菩萨经一卷(或无菩萨字)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归罽宾译寄来秦国第一译)
·虚空藏菩萨神咒经一卷
宋罽宾三藏昙摩蜜多译(第三译)
·虚空孕菩萨经二卷(合是第十六分)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第四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前后四译一译阙本)。
·观虚空藏菩萨经一卷(亦名虚空藏观经或无观字)
宋罽宾三藏昙摩蜜多译(单本)
·菩萨念佛三昧经六卷(或无菩萨字)
宋天竺沙门功德直共玄畅译(第一译)
上五经十一卷同帙。
·大方等大集菩萨念佛三昧经十卷(一帙)
隋天竺三藏达摩笈多译(出内典录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其隋译本比于前经后阙一品文不足矣)。
·般舟三昧经三卷(或加大字或二卷)
后汉月支三藏支娄迦谶译(第一译)
·拔陂菩萨经一卷(一名拔波)
僧祐录云安公古典经(是般舟经初四品异译第五出今附汉录)
·大方等大集贤护经五卷(亦直云贤护经或六卷)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第七译)
右三经同本异译(前后七译四译本阙)。
上三经九卷同帙。
·阿差末经七卷(晋曰无尽意或四卷或五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第三译)
·无尽意菩萨经六卷(亦云阿差末经出大集经)
宋凉州沙门智严共宝云译(第四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前后五译三译阙本)。
上二经十三卷同帙。
·大集譬喻王经二卷(大集别品)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拾遗编入单本)
·大哀经八卷(或云如来大哀经或六卷或七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右一经是大集经初陀罗尼自在王菩萨品异译(出第一卷初至第五卷半)。
上二经十卷同帙。
·宝女所问经三卷(亦云宝女问慧经或四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右一经是大集经宝女品异译(出第五卷半后至第七卷半前)。
·无言童子经二卷(或云无言菩萨经或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右一经是大集经无言品异译(出第十七卷半至十八卷过半)。
·自在王菩萨经二卷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于逍遥园译(第一译)
·奋迅王问经二卷
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等译(出序记第二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其奋迅王经序记云。魏兴和四年岁次壬戌月建在申朔次乙丑甲午之日启夹创笔沙门昙林瞿昙流支于尚书令仪同高公第。译凡有一万八千三百四十一字。诸录皆云菩提留支译者误也。今依序记为正。又上二经内典录云。抄大集经陀罗尼自在王菩萨品异译者不然。寻其文理悬绝不同。但可为大集别分耳。或可此之二经非大集分。但以上代群录皆云异译。抄陀罗尼自在王品勘检虽则不同且记于大集之末)。
上四经九卷同帙。
·宝星陀罗尼经十卷(或八卷一帙)
大唐天竺三藏波罗颇蜜多罗译(出内典录单本)
右一经内典录云。是大集经别分(谨检前大集经中宝幢分。佛于欲色二界中间大宝坊中重说此宝星陀罗尼经。故宝幢分初云佛在欲色二界中间大宝坊中告大众言。我昔初得菩提已。住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尔时城中有二智人。一名优波提舍。二名拘律陀等。次第至末文意并同。此经可为重说。不可为重译也。又旧录中有宝髻菩萨所问经是宝髻品异译。今编入宝积在第四十七会。既入彼中此不重载。又有虚空藏经八卷检无异本。即是虚空藏品抄出别行。又有虚空藏问持经得几福经云是虚空藏品别文抄出。既是别生除之不录。又内典录及大周录中更有大集经八卷。寻其文句即是合部大集经第六帙也。初之两卷名十方菩萨品。此品乃是明度五十校计经。不知何故编入此中。后之六卷乃是无尽意经。既是繁重亦除不录)。
华严部(华严本部及眷属经皆纂于此)总二十六部一百八十七卷一十八帙
·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或五十卷六帙)
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等译(大本初译)
右此经总七处八会。合三十四品。会列如左。
·第一寂灭道场会(合二品三卷)
·第二普光法堂会(合六品四卷)
·第三忉利天宫会(合六品三卷)
·第四夜摩天宫会(合四品二卷)
·第五兜率天宫会(合三品十卷)
·第六他化天宫会(合十一品十三卷新经开为二会)
·第七普光法堂重会(一品六卷)
·第八给孤独园会(一品一十四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八帙)
大唐天后代于阗三藏实叉难陀等译(新编入录大本再译)
右二经同本异译。其新译经总七处九会。合三十九品。会列如左。
·第一会菩提场中说(合六品十一卷)
·第二会普光明殿说(合六品四卷)
·第三会忉利天宫说(合六品三卷)
·第四会夜摩天宫说(合四品三卷)
·第五会兜率天宫说(合三品十二卷)
·第六会他化自在天宫说(一品六卷)
·第七(重会)普光明殿说(合十一品十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