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杂藏
- 目录部
- 大唐内典录
大唐内典录
陈公太夫人豆卢氏。信福诵金刚般若。一纸未度。后一日昏时头痛四支不安。自念傥死经不终耶。即起强诵。而灯已灭。命婢然烛。厨中外院觅火俱绝。夫人深恨。忽见庭中有然火烛。上阶入堂至床前。三尺许。无人执。而光明若昼。夫人惊喜。所苦亦除。取经诵之。有顷家钻燧得火然灯入堂。堂中烛火即灭。便以此夜诵竟。因此日诵五遍为常云云。
中书令岑文本。少信佛。常念诵法华经普门品。尝乘船于吴江中。船坏人死。文本亦没。水闻有人言。但念佛必不死。如是三言。遂随波出没。须臾著岸云云。
武德年中。以都水使者苏长为巴州刺史。度嘉陵江。中流风起船没。男女六十余人皆溺死。唯有一妾。常读法华经。及水入船。妾头戴经函。誓与俱没。乃随波泛滥。顷之达岸。经函外湿内干。于今尚在。
贞观中。河东董雄为大理丞。少诚信。蔬食十数年。十四年中坐连李仙童事。上大怒使侍御韦悰鞫问甚急。因禁数十人。大理丞李敬玄司直王忻同连此坐。雄与同屋囚锁。专念普门品。日得三千遍。夜坐诵经。锁忽自解落地。雄惊告忻玄。忻玄共视锁坚全在地而钩锁相离数尺。即告守者。其夜监察御史张守一宿直。命吏开锁火烛照之。见锁不开而相离甚怪。又重锁纸封书上而去雄如常诵经。五更中锁又解落有声。雄又告忻玄等。至明告敬玄视之。封题如故而锁自相离。敬玄素不信佛法。其妻读经。常谓曰。何为胡神所媚而读此书耶。及见雄此事。乃深悟不信之咎。方知佛为大圣也。时忻亦诵八菩萨名。满三万遍。其锁解落。视之如雄不异。其事台中内外具皆闻见。不久俱脱。
益州西南新繁县西四十里许。有王李村。隋时有书生。姓荀氏。在此教学。大用工书而不显迹。人欲其书终不肯出。乃驱之亦不出。遂以笔于前村东空中四面书般若经。数日便了。云此经拟诸天读之。人初不觉其神也。后忽雷雨大注。牧牛小儿于书经处住而不浇湿。其地干燥可有丈许。自外流潦。及晴村人怪之。尔后每雨小儿常集其中。衣服不湿。武德年有非常僧。语村人曰。此地空中有般若经。村人莫污。诸天于上设盖覆之。不可轻践。因此四周栏楯不许人畜往。于今雨时仍干。斋日村人就供。每闻天乐声繁会盈耳。
又近龙朔三年正月二十七日。有高表仁孙子。尝读法华经。乘马从顺义门出。有两骑追之曰。今捉获矣。其人问曰。卿是何人。答曰。我是阎罗王使者。故来追卿。其人惶忙走马西出。欲投普光寺。使人曰。疾捉寺门勿令入。入即得脱。及至寺门。乃见一骑捉门。又西走欲入开善。又令骑捉门。遂相从西奔欲还本宅。宅在化度寺东。恐道远。乃欲入醴泉坊。一骑在前。其人以拳击之。鬼遂落马。后鬼曰。此人大粗。急曳下挽却头发。即被牵发如刀割状。遥掷于地亦随发落马。家人舆还。至晚苏云。备见阎王云。君何盗僧果子。何事说三宝过。遂依伏罪无敢厝言。王言。盗果之罪。合吞铁丸四百五十枚。四年受之方尽。说过之罪。合耕其舌因放令出。遂苏。少时还绝口如吞物。通身赩赤有苦楚相。经日方醒。云经一年吞百余丸。其苦难言。明日复尔。恰经四日。吞丸亦尽。方欲拔舌耕之。拔而不出。勘案所由乃云。曾读法华经。舌不可出。遂放令活。今见在化度寺圆满师处。听法忏悔云。
大唐内典录卷第十
余以从心之年。强加直笔舒通经教。庶几无没。幸冀后贤捃其远致使法宝流被津润惟远。岂不好耶。龙朔四年春正月于西明寺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