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译经图纪

  ·修行本起经(二卷)。康孟详度语。
  沙门昙果西域人。学该内外解通真俗。于迦毗罗卫国得中本起经赍来至洛。以献帝建安十二年岁次丁亥。翻
  ·中本起经(二卷)。康孟详译语。
  失译人名一百二十三部合一百四十八卷。并出古旧二录及道安失译并僧祐三藏记费长房三宝录并纪于汉录后。虽不知译人经是正经。仇校梵文允合真理。还依旧录附之后汉。
  ·大方便报恩经(七卷)。
  ·分别功德经(五卷)。
  ·梵本经(四卷)。
  ·泥洹后千岁中变记经(四卷)。
  ·合道神足经(四卷)。
  ·如来性起经(二卷)。
  ·诸经佛名(二卷)。
  ·旧譬喻经(二卷)。
  ·杂譬喻经(二卷)。
  ·观无量寿佛经(一卷)。
  ·龙种尊国变化经(一卷)。
  ·过去香莲华佛世界经(一卷)。
  ·见牧牛者示道经(一卷)。
  ·作佛形像经(一卷)。
  ·三千佛名经(一卷)。
  ·千佛因缘经(一卷)。
  ·五十三佛名经(一卷)。
  ·八部佛名经(一卷)。
  ·十方佛名经(一卷)。
  ·贤劫千佛名经(一卷)。
  ·称扬百七十佛名经(一卷)。
  ·南方佛名经(一卷)。
  ·灭罪得福佛名经(一卷)。
  ·观世音所说行法经(一卷)。
  ·弥勒为女身经(一卷)。
  ·寂调意所问经(一卷)。
  ·萨陀波仑菩萨求深般若图像经(一卷)。
  ·菩萨生地经(一卷)。
  ·菩萨所生地经(一卷)。
  ·菩萨受戒法经(一卷)。
  ·受菩萨戒次第十法(一卷)。
  ·菩萨忏悔法(一卷)。
  ·初发意菩萨常昼夜六时行五事法(一卷)。
  ·六菩萨名经(一卷)。
  ·迦叶赴佛泥洹经(一卷)。
  ·义呗比丘经(一卷)。
  ·僧名数事行经(一卷)。
  ·比丘诸禁律(一卷)。
  ·摩诃僧祇律比丘要集(一卷)。
  ·优波离问佛经(一卷)。
  ·沙弥威仪(一卷)。
  ·沙弥十戒经(一卷)。
  ·比丘尼十戒经(一卷)。
  ·受十善戒经(一卷)。
  ·沙弥尼戒(一卷)。
  ·贤者五戒经(一卷)。
  ·优婆塞威仪经(一卷)。
  ·四天王经(一卷)。
  ·魔娆乱经(一卷)。
  ·顶生王因缘经(一卷)。
  ·行檀波罗蜜经(一卷)。
  ·功德庄严王八万四千岁请佛经(一卷)。
  ·魔调王经(一卷)。
  ·诲子经(一卷)。
  ·教子经(一卷)。
  ·福子经(一卷)。
  ·小儿闻法即解经(一卷)。
  ·菩萨修行经(一卷)。
  ·长者贤首经(一卷)。
  ·长者命终无子付属经(一卷)。
  ·质多长者请比丘经(一卷)。
  ·善德婆罗门求舍利经(一卷)。
  ·外道诱质多长者经(一卷)。
  ·无害梵志执志经(一卷)。
  ·梵志避死经(一卷)。
  ·梵志丧女经(一卷)。
  ·梵志观无常得解脱经(一卷)。
  ·贫子得财发狂经(一卷)。
  ·[狂-王+樂]狗啮主经(一卷)。
  ·居士物故为妇鼻虫经(一卷)。
  ·铁城泥犁经(一卷)。
  ·泥犁经(一卷)。
  ·勤苦泥犁经(一卷)。
  ·地狱经(一卷)。
  ·盐王五天使者经(一卷)。
  ·积骨经(一卷)。
  ·苦阴经(一卷)。
  ·持斋经(一卷)。
  ·海八德经(一卷)。
  ·寂志果经(一卷)。
  ·人弘法经(一卷)。
  ·未曾有经(一卷)。
  ·华严璎珞经(一卷)。
  ·观世楼炭经(一卷)。
  ·般若得经(一卷)。
  ·惟日杂难经(一卷)。
  ·内身观章经(一卷)。
  ·摩诃刹头经(一卷)。
  ·清净法行经(一卷)。
  ·金刚清净经(一卷)。
  ·净除业障经(一卷)。
  ·摩诃衍宝严经(一卷)。
  ·十住毗婆沙经(一卷)。
  ·佛遗日摩尼宝经(一卷)。
  ·转女身菩萨经(一卷)。
  ·受持佛名不堕恶经(一卷)。
  ·七宝经(一卷)。
  ·十二因缘章经(一卷)。
  ·沙门为十二头陀经(一卷)。
  ·三十二相因缘经(一卷)。
  ·三十七品经(一卷)。
  ·般舟三昧念佛章经(一卷)。
  ·庾伽三磨斯经(一卷)。
  ·禅要呵欲经(一卷)。
  ·须河譬经(一卷)。
  ·法句譬喻经(一卷)。
  ·譬喻经(一卷)。
  ·梵音偈本经(一卷)。
  ·阿弥陀佛偈经(一卷)。
  ·后出阿弥陀佛偈(一卷)。
  ·赞七佛偈(一卷)。
  ·怛和尼百句(一卷)。
  ·五言咏颂本起(一卷)。
  ·道行品诸经梵音解(一卷)。
  ·般若波罗蜜神咒经(一卷)。
  ·七佛所结麻油述咒(一卷)。
  ·幻师波陀神咒(一卷)
  ·五龙咒毒经(一卷)。
  ·取血气神咒(一卷)。
  ·咒[齒*虫]齿咒(一卷)。
  ·咒牙痛咒(一卷)。
  ·咒眼痛咒(一卷)。
  ·咒贼法用(一卷)。
  ·七佛安宅神咒(一卷)。
  ·安宅咒法(一卷)。
  魏曹氏。前都洛阳。后都许昌
  沙门昙柯迦罗者。此云法时印度人也。幼而才敏质像瑰玮。寻读一览文义悉通。善四围陀妙五明论。图谶运变靡所不该。自谓在世无过于己。尝入僧坊遇见法胜毗昙。殷勤寻省莫知旨趣。乃深叹曰。佛法钩深。因即出家诵大小乘经及诸毗尼。以文帝黄初三年。岁次壬寅游化许洛。睹魏境僧众全无律范。遂以齐王芳嘉平二年岁次庚午。于洛阳更集梵僧以羯磨受戒。并翻。
  ·僧祇戒本(一卷)。此方戒律之始。
  沙门康僧铠者。印度人也。广学群经义畅幽旨。以嘉平四年岁次壬申。于洛阳白马寺译
  ·郁伽长者所问经(二卷)。
  ·无量寿经(二卷)。
  沙门昙帝。安息国人。善学律藏妙达幽微。以高贵乡公正元元年岁次甲戌。于洛阳译
  ·昙无德羯磨(一卷)。
  沙门白延西域人。才明盖世深解逾伦。以高贵乡公甘露三年岁次丁丑。于洛阳白马寺译
  ·首楞严经(二卷)。
  ·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二卷)。
  ·叉须赖经(一卷)。
  ·除灾患经(一卷)。
  ·平等觉经(一卷)。
  ·菩萨修行经(一卷)。凡六部合八卷。
  沙门安法贤西域人。艺业克深慧解尤峻。振锡游邦自远而至。译
  ·罗摩伽经一部(三卷)。
  ·大般涅槃经一部(二卷)。
  吴孙氏。前都武昌。后都建业
  优婆塞支谦字恭明。月支国人也。汉末游洛。谦该览经籍及诸技艺善诸国语。细长黑瘦白眼黄睛。时人语曰。支郎眼中黄形躯虽细是智囊。武烈皇帝以其才慧拜为博士。辅导东宫甚有裨益。以黄武二年岁次癸卯。乃至建兴二年岁次癸酉。正旧译新凡一百二十九部合一百五十二卷。然谦译经典深得义旨。谓
  ·大明度经(四卷)。
  ·禅秘要经(四卷)。
  ·阿差末菩萨经(四卷)。
  ·菩萨本缘集经(四卷)。
  ·维摩诘所说不思议法门经(三卷)。
  ·修行方便经(二卷)。
  ·大般泥洹经(二卷)。
  ·瑞应本起经(二卷)。
  ·法镜经(二卷)。
  ·小阿差末经(二卷)。
  ·阿弥陀经(二卷)。
  ·义足经(二卷)。
  ·方等首楞严经(二卷)。
  ·法句经(二卷)。
  ·慧印经(一卷)。
  ·本业经(一卷)。
  ·须赖经(一卷)。
  ·梵摩渝经(一卷)。
  ·私阿末经(一卷)。
  ·微密持经(一卷)。
  ·月明童子经(一卷)。
  ·阿难四事经(一卷)。
  ·差摩竭经(一卷)。
  ·优多罗母经(一卷)。
  ·七女经(一卷)。
  ·郁伽长者经(一卷)。
  ·八师经(一卷)。
  ·释摩男本经(一卷)。
  ·孛抄经(一卷)。
  ·老女经(一卷)。
  ·斋经(一卷)。
  ·悔过法经(一卷)。
  ·贤者德经(一卷)。
  ·佛从上所行三十偈经(一卷)。
  ·了本生死经(一卷)。
  ·惟明二十偈经(一卷)。
  ·龙施女经(一卷)。
  ·鹿子经(一卷)。
  ·十二门大方等经(一卷)。
  ·赖吒和罗经(一卷)。
  ·四十二章经(一卷)。
  ·难龙王经(一卷)。
  ·不自守意经(一卷)。
  ·五阴事经(一卷)。
  ·七知经(一卷)。
  ·人民求愿经(一卷)。
  ·佛开解阿拔梵志经(一卷)。
  ·宝海梵志成就大悲经(一卷)。
  ·梵志子死稻败经(一卷)。
  ·梵志问佛师经(一卷)。
  ·降千梵志经(一卷)。
  ·梵志经(一卷)。
  ·度梵志经(一卷)。
  ·外道仙居说度经(一卷)。
  ·梵志结净经(一卷)。
  ·梵志问佛世间增减经(一卷)。
  ·佛为外道须深说离欲经(一卷)。
  ·梵网六十二见经(一卷)。
  ·阿质国王经(一卷)。
  ·桀贪王经(一卷)。
  ·国王成就五法久存于世经(一卷)。
  ·惟娄王师子潼譬喻经(一卷)。
  ·诸法本经(一卷)。
  ·五母子经(一卷)。
  ·戒消伏灾经(一卷)。
  ·枯树经(一卷)。
  ·是我所经(一卷)。
  ·甘露道经(一卷)。
  ·不净观经(一卷)。
  ·水上泡经(一卷)。
  ·恒水戒经(一卷)。
  ·色无常经(一卷)。
  ·护口意经(一卷)。
  ·寿命促经(一卷)。
  ·法施胜经(一卷)。
  ·诸漏尽经(一卷)。
  ·修行慈经(一卷)。
  ·须摩提长者经(一卷)。
  ·魔调王经(一卷)。
  ·四愿经(一卷)。
  ·净行品经(一卷)。
  ·金刚清净经(一卷)。
  ·惟日杂难经(一卷)。
  ·佛为诃利旷野鬼说法经(一卷)。
  ·阿阇世王女阿术达菩萨经(一卷)。
  ·劝进学道经(一卷)。
  ·贝多树下思惟十二因缘经(一卷)。
  ·坚意经(一卷)。
  ·三品弟子经(一卷)。
  ·摩诃精进经(一卷)。
  ·菩萨修行经(一卷)。
  ·普广菩萨经(一卷)。
  ·陀罗尼句咒经(一卷)。
  ·华积陀罗尼咒经(一卷)。
  ·八吉祥经(一卷)。
  ·摩诃般若波罗蜜咒经(一卷)。
  ·七佛神咒经(一卷)。
  ·大慈无减经(一卷)。
  ·宝女明三十二相经(一卷)。
  ·三鱼失水经(一卷)。
  ·演道俗业经(一卷)。
  ·不庄校女经(一卷)。
  ·申日经(一卷)。
  ·孙多邪致经(一卷)。
  ·长者音悦经(一卷)。
  ·黑氏梵志经(一卷)。
  ·法律经(一卷)。
  ·出家功德经(一卷)。
  ·弊魔试目连经(一卷)。
  ·七漏经(一卷)。
  ·蓝达王经(一卷)。
  ·魔女闻佛说法得男身经(一卷)。
  ·魔化作比丘经(一卷)。
  ·佛以三车唤经(一卷)。
  ·未生怨经(一卷)。
  ·弗加沙王经(一卷)。
  ·须摩提女经(一卷)。
  ·百喻经(一卷)。
  ·雪山猕猴经(一卷)。
  ·度脱狗子经(一卷)。
  ·猘狗经(一卷)。
  ·三种良马经(一卷)。
  ·鸱乌事经(一卷)。
  ·河中草龟经(一卷)。
  ·瞎鳖经(一卷)。
  ·四种良马经(一卷)。
  ·鹰鹞猎经(一卷)。
  ·法灭尽经(一卷)。
  ·无母子经(一卷)。并制梵呗三契声于今江淮盛行。
  沙门维只难者。此言障碍。印度人也。学通三藏妙善四含。以游化为业。与竺律炎发自西域因到江左。以黄武三年岁次甲辰。于武昌郡译。
  ·阿差末经(四卷)。
  ·法句集经(二卷)。
  沙门竺律炎印度人。解行清厉内外博通。与维只难同游吴境。以武烈皇帝黄龙二年岁次庚戌。于杨都译。
  ·梵志经(一卷)。
  ·佛医经(一卷)。
  ·三摩竭经(一卷)。
  沙门康僧会。是康居国大承相之长子。世居印度。年未齿学俱丧二亲。至性笃孝著闻于国。服毕入道厉行清高。弘雅有量笃志好学。解通三藏慧贯五明。辩于枢机颇属文翰。以吴初染佛法大化未全。欲使江左兴立图寺。遂以武烈皇帝赤乌四年岁次辛酉。杖锡建康。营立茅茨设像行道。至十年岁次丁卯。吴国以为矫异。有司奏闻。帝召问会。佛何灵验。会曰。如来虽复迁迹千载遗骨舍利神耀无方。是以育王起八万四千塔。帝曰。若得舍利当为起塔。如其虚妄国有常刑。会遂殷请三七日乃获舍利。五色耀天光明出火。作大莲华照耀宫殿。帝自执瓶写于铜槃。舍利冲槃。槃即破碎。举朝群臣莫不惊肃。又置舍利于铁砧使力者击之。砧锤俱陷舍利无损。帝大敬悦。即造舍利塔及建初寺。然会播四依之德弘十地之功。感舍利于帝宫则三吴之塔爰立。挫张昱之洪辩则五湖之寺斯存。折帝皓之捷纵。震梵响之幽呗。以吴太元二年岁次辛未。于杨都译。
  ·六度集经(九卷)
  ·吴品经(五卷)。
  ·菩萨净行经(二卷)。
  ·杂譬喻集经(二卷)。
  ·阿难念弥经(一卷)。
  ·镜面王经(一卷)。
  ·察微王经(一卷)。
  ·梵皇王经(一卷)。
  ·权方便经(一卷)。
  ·坐禅经(一卷)。
  ·菩萨二百五十法(一卷)。
  ·法镜解子注(二卷)。
  ·道树经注解(一卷)。
  ·安般经注解(一卷)。总一十四部合二十九卷。
  沙门支强梁接者。此云无畏。西域人。以五凤二年岁次乙亥。于交州译。
  ·法华三昧经(六卷)。沙门竺道馨笔受。
  失译人名经一百一十部合二百九十一卷。勘于群录并僧祐三藏记费长房三宝录并纪于吴后。虽不委译人善知译时代。研味三藏允合真理。还依先录纪之吴后谓
  ·杂譬喻经(八卷)。
  ·杂数经(二十卷)。
  ·阿惟越致转经(十八卷)。
  ·摩诃乘经(十四卷)。
  ·蜀普耀经(八卷)。
  ·摩诃衍优波提舍经(五卷)。
  ·三昧王经(五卷)。
  ·梵王请问经(五卷)。
  ·不退转轮经(四卷)。
  ·佛从兜率降中阴经(四卷)。
  ·四天王经(四卷)。
  ·魔王请问经(四卷)。
  ·那先譬喻经(四卷)。
  ·度无极譬经(三卷)。
  ·释提桓因所问经(三卷)。
  ·大梵天王请转法轮经(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