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杂藏
- 目录部
- 出三藏记集
出三藏记集
·转读法并释滞一卷
·示诸朝贵法制启二卷
·示诸朝贵释滞启答二卷
·宝塔颂并石像记一卷
·受戒并弘法式一卷
右第十六帙(十六帙合一百一十六卷)。
自书经目录
·大字维摩经一部 十四卷
·细字维摩经一部 六卷
·妙法莲花经一部 十四卷
·般舟三昧经一部 二卷
·无量寿经一部 四卷
·十地经一部 十卷
·华严经 六卷
·大泥洹经 五卷
·虚空藏经 二卷
·泥洹受持品 一卷
·护身经 一卷
·观世音经 一卷
·普贤经 一卷
·金刚波若经 一卷
·八吉祥神咒经 一卷
·出生无量门持经 一卷
·呵色欲经 一卷
齐竟陵王世子抚军巴陵王法集序
盖闻。世谛善论法海所总。严錺文辞初位是摄。自大化东渐沿世咏歌。魏来杂制间出群集。至于才中含章思入精理。固法门之羽纛。梵声之金石也。齐竟陵文宣王世子故抚军巴陵王。禀璇华于昆峰。敏明玑于珠海。慧发[(角*隹)/乃]辰识表绮岁。孝友停至机颖朗彻故幼无弱弄夙有老成。甫在志学固已总括坟典矣。雅好辞赋。允登高之才。藉意隶书。均临池之敏。业盈竹素虑满风月。是时齐方有德文宣翼赞康衢。既熙慧教傍远世子。以枝叶之庆蕃守淅河。下车风举升席治立。含静台以御己。垂兰蕙以振俗。郡富名山岩多灵寺。故胜业愈高清心弥往。每游践必训思若渊泉。信足以揄扬至道炳发玄极。观其擒赋经声述颂绣像千佛愿文舍身弘誓。四城九相之诗。释迦十圣之赞。并英华自凝新声间出。故仆射范云笃赏文会雅相嗟重。以为后进之佳才也。至隆昌之时。始兆无妄。永元之末。运属道消。葛藟失庇磐石倾翦。虎兕出柙宗室致猜。而乐天如命夷忧味道。在艰不亏其贞。处约无改其节。镜因果而靡晦。洞真俗而如晓。专精于大觉之门。懔烈于经典之奥。于是下帷墐户注解百论。拔出幽旨妙尽纤典。乃躬算缣素手写方等。所书大经凡有十部。锋刃劲削风趣妍靡。论其思理所彻业艺所贯。有逾萁裘之能。克副青蓝之敏矣。夫深宫寡识著自格言。梁肉多骄闻之前记。而能拔类独立超然高举。岂非内铸坚芳之性。外莹过庭之风哉。以法而说。譬金龙之嗣信相。由俗而议。迈允恭之绍陈思。可谓开士宿因旃檀眷属。无忝堂构克胜负荷者也。余昔缘法事亟觌清徽。及律集稽川屡延供礼。惜乎早世文制未广。今撰录法咏以继文宣。内集。使千祀之外知兰菊之无绝焉。
巴陵杂集目录
·造千佛愿
·绣佛颂
·舍身序并愿
右上卷。
·释迦赞
·十弟子赞十首
·为会稽西方寺作禅图九相咏十首
·四城门诗四首
·法咏叹德二首
·佛牙赞
·经声赋
·会稽宝林寺禅房闲居颂
右下卷。
自写经目录并注
·法华经一部 七卷
·维摩经一部 三卷
·无量寿二部 四卷
·金刚波若三部 三卷
·请观世音一部 一卷
·八吉祥一部 一卷
·波若神咒一部 一卷
右十部。
·注百论一部
释僧祐法集总目录序第三
常闻沥泣助河之谈。捧土裨岱之论。虽诮发于古。而愧集于今矣。僧祐漂随前因报生阎浮。幼龄染服早备僧数。而慧解弗融禅味无纪。刹那之息徒积。锱毫之勤未基。是以惧结香朝惭动钟夕。茫茫尘劫空阅斩筹。然窃有坚誓志是大乘。顶受方等游心四含。加以山房寂远泉松清密。以讲席间时僧事余日。广讯众典披览为业。或专日遗餐。或通夜继烛。短力共尺波争驰。浅识与寸阴竞晷。虽复管窥迷天蠡测惑海。然游目积心颇有微悟。遂缀其闻诫言法宝。仰禀群经傍采记传。事以类合义以例分。显明觉应。故序释迦之谱。区辩六趣。故述世界之记。订正经译。故编三藏之录。尊崇律本。故铨师资之传。弥纶福源。故撰法苑之篇。护持正化。故集弘明之论。且少受律学刻意毗尼。旦夕讽持四十许载。春秋讲说七十余遍。既禀义先师弗敢坠失。标括章条为律记十卷。并杂碑记撰为一帙。总其所集凡有八部。冀微启于今业。庶有藉于来津。岂曰善述。庶非妄作。但理远识近多有未周。明哲傥览取诸其心。使道场之果异迹同臻焉。
·释迦谱五卷 右一部第一帙
·世界记五卷 右一部第二帙
·出三藏记集十卷 右一部第三帙
·萨婆多部相承传五卷 右一部第四帙
·法苑集十卷 右一部第五帙
·弘明集十卷 右一部第六帙
·十诵义记十卷 右一部第七帙
·法集杂记传铭十卷 右一部第八帙
释迦谱目录序第四
释僧祐撰
盖闻。菩提之为极也。神妙寂通圆智湛照。道绝于形识之封。理毕于生灭之境。形识久绝。岂实诞于王宫。生灭已毕。宁真谢于坚固哉。但群萌长寝同归大觉。缘来斯化感至必应。若应而不生。谁兴悟俗。化而无名。何以导世。是以标号释迦檀种刹利。体域中之尊。冠人天之秀。然后脱屣储宫直观道树。舍金轮而驭大千。明玉豪而制法界。此其所以垂迹也。爰自降胎至于分塔。伟化千条灵瑞万变。并义炳经典事盈记传。而群言参差首尾散出。事绪舛驳同异莫齐。散出首尾。宜有贯一之区。莫齐同异。必资会通之契。故传讯难该而揌集易览也。祐以不敏业谢多闻。时因疾隙颇存寻玩。遂乃披经按记原始要终。敬述释迦谱。记列为五卷。若夫胤裔托生之源。得道度人之要。泥洹塔像之征。遗法将灭之想。总众经以正本。缀世记以附末。使圣言与俗说分条。古闻共今迹相证。万里虽邈有若躬践。千载诚隐无隔面对。今抄集众经。述而不作。庶脱寻访力半功倍。敬率丹心略敷誓愿。 ·释迦始祖劫初刹利相承谱第一(出长阿含经)
·释迦始祖劫初姓瞿昙缘谱第二(出十二游经)
·释迦六世祖始姓释氏缘谱第三(出长阿含经)
·释迦降生释种成佛缘谱第四(出普耀经)
·释迦在七佛末种姓众数同异谱第五(出长阿含经)
·释迦同三千佛缘谱第六(出药王药上观经)
·释迦内外族姓名谱第七(出长阿含经)
·释迦弟子姓释缘谱第八(出增一阿含)
·释迦四部名闻弟子谱第九(出增一阿含)
右第一卷。 ·释迦从兄调达出家缘记第十(出中本起经)
·释迦从弟阿那律跋提出家记第十一(出昙无德律)
·释迦从弟孙陀罗难陀出家缘记第十二(出出耀经)
·释迦子罗云出家缘记第十三(出未曾有经)
·释迦姨母大爱道出家缘记第十四(出中本起经)
·释迦父净饭王泥洹记第十五(出净饭王泥洹经)
·释迦母摩耶夫人记第十六(出佛升忉利天经)
·释迦姨母大爱道泥洹记第十七(出佛母泥洹经)
·释种灭宿业缘记第十八
右第二卷。 ·释迦竹园精舍缘记第十九(出昙无德律)
·释迦祇洹精舍缘记第二十(出贤愚经)
·释迦发爪塔缘记第二十一(出十诵律)
·释迦天上四塔记第二十二(出集经抄)
·优填王造释迦金像记第二十三(出增一阿含经)
·波斯匿王女造金像记第二十四(出增一阿含经)
·阿育王弟出家造石像记第二十五(出求离牢狱经)
·释迦留影在石室记第二十六(出观佛三昧经)
右第三卷。 ·释迦双树般涅槃记第二十七(出大涅槃经)
·释迦八国分舍利记第二十八(出双卷泥洹经)
·释迦天上舍利宝塔记第二十九(出菩萨处胎经)
·释迦龙宫佛髭塔记第三十(出阿育王经)
右第四卷。 ·阿育王造八万四千塔记第三十一(出杂阿含经)
·释迦获八万四千塔宿缘记第三十二(出贤愚经)
·释迦灭尽缘记第三十三(出杂阿含经)
·释迦法灭尽相记第三十四(出法灭尽经)
右第五卷。
世界记目录序第五
释僧祐撰
夫三界定位六道区分。粗妙异容苦乐殊迹。观其源始不离色心。检其会归莫非生灭。生灭轮回。是曰无常。色心影幻斯谓苦本。故涅槃喻之于大河。法华方之于火宅。圣人超悟。息驾返源拔出三有。然后为道也。寻世界立体四大所成。业和缘合与时而兴。数盈灾起复归乎灭。所谓寿短者谓其长。寿长者见其短矣。夫虚空不有。故厥量无边。世界无穷。故其状不一。然则大千为法王所统。小千为梵主所领。须弥为帝释之居。铁围为蕃墙之域。大海为八维之浸。日月为四方之烛。揌揌群生于兹是宅。琐琐含识莫思涂炭。沈俗而观。则迂诞之奢言。大道而察。乃掌握之近事耳。但世宗周孔雅仗经书。然辩括宇宙臆度不了。易称天玄。盖取幽深之名。庄说苍苍。近在远望之色。于是野人信明谓旻青如碧。儒士据典谓干黑如漆。青黑诚异乖体是同。儒野虽殊。不知一也。是则俗尊天名而莫识天实。岂知六欲之严丽。十梵之光明哉。至于准步地势则虚信章亥。图度日月则深委算术。未值一偶差以千里。虽复夏革说地。不过户牖之间。邹子谈天。甫在隩突之内。炼石既诬鳌足亦诡。俗书徒繁竟无显说。世士蒙昧莫详厥体。是以凭惠独虑。閟六合之相持。桓谭距问。率五藏以为喻。通人硕学思郁理穷。况乃墙见其能辩乎。嗟夫区界现事。犹莫之知。不思妙义。固其已矣。窃惟方等大典多说深空。唯长鋡楼炭辩章世界。而文博偈广难卒检究。且名师法匠职竞玄义。事源委积未必曲尽。祐以庸固志在拾遗。故抄集两经以立根本。兼附杂典互出同异。撰为五卷。名曰世界集记将令三天阶序焕若披图。六趣群分照如临镜。庶溺俗者发蒙。服道者莹解。共建慧眼之因。俱成觉知之业焉。 ·三千大千世界名数记第一(出长阿鋡)
·诸世界海形体记第二(出华严经)
·大小劫名譬喻记第三(出楼炭经)
·劫初世界始成记第四(出长阿鋡)
·大海须弥日月记第五(出长阿鋡)
·四天下地形人物记第六(出长阿鋡)
·劫初四姓种缘记第七(出长阿鋡)
右第一卷。 ·转轮圣王记第八(出长阿鋡)
·欲界六天记第九(出长阿鋡)
·色界二十二天记第十(出长阿鋡)
·无色界四天记第十一(出长阿鋡)
·乾闼婆甄那罗记第十二(出长阿鋡)
右第二卷。 ·阿须轮斗战记第十三(出长阿鋡)
·世界诸神及饿鬼记第十四(出长阿鋡)
·龙金趐象师子十二兽记第十五(出大集经)
右第三卷。
·大小地狱阎罗官属记第十六(出长阿鋡)
右第四卷。 ·世界云雨雷电记第十七(出长阿鋡)
·世界树王华药记第十八(出长阿鋡)
·小劫饥兵疫三灾记第十九(出长阿鋡)
·大劫火水风三灾记第二十(出长阿鋡)
右第五卷。
萨婆多部记目录序第六
释僧祐撰
大圣迁辉岁纪绵邈。法僧不坠其唯律乎。初集律藏一轨共学。中代异执五部各分。既分五部则随师得传习。唯萨婆多部偏行齐土。盖源起天竺流化罽宾。前圣后贤重明叠耀。或德升住地。或道证四果或显相标瑞。或晦迹同凡。皆秉持律仪阐扬法化。旧记所载五十三人。自兹已后。睿哲继出。并嗣徽于在昔。垂轨于当今。季世五众依斯立教。遗风余烈炳然可寻。夫荫树者护其本。饮泉者敬其源。宁可服膺玄训而不记列其人哉。祐幼龄凭法季逾知命仰前觉之弘慈奉先师之遗德。猥以佣浅承业十诵。讽味讲说三纪于兹。每披圣文以凝感。望遐路以翘心。遂搜访古今撰萨婆多记。其先传同异。则并录以广闻后贤。未绝则制传以补阙。揌其新旧九十余人。使英声与至教永被。懋实共日月惟新。此撰述之大旨也。条序余部则委之明胜。疾恙惛漠则辞之铨藻。傥有览者。略文取心。 ·大迦叶罗汉传第一
·阿难罗汉第二
·末田地罗汉第三(译曰中也)
·舍那婆斯罗汉第四
·优波掘罗汉第五
·慈世子菩萨第六
·迦旃延罗汉第七
·婆须蜜菩萨第八
·吉栗瑟那罗汉第九
·长老胁罗汉第十
·马鸣菩萨第十一
·鸠摩罗驮罗汉第十二
·韦罗罗汉第十三
·瞿沙菩萨第十四
·富楼那罗汉第十五
·后马鸣菩萨第十六
·达磨多罗菩萨第十七
·蜜遮伽罗汉第十八
·难提婆秀罗汉第十九
·瞿沙罗汉第二十
·般遮尸弃罗汉第二十一
·罗睺罗罗汉第二十二
·弥帝丽尸利罗汉第二十三
·达磨达罗汉第二十四
·师子罗汉第二十五
·因陀罗摩那罗汉第二十六
·瞿罗忌梨婆罗汉第二十七
·婆秀罗罗汉第二十八
·僧伽罗叉菩萨第二十九
·优波膻驮罗汉第三十
·婆难提罗汉第三十一
·那伽难罗汉第三十二
·达磨尸梨帝罗汉第三十三(译曰法胜)
·龙树菩萨第三十四
·提婆菩萨第三十五
·婆罗提婆菩萨第三十六
·破楼提婆第三十七
·婆修跋摩第三十八
·毗栗慧多罗第三十九
·毗楼第四十
·毗阇延多罗菩萨第四十一
·摩帝丽菩萨第四十二
·诃梨跋暮菩萨第四十三
·婆秀槃头菩萨第四十四(译曰青目)
·达磨达帝菩萨第四十五
·栴陀罗罗汉第四十六
·勒那多罗菩萨第四十七
·槃头达多第四十八
·弗若蜜多罗汉第四十九
·婆罗多罗第五十
·不若多罗第五十一
·佛驮先第五十二
·达磨多罗菩萨第五十三
右五十三人第一卷。
长安城内齐公寺萨婆多部佛大跋陀罗师宗相承略传 ·阿难罗汉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