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氏稽古略


  王杼

  少康子。在位十七年。

  王槐

  杼子。在位二十六年。

  王芒

  槐子。在位十八年。索隐曰。芒音亡。邹诞生。音荒放反。

  王泄

  芒子。六夷服从。始加爵命之制。在位十七年。

  王不降

  泄子。在位五十九年。

  王扃

  不降弟。在位二十二年。

  王仅

  扃子。在位二十年。

  王孔甲

  仅子。不务修德。诸侯多叛。在位三十二年。

  王皋

  孔甲子。在位十一年。

  王发

  皋子。在位十三年。

  王履癸

  发子。是为桀。自孔甲以来。诸侯多叛。桀暴戾无道。百姓患之。伐有施氏娶其女妹喜宠之。桀自恃天命。指日曰。日亡吾乃亡。关龙逢黄图陈谏桀杀之。汤使人哭之。桀怒囚汤于夏台。既而释之。汤修德。诸侯畏服。桀起九夷之师伐汤。九夷之师不至。伊尹佐汤伐桀于鸣条。今晋宁路解州。桀战不胜。奔于三朡之国。汤又从而伐之。放于南巢而死。在位五十一年。夏氏亡。
  右夏十七主合四百三十二年。天下归商(史记注四百七十八年)。
  按周礼自尧已前未有郡县。舜巡五岳始见州名。尚书禹贡已来方陈州号。春秋之时县大郡小。以郡属于县。汉高已来以县属郡。典诰所明九州禹迹百郡秦并是也。

  商
  ·帝汤
  ·外丙
  ·仲壬
  ·太甲
  ·沃丁
  ·大庚
  ·小甲
  ·雍己
  ·太戊
  ·仲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阳甲
  ·盘庚
  ·小辛
  ·小乙
  ·武丁
  ·祖庚
  ·祖甲
  ·廪辛
  ·庚丁
  ·武乙
  ·太丁
  ·帝乙
  ·受辛(纣也)


  帝汤

  黄帝之后。初帝喾次妃简狄。见玄鸟堕卵。取而吞之生契(音薛)。契仕事唐虞为司徒。教民有功封于商。赐姓子氏。契生昭明。昭明生相土。相土生昌若。昌若生曹圉。曹圉生冥。冥生振。振生微。微生报丁。报丁生报乙。报乙生报丙。报丙生主壬。主壬生主癸。主癸生天乙。是为成汤。为夏方伯。葛伯不祀仇饷。汤始征之。是时伊尹耕于有辛之野。汤使人以币聘之。因说汤伐夏以救民之事。汤进伊尹于桀。桀不能用。伊尹复归汤。桀之贤臣费昌亦归于汤。汤出见张网四面。汤为解其三面。更其祝曰。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不用命者入吾网。汉南诸侯闻之曰。汤德及禽兽。归之者四十余国。桀暴虐万姓。伊尹相汤伐桀。费昌为御战于鸣条(解州也)桀师败绩。汤放桀于南巢。诸侯大会。汤退就诸侯之位曰。天下惟有道者可以处之。可以治之。三让。诸侯皆推汤。于是即天子位。以水德都亳(今河南府路偃师县是也)。除桀之邪虐。以宽治民。民喜远近归之。改正朔。夏之前皆以建寅之月为正月。汤既革夏命。乃以建丑之月为正月。十二寸为尺。色尚白。牲用白。以白为徽号。服旱冠而缟衣。初置二相。以伊尹仲虺为之。作乐曰大濩。在位十三年崩。寿一百岁。太子太丁早卒。次子外丙立。

  外丙

  汤次子在位二年 古史考伊尹生于空桑。今汴梁路陈留有空桑故城是也。

  仲壬

  外丙弟在位四年。

  太甲

  汤太子太丁之子。既即位不明厥德。颠覆汤之典刑。伊尹放之桐宫(汤墓所也)。伊尹乃摄政当国以朝诸侯。太甲居桐三年。自怨自艾处仁迁义。伊尹乃以冕服奉太甲。复归于亳。太甲增加修德。诸侯咸归。保惠庶民。不敢侮鳏寡。号为太宗。在位三十三年。

  沃丁

  太甲子。在位二十九年。

  太庚

  沃丁弟。在位二十五年。

  小甲

  太庚子。在位三十六年。

  雍己

  小甲弟。商道寖衰。诸侯或不至。在位十四年。

  太戊

  雍己弟。以伊骘为相。亳有祥桑谷共生于朝一暮大拱大戊问于伊骘。骘曰。妖不胜德。君之政其有阙欤。太戊于是修先王之政。明养老之礼。早朝晏退。问疾吊丧。三日而祥枯死。三年远方重译。而至者七十六国。有贤臣巫咸臣扈等共辅佐之。商道复兴。号称中宗。在位七十五年。

  仲丁

  太戊子。亳都有河决之害迁于嚣。蓝夷为寇。仲丁征之。在位十二年 嚣音敖(山名)有仓曰敖仓。汴梁路郑州鸿沟在焉。

  外壬

  仲丁弟。在位五年。

  河亶甲

  外壬弟。嚣有河决。迁都于相。在位十年商复衰相(河东山西道彰德路也。古相州郡名。郡冀州之域大名路滑州内黄县有河亶甲所筑之城。大名充冀二州之域)。

  祖乙

  河亶甲之子。相州河决。迁都子耿。商道复兴。在位十九年 耿今晋宁路河中府古蒲州也冀域。

  祖辛

  祖乙子。在位十六年。

  沃甲

  祖辛弟。在位二十年。

  祖丁

  祖辛子。在位三十一年。

  南庚

  沃甲子。在位二十九年。

  阳甲

  南庚弟。自仲丁已来。子弟争立。九世乱。诸侯莫朝。商复衰。在位八年。

  盘庚

  阳甲弟。商道寖衰。又有河决之害。复迁于亳。臣民怨迁。盘庚作书告谕之。行汤之政。商道复兴。在位二十九年 改商曰殷。

  小辛

  盘庚弟。殷道又衰。在位二十二年。

  小乙

  小辛弟。自为太子时。备知民事艰难。在位二十一年。

  武丁

  小乙子。居丧三年不言。梦上帝赉以良弼。乃图其形求于天下。得傅说于版筑之间。命以为相。政事修举三年。蛮夷编发重译来朝者六国。自是章服多用翟羽。鬼方无道。武丁伐之。三年乃克。殷道复兴。号为高宗。在位五十九年。
  鬼方。契(音乞)丹也。鲜卑(山名)之遗种。北狄之国号。居黄水之南黄龙江之北。在秦汉曰匈奴。在隋唐曰突厥(音)。汉书音义。夏曰獯鬻。商曰鬼方周曰玁狁。

  祖庚

  武丁子。在位十七年。

  祖甲

  祖庚弟。殷复衰在位十七年。

  廪辛

  祖甲子。在位六年。

  庚丁

  祖甲次子。在位二十三年。

  武乙

  庚丁子。时东夷寖盛。分迁海岱。在位五年。猎于河渭之间被震崩 迁都朝歌。今山西卫辉路冀域。

  太丁

  武乙子。在位十四年。时周公季伐戎羌克之。太丁命公季为牧师(官名)。即周祖王季也。

  帝乙

  太丁子。殷益衰。在位四十七年。帝乙之妾有子。长曰微子启。次曰中衍。季曰受德纣也。母为后。纣尚幼。帝乙及后欲立启为太子。太史据法争之曰。有妻之子不可立妾之子。乃立纣。

  受德

  纣也。帝乙之子。一名辛。都朝歌。汉曰殷都。即牧野之墟(今山西卫辉路冀州之域)纣伐有苏氏。获其女妲已嬖之。惟其言是从。比干谏之。纣怒剖比干。纣始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不盛以土簋。将为犀玉之杯。玉杯象箸必不羹菽藿衣短褐而舍于茅茨之下。则锦衣九重高台广室称此。以求天下不足矣。远方珍奇之物。舆马宫至之渐。自此而始。故吾畏其卒也。纣以周侯昌及九侯鄂侯为三公。九侯进女于纣。女以礼自闲。纣不喜杀之醢九侯鄂侯争之并杀鄂侯周侯闻之叹息崇侯虎因而谮昌于纣。纣乃囚昌于羑里(今彰德路冀州之域)。闳夭散宜生之徒患之乃求有莘氏之美女骊戎之文马有熊之尤驷及珍怪奇物因殷嬖臣费仲而献之。纣大说。乃赦昌授昌曰西伯。赐弓矢斧钺。使西伯得征伐。西伯行政善。诸侯来归之。昌受西伯之命凡九年卒。又二年昌之子发会诸侯盟津伐纣。纣战不胜。入登鹿台之上。衣珠玉自燔。在位三十四年。殷亡。
  右商三十主合六百二十八年天下归周。

  周

  刘恕周外纪曰。文武其先祖后稷名弃。其母有邰(音台)氏女曰姜原。为帝喾元妃。出野见巨人迹。说而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辟之不践。徙置林中。多人迁之。又弃于渠中水上。飞鸟以翼覆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因弃之故曰弃。好耕农相地之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封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卒不窟立。不窟卒子鞠立。鞠卒子公刘立。公刘虽在戎狄之间。复修后稷之业。百姓怀之。多从而保焉。周道之兴。实由此。始公刘卒子庆节立国于豳(今陔西路佛州)。庆节卒子皇仆立。皇仆卒子羌弗立。羌弗卒子毁隃(容朱切)立。毁隃卒子公非立。公非卒子高圉立。高圉卒子亚圉立。亚圉卒子公叔祖立。公叔祖卒子古公亶父立(大王也)。古公亶父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戴之。獯鬻戎狄攻焉。古公遂去豳。渡漆水逾梁山。止于岐山之下(山在扶风。今陕西风翔府)。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归古公于岐下(皇甫谥曰。邑于周地故始改国曰周)。古公有长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其妃大姜生少子曰季历。季历娶太任皆贤妇人。太任生子曰昌。昌生有圣瑞。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古公卒子季历立。季历笃于仁义。诸侯顺之。王季卒子昌立(西伯)。  ·(西伯昌文王也)
  ·武王
  ·成王
  ·康王
  ·昭王
  ·穆王
  ·共王
  ·懿王
  ·孝王
  ·夷王
  ·厉王
  ·共和
  ·宣王
  ·幽王(携王)
  ·平王
  ·桓王
  ·庄王
  ·僖王
  ·惠王
  ·襄王
  ·顷王
  ·匡王
  ·定王
  ·简王
  ·灵王
  ·景王(悼王)
  ·敬王
  ·元王
  ·贞定王(凉生思王)
  ·考王
  ·威烈王
  ·安王
  ·烈王
  ·显王
·慎靓王  ·赧王


  文王

  姬姓昌名。受殷命为西伯。凡九年卒。寿九十七岁。高辛氏之后也。伯夷叔齐者孤竹君之子。让国不仕。闻西伯善养老归焉。太颠闲夭散宜生鬻子辛甲之徒皆归之。吕望年八十余钓渭水。西伯猎载之归。尊为太公。虞苪争田质于西伯。入境见耕者让畔行者让路。惭而还。以所争之田让而不取。汉南诸侯闻而归者四十余国。西伯卒子发嗣位。
  孤竹君之国今辽西之地周封箕子于朝鲜者是也隶辽阳省古肃慎地。

  武王

  讳发。西伯昌之子。既嗣位。以太公望为师。以弟周公且为辅。召公奭毕公高皆左右东观(音贯)。兵至于盟(音孟)津(今怀孟路孟州)。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未也。乃还师而归。居二年纣暴虐滋甚。杀王子比干囚箕子。纣之兄微子乃抱其乐器而奔(音奔)周。于是武王遍告诸侯曰。殷有重罪不可以不伐。乃东伐纣。十二月戊午师毕渡盟津。诸侯咸会陈师牧野(即纣之都今河东山西道卫辉路也)。纣发兵七十万人拒武王。众倒戈无战心而溃。纣乃登于鹿台之上。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死。武王斩纣头。悬大白之旗。于时诸侯尊武王为天子。己卯武王元年殷初定。乃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纣之子武庚治殷。命召公奭释箕子之囚。毕公释百姓之囚。表商容之间。命南宫括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今广平路)之粟。以拯贫弱氓隶。命闳夭封比干之墓(卫辉路庸城也)。命宗祝飨祠于军。乃罢兵西归。武王追思先圣。褒封神农之后于焦(今毫州)。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苏(隶幽州)。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封功臣谋士。师尚父为首于营丘曰齐。周公于曲阜曰鲁。召公于蓟曰北燕。毕公高于毕。弟叔鲜于管(郑州)叔度于蔡。叔振铎于曹。叔武于郕。叔处于霍。康叔封卫。聃季载皆少未封。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封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改正朔以建子月为正月。色尚青。服以冕。王木德。以居镐。武王问箕子。以天道作洪范(尚书篇名)。封箕子于朝鲜(今辽西地)。而不臣也。余各以次受封。武王将营居于洛邑。纵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河南府路陕西)。偃干戈振兵释旅。王二年有疾。周公为坛告太王王季文王。请代武王之死。武王迁都于鄗。文王之庙在酆(并今陕西安西路也)。武王作乐曰大武。在位七年。寿九十三。初舜肇十二州以冀州南北广大分燕北地为幽州夏殷并幽为冀。周襄王二十八年。北燕伯朝晋称北燕。盖有南燕故也。尧之后其南燕乎。北燕姬姓召公之后也。南燕姞姓后稷妃家也。
  诗 初殷纣命西伯昌典治南国。江汉汝旁之诸侯作邑于酆。西伯命岐邦周召之地。为周公旦召公奭之采地。至武王定天下。巡狩述职陈诵诸侯之诗。以观民风。得周召二公之德教尤纯。属之太师。分而国之。曰周南国风召南国风。周公作乐。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
  文王时诗三十六篇。
  周南 十一篇。关睢葛覃卷耳樛木螽斯桃夭兔罝芣苜汉广汝坟麟之趾。
  召南 十二篇。鹊巢采蘩草虫采苹行露羔羊殷其雷标有梅小星江有氾野有死麇驺虞。
  小雅 八篇。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伐水天保采薇出车杈杜。
  大雅 五篇。棫朴思齐皇矣灵台旱麓。
  武王时诗六篇。
  召南 二篇。甘棠何彼秾矣。
  小雅 四篇。鱼丽南陔白华华黍。
  颂 四篇。时迈桓赉般。

  陈

  帝舜之后虞幕裔孙阏父之子胡公满。武王克殷。以元女太姬妻之封诸陈。赐姓妫氏。妫荡是也。国陈(今汴梁路陈州)。自满五世至慎公年不可考。慎公圉成之子幽公立而后可纪。二十四君。合六百四十五年。始武王元年己卯终敬王四十二年癸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