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杂藏
- 史传部
- 游方记抄
游方记抄
又从大[穴/是]国已东。并是胡国。即是安国。曹国。史国。石骡国。米国。康国等。虽各有王并属大[穴/是]所管。为国狭小。兵马不多。不能自护。土地出驼骡羊马叠布之类。衣著叠衫裤等及皮毬。言音不同诸国 又此六国总事火祆。不识佛法。唯康国有一寺。有一僧。又不解敬也。此等胡国。并剪须发。爱著白[疊*毛]帽子。极恶风俗。婚姻交杂。纳母及姊妹为妻。波斯国亦纳母为妻。其吐火罗国。乃至罽宾国。犯引国。谢[颱-台+日]国等。兄弟十人五人三人两人。共娶一妻。不许各娶一妇恐破家计。
又从康国已东。即跋贺那国。有两王。缚又大河。当中西流。河南一王属大[穴/是]。河北一王属突厥所管。土地亦出驼骡羊马叠布之类。衣著皮裘叠布。食多饼麨。言音各别。不同余国。不识佛法。无有寺舍僧尼。
又跋贺那国东有一国。名骨咄国。此王元是突厥种族。当土百姓。半胡半突厥。土地出驼骡羊马牛驴蒲桃叠布毛毯之类。衣著叠布皮裘。言音半吐火罗半突厥。半当土。王及首领百姓等。敬信三宝。有寺有僧。行小乘法。此国属大[穴/是]所管。外国虽云道国。共汉地一个大州相似。此国男女剪须发。女人在发。
又从此胡国已北。北至北海。西至西海。东至汉国。已北总是突厥所住境界。此等突厥不识佛法。无寺无僧。衣著皮毬毡衫。以虫为食。亦无城郭住处。毡帐为屋。行住随身。随逐水草。男人并剪须发。女人在头。言音与诸国不同。国人爱杀。不识善恶。土地足驼骡羊马之属 又从吐火罗国。东行七日。至胡蜜王住城。当来于吐火罗国。逢汉使入蕃。略题四韵取辞。五言 君恨西蕃远。余嗟东路长。道荒宏雪岭。险涧贼途倡。鸟飞惊峭嶷。人去偏梁。虽平生不扪泪。今日洒千行。冬日在吐火罗逢雪述怀。五言 冷雪牵冰合。寒风擘地烈。巨海冻墁坛。江河凌崖啮。龙门绝瀑布。井口盘蛇结。伴火上[肉*亥]歌。焉能度播蜜 此胡蜜王。兵马少弱。不能自护。见属大[穴/是]所管。每年输税绢三千疋。住居山谷。处所狭小。百姓贫多。衣著皮裘毡衫。王著绫绢叠布。食唯饼糗土地极寒。甚于余国。言音与诸国不同。所出羊牛。极小不大。亦有马骡。有僧有寺。行小乘法。王及首领百姓等。总事佛。不归外道。所以此国无外道。男并剪除须发。女人在头。住居山里。其山无有树水及于百草。
又胡蜜国北山里。有九个识匿国。九个王各领兵马而住。有一个王。属胡蜜王。自外各并自住。不属余国。近有两窟王。来投于汉国使命安西。往来绝。唯王首领。衣著叠布皮裘。自余百姓。唯是皮裘毡衫。土地极寒。为居雪山。不同余国。亦有羊马牛驴。言音各别。不同诸国。彼王常遣三二百人于大播蜜川。劫彼与胡及于使命。纵劫得绢。积在库中。听从坏烂。亦不解作衣著也。此识匿等国无有佛法也 又从胡蜜国东行十五日。过播蜜川。即至葱岭镇。此即属汉。兵马见今镇押。此即旧日王裴星国境。为王背叛。走投土蕃。然今国界无有百姓。外国人呼云渴饭檀国。汉名葱岭 又从葱岭步入一月。至疏勒。外国自呼名伽师只离国。此亦汉军马守促。有寺有僧。行小乘法。吃肉及葱韭等。土人著叠布衣也 又从疏勒东行一月。至龟兹国。即是安西大都护府。汉国兵马大都集处。此龟兹国。足寺足僧。行小乘法。食肉及葱韭等也。汉僧行大乘法 又安西南去于阗国二千里。亦足汉军马领押。足寺足僧。行大乘法。不食肉也。从此已东。并是大唐境界。诸人共知。不言可悉 开元十五年十一月上旬。至安西。于时节度大使赵君。
且于安西。有两所汉僧住持。行大乘法。不食肉也。大云寺主秀行。善能讲说。先是。京中七宝台寺僧 大云寺□维那。名义超善解律藏。旧是京中庄严寺僧也 大云寺上座。名明恽。大有行业。亦是京中僧。此等僧。大好住持甚有道心乐崇□德 龙兴寺主。名法海。虽是汉儿生安西。学识人风。不殊华夏。
于阗有一汉寺。名龙兴寺。有一汉僧。名□□。是彼寺主。大好住持。彼僧是河北冀州人士疏勒亦有汉大云寺。有一汉僧住持。即是崏州人士 又从安西东行□□至乌耆国。是汉军兵□领押。有王。百姓是胡。足寺足僧。行小乘法。
□□□□□此即安西四镇名□。
一安西 二于阗 三疏勒 四乌耆(下缺)
(上缺)依汉法裹头著裙(下缺)。
慧超往五天竺国传
悟空入竺记(大唐贞元新译十地等经记圆照撰(十力经序))
新译十地经及回向轮经十力经等者。即上都章敬寺沙门悟空本名法界。因使罽宾。于中天竺国之所得也。师本京兆云阳人也。乡号青龙。里名向义。俗姓车氏。字曰奉朝。后魏拓拔之胤裔也。天假聪敏。志尚典坟。孝悌居家。忠贞奉国。遇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孝理天下。万国欢心。八表称臣。四夷钦化。时罽宾国。愿附圣唐。使大首领萨波达干与本国三藏舍利越魔。天宝九载庚寅之岁。来诣阙庭。献款求和。请使巡按。次于明年辛卯之祀。玄宗皇帝敕中使内侍省内寺伯赐绯鱼袋张韬光。将国信物行。官奉傔四十余人。蒙恩授奉朝左卫泾州四门府别将员外置同正员。令随使臣。取安西路。次疏勒国。次度葱山。至杨兴岭及播蜜川五赤匿国(亦云式匿)次护密国。次拘纬国。次葛蓝国。次蓝婆国。次孽和国。次乌仗那国(亦云乌长及乌缠国)茫誐(平声呼虐伽反)勃国。及高头城。次摩但国。次信度城(近信度河也。亦云信图或云辛头城)至十二载癸巳二月二十一日。至乾陀罗国(梵音正曰健驮逻国)此即罽宾东都城也。王者冬居此地。夏处罽宾。随其暄凉。以顺其性。时王极垂礼接。只奉国恩。使还对辞并得信物。献款进奉旋归大唐。
奉朝当为重患。缠绵不堪胜致。留寄健驮逻国。中使归朝后渐痊平。誓心归佛。遂投舍利越魔三藏。落发披缁。愿早还乡对见明主。侍觐父母忠孝两全。时蒙三藏赐与法号。梵云达摩驮都。唐言以翻名为法界。时年二十有七方得出家。即当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至德二载丁酉岁也。洎二十九。于迦湿弥罗国进受近圆。请文殊矢涅地(地[示*多]反。平声呼。唐言翻为正智)为邬波[亭*也]耶(唐言亲教师安西云和上)邬不羼提(唐言阙)为羯磨阿遮利耶(唐言轨范师若至四镇安西云阿阇梨讹略耳)驮里魏(巍屈反入声呼)地(平声同上唐言阙)为教授阿遮利耶(同上)三师七证授以律仪。于蒙鞮寺讽声闻戒。讽毕听习根本律仪。然于北天竺国皆萨婆多学也(唐言根本说一切有)然此蒙鞮寺者北天竺王践位后建兹寺矣。梵云蒙鞮微贺罗。微贺罗者唐言住处。住处即寺也。次有阿弥陀婆挽(免烦反平声呼)寺。次有阿难仪寺。次有继者岑寺。次有恼也罗寺。次有惹惹(而者反)寺。次有将军寺。次有也里特勒寺。突厥王子置也。次有可敦寺。突厥皇后置也。此国伽蓝三百余所。灵塔瑞像其数颇多。或阿育王及五百阿罗汉之所建立也。
如是巡礼兼习梵语。经游四年。夙夜虔心。未曾暂舍。其国四周山为外郭。总开三路以设关防。东接吐蕃北通勃律。西门一路通乾陀罗。别有一途常时禁断。天军行幸方得暂开。法界至于第四年后。出迦湿密国入乾陀罗城。于如罗洒王寺中安置。其寺王所建立。从王为名。王即上古罽腻吒王之胄胤也。次有可忽哩寺王子名也。缤芝寺王女名也。复有栴檀忽哩寺王弟名也。此皆随人建立。从彼受名。次有特勤洒寺突厥王子造也。可敦寺突厥皇后造也。复有阿瑟吒寺。萨紧忽哩寺。罽腻吒王圣塔寺。罽腻吒王演提洒寺。此寺复有释迦如来顶骨舍利。有罽腻吒王伐龙官沙弥寺。
如是巡礼又经二年。即当代宗眷文孝武皇帝广德二年甲辰岁也。从此南游中天竺国。亲礼八塔。往迦毗罗伐窣睹城。佛降生处塔。次摩竭提国。菩提道场成佛处塔。于菩提寺。夏坐安居。次波罗泥斯城仙人鹿野苑中转法轮处塔。次鹫峰山。说法华等经处塔。次广严城。现不思议处塔。次泥嚩袜多城。从天降下三道宝阶塔(亦云宝桥)次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说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度诸外道处塔。次拘尸那城娑罗双林。现入涅槃处塔。如是八塔右绕供养。胆礼略周。次于那烂陀寺中住经三载。又至乌仗那国寻礼圣踪住茫誐(平声呼虐迦反)勃寺。复有苏诃拔提寺(唐言日宫寺也)钵茫拔提寺(唐言莲华寺)。
如是往来遍寻圣迹。与大唐西域记说无少差殊。思恋圣朝本生父母内外戚属。焚灼其心念鞠育恩深昊天罔极。发愿归国瞻觐君亲。稽首咨询越魔三藏三藏初闻至意不许。法界以理恳请于再三。三藏已于天宝九年。曾至唐国。日常赞慕摩诃支那。既见恳诚方遂所请。乃手授梵本十地经及回向轮经并十力经。共同一夹并大圣释迦牟尼佛一牙舍利。皆顶戴殷勤悲泪而授。将为信物奉献圣皇。伏愿汉地传扬广利群品。法界顶跪拜受悲泪礼辞。当欲泛海而归。又虑沧波险阻。乃却取北路还归帝乡。
我圣神文武皇帝。圣德远被。声震五天。道迈羲轩。威加八表。慕仰三宝。信重一乘。异域输金。重译来贡。法界所将舍利及梵本经。自彼中天来至汉界。凡所经历。睹货罗国五十七番中。有一城号骨咄国。城东不远有一小海。其水极深。当持牙经南岸而过。时彼龙神知有舍利。地土摇动。玄云掩兴。霹雳震雷。雹雨骤堕。有一大树不远海边。时与众商投于树下。枝叶摧落。空心火燃。时首领商普告众曰。谁将舍利异宝殊珍。不尔龙神何斯拗怒。有即持出投入海中。无令众人受兹惶怖。法界是时恳心祈愿。放达本国利济邦家。所获福因用资龙力。从日出后洎于申时。祈祝至诚云收雨霁。仅全草命。渐次前至行拘密支国。王名顿散洒。次惹瑟知国王名黑未梅。次至式匿国。
如是行李经历三年。备涉艰难。捐躯委命。誓心报国。愿奉君亲圣慈曲临。渐届疏勒(一名沙勒)时王裴冷冷。镇守使鲁阳。留住五月。次至于阗(亦云于遁或云豁丹)梵云瞿萨怛那(唐言地乳国)王尉迟曜。镇守使郑据。延住六月。次威戎城亦名钵浣国。正曰怖汗国。镇守使苏岑。次据瑟得城使卖诠。次至安西。四镇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捡校右散骑常侍安西副大都护兼御史大夫郭昕。
龟兹国王白环(亦云丘兹)正曰屈支城。西门外有莲花寺。有三藏沙门名勿提提犀鱼(唐云莲花精进)。至诚祈请译出十力经。可三纸许以成一卷。三藏语通四镇梵汉兼明。此十力经。佛在舍卫国说。安西境内有前践山。前践寺复有耶婆瑟鸡山。此山有水滴溜成音。每岁一时采以为曲。故有耶婆瑟鸡寺。东西。拓厥寺。阿遮哩贰寺。于此城住一年有余。次至乌耆国王龙如林。镇守使扬日祐。延留三月。从此又发至北庭州本道节度使御史大夫杨袭古。与龙兴寺僧。请于阗国三藏沙门尸罗达摩(唐言戒法)译十地经。三藏读梵文并译语。沙门大震笔授。沙门法超润文。沙门善信证义。沙门法界证梵文并译语。回向轮经翻译准此。翻经既毕。缮写欲终。
时逢圣朝四镇北庭宣慰使中使段明秀来至北庭。洎贞元五年己巳之岁九月十三日。与本道奏事官节度押衙牛昕。安西道奏事官程锷等。随使入朝。当为沙河不通取回鹘路。又为单于不信佛法。所赍梵夹不敢持来。留在北庭龙兴寺藏所译汉本随使入都。六年二月来到上京。有敕令于跃龙门使院安置。中使段明秀。遂将释迦真身一牙舍利及所译经。进奉入内。天恩宣付左神策军。令写此经本。与佛牙舍利一时进来。时左街功德使窦文场。准敕装写进奉阙庭兼奏。从安西来无名僧悟空。年六十旧名法界。俗姓车。名奉朝请住章敬寺。其年二月二十五日。奉敕宣与正度余依。又本道节度奏事官。以俗姓车奉朝名衔奏。至五月十五日。敕授壮武将军守左金吾卫大将军员外置同正员兼试太常卿爰有制日。敕伊西庭节度奏事官节度押衙同节度副使云麾将军守左金吾卫大将军员外置同正员牛昕等。并越自流沙涉于阴国。奉三军向化之慕。申万里恋阙之诚。雨雪载霏。行迈无已。方贡善达。复命言旋。举范羌入计之劳。慰斑超出远之思。俾升崇祑。以劝使臣可依前件。
是岁也天恩正名。冠冕兼履。昔名法界。今字悟空。捧戴惭惶不任感惧。乃归章敬次及乡园。访问二亲坟树已拱。兄弟子侄家无一人。疏远诸房少得闻见。凡所来往经四十年。辛卯西征于今庚午。悲不奉养。喜遇明时。所进牙经愿资圣寿。其所进十地经。依常途写一百二十一纸成部勒为九卷。此经佛初成正觉已经二七日。住他化自在天宫摩尼宝藏殿说。回向轮经。佛在金刚摩尼宝山峰中。与大菩萨说。译成三纸半以为一卷。其十力经如前所说。译成三纸复为一卷。三部都计一百二十九纸。总十一卷同为一帙。然为斯经未入目录。伏恐年月深远人疑伪经。今请编入大唐贞元续开元释教录。伏以一辞圣唐于今四代。凌霜冒雪经四十年。寻礼圣踪所经国邑。或一瞻礼或渐旬时。或经累旬或盈数月。或住一岁二三四年。或遇吉祥或遭劫贼。安乐时少。忧恼处多。不能宣心一一屡说。幸逢明圣略举大纲。伏乞施行流转永代。
沙门圆照自惟疵贱素无艺能。喜遇明时再登翻译。续修图纪赞述真乘。并修大唐贞元续开元释教录。悟空大德具述行由托余记之。以附图录。聊以验其事也。久积岁年诘问根源。恭承口诀。词疏意拙。编其次云。大雅硕才愿详其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