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杂藏
- 史传部
- 往生西方净土瑞应传
往生西方净土瑞应传
晋朝刘遗民第三十二
晋朝刘遗民柴桑二县令。依远大师修道。修念佛三昧。时始涉半年。于三昧中见佛毫光伸手引接。请佛求僧愿。速舍寿而生净土。居山一十五年。自知亡日。与众辞端坐而化。当义熙十五年。年五十七矣。
唐朝观察使韦之晋第三十三
唐朝韦之晋立行慈深。建西方道场。念阿弥陀佛。忏悔愿生西方。行菩萨道。守护佛法。转正法轮。度脱含识。至六月内。面西跏趺合掌。念阿弥陀佛六十声。忽尔化世。异香满宅。内外皆闻。祥瑞不可称说。
唐朝元子平第三十四
唐朝元子平大历九年。于润州观音寺发心。念阿弥陀佛一万遍。经三月。日忽染患。夜闻空中异香音乐。病人欢喜动地。空中有人告曰。粗乐已过。细乐续来。经日念佛而终。的生净土。数日异香。
宋朝魏世子第三十五
宋朝魏世子父子三人修西方。唯妻不信。女年十四死。七日却回。启母曰。儿见西方。父兄三人已有莲华。后当化生。唯娘独无。儿今暂归相报。至后娘依儿教日念西方。四人尽得往生。
张元祥第三十六
唐朝张元祥上都人。禀性纯直。日念西方。开皇二年六月三日辰时。索饭斋曰。贤圣相待。食毕焚香对西方。正念而终。送至墓所。异香光明盖覆墓所。
隋朝恒州人第三十七
隋朝恒州人无姓名。念佛以小豆为数。满三十六石。斋后庆赞行豆。散与斋人。观音势至二人。形容憔悴自曰。乞食。答曰。弟子愿生西方。更无相碍。师来乞食。深起本心。食后唯闻异香。乘空一时而去。开皇八年九月耳。
张钟馗第三十八
张钟馗同州人。贩鸡为业。永徽九年临终。见宅南群鸡集。忽见一人著绯皂衣。驱鸡唱言啄啄。其鸡四度上啄两眼。出血在床。酉时值善光寺念佛僧弘道。令铺圣像。念阿弥陀佛。忽然异香。奄然而逝。
汾州人第三十九
汾州人不得姓。杀牛为业。临重病。见数头牛逼其身。告妻子曰。请僧救我。请僧至。病人曰。师诵佛经。如弟子重罪还救得否。师曰。观经中说临终十念尚得往生。佛岂妄言。忽尔异香满室便终。众人皆见异香瑞色祥云绕其宅上矣。
房翥第四十
代州房翥曾劝一老人念佛。其老人得生西方。入冥见阎魔王。王乃再放还世。汝当生净土。翥有一万遍金刚经愿。兼敬礼五台。此心未遂。未欲往生。
温文靖妻第四十一
温文靖妻并州人。患在床。夫告曰。汝念阿弥陀佛。念佛口不绝。便见佛国。后告夫。为设斋。要往西方去。斋毕曰。努力念佛。
隋州约山村翁婆二人第四十二
翁婆等识达苦空。每月二十九日。请山僧二人行道念佛。设斋婆自营饭。翁曰。何不使人。婆曰。能得几时自作。若教他作。但是他福。临终时光明满宅。半夜谓如白日。
女弟子梁氏第四十三
梁氏浩州人。两目俱盲。因僧劝念阿弥陀佛。一受教后三年不绝。双眼俱开。村人尽见。至舍寿时。见佛并菩萨来迎。命终之后。菩萨共为起塔庙。来往皆敬。一郡男女悉回心念佛。
女弟子裴第四十四
裴氏贞观年中。因僧教念佛。用小豆为数。念满三石。自知生处。遍辞亲知。后如法装饰念佛终。往生极乐。
女弟子姚婆第四十五
姚婆上都人。贞观年中。蒙范婆劝。取念阿弥陀佛。临终见佛。菩萨来迎。为曰未与。范婆别请佛暂驻相待。佛处虚空俟。范婆来至。手执香炉。奄然而逝。
张文炽妻荀氏第四十六
荀氏发心念佛。至满二年。有僧见七宝池中莲花。白佛言。折一枝将与女子。莫有罪否。言讫。所见之境并皆散失。舍寿之日。异香来迎而往生净土。
汾阳县老人第四十七
老人贞观五年并州汾阳县住。常诵西方。遂取粮。于法忍山借一空房。止宿念佛。临终时。大光遍照。面西而终。似登莲台遂而去。
邵愿保第四十八
邵愿保雍州人。发心念佛声声不绝。自业忏悔。夜梦。宝莲台被牛牵来。触损牛曰杀。我遂念弥陀经三卷。念佛百声。牛乃欢喜。后遇金台。乘空而去往。
往生西方净土瑞应传
天德二年(岁次戊午)四月二十九日(庚辰木曜觜宿)延历寺度海沙门日延(大唐吴越州称日赐紫惠光大师)劝导传持写之传焉。
年来所传之□保延元年火事烧失了
康治二年九月九日令改书之
(朱)
移点并比校了应安三年三月比参诣北野之处或人与之毕
求法比丘任秀之生年三六劝修寺西林房。
今此删传四十八结校合数本来勘韵篇为证宗立教初造施板印矣。
愿以此功德 平等施一切
同发菩提心 往生安乐国
贞永元年(岁次壬辰)三月二十七日立笔四月二十一日毕功 释子 日真